- 年份
- 2024(7219)
- 2023(10366)
- 2022(9171)
- 2021(8652)
- 2020(7127)
- 2019(16777)
- 2018(16775)
- 2017(32877)
- 2016(17481)
- 2015(19751)
- 2014(19663)
- 2013(19596)
- 2012(17848)
- 2011(16173)
- 2010(15796)
- 2009(14253)
- 2008(13758)
- 2007(11727)
- 2006(10177)
- 2005(8718)
- 学科
- 济(70547)
- 经济(70477)
- 管理(48889)
- 业(45771)
- 企(38487)
- 企业(38487)
- 方法(36326)
- 数学(31366)
- 数学方法(31065)
- 贸(22122)
- 贸易(22110)
- 易(21441)
- 农(17157)
- 中国(16573)
- 财(16335)
- 业经(15193)
- 学(14517)
- 地方(14330)
- 理论(12603)
- 农业(11237)
- 环境(11047)
- 和(11030)
- 技术(11005)
- 制(10813)
- 务(10588)
- 财务(10531)
- 财务管理(10517)
- 企业财务(9859)
- 银(9801)
- 银行(9769)
- 机构
- 大学(249908)
- 学院(247622)
- 济(102083)
- 管理(101761)
- 经济(99982)
- 理学(89312)
- 理学院(88406)
- 管理学(86959)
- 管理学院(86552)
- 研究(80171)
- 中国(58946)
- 京(51908)
- 科学(49362)
- 财(43803)
- 所(39228)
- 业大(36927)
- 农(36561)
- 财经(36488)
- 研究所(36141)
- 中心(36108)
- 经(33317)
- 江(33289)
- 北京(32406)
- 范(31503)
- 师范(31248)
- 经济学(30714)
- 院(29352)
- 农业(28826)
- 经济学院(28068)
- 州(27806)
- 基金
- 项目(175695)
- 科学(137860)
- 研究(128716)
- 基金(128314)
- 家(111195)
- 国家(110325)
- 科学基金(95010)
- 社会(80774)
- 社会科(76717)
- 社会科学(76698)
- 基金项目(69016)
- 省(67587)
- 自然(62298)
- 自然科(60843)
- 自然科学(60832)
- 自然科学基金(59712)
- 教育(58409)
- 划(56786)
- 资助(53208)
- 编号(52524)
- 成果(41572)
- 部(39063)
- 重点(38628)
- 发(36719)
- 创(36485)
- 课题(35107)
- 创新(33955)
- 教育部(33800)
- 科研(33671)
- 人文(33239)
- 期刊
- 济(103477)
- 经济(103477)
- 研究(72902)
- 中国(39218)
- 学报(38473)
- 管理(35239)
- 科学(34948)
- 农(32368)
- 财(30464)
- 大学(29064)
- 学学(27434)
- 教育(24365)
- 农业(23328)
- 融(21674)
- 金融(21674)
- 技术(19980)
- 经济研究(17858)
- 业经(17126)
- 财经(16926)
- 贸(15484)
- 问题(14776)
- 经(14327)
- 国际(13342)
- 图书(13230)
- 理论(12955)
- 科技(12111)
- 实践(12062)
- 践(12062)
- 商业(11846)
- 技术经济(11723)
共检索到346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洪梅 谢朝阳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条件效应进行了研究。在阐明各种贸易条件内涵及其对贸易利益影响的基础上,文章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说明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意味着我国的贸易条件将发生改善或恶化,这要取决于我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笔者通过对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来贸易条件的实证计算和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明显改善,收入贸易条件变化不大,贸易条件总体得到改善。人民币稳定升值的汇率政策与"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转变"的贸易政策是统一的,为了促进这一外贸政策的实现,人民币的稳定升值是合理且必须的。
关键词:
贸易条件 人民币 汇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崇献 张自如
本文指出人民币升值并不必然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条件产生影响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这个过程用几何图形进行了说明,指出贸易条件变动是由众多复杂的因素决定的,人民币升值既可能改善也可能恶化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时,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收入贸易条件改善。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升值 贸易条件 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瑞芬 孙兆明
基于均衡汇率理论,应用协整模型,采用真实变量分析了1980-2003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与均衡汇率的失调情况,进而研究了不同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条件与中长期以及短期的实际汇率存在显著的关系,贸易条件的恶化或改善是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或贬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贸易条件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龙阶 苗建军
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及其机制是一个需要将理论与实证结合起来研究的问题,因为其中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变化影响较大,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中竞争能力的三类贸易条件均为反映资源配置效率及福利水平高低的指标。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实证为例,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内在机制,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影响显著,对收入贸易条件影响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昕 王涛
基于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的数据估计了进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认为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大于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在长期内二者存在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得出结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不是引起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原因,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的贡献度在第11期之后,稳定在17.4%左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国中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贸易状况,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一国实际福利的变动情况。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涉及诸如本国要素禀赋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贸易政策、世界市场的供求状况等等,其中反映货币比价的汇率变动无疑会对贸易条件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
贸易条件 汇率 证实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娉
本文详细描述了2005年7月-2008年6月各行业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并在计算我国各HS大类汇率指数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各行业的进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各行业贸易条件的直接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汇率环境和汇率传递效应有较大差异,汇率传递不完全普遍存在。在这种条件下,虽然我国正处于人民币加速升值阶段,各行业的贸易条件分化加剧,但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传递 贸易条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惊雷
随着人民币名义汇率的不断升值,相对于农产品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不断变化。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或短期内,农产品实际有效汇率与价格贸易条件呈反向关系,而与收入贸易条件则不具备相关性,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农产品贸易 贸易条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晓红 唐鹏蛟
本文基于国际金融学中经典的J曲线理论,从理论上推导"反J曲线效应"的存在,通过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进口和出口需求函数,运用分布滞后模型、JJ协整分析和脉冲相应函数分别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反J曲线效应尚处于第一阶段,绝对额仍在上升,但增长率已明显放缓。最后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就人民币升值后的贸易调整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安仲
有学者提出,被低估的人民币是中国贸易盈余和全球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因此,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改善中西方的贸易状况。显然,这种观点的内在逻辑是:人民币升值将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同时降低外国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即人民币升值存在较大的汇率经过效应(pass-though effect)。通过对人民币汇率经过效应的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善美国与中国的贸易状况,但能改善日本与中国的贸易状况;其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贸易定价的不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圆 徐康宁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11个制造业的季度进出口贸易数据,利用面板DOLS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升值联合出口品本土增值对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出口品本土增值度的提升,原本缺乏汇率弹性的加工贸易出口将变得敏感,而加工贸易进口由于与出口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因而汇率弹性也表现出显著为负。加工贸易的本土增值将放大人民币有效升值对减少中国贸易顺差的作用,因此,加快国内技术进步,生产更加复杂的中间品,将适当缓解人民币"被迫"持续快速升值的压力。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 加工贸易 本土增值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庭 赵新奎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一篮子货币"包含的币种有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等11种货币,其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常鑫鑫 陈瑞远
根据传统的贸易条件理论,本币升值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①的改善,有利于增加本国居民的福利。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本文采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数据进行了VAR建模,计量结果发现人民币的升值没有显著改善中国居民的福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厂商出口定价方式的选择(当地货币定价),应对措施是中国需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德宝 苏基溶
本文在Gregorio和Wolf(1994)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政府需求考虑进去,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了扩展研究。从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层次,利用1995-201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确实存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生产率的提升促进人民币升值,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阻碍人民币升值。同时,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在西、中、东部依次递减,其中西部地区政府消费所引致的投资的贡献度较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基伟 于中鑫
根据经典汇率理论解释,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中美贸易逆差会逐步缩减,而中美贸易实践却不是这样。本文利用2005-2010年月度数据对中美贸易逆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是中美贸易逆差的一个次要的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产生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长期的出口限制,影响了美国企业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新国际分工体系下形成的中国加工贸易方式是另一个次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