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57)
- 2023(17797)
- 2022(15526)
- 2021(14344)
- 2020(12291)
- 2019(28337)
- 2018(28129)
- 2017(54128)
- 2016(29709)
- 2015(33378)
- 2014(33485)
- 2013(33099)
- 2012(30380)
- 2011(27532)
- 2010(27155)
- 2009(25104)
- 2008(24673)
- 2007(21789)
- 2006(18576)
- 2005(16164)
- 学科
- 济(117640)
- 经济(117505)
- 管理(83693)
- 业(80010)
- 企(66535)
- 企业(66535)
- 方法(59461)
- 数学(51915)
- 数学方法(51270)
- 农(31050)
- 财(30836)
- 中国(28445)
- 学(27916)
- 业经(25561)
- 贸(22487)
- 贸易(22482)
- 地方(22034)
- 易(21795)
- 农业(20871)
- 理论(20369)
- 务(19819)
- 制(19801)
- 财务(19740)
- 财务管理(19700)
- 企业财务(18626)
- 和(18502)
- 环境(17923)
- 技术(17822)
- 银(17309)
- 银行(17225)
- 机构
- 大学(429846)
- 学院(427896)
- 济(167508)
- 管理(167112)
- 经济(163914)
- 理学(146195)
- 理学院(144545)
- 管理学(141711)
- 研究(141038)
- 管理学院(140975)
- 中国(103732)
- 科学(92357)
- 京(90099)
- 农(78183)
- 财(74811)
- 所(72339)
- 业大(70856)
- 研究所(66879)
- 中心(64817)
- 农业(62354)
- 财经(61463)
- 江(60513)
- 北京(56039)
- 经(55874)
- 范(55119)
- 师范(54427)
- 经济学(50791)
- 院(50513)
- 州(49417)
- 经济学院(46100)
- 基金
- 项目(299586)
- 科学(232803)
- 基金(216563)
- 研究(209604)
- 家(191923)
- 国家(190379)
- 科学基金(161741)
- 社会(130480)
- 社会科(123609)
- 社会科学(123573)
- 省(118024)
- 基金项目(115499)
- 自然(109141)
- 自然科(106583)
- 自然科学(106548)
- 自然科学基金(104620)
- 划(100011)
- 教育(96763)
- 资助(89916)
- 编号(84535)
- 重点(67497)
- 成果(67049)
- 部(65027)
- 发(62910)
- 创(61740)
- 科研(58591)
- 课题(58046)
- 创新(57694)
- 计划(57296)
- 大学(55324)
- 期刊
- 济(173500)
- 经济(173500)
- 研究(116388)
- 学报(77805)
- 中国(71789)
- 农(69396)
- 科学(67100)
- 大学(57108)
- 财(57028)
- 管理(56888)
- 学学(54350)
- 农业(47486)
- 教育(41164)
- 技术(35724)
- 融(34397)
- 金融(34397)
- 财经(29408)
- 业经(28917)
- 经济研究(28510)
- 经(25115)
- 业(24524)
- 问题(22930)
- 版(22043)
- 科技(21209)
- 技术经济(20399)
- 图书(20321)
- 业大(20278)
- 商业(19827)
- 理论(19785)
- 统计(19520)
共检索到595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郝生俊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日益强烈。而自我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超过27%,而同期的居民消费额也增长了3倍多。国内外一些学者因此认为人民币升值能够促进国内消费,扩大内需。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并不会促进消费,反而会抑制消费;而收入的增加,才会促进消费。据此,本文提出应该稳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谨慎对待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问题;同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居民消费 协整检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果。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明显大于本国企业,转嫁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能力相对较强。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影响的非对称性,采取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本国出口企业的冲击。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非对称性 汇率传递 出口价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雄浪 李雪坤
基于中国的月度数据,运用汇率传递理论、协整理论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是影响进口价格指数的显著因素,但对消费者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外国厂商生产成本提高对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要明显大于人民币汇率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国内需求和货币供应量波动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更多来自其自身粘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宏伟 蒲成毅
本文基于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运用结构突变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研究。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在2008年10月和2010年5月出现了两次结构性变化;汇率传递系数的符号也在2008年10月份出现变化,由此前的负向传递突变为正向传递。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传递存在着非对称性的短期动态调整过程,并且表现出典型的"缓升陡降"型周期波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松
基于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的研究视角,本文阐述了人民币升值的逆传递效应的传导机制。运用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的逆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人民币升值都不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而是具有逆传递效应,并且名义有效汇率的逆传递效应强于双边名义汇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军
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是国际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宏观经济政策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理论上,建立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分析汇率变化对国内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机制;使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1994年1月-2007年4月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长期内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弹性为-0.268,短期汇率传递水平为-0.006。汇率传递程度较低,具有滞后性。
关键词:
汇率 消费者价格 汇率传递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雅丽
本文利用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对2005年到2008年初我国出口企业的商品价格变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出口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较小且行业差别不显著;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价格上升压力,出口企业减少价格加成的空间有限,主要是通过减少成本来降低汇率传递度的。据此本文认为由于出口商能够吸收一定幅度的汇率变动,短期内汇率政策效果不明显;但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具有显著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只有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包括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有效提高内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等,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发展。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不完全传递 出口商品价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胜 廖曦
本文在人民币国际化视野下,将汇率传递、利率规则和生产冲击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联系起来,拓展了标准的货币政策模型,在开放经济环境中重点分析了由人民币国际化所产生的一国汇率传递程度上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本国汇率传递程度上升将直接影响两国的最优货币政策,并能同时提高本国与外国的福利水平。纳什均衡时,人民币国际化将加剧两国的汇率波动幅度;但是在合作均衡下,汇率波动随着汇率传递程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胜 廖曦
本文在人民币国际化视野下,将汇率传递、利率规则和生产冲击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联系起来,拓展了标准的货币政策模型,在开放经济环境中重点分析了由人民币国际化所产生的一国汇率传递程度上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本国汇率传递程度上升将直接影响两国的最优货币政策,并能同时提高本国与外国的福利水平。纳什均衡时,人民币国际化将加剧两国的汇率波动幅度;但是在合作均衡下,汇率波动随着汇率传递程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昊 霍强
汇率传递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和宏观经济政策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文章通过理论综述和统计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表现为明显的不完全性和非对称性,能够为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收支关系、贸易条件变化和通货膨胀变化提供一定的解释力,而2015年8月人民币进入贬值区间以来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文章提出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应重点关注人民币汇率不完全和非对称传递的可能影响,认为应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决定机制、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提高通胀控制和促进经济增长能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传递效应 供给侧 新常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晓莉 刘晓宇
本文根据中国涉外金融联系特征,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金融传导渠道,并利用中国经济数据实证检验这种金融渠道的存在性与具体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比贸易渠道的影响大,且作用方向相反;对于具体作用机制,虽然中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但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外币资产的估值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主要还是通过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外币负债的变化来影响中国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强 吴卯会
本文通过建立SVAR(Structure Vector Auto Regression)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并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三类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且存在一定的时滞,在长期内,1个百分点的正向汇率冲击将导致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下降0.55、0.06及0.09个百分点;②汇率冲击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及消费者价格变动的解释力是沿着商品流通链呈递减趋势的,解释程度在长期内基本维持在18.5%、11%和10%;③全球金融危机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昊 夏祥谦
本文在汇率传递相关理论基础上,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首先,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别从"市场能力"和"市场结构"两个方面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外传递机制;其次,使用国别面板数据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主要贸易伙伴国价格指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对外传递效应存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将导致贸易伙伴国价格指数上涨0.61%;人民币汇率对外传递效应具有对称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或下降相同幅度对贸易伙伴国价格水平影响程度相同;出口额对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汪琳
运用协整分析及ARDL分布滞后模型从长期和短期较为准确地估计出口商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下对国内出口价格的调整程度,进一步分析出口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以恰当地评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不同类型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差异以及对该出口行业的影响,为我国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及贸易政策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
汇率传递 协整 ARDL分布滞后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慧 刘宏业
本文研究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之间的关系和信息流的传递。利用MA(1)—GARCH(1,1)模型描述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的变动,用GARCH模型检验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得到的主要结论为,人民币NDF市场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有均值溢出效应,人民币即期汇率和NDF之间有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这表明信息流由境外市场传导至境内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受到境外市场因素的影响,离岸人民币NDF市场是境内即期市场的先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