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2)
- 2023(11243)
- 2022(9598)
- 2021(9156)
- 2020(7818)
- 2019(18336)
- 2018(17973)
- 2017(34470)
- 2016(18696)
- 2015(21466)
- 2014(21544)
- 2013(21763)
- 2012(20673)
- 2011(18971)
- 2010(19023)
- 2009(17927)
- 2008(18248)
- 2007(16301)
- 2006(14063)
- 2005(13150)
- 学科
- 济(84523)
- 经济(84438)
- 管理(49863)
- 业(48875)
- 方法(41123)
- 企(39434)
- 企业(39434)
- 数学(35842)
- 数学方法(35536)
- 中国(23887)
- 财(21484)
- 农(20412)
- 贸(20140)
- 贸易(20132)
- 易(19690)
- 学(18349)
- 制(16537)
- 业经(15867)
- 融(15425)
- 金融(15423)
- 银(15106)
- 银行(15082)
- 行(14475)
- 理论(13388)
- 农业(13166)
- 和(12759)
- 务(12639)
- 财务(12616)
- 财务管理(12581)
- 地方(12560)
- 机构
- 大学(286233)
- 学院(279378)
- 济(127148)
- 经济(124761)
- 管理(103089)
- 研究(102366)
- 理学(88280)
- 理学院(87188)
- 管理学(85856)
- 管理学院(85311)
- 中国(81275)
- 京(61008)
- 科学(59472)
- 财(58758)
- 所(52973)
- 研究所(48086)
- 财经(47059)
- 农(46639)
- 中心(45997)
- 经(43052)
- 经济学(41951)
- 江(40207)
- 北京(39336)
- 业大(38930)
- 经济学院(37893)
- 农业(36909)
- 范(36598)
- 师范(36277)
- 院(35724)
- 财经大学(35352)
- 基金
- 项目(178310)
- 科学(140745)
- 基金(133115)
- 研究(128819)
- 家(116758)
- 国家(115881)
- 科学基金(97823)
- 社会(84474)
- 社会科(80174)
- 社会科学(80149)
- 基金项目(69103)
- 省(64688)
- 自然(61866)
- 自然科(60485)
- 自然科学(60464)
- 教育(59720)
- 自然科学基金(59476)
- 划(56716)
- 资助(56140)
- 编号(49830)
- 部(42361)
- 成果(42280)
- 重点(40885)
- 发(37901)
- 教育部(36569)
- 创(36511)
- 国家社会(36391)
- 中国(35025)
- 性(34877)
- 课题(34699)
- 期刊
- 济(136317)
- 经济(136317)
- 研究(88758)
- 中国(54377)
- 财(45658)
- 学报(45186)
- 农(41400)
- 科学(41139)
- 管理(36860)
- 大学(33929)
- 融(31920)
- 金融(31920)
- 学学(31829)
- 教育(28127)
- 农业(27817)
- 财经(24796)
- 经济研究(23506)
- 技术(21898)
- 经(21470)
- 贸(19721)
- 问题(18818)
- 国际(18628)
- 业经(18184)
- 业(16139)
- 世界(15963)
- 技术经济(14460)
- 统计(13627)
- 版(13252)
- 理论(13171)
- 商业(11940)
共检索到426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智 邱念坤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汇率水平调整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历史数据、我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以及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结构,认为仅靠汇率水平的调整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顺差做出调节。在此基础上,笔者收集了1985-2004年的相关数据,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另外一个重要理论——货币主义理论,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汇储备与国内信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系数为-3.613,说明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对国内信贷数额的调整来对我国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关键词:
汇率水平 国际收支 国内信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齐玉梅
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理论基础包括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下汇率对经常项目的调节作用、利率平价理论下汇率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调节作用、购买力平价理论下汇率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没有明显转变。人民币汇率调节作用弱化的原因在于:出口导向型政策的长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特征的制约;金融市场结构不健全;资本项目管制的影响。解决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国际收支顺差不减、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等问题,应统筹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结构特点,最大限度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调节 再平衡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齐玉梅
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理论基础包括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下汇率对经常项目的调节作用、利率平价理论下汇率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调节作用、购买力平价理论下汇率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没有明显转变。人民币汇率调节作用弱化的原因在于:出口导向型政策的长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特征的制约;金融市场结构不健全;资本项目管制的影响。解决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国际收支顺差不减、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等问题,应统筹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结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汇率调节作用,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改革,坚持"内外兼修"促平衡;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引导国际收支向"贸易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格局转变。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调节 再平衡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荣茂 何亚峰 黄烁
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能否有效调节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这一问题,笔者基于传统的M—F模型,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国际收支与汇率扩展的M—F模型。并选取1985—2005年度数据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证明了模型所推导的结论,在长期时间序列中,除了通过人民币升值外,还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控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来调节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而且调节效果将强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杰
如何设计和评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贷款条件性下提出的各种经济调整方案,一直是国际金融界研究的一个现实课题。特别是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了得到援助贷款,以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东亚国家不得不接受以经济紧缩和自由化为特征的调整方案,IMF的这种贷款条件性再一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试图就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模型,从恢复外部经济均衡的角度对贷款条件性进行理论分析和说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范爱军 韩青
在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中,有一种理由认为人民币汇率已大幅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是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汇率需要调整这一命题的真伪取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一国的适用性,这种适用性的常用检验方法有两种:实际汇率的平稳性检验和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协整检验,虽然分析结论认为前者的严谨性优于后者,但这两种方法均不支持购买力平价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原因除了购买力平价自身的局限外,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的汇率-价格传导机制不够通畅。既然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并不完全成立,那么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就不能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 升值 适用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陶思平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再次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世界经济相继遭遇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政策频繁调整,这引发了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本文选取相关数据,对2005年7月-2012年3月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我国央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程度、货币政策的时滞及政策协调性、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微观主体预期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琳 胡海鸥
本文采用修正的BGT模型,实证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以及央行在面对国内外资本市场波动、金融体系变迁等情形下,货币政策实施方式及其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意愿结售汇制度的实行和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央行的货币自主性得以加强;在开放环境下,国际资本流动受国内外利差、资本市场溢价、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的影响。面对这些国内外冲击,央行进行了央票冲销或调整准备金率等的反向货币政策操作,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凌云 刘传哲 唐安宝
2005年汇率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并没有得到改善。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相关变量变动之所以与理论预期不一致,是因为影响国际收支的其它变量冲销了汇率的调控效果。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仍存在阻滞,必须进行有效疏通,以保证充分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具体措施为:改变人民币汇率僵化的浮动方式,增强其弹性,并力争其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根据我国实情,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合理的调整;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打击各类阻碍、干扰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汇率制度改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智 邱念坤
货币主义汇率决定模型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发展起来的极具影响力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但在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研究中,对该模型涉及较少。运用中美两国1994-2003年的相关数据,对货币主义模型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狭义的货币模型以及调整后的狭义货币模型和调整后的广义货币模型均不适用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而考虑了持币机会成本的广义货币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
关键词:
货币主义模型 人民币 汇率决定 实证检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永亮 李薇
本文尝试把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采用1996年1季度至2008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来影响实际经济总量的,并且狭义货币供应量更能实现对实际产出目标的传导和调控;(2)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扩大会减少货币供应量;(3)"不可能三角"在我国是成立的;(4)将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汇率波动 货币政策 传导渠道 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成 魏玲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成 魏玲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双顺差",而汇率冲击会使得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崔萌 耿耿 张翼
有效汇率(E E R)是衡量一国货币与主要外币兑换比率和价值的综合指标。传统理论认为有效汇率主要取决于贸易即经常项目收支情况,但本文通过对2 0 0 5年汇改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 E E R)的观察,发现贸易规模和经常项目收支的变动并不足以解释N E E R的短期波动,此外在理论上属于随机统计误差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具有显著的非随机特征。进一步地分析表明,除了国际贸易因素之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季度环比变化,还受到国际主导货币走势(美元指数)和统计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由于统计误差、遗漏项与隐性资本流动和国际"热钱"存在密切关系,这意味着"热钱"...
关键词:
有效汇率 国际收支 汇率波动 热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建国
一、货币理论的前提为什么当世界上某些国家面临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其它一些国家却存在顺差?同一时期,一些国家的货币升值而另一些则贬值,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它们是国际货币经济学中心的重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大量金融机构、各国的中央银行和政府从各个渠道进行了巨额投资,以试图预测汇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