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6)
- 2023(7642)
- 2022(6743)
- 2021(6291)
- 2020(5611)
- 2019(12984)
- 2018(12919)
- 2017(25643)
- 2016(14329)
- 2015(16305)
- 2014(16661)
- 2013(16699)
- 2012(16069)
- 2011(14564)
- 2010(14783)
- 2009(13839)
- 2008(14244)
- 2007(13216)
- 2006(11213)
- 2005(10291)
- 学科
- 济(60408)
- 经济(60343)
- 管理(38989)
- 业(38507)
- 方法(31779)
- 企(31161)
- 企业(31161)
- 数学(28240)
- 数学方法(27908)
- 财(16485)
- 农(15581)
- 中国(14509)
- 学(14272)
- 制(12049)
- 贸(11712)
- 贸易(11707)
- 易(11387)
- 业经(11056)
- 务(10658)
- 财务(10633)
- 财务管理(10600)
- 银(10567)
- 银行(10538)
- 地方(10498)
- 企业财务(10070)
- 农业(10016)
- 行(9978)
- 融(9963)
- 金融(9961)
- 理论(9844)
- 机构
- 大学(215545)
- 学院(212305)
- 济(86601)
- 经济(84600)
- 管理(77704)
- 研究(73233)
- 理学(66630)
- 理学院(65816)
- 管理学(64443)
- 管理学院(64048)
- 中国(57322)
- 科学(46622)
- 京(45564)
- 财(41005)
- 农(40868)
- 所(39029)
- 研究所(35538)
- 中心(34838)
- 业大(33975)
- 财经(32847)
- 农业(32648)
- 江(32436)
- 经(29780)
- 北京(28593)
- 范(27789)
- 经济学(27523)
- 师范(27449)
- 州(26097)
- 院(25291)
- 经济学院(25034)
- 基金
- 项目(137292)
- 科学(106309)
- 基金(99628)
- 研究(96097)
- 家(87993)
- 国家(87293)
- 科学基金(73099)
- 社会(59851)
- 社会科(56695)
- 社会科学(56674)
- 省(52832)
- 基金项目(52599)
- 自然(48529)
- 自然科(47423)
- 自然科学(47404)
- 自然科学基金(46587)
- 划(45295)
- 教育(45115)
- 资助(42590)
- 编号(38460)
- 成果(32451)
- 重点(31331)
- 部(31150)
- 发(28515)
- 创(27583)
- 科研(27057)
- 课题(26620)
- 教育部(26326)
- 性(26178)
- 计划(25951)
共检索到314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德功 臧敦刚 康忠伟
人民币升值问题始于2003年,我国于2005年7月实行了新的汇率制度改革,本次汇改后人民币出现稳步小幅升值过程,但是小幅升值并没有完全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2010年中美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波澜再起,人民币升值呼声高涨。本质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并非经济基本因素所致,而是供求机制中的非对称性使然。本文以1998-2009年出口退税为例,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及普通最小二乘法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出口退税政策对人民币升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出口退税 非对称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果。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明显大于本国企业,转嫁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能力相对较强。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影响的非对称性,采取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本国出口企业的冲击。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非对称性 汇率传递 出口价格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德功 臧敦刚 韩院院
中美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波澜再起。本质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并非经济基本因素所致,而是供求机制中的非对称性使然。本文以2005年-2010年FDI为例,运用了最小二乘法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短期内FDI对人民币升值作用较小,而长期内对人民币升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FDI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锦鑫 赵再梅 赖丹
文章收集了2005年7月至2019年2月中美贸易的相关月度数据,通过建立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与我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额的非对称性模型,在运用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NARDL的误差修正模型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与我国对美国进出口额之间的短期及长期非对称关系。研究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汇率在波动的方向及其波动的幅度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贸易进出口额均存在着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各个汇率波动方向下不同汇率波动幅度的弹性汇率调节机制,使得汇率调节政策更加灵活且精准,更好地发挥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青 范德成 周丽
文章利用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的月度数据针对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是非对称的,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滞后的。在不同的转换变量下,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不同,汇率的波动性对传递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产出缺口,最后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的转换速度最快,其次是汇率的波动性,最后是产出缺口。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硕 王聪
2008年以来,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阶段,影响了国内各经济行业。为定量刻画汇率波动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本文运用汇率风险不对称模型,分离汇率升值和贬值的不同效应,明确升值背景下各行业的汇率风险。实证结果表明,风险不对称现象很普遍,且多数行业在升值时的风险系数都为负数,说明名义与实际汇率的升值的确对经济行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汇率 风险 非对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凤武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盈余、外国直接投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小幅升值后,世界主要国家依然对人民币施压,纷纷要求人民币继续且大幅升值,以达到维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的目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并非有利无弊,而且日元升值的风险也提供了前车之鉴。应对人民币大幅升值压力的策略应放在加强对外宣传、尽可能避免贸易战、放宽外汇管制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上。
关键词:
人民币 升值 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光溪 徐凯
我国人民币近几年面临源自国际社会的升值压力,其大的积极方面的原因是中国经济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准确地讲是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单向发展,而直接的导火线是美元进入贬值周期和中国对主要大国存在持续巨额贸易顺差,其深层原因则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远快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进而透视出观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梨丹
本文使用基准回归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等实证方法,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境外投资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非对称性。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上升,总体上是有利于增加我国境外投资的,但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境外投资产生一种"挤出效应",不利于境外投资;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境外投资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特征,当汇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时,汇率波动对境外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也较小,而汇率不断升值达到一定门槛时,"挤出效应"显著提高,且随着汇率的继续升值,"挤出效应"持续保持在较高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贾凯威
使用1980~2010年的季度数据,应用带通谱回归技术分两个阶段研究人民币汇率传递关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传递存在关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在汇率传递的第一阶段,繁荣时期的本币升值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小于其他周期阶段的影响;在汇率传递的第二阶段,繁荣时期的进口价格上升对本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比其他周期阶段更强;此外,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第一阶段的传递具有完全性,而在第二阶段的传递则为部分传递。鉴于汇率传递具有关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操作要注意"冷热"有别,增强政策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关键词:
汇率传递 非对称性 经济周期 带通谱回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伟 倪克勤
本文运用滚动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自1995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的动态发展趋势。通过设置虚拟变量、运用门限模型等计量方法从汇率变动方向和汇率变动幅度两个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总体呈现动态下降趋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性: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对进口价格存在较高的传递效应,而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较小;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幅越大,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越大。本文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许多有益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志柏
关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价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为此,本文用Johansen方法检验了1987-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我国价格水平和美国价格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显著存在,购买力平价的对称性也成立,但比例性不成立,这与某些发达国家间的汇率特征类似。
关键词:
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 协整对称性 比例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六傅 钱学锋
本文旨在检验人民币实际汇率弹性在国别间的不对称性。文章以中国与G-7各国1990—2005年季度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和Pesaran等(2001)边限检验(the bound test)方法,对中国与G-7各国双边贸易方程进行了协整估计。结果显示,对应于不同的贸易对象国,人民币实际汇率弹性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既取决于国别间进出口需求的差异,也取决于国别间人民币相对价值的不对称性变化。得出的结论是,仅靠汇率干预非但不能纠正我国总体外部失衡,还有可能导致外部失衡的结构性或总体性恶化。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汇率 非对称弹性 边限检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敏 唐晋荣
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快慢不同,可能会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的三大产业产生非对称的冲击。本文将2004—2012年期间中国31个省份三大产业季度产出数据加总为东中西部区域总产出数据,使用MS-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东中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产出波动的非对称影响。研究表明,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对三大区域第一、二产业产出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两区制特征,对第三产业产出的影响则没有明显差异,这种不同的区制可划分为快速升值区制和缓慢升值区制。脉中响应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快速升值区制中对各区域第一、二产业产出的冲击更大。从区域产业比较的角度看,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对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中部地区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强 张晓峒 司颖华
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论证了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可以弥补VAR模型在宏观经济变量选取方面不足问题,并借助更有效的因子个数确定最小熵方法,从选取的我国35个具有代表性的宏观变量中提取了6个共同因子,基于这些因子扩展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表明FAVAR模型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中产出变量和价格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效应能被更完整地反映出来。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非对称性 FAVA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