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0)
- 2023(8460)
- 2022(7183)
- 2021(6592)
- 2020(5610)
- 2019(12763)
- 2018(12812)
- 2017(26076)
- 2016(14001)
- 2015(15458)
- 2014(15638)
- 2013(16067)
- 2012(15489)
- 2011(14439)
- 2010(14774)
- 2009(14343)
- 2008(14206)
- 2007(13031)
- 2006(12149)
- 2005(11555)
- 学科
- 济(83337)
- 经济(83272)
- 管理(39479)
- 业(37730)
- 方法(30843)
- 企(30030)
- 企业(30030)
- 数学(27597)
- 数学方法(27450)
- 中国(19847)
- 财(18667)
- 地方(17305)
- 制(16324)
- 学(15621)
- 农(15363)
- 业经(14032)
- 银(13371)
- 银行(13358)
- 融(12982)
- 金融(12981)
- 行(12865)
- 地方经济(12610)
- 贸(11877)
- 贸易(11867)
- 体(11775)
- 易(11509)
- 务(11435)
- 财务(11420)
- 财务管理(11399)
- 企业财务(10986)
- 机构
- 大学(222751)
- 学院(219235)
- 济(106719)
- 经济(104761)
- 研究(78996)
- 管理(77392)
- 理学(64917)
- 理学院(64177)
- 中国(63426)
- 管理学(63306)
- 管理学院(62872)
- 财(53415)
- 京(46564)
- 科学(43091)
- 财经(42157)
- 所(40961)
- 经(38209)
- 研究所(36325)
- 经济学(35947)
- 中心(34258)
- 江(32793)
- 经济学院(32186)
- 财经大学(31408)
- 北京(30485)
- 农(30403)
- 范(27624)
- 师范(27411)
- 院(27310)
- 州(26492)
- 业大(26407)
- 基金
- 项目(126157)
- 科学(99110)
- 基金(93896)
- 研究(92517)
- 家(81152)
- 国家(80549)
- 科学基金(67665)
- 社会(62179)
- 社会科(59155)
- 社会科学(59136)
- 基金项目(48127)
- 省(45915)
- 教育(41786)
- 自然(40930)
- 资助(40231)
- 自然科(39928)
- 自然科学(39914)
- 自然科学基金(39261)
- 划(39251)
- 编号(35355)
- 成果(30905)
- 部(29777)
- 重点(28492)
- 发(27694)
- 国家社会(26727)
- 性(26510)
- 教育部(26041)
- 人文(25072)
- 课题(24970)
- 创(24863)
- 期刊
- 济(126989)
- 经济(126989)
- 研究(78590)
- 财(42147)
- 中国(39069)
- 学报(32917)
- 管理(30946)
- 融(30895)
- 金融(30895)
- 科学(29222)
- 农(27219)
- 大学(25375)
- 财经(24210)
- 学学(24185)
- 经济研究(22467)
- 经(20909)
- 农业(17651)
- 问题(17604)
- 业经(17277)
- 教育(17276)
- 技术(16489)
- 贸(14818)
- 国际(13185)
- 技术经济(12611)
- 理论(12115)
- 统计(11725)
- 世界(10967)
- 经济问题(10856)
- 商业(10680)
- 实践(10340)
共检索到351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薇 邓永亮
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人民币升值、股价上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股价上涨和经济增长存在着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Granger原因,这意味着在我国存在着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人民币升值与股价上涨存在着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凯 庞震
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FDI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促进了FDI流入;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证明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海红
本文对巴拉萨 -萨缪尔森假说的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关系进行检验。我们采用 1 980 -2 0 0 0年七国集团的季度数据 ,运用 Pesaran、Shin和 Smith( 1 999)的边限检验方法对Faria和 L eon-Ledesma( 2 0 0 0 )的简化模型进行检验 ,检验的纳假设是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关系。我们发现 ,英国、日本、德国和加拿大的检验结果无法拒绝纳假设 ;但当回归式中不包括趋势项时 ,对意大利的检验拒绝纳假设 ;若回归式中包括趋势项 ,对法国的检验拒绝纳假设。
关键词:
实际汇率 经济增长 边限检验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培源
以Faria和Leon-Ledesma简化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为基础,运用Pesaran、Shin和Smith的边限检验法实证分析了1980-2007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伴随着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不成立。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对高估的汇率进行贬值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前奏,非市场化的劳动力市场阻断了B-S效应中价格传递机制的发生。但是,如果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在长期中将经历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萌
本文运用巴拉萨 -萨缪尔森假设的理论 ,结合亚洲各国与中国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中国 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高估现象 ,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一平 赵海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同一期间,人民币汇率在大部分时间内却呈现出贬值趋势。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应相应地升值。然而现实情况与理论是不一致的。文章使用协整检验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现阶段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长期均衡关系。根本原因是中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因而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传导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付琼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始终没有消除,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困境。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追赶,人民币实际汇率有长期升值趋势,而当我国可贸易品部门的单位劳动成本相对下降,这一趋势就通过名义汇率升值压力体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缓解升值压力,即采用温和的结构性通胀策略降低升值预期。这对于稳定我国宏观经济,消除外汇储备泡沫,转变经济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仪 张鹏飞 刘冲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开放小国一般均衡模型,在农村劳动力跨部门就业需要付出异质性成本的假设下,揭示了二元经济环境下部门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实际汇率及部门工资差距等内生变量的作用机制,为研究以中国为代表的二元经济体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我们不仅使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模型的部分可检验假说进行了检验,还通过数值模拟法对模型拟合中国现象的能力进行了考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期内各内生变量的变化轨迹,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以及持续扩大的工农业部门工资差距。无论从哪个维度看,本文模型解释中国现象的能力都远胜于假设劳动力市场不存在摩擦的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薇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影响一国货币实际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效应检验过程对一国劳动力供给价格弹性检验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人民币/美元之间是否存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早期人民币/美元之间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并不明显,但分析结果同时显示,近几年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有转明显的迹象。这说明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在增多;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低弹性大量供给现象也在发生改变,这些对我国汇率和就业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凯 庞震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认为经历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其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提高较快,这将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本文利用1978-2010年的中国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显著成立的,从长期看中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经济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彭国富 刘洪滨 张彩霞
2006年5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首次"破8,"2007年7月3日,中间价报1美元对人民币7.5951元,将7.6元的重要心理关口也顺利突破。由此,关于人民币汇率合理性的评价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人民币汇率合理性的评价,关键在于确定作为评价依据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在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的构建与运用,可以测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并可据此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是符合汇率决定规律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再勇
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对实际汇率波动的解释能力远小于可贸易品偏离一价定律因素,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变动主要受可贸易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进一步放松一价定律假设并在传统的巴萨效应检验模型中加入一价定律偏离因素后,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一价定律偏离因素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仅在1994年以后的样本区间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相对一价定律偏离因素,巴萨效应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是次要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丽
本文在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基础上,加入非贸易品与贸易品价格差异因素进行扩展,运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了产出、货币供给、利率对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各个因素。贸易品非贸易品的价差显著影响着货币模型的购买力平价和名义汇率的偏离,但是BS效应并不存在。主要原因是作为政策手段的人民币汇率一直被低估,名义汇率低于贸易品购买力平价。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柯金川 蒋超楠
在总结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折线图的初步直观描述,再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对12个高增长的转型经济体样本期间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这表明,实现经济转型后的高增长转型经济体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内在关联关系,其实际汇率基本变动趋势可由相对生产率的变动所解释。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金山 李宁
本文系统回顾了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视角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将以往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在初步探索阶段,大量研究主要从实证角度简单度量生产率与价格水平、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关注其效应是否成立。在深入发展阶段,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对该效应的假设条件、传导机制及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标准模型进行各种方式的拓展。另外,在实证检验方面开始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数据的选择、分析和处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解析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理论分析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文献回顾与概念界定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理论拓展与实证——基于中国国情
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
政府消费、贸易条件、生产率与人民币汇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扩展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及人民币实际汇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生产率差异的关系——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分析
汇率的非线性波动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