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5)
2023(12944)
2022(11323)
2021(10571)
2020(8656)
2019(20190)
2018(19869)
2017(38677)
2016(20634)
2015(23107)
2014(22836)
2013(22664)
2012(20687)
2011(18702)
2010(18524)
2009(16770)
2008(16149)
2007(13833)
2006(12146)
2005(10642)
作者
(58591)
(48756)
(48150)
(45943)
(31055)
(23276)
(21957)
(19065)
(18524)
(17148)
(16784)
(16373)
(15342)
(15288)
(15046)
(14915)
(14462)
(14323)
(13961)
(13867)
(11969)
(11920)
(11651)
(11129)
(10939)
(10703)
(10680)
(10486)
(9625)
(9443)
学科
(87356)
经济(87249)
管理(56575)
(53034)
(44202)
企业(44202)
方法(39670)
数学(34677)
数学方法(34292)
中国(21772)
(21224)
地方(20439)
(19031)
(18294)
业经(18010)
(15204)
贸易(15195)
(14693)
农业(14219)
理论(14140)
(13269)
(13218)
环境(13214)
技术(12426)
(12274)
金融(12272)
(11903)
银行(11867)
地方经济(11627)
(11537)
机构
大学(291234)
学院(287339)
管理(116573)
(116251)
经济(113775)
理学(101745)
理学院(100589)
管理学(98822)
管理学院(98312)
研究(97691)
中国(72566)
(61839)
科学(60582)
(51652)
(48408)
研究所(44402)
中心(44046)
(42883)
财经(42210)
业大(41940)
(40239)
(39111)
北京(39054)
师范(38790)
(38566)
(35775)
经济学(35200)
农业(33439)
(33077)
经济学院(31894)
基金
项目(204101)
科学(161362)
基金(149502)
研究(149211)
(130785)
国家(129450)
科学基金(111266)
社会(94680)
社会科(89786)
社会科学(89760)
基金项目(79663)
(78326)
自然(72448)
自然科(70762)
自然科学(70747)
自然科学基金(69442)
教育(67861)
(66380)
资助(61347)
编号(60256)
成果(48438)
重点(45562)
(45067)
(43402)
(42184)
课题(41125)
创新(39292)
国家社会(39102)
科研(38872)
教育部(38788)
期刊
(122186)
经济(122186)
研究(86354)
中国(52099)
学报(45560)
科学(42527)
管理(42097)
(38318)
(36954)
大学(34425)
教育(32187)
学学(32157)
农业(27059)
(26136)
金融(26136)
技术(24261)
经济研究(20123)
财经(20028)
业经(19066)
(17070)
图书(16104)
问题(15607)
理论(14519)
科技(14365)
(14134)
技术经济(13602)
实践(13398)
(13398)
资源(13242)
(12748)
共检索到415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霞   杨振宇   周龙平   赵平  
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实践。本文基于Frankel-Wei模型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使用2009—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锚定人民币能有效提高各国社会福利,且其边际效应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在社会福利成长阶段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通过提高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低收入、“陆上”丝绸之路、低贸易竞争力、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水平高的国家社会福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在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后,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提升作用得到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锚定美、英、日、欧四种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无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汇率制度选择的视角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水平,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武小菲  沙文兵  
基于201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日度数据,采用修正的Frankel-Wei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篮子中的人民币权重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美元依旧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主要的篮子货币;人民币在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篮子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约旦等国家,其权重甚至已经超过英镑、日元等传统国际货币;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量也有所增多。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贸易结构,推动人民币在相关国家的使用;发挥亚投行作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汪天倩   朱小梅  
文章基于修正的二阶段Frankel-Wei模型,在其第二阶段回归分析中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人民币及其他主要世界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进行样本期的分段动态检验、对比分析。根据检验结果,从中国自身和中国同沿线国家关系两个层面遴选指标变量,并构建二阶段Heckman模型研究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及“一带”沿线和“一路”沿线两个区域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已超过英镑,和日元基本相当,但和美元、欧元之间尚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人民币对“一路”沿线的锚效应整体高于“一带”沿线国家;虽然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的锚效应水平不高且并不稳定,但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其产生显著锚效应的沿线国家数量有较多的增加;且在沿线国家中,产生显著锚效应的区域也已逐渐形成。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货币锚效应影响因素的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还是“一带”沿线及“一路”沿线两个区域,在是否选择锚定人民币及已锚定人民币的国家中,人民币锚效应大小的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文章进一步探讨未来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周禹  郑莉  
文章运用两区块FAVAR模型,基于2003年12月至2018年10月7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数据集,分析了中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变量的外溢传导。在货币政策扩张性冲击下,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加、产出提高、投资兴盛、股票市场繁荣、通胀压力倍增,显示出中国货币政策"火车头"的溢出效应。产出的提高源自于中国额外消费需求推动,贸易联系越紧密的国家产出的冲击反应更为明显。沿线国家短期利率的冲击反应具有异质性,这与信贷渠道不通畅紧密相关。金融联系越紧密的国家信贷渠道更为通畅,短期利率的抬升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另外,2013年中国宣布"一带一路"倡议后强化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金融联系,但沿线浮动汇率制国家产出显著下降,而与中国实行双边货币互换的国家可以有效缓解产出负向冲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俊久  蔡琬琳  
使用Frankel和Wei建立的计量模型,选取33个"一带一路"沿线货币汇率作为样本,利用SUR方法,分阶段对人民币和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四大国际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货币汇率的影响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货币汇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且在东南亚地区、东亚地区的韩国、南亚地区的印度、东欧地区的俄罗斯以及非洲地区的南非尤为显著,但仍不及美元和欧元。我国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完善人民币的国际循环机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货币和金融合作,借助AIIB和丝路基金等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投融资领域的主导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小雪  王艳芳  
在经济新常态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如何在汇率制度改革与对外贸易上寻求均衡以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出口贸易对中国人均GDP的贡献程度,并以出口为间接指标综合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人均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人民币贬值一个单位会引起出口增加约0.72个单位;出口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收入约增加2.52个百分点。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晴  钟华明  陈伟光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表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和区域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经济冲击相关性理论和SVAR模型,通过理论与实证结合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16个经济体,并加上美国和欧元区的数据做比较,研究表明:(1)中国与区域中经济体之间的同周期性最强,人民币最有潜力成为区域货币;(2)中国需要加强同区域大国之间的合作以便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3)人民币应该首先区域化然后进一步推进到国际化。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优树   唐家愉   冯秀玲  
贸易渠道是人民币发挥货币锚效应的关键因素。在增加值贸易框架下对双边贸易流进行分解,运用经典的货币锚分析模型实证研究全球价值链贸易这一占主导地位的贸易形式对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中货币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全球价值链贸易依存度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中的货币锚效应;第二,全球价值链贸易在双边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即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相比较,中国的相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经济体中的货币锚效应。因此,应当构建“一带一路”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助力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的提升并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刚  张友泽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开辟了我国对外投资新渠道,为人民币发挥锚效应提供了新平台。本文分别检验人民币、欧元和美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的联动态势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元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欧元在中东欧的锚效应较强,而人民币在中亚等内陆地区的影响力较大。使用经典"货币锚"模型对样本国家货币进行固定效应检验后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币对此类货币的影响日趋显著。虽然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锚效应总体上远逊于美元和欧元,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经贸联系加强,人民币锚效应将逐渐扩大。适当使用外汇储备投资"一带一路"沿线优质项目、善用新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平台以及加强与IMF合作将有利于促进人民币锚效应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钟学思   蒋楷文   冯琛琛   杨怀佳  
防范化解地缘政治风险,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对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7月“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56种货币的汇率月频数据,探究了不同区域的货币锚定人民币的程度,并进一步基于Frankel经典货币锚模型测度了地缘政治风险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美元虽仍是大部分地区的锚定货币,但人民币已逐步成长为东欧、东南欧、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钉住的货币锚。第二,地缘政治风险能够显著影响人民币在部分地区的货币锚效应,但是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贸易开放度的情况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时,东欧和东南欧地区会更多地锚定人民币以规避汇率风险,而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却会选择降低锚定人民币的权重以寻求汇率稳定;高贸易开放度的国家会更多地锚定人民币,低贸易开放度的国家更可能会减少锚定人民币。研究结果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精准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别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平  
本文将邻国效应和中心效应纳入传统的贸易需求模型,精细地刻画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贸易受到邻国和该地区经济领先国家影响的程度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变动对欧洲区域的贸易具有显著影响;邻国效应在所有区域都十分显著,中国与某个国家的进出口在当期与其邻国构成竞争抑制关系,但是这种状况会在下一期得到调整;中心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溢出效应,中心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会带动整个区域的外贸发展,但是这种积极的辐射作用并不适合于同一区域中的所有国家,区域内某些国家的中心效应表现为挤出效应。据此,中国应实施差别化的贸易政策,以保证国别贸易与区域贸易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广青  杜海鹏  
贸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首先,本文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及波动变化对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汇改前后的差异。接下来,进一步研究了自贸区2的成立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及波动增加均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远小于升值的影响;我国同其它国家成立自贸区有利于降低汇率变动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汇改前后,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拉动我国出口的重要动力。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程贵  李杰  
在新发展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是顺应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布局供应链、优化价值链和产业链的重要举措。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空间布局理论框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运用SOM神经网络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法,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在沿线国家所呈现出的聚类特征与差异,研究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布局在整体上呈现出自东向西、由近及远的聚类特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与外围区;影响布局的因素随着空间距离扩大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建议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空间布局顶层设计,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空间布局,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空间布局配套改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平平  侯佳敏  
现有研究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普遍忽略了中国在第三国投资的变化。本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03-2016年中国在42个"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估计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第三国效应的具体表现,实证发现:(1)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国效应普遍表现为"互补效应"。(2)人民币升值或东道国货币贬值会促进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3)传统研究方法未考虑第三国效应探讨汇率变动对OFDI影响,计量结果存在正偏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