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0)
2023(10748)
2022(9146)
2021(8383)
2020(7284)
2019(16934)
2018(16384)
2017(32388)
2016(16845)
2015(18866)
2014(18146)
2013(17857)
2012(16186)
2011(14387)
2010(14023)
2009(12627)
2008(11765)
2007(9857)
2006(8198)
2005(6875)
作者
(44861)
(37353)
(37251)
(35701)
(23933)
(18009)
(17248)
(14624)
(14357)
(13067)
(13028)
(12526)
(11851)
(11541)
(11486)
(11399)
(11172)
(11017)
(10910)
(10829)
(9130)
(9111)
(8814)
(8616)
(8488)
(8449)
(8034)
(7869)
(7485)
(7305)
学科
(75103)
经济(75042)
管理(47483)
(45744)
方法(42800)
数学(39471)
数学方法(39025)
(37963)
企业(37963)
(18396)
(16766)
中国(16228)
业经(13846)
(13013)
贸易(13007)
(12633)
地方(12486)
(12123)
财务(12070)
财务管理(12042)
企业财务(11529)
农业(11343)
(11082)
(10946)
理论(10806)
技术(10353)
(10142)
金融(10139)
(9975)
银行(9953)
机构
大学(232253)
学院(229379)
(100389)
经济(98735)
管理(95384)
理学(84383)
理学院(83582)
管理学(82069)
管理学院(81646)
研究(69249)
中国(54142)
(45750)
(44988)
科学(39659)
财经(37594)
(34663)
中心(34638)
(33600)
业大(33465)
经济学(32517)
(31683)
(31361)
经济学院(29790)
研究所(28737)
财经大学(28724)
(27611)
师范(27300)
北京(27299)
农业(26426)
商学(26073)
基金
项目(166523)
科学(134231)
基金(126246)
研究(119542)
(109195)
国家(108385)
科学基金(95989)
社会(79971)
社会科(76326)
社会科学(76304)
基金项目(66855)
(63319)
自然(62571)
自然科(61289)
自然科学(61275)
自然科学基金(60221)
教育(56983)
(53415)
资助(52165)
编号(45995)
(38344)
重点(37111)
成果(35535)
(35422)
国家社会(34608)
(34236)
教育部(34096)
创新(33116)
人文(33012)
科研(32759)
期刊
(92818)
经济(92818)
研究(62291)
中国(37778)
(34647)
管理(33898)
学报(33833)
科学(31285)
(27758)
大学(27302)
学学(25655)
(23705)
金融(23705)
技术(21450)
教育(20068)
财经(18713)
农业(18686)
经济研究(16670)
(15968)
业经(14283)
统计(13533)
问题(12517)
(12315)
技术经济(11519)
理论(11142)
决策(11106)
(10882)
商业(10523)
(10314)
(10297)
共检索到316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孟楠  曹春玉  
自2009年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以来,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功能不断显现。本文使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前,对中国倡导的国际秩序的偏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以及美元汇率贬值构成了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人民币储备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自我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流入的依赖成为人民币储备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的人民币储备需求也与其资本市场开放程度有关。此外,一国经济规模、对中国进口依存度及中国经济基本面等驱动因素也得到了实证数据的部分支持。中国应适应人民币储备需求驱动因素的转变,动态调整并优化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莉  
2015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一篮子货币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评估我国货币篮政策的实际绩效,结论表明货币篮的缓冲作用显著。从人民币升贬值角度来看:当人民币贬值1%时,2005年到2015年出口增加了0.1038个百分点;当人民币升值1%时,相比2005年进口降低了约0.05个百分点。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人民币货币篮中币种种类及权重的影响,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货币篮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币种权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原因在于人民币货币篮中的国家是基于双边贸易额选取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使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影响到其币种权重的变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伍晓光   孙文莉  
在全球治理体系、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投资网络加快重塑的国际背景下,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本文基于国际货币的交易结算职能、投资职能和储备职能构建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采用2009—2020年21个国家货币数据,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动态,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新兴国际货币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主要货币中表现突出。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一带一路”倡议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国际投资、经济规模、货币稳定性和货币惯性等因素均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其中,经济规模的边际贡献最大。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际化水平,是促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国际化的“加速器”。本文研究有助于探寻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着力点,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诚  
中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将全面提升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人民币汇率问题对倡议的实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比较美国、日本等国在推动其海外投资计划过程中的汇率政策及其影响,可以发现:汇率政策的制定不应简单地为了推动海外经济计划的实施,而应当更多地根据本国的经济基本面来制定;海外投资援助计划的推出有利于提升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但货币的国际地位仍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相适应的,长远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济在开放条件下建立全新的平衡增长路径的开始。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演进方向也要与这个基本面相适应,即建立与全面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基本面相适应的汇率制度和调节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迪扬  
区域性的货币伙伴关系是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规则建构的目的指向,应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下货币竞争的三种形态(与实物主权货币、其他央行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的竞争)和两种场域(“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地”和“非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地”)调整规则建构策略。但现有规则缺乏币值维稳、标准协调和安全保障规则,难以助力数字人民币在不同货币竞争形态中占优;也未根据不同竞争场域发展出差异化的规则设计,导致数字人民币对不同竞争场域的适应性较弱。建议采用类型化分析法,根据本土货币是否为主要国际货币、是否允许虚拟货币交易,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依次分析各类国家和地区境内的货币竞争形态和场域,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则建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严佳佳  辛文婷  
"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搭建了重要的拓展平台,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本文依托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与经济路径,利用系统GMM模型和次贷危机后的经济数据定量论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同时借鉴马歇尔计划,从通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推动本币国际化的视角,提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一贺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去实现,这条路径是有别于"三阶段论"和区域货币合作路径的新选择。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只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驱动模式,这也是与美元、欧元、日元实现国际化的根本区别。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和工具,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中国金融业、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开发银行等机构的运作,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必须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形成机制的改革,资本账户项目可兑换的改革,最终使得人民币成为第一国际储备货币,同时中国也要承担更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的大国责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功润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投融资机遇和市场条件,同时,也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创造的投融资机遇和市场机会、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志东   惠诗濛   荆中博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成熟产业转移是我国各省份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以要素配置为视角,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CGIT)手工整理得到的省际对外投资数据和DEA-Malmquist指数刻画的技术创新效率指标,检验“一带一路”倡议下省际对外投资影响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效率,加速技术创新动力结构转变,但也加剧技术进步衰减。其中,东部省份的技术进步削弱效应十分显著,同时西部省份则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省份产业升级,但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并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各省份人力资本要素跨过技术吸收“门槛”,人力资本促进各省份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各省份研发资本要素的有效供给不足成为技术进步的最大阻碍。本研究从要素配置视角为各省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与政策思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静萍  王韬悦  
以人民币储备需求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民币储备需求的驱动因素,以期实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建立离岸债券市场发展程度等因素对人民币储备需求影响的交易成本模型,采用人民币1999—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模型,验证离岸债券市场发展程度、经济规模、国际贸易地位、汇率波动及金融市场发展对人民币储备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众多宏观经济因素中,离岸债券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规模对人民币储备需求的影响显著,其中离岸债券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最大。因此,我国要因时制宜发展离岸债券市场、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增强经济实力,以建立国际货币新格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科  侯津柠  夏乐  朱斯迪  
本文采用人民币全球跨境交易数据,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提升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交易金额和笔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邻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高资本账户开放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第二,分货币职能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承担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职能的作用,而对价值贮藏职能没有显著影响。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沟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为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以及稳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原  杜金富  
外汇储备的变动受对外投资和贸易、外汇制度、汇率波动以及资本外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2005—2018年宏观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表明:中国对外投资和贸易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存在地区分化,对“一带一路”地区投资和净出口会减少外汇储备,而对非“一带一路”地区投资对外汇储备没有显著影响,对非“一带一路”地区投资净出口则会增加外汇储备;“藏汇于民”会减少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外汇储备的方向在短期和中长期可能不一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短期内会减少外汇储备,但长期会增加外汇储备;上述因素中,“藏汇于民”的作用最大,对外贸易的作用强于对外投资,对“一带一路”地区投资贸易的作用远大于对非“一带一路”地区投资贸易;未来几年中国外汇储备还将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对近期中国外汇储备下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尤其是投资)并非像一些研究估计和预测的那样巨大,但也可能对中国外汇储备带来持续性消耗压力。因此,对中国外汇储备变动趋势的判断需要特别关注“一带一路”建设、中美经贸摩擦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势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估测和优化外汇储备总量和结构;要强化外汇分类管理,科学评价“一带一路”建设的外汇使用绩效,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减少对外经贸活动对外汇储备的消耗。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叶前林  刘海玉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的顶层设计,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在支付、投融资、储备、基础设施、双边货币互换等功能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我国应从"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构建多方融资平台,增强人民币币值稳定性;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原油期货影响,以期货带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等方面采取措施,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子华  叶前林  何伦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庞大的经贸合作体量,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了新的机遇。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试点以来,取得了重要的显著成绩,但同时面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低、风险较大等诸多障碍。为此,如何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融资需求的扩展,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