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4)
- 2023(8205)
- 2022(7221)
- 2021(6787)
- 2020(5876)
- 2019(13977)
- 2018(13932)
- 2017(27456)
- 2016(15045)
- 2015(17305)
- 2014(17362)
- 2013(17387)
- 2012(16476)
- 2011(14983)
- 2010(14989)
- 2009(13927)
- 2008(13732)
- 2007(12236)
- 2006(10308)
- 2005(9304)
- 学科
- 济(62990)
- 经济(62934)
- 管理(35956)
- 业(35132)
- 方法(30471)
- 数学(27176)
- 数学方法(26934)
- 企(26852)
- 企业(26852)
- 农(17978)
- 贸(15277)
- 贸易(15272)
- 中国(14868)
- 易(14849)
- 财(14609)
- 地方(13911)
- 业经(11899)
- 学(11800)
- 农业(11736)
- 制(11222)
- 融(10750)
- 金融(10747)
- 银(10039)
- 银行(10019)
- 理论(9752)
- 行(9534)
- 和(9339)
- 务(8443)
- 财务(8420)
- 环境(8395)
- 机构
- 大学(212019)
- 学院(211082)
- 济(88774)
- 经济(86753)
- 管理(77988)
- 研究(72944)
- 理学(66502)
- 理学院(65709)
- 管理学(64610)
- 管理学院(64214)
- 中国(57938)
- 京(45174)
- 科学(43606)
- 财(40131)
- 所(37277)
- 农(36267)
- 中心(35094)
- 研究所(33799)
- 江(31936)
- 财经(31915)
- 业大(31151)
- 范(28854)
- 经(28840)
- 农业(28760)
- 北京(28605)
- 师范(28596)
- 经济学(27504)
- 院(25923)
- 州(25825)
- 经济学院(25139)
- 基金
- 项目(136422)
- 科学(105450)
- 研究(101347)
- 基金(96912)
- 家(83777)
- 国家(83094)
- 科学基金(69839)
- 社会(61972)
- 社会科(58670)
- 社会科学(58648)
- 省(53309)
- 基金项目(51869)
- 教育(47075)
- 划(45416)
- 自然(44771)
- 自然科(43640)
- 自然科学(43626)
- 编号(42873)
- 自然科学基金(42823)
- 资助(40400)
- 成果(35152)
- 重点(30789)
- 部(30745)
- 发(29967)
- 课题(29357)
- 创(27779)
- 科研(26424)
- 教育部(26283)
- 大学(26213)
- 创新(25994)
共检索到317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晓燕 郭丹
文章使用附加惯性、贸易和外债约束以及带交易成本的MV-DCC-GARCH模型,求解2012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韩国央行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分析人民币成为韩国储备货币后的最优权重及其动态变化,并通过情景假设模拟人民币充当韩国储备货币的前景。研究发现:人民币占比对货币收益率的刻画方式高度敏感,在随机游走和完全预见假设下,人民币的平均最优权重分别为16.37%和10.85%,在非抛补利率平价假设下,权重降至2.49%;人民币的引入主要挤占主导性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份额,说明央行投资方向调整客观上会
关键词:
人民币 国际储备货币 韩国 最优币种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晓燕 郭丹
文章使用附加惯性、贸易和外债约束以及带交易成本的MV-DCC-GARCH模型,求解2012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韩国央行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分析人民币成为韩国储备货币后的最优权重及其动态变化,并通过情景假设模拟人民币充当韩国储备货币的前景。研究发现:人民币占比对货币收益率的刻画方式高度敏感,在随机游走和完全预见假设下,人民币的平均最优权重分别为16.37%和10.85%,在非抛补利率平价假设下,权重降至2.49%;人民币的引入主要挤占主导性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份额,说明央行投资方向调整客观上会造成储备多元化;汇率波动加剧不利于人民币储备地位的稳定;人民币使用惯性的增强、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高以及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债增加均能增加其份额。
关键词:
人民币 国际储备货币 韩国 最优币种结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勤习
本文从央行储备资产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国别的视角,对人民币如果成为国际货币将会在各国央行的储备池中的占比进行分析。假设存在一个代表性的中央银行,如果储备池中存在的主要资产除了现有的美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和日元等五种资产外,也将人民币纳入其中,来研究每一种资产在其中占有的份额。我们发现,人民币纳入其中后稀释了其他几种储备货币的份额,美元的份额稳定在60%左右,而其他几种资产的份额变化较大。人民币加入后,份额减少比较大的是瑞士法郎和日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晶晶 孙科
本文基于主要国家1980-2012年截面数据,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DPD)实证检验了经济规模、经常账户差额、财政稳健度、使用惯性等因素对储备货币选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币种成为储备货币除与宏观经济基础因素相关外,使用惯性及网络外部性也是关键影响因素。人民币要走出去,除要夯实内部宏观基础外,还需把握外部契机。
关键词:
国际储备 惯性 离岸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瑞怀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可以优化全球货币体系,避免类似于"美元危机"现象的发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货币国际化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艳靖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世人对国际货币体系前景的重新构思,该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目前国际储备币种构成的历史演变(1980-2008年)进行了计量分析,尝试从更加规范的角度探讨货币国际化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量、金融市场是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储备中占比的基础性因素,同时还受到通货膨胀率、汇率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将中国与国际货币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得出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国际化条件的结论。
关键词:
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货币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雷
进入新世纪全球国际储备规模快速扩张,结构显著变化,进一步凸显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固有的体制性缺陷。研究表明,主导新世纪国际储备的主权信用货币实际上只有主权而没有信用。因此,当代国际储备体系必须改革,中国的国际储备也应该调整。
关键词:
国际储备 储备货币 主权信用货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宋建军
比较学术界流行的储备货币形成条件与牙买加体系下储备货币演化的实际过程,得出一国货币成为储备货币须具备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等五个条件。据此考查人民币,其成为储备货币的五个条件中已成熟了三个,还缺少两个;但从目前我国政府的政策看,另两个条件完善的时间也并不遥远。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储备货币 形成条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建军
本文认为一个小国的货币生成国际储备货币只有三个必要条件,而一个大国的货币生成储备货币还须附加一个条件。根据这些生成条件和我国的现实情况,人民币生成储备货币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先升值,然后实行由市场定价的浮动汇率;先让人民币生成储备货币,再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文章梳理汇总了近期权威机构和学者有关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等问题的主要观点,如国际货币体系或将再次深刻调整,美元优势地位短期内难被撼动,成为SDR篮子货币有力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并不均衡,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资产端而非负债端,及为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潜力,需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作为国际储备的日元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实证结果为依据进一步解释了日元国际储备地位变动的原因,大致得出如下结论:日元国际储备地位的变动是多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日本GDP和日元资产收益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日元 国际化 国际储备货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政宁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输出储备货币;中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通过经常账户盈余获得储备货币。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基于国际货币不对称的视角研究了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中国消费出现下滑,储蓄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的经常账户出现顺差;而美国消费提升,储蓄出现萎缩,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中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导致中美两国经济内外失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军林 胡树光 王瑛龙
本文构建了基于随机交易需求的国际货币需求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一国货币储备总规模受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的影响;一国对某国际货币的需求存在一定门槛,该需求仅当交易需求、收益率、转换成本、货币储备总规模等在某一范围内存在;在越过门槛后,对该国际货币的需求随交易需求、收益率的提高而提高,但与转换成本的关系分不同情况,对于比竞争货币收益率低的货币,转换成本越高,货币需求越高,而对于比竞争货币收益率高的货币,转换成本越高,货币需求越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际货币储备的惯性来源和国际储备货币竞争路径,并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陆磊 李宏瑾
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里程碑。本文从外汇储备的货币性质出发,通过对外汇储备需求和储备货币供给的讨论,深入分析了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在不稳定性和演进变革的长期性,指出货币国际化和储备货币地位的提高意味着更大的对外风险敞口和国际经济责任。人民币纳入SDR既是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韧性的重要举措,更是人民币国际化新的起点,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包括金融在内的全方位深层次改革,稳步实现新常态下的中高速经济增长,切实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和质量,为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提供坚实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天倩 朱小梅
借助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现状,并指出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最大问题在于制度失衡导致的国际公共产品供需总量、结构及期限的错配,这种制度的失衡使得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呈现出不公平、不稳定、效率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的特点。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产权界定不清导致高额的交易成本、中心国家对于国际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产生了国际货币领域的"公地悲剧"、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长期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危机频发。因此,未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或将历经短期的诱发性变迁和长期的强制性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