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2)
2023(6211)
2022(5243)
2021(5023)
2020(4210)
2019(9590)
2018(9886)
2017(18436)
2016(10212)
2015(11004)
2014(11027)
2013(10726)
2012(9771)
2011(8914)
2010(9030)
2009(8769)
2008(8779)
2007(7731)
2006(7093)
2005(6827)
作者
(26705)
(22447)
(22351)
(21823)
(14517)
(10601)
(10219)
(8666)
(8378)
(8003)
(7842)
(7673)
(7464)
(7335)
(7331)
(7060)
(6740)
(6564)
(6530)
(6280)
(5983)
(5387)
(5381)
(5256)
(5241)
(5152)
(5071)
(4934)
(4455)
(4329)
学科
(37405)
经济(37338)
管理(33643)
(27707)
(25401)
企业(25401)
(15922)
方法(14772)
(14130)
数学(12881)
数学方法(12743)
(10973)
中国(10098)
体制(9650)
业经(9271)
(9213)
银行(9207)
(8806)
(8576)
(8513)
金融(8511)
(8136)
财务(8117)
财务管理(8095)
企业财务(7714)
(6833)
制度(6827)
理论(6817)
(6625)
税收(6249)
机构
大学(139808)
学院(137013)
(60998)
经济(59704)
管理(51279)
研究(49078)
理学(43177)
理学院(42719)
管理学(42045)
管理学院(41759)
中国(41272)
(34780)
(29180)
财经(25943)
科学(25551)
(24256)
(23533)
中心(22866)
(21785)
研究所(21280)
经济学(19818)
财经大学(19423)
北京(18866)
(18217)
(17900)
经济学院(17681)
(16986)
师范(16817)
(16698)
业大(15974)
基金
项目(85930)
科学(68684)
研究(65359)
基金(63963)
(55049)
国家(54628)
科学基金(47223)
社会(43011)
社会科(40859)
社会科学(40853)
基金项目(32675)
(31486)
教育(31116)
自然(29066)
自然科(28385)
自然科学(28378)
自然科学基金(27910)
(27244)
资助(26652)
编号(25591)
(22798)
成果(22518)
(20777)
重点(19667)
课题(18647)
教育部(18544)
国家社会(18464)
(18123)
(18054)
人文(17300)
期刊
(70277)
经济(70277)
研究(48774)
中国(33031)
(28861)
管理(21854)
(21784)
金融(21784)
学报(17831)
教育(17707)
科学(17221)
(16462)
大学(14828)
财经(13875)
学学(13681)
(11862)
经济研究(11508)
技术(11288)
农业(10111)
业经(9321)
问题(8566)
理论(7887)
(7263)
国际(7079)
实践(6971)
(6971)
财会(6715)
会计(6456)
统计(6418)
改革(6400)
共检索到224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红枫  罗宁欣  李鹤然  
自2015年8月11日以来,我国对中间价定价机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为评估这一系列调整政策的效果,文章基于标准化处理后的广义脉冲响应结果构建动态溢出指数,从价格传导和风险传染两方面分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价格的绝对水平来看,中间价受汇率体系的影响以及对汇率体系的价格传导均呈逐渐增强趋势,然而从系统相对地位来看,中间价的基准地位下降;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中间价受到汇率体系的风险传染程度上升,对汇率体系的风险传染程度下降,中间价与其他汇率之间的风险传染呈现出不对称性。因此,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央行应着力于完善中间价定价机制,提升中间价的基准地位;同时增强外汇市场发展程度,做好风险防控,降低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之间风险传染的不对称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赵玉杰  殷凤  
以历次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2014~2018年作为样本区间,采用三元VAR-DCC-MGARCH-BEKK模型,分析不同中间价形成机制下人民币中间价市场性和基准性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表明,"811"汇改使人民币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尽管之后央行对中间价定价模型进行修改,中间价依然具有充分的市场性;中间价的"基准性"主要表现在中间价对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值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的联动相关性水平提高。建议逐步增强中间价的基准性,引导人民币的定价权转移至在岸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德胜  李洪侠  
应该在经济改革发展大背景下分析汇改,管控改革带来的潜在汇率波动风险,更好地朝着既定目标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使之趋于透明化、国际化。随后,人民币兑美元连续大幅贬值,8月11~13日贬值4.7%左右,此后有所反弹。事实上,贬值是汇改的短期性附属产品,汇改才更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意义。应该在经济改革发展大背景下分析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涂永红  吴雨微  
尽管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造成一定幅度的人民币贬值,但中长期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极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不会止步不前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引发贬值风波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已成为深化金融改革的指导思想。2014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将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围绕中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浩  
今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旗下的中国货币网发布了一篇"答记者问",确认了市场从当天午间开始流传的关于在人民币中间价中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的新闻。尽管"答记者问"仅表示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小组正在"考虑"这一做法,但市场已经感受到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浩  
今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旗下的中国货币网发布了一篇"答记者问",确认了市场从当天午间开始流传的关于在人民币中间价中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的新闻。尽管"答记者问"仅表示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小组正在"考虑"这一做法,但市场已经感受到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鄂志寰  
近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本文认为,中间价加入逆周期因子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渐进调整的一个环节,总体而言,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为发挥人民币加入SDR的制度红利提供更大的空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即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其主要目的是对冲市场情绪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管涛  
2005年7月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在一次性小幅升值2%以后,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2005年末,收在8.0702元人民币/美元,较年初累计升值 2.56%(其中,汇改以后累计升值 0.49%)。加之美元汇率在国际外汇市场全面反弹,美联储测算的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广义美元汇率指数过去一年累计分别升值了8.42%和3.52%,因此,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忠  
该文从内外两个方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效果:一是汇率机制运行的内在表现,主要考察汇率水平的变动和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二是汇率机制改革的外在影响,主要从价格水平、进出口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等三个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总体上,这次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效果显著,体现了"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单纯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升值"的战略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志杰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启航,暂时平息了持续近 3年的人民币汇率争论,但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依然不退,国内对改革及其走向也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人民币汇率改革是2006年中国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念鲁  陈全庚  鄂志寰  
在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现状和问题做了阐述分析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 ,人民币汇率真正回归到有管理的浮动是汇率调整的主导趋势 ,并就人民币汇率机制如何改革 ,如何确定汇率水平 ,如何逐步完善汇率机制市场化等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政策措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余永定  肖立晟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加速之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所关注的焦点。这一轮人民币汇率走贬的依据是"收盘价+篮子货币"这一人民币汇率新形成机制:美元指数带动篮子货币上涨,人民币需要对美元贬值来稳定篮子货币。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新变化,我们需要仔细思考,新的汇率机制是不是一个有效而且可持续的机制,未来人民币汇率能否走出贬值通道,真正实现双向浮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明  杨杨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展自1993年末1994年初中国外汇市场并轨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1994年初的8.70上下逐渐上升至1997年夏季的8.28左右(升值了大约5%)。自1997年夏季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维持国内以及区域金融市场稳定,人民币在8.278.28的水平上"盯住"美元,这种制度一直维持到2005年7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念鲁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可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在今后一两年内,从参照一篮子货币逐步向盯住一篮子货币过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余永定  肖立晟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加速之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所关注的焦点。这一轮人民币汇率走贬的依据是"收盘价+篮子货币"这一人民币汇率新形成机制:美元指数带动篮子货币上涨,人民币需要对美元贬值来稳定篮子货币。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新变化,我们需要仔细思考,新的汇率机制是不是一个有效而且可持续的机制,未来人民币汇率能否走出贬值通道,真正实现双向浮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