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4)
2023(10954)
2022(9513)
2021(8851)
2020(7735)
2019(18063)
2018(18112)
2017(35083)
2016(19333)
2015(22197)
2014(22289)
2013(22067)
2012(20561)
2011(18615)
2010(18719)
2009(17674)
2008(17830)
2007(16266)
2006(14223)
2005(12874)
作者
(55451)
(46570)
(46353)
(44344)
(29414)
(22274)
(21378)
(18037)
(17599)
(16555)
(15683)
(15615)
(14789)
(14616)
(14593)
(14323)
(14266)
(13646)
(13528)
(13479)
(11598)
(11386)
(11311)
(10526)
(10520)
(10452)
(10442)
(10399)
(9425)
(9151)
学科
(74488)
经济(74381)
管理(57988)
(52960)
(44104)
企业(44104)
方法(34350)
数学(30095)
数学方法(29744)
(23859)
(23394)
(20970)
中国(18946)
(18665)
银行(18638)
(17480)
业经(16245)
(15645)
地方(15500)
(14648)
财务(14615)
财务管理(14575)
(14099)
金融(14093)
企业财务(13759)
(13685)
贸易(13677)
(13674)
农业(13489)
(13248)
机构
大学(274119)
学院(273019)
(109730)
经济(107155)
管理(103523)
研究(89455)
理学(88218)
理学院(87180)
管理学(85674)
管理学院(85140)
中国(73556)
(57840)
(55698)
科学(54375)
(47336)
(45443)
(43463)
中心(43335)
财经(43196)
研究所(40816)
业大(40076)
(38875)
农业(37327)
北京(36159)
(35392)
师范(35054)
(34512)
经济学(33889)
(32098)
财经大学(31859)
基金
项目(177554)
科学(138714)
研究(130881)
基金(127741)
(110289)
国家(109367)
科学基金(93395)
社会(81956)
社会科(77551)
社会科学(77523)
(70449)
基金项目(68245)
教育(61045)
自然(59911)
(58870)
自然科(58431)
自然科学(58413)
自然科学基金(57383)
编号(54459)
资助(52076)
成果(45399)
重点(39956)
(39656)
课题(37454)
(37351)
(36749)
(36234)
创新(34451)
科研(34205)
教育部(34090)
期刊
(122050)
经济(122050)
研究(81522)
中国(56702)
(46703)
(42813)
学报(41715)
科学(38164)
管理(36174)
(35515)
金融(35515)
大学(31525)
学学(29591)
教育(28687)
农业(26846)
技术(23397)
财经(21796)
业经(19647)
(18573)
经济研究(18367)
问题(16781)
(14574)
理论(14187)
(13681)
财会(13271)
图书(13016)
(12923)
实践(12904)
(12904)
技术经济(12809)
共检索到416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亦乐  
人格权禁令与人格权纠纷诉讼并行情况下的具体安排应当按照二者发生的时间节点分类作出判断。这种安排取决于人格权禁令是否具有既判力,一概地认为人格权禁令不具有既判力并不妥当,应当根据人格权禁令的作出过程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程度具体判断。人格权禁令不同于行为保全,人格权禁令程序原则上应当是诉讼程序,只是由于人格权禁令的紧迫性而不得不适当运用非讼法理,无法做到对诉讼审判原则的彻底运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阮佳琪  胡建  
鉴于实体法与程序法部分脱节,《民法典》第997条法条内容不必然限于人格权禁令。人格权禁令诞生于人格权固有救济理念,基于人格权请求权的特性而构建,虽以英美禁令为主要立法参照对象,但理应与英美禁令不同。其广义可包含行为保全和不作为行为给付之诉,狭义应仅指与诉讼完全分离的临时性禁令。为明确各制度之间的界限,狭义人格权禁令以追求程序高效便捷为核心目的,制度设计上可与诉前保全合并而创设为禁令,主要构建于非诉程序之上,引入法官自由裁量权,效力止于临时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雅兰  
回应权是被报道者在名誉受损时向媒体主张公开其回应的救济措施。科技发展扩大了媒体的范畴,回应权的概念应作扩大解释。媒体损害被报道者名誉的事实大量存在,信息的快速传播更是激化了媒体与被报道者之间的矛盾,回应权制度的构建彰显其必要性。有利的立法环境与丰富的域外立法经验,为回应权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现实与理论上的可行性。多方面对回应权制度的构建有利于解决回应权制度运行中的难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军  
法人人格权与自然人人格权具有不同性质,法人人格权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构造,是为了保护自然人以团体形式存在的人格利益。在人格权的基本构架上必须坚持以自然人人格权为基本形态,只有在相应的自然人人格利益可以经历团体性的转化,能够为个体作为团体成员的方式来享有时,相关的人格利益才可以构造为法人人格权,从而通过保护法人人格权,来实现对团体成员的特殊形态的人格利益的保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练军  
主持人语:民法典编纂中应否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此乃当下我国法学界的一大学术热点。人格权独立成编纷争不休之根源,在于对人格权性质存在认知上的分歧。人格权到底是何种性质的权利,民法学界素来诸说并立、各执一词。而关于人格权的性质,宪法学界并无争议,已然形成基本权利属性之通说。既然如此,那就人格权展开宪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无疑大有裨益。毕竟,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条款,
关键词: 人格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若厉  
“禁令”与“指令”我们经常讲:企业和个人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然而,对于企业的个人究竟应该有何种权分,所谓“充分”究竟应“充分”到什么程度?却是充满争论的话题。企业和个人的行动权力是各种规则限定的,包括禁止性规则和...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秦彪  杜明强  
人格权立法实践与人格权立法争论出现不同程度的"耦合",尤其是《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几乎完全继受人格权立法争论正方的观点,这使我国人格权立法实践存在诸多问题。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会严重扰乱民法典的逻辑体系,也会潜在地破坏民法典的稳定性,更会否定人格权的自然属性,还会限制人格权制度的发展。"民法总则"与"侵权责任编"的人格权保护模式符合民法典的编纂规律,"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相结合的立法模式"遵循人格权的演变规律,也与我国的国情相契合,承认人格权的自然性符合"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也与世界人权运动的精神相契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练军  
《人格权编草案》"四审稿"第990条第1款,作为一个法律定义条款并不合适。在形式上,它并未达到法律定义的逻辑形式要求。在内容上,它尚未揭示被定义项即人格权的规约内涵。人格权不仅仅是一项民事权利,更是一种受宪法保护的基本人权。人格权的公私二元权利属性,决定了民事立法不宜"单方面"地为之下定义。域外国家民法典制定的历史经验也表明,一旦在法典中以法律定义的形式界定人格权,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因为以捍卫人格尊严为旨趣的人格权,理应是一个开放结构的特定权利类型。再完美的人格权立法定义,都将是束缚司法者救济人格权的枷锁。在定义人格权问题上,立法者不能不三思而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青叶  
通过引入一个案例 ,本文分析了我国法律对人格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余中根  
人格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是伴随民事主体的生命全过程的权利。然而 ,现在的许多学校仍不将学生当作享有权利的公民看待 ,肆意侵犯学生的人格权。本文论述了学生人格权受到侵害的三种表现形式 ,并对学校及教师因侵犯学生的人格权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分析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红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立法,是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之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而来,二者协力共同构筑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体系。《民法典》人格权编确立了个人信息民事权益的基本框架,《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的性质、定义、类型、处理原则、处理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方面发展了《民法典》的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国家保护义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建构了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在法律适用上,《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存在前者优先适用以及二者协同适用两种情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张新平  
现代人格权法律保护因人格权实现形式的新发展而面临诸多挑战。人格权法律保护中出现了生命健康无价不可救济与权利损害赔偿的可救济可补偿法律责任理论的相悖与统一,权利主体生命健康自然天赋与生俱有的不可移转性与权利客体的可分性相悖与统一,人格权利益的自然天赋价值尺度与人格权利益的商品价值度量尺度的相悖与统一等问题。应对人格权法律保护面临的挑战,需从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取向、模式选择、结构内容等层面入手,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格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快推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黎玲  
营利性法人人格权的行使符合人格权行使的一般规则,可以由权利主体自己行使,但营利性法人人格权所体现的主要是经济利益,这就使得法人人格权的转让行使成为必要与可能。文章探讨了营利性法人人格权转让行使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方式,并具体分析了法人人格权的授权许可、权利投资和权利转让三种转让行使方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仪  张娟  
个人信息承载着读者尊严与自由等人格价值,对它的保护则是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但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时常被他人任意处理,这既阻碍了读者人格价值的实现,又降低了图书馆对读者人性化服务的质量。文章立足于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与数字化建设的实情,通过价值思辨、借鉴美欧经验并研判国内学说,建议设定人格权保护读者个人信息,以此促使图书馆等信息处理者关怀读者的人格,进而应对网络时代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构造人格权时,立法者宜按照读者人格尊严与人格自由的不同价值尺度设定对应的权利行使规则,以实现对两种价值的具体关怀;同时为满足图书馆优化信息管理等需求,限制部分规则的适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佳  
环境人格权属于一种新型人格权利,其客体是个人的环境人格利益。“环境”为自然之重要指称,在现行环境保护法中,它仅仅是指作为客体的自然物质。就个人的社会生活而言,对环境客体的损害还将侵害到个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权益。其中,人身利益损害就属于人格权法的概念范畴。环境人格权证成的理由有三:一是符合道德权利的内在价值;二是蕴含法定权利的实质内容;三是具备权利证立的规范基础。故而,作为一项人格权的环境人格权,在权利内容上,表现为人格尊严下的精神性人格利益与物质性人格利益;在权利救济方式上,可采取既定的人格权保护范式,依据《民法典》的有关规范实现权利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