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6)
- 2023(9262)
- 2022(7855)
- 2021(7580)
- 2020(6338)
- 2019(14621)
- 2018(14425)
- 2017(27618)
- 2016(15482)
- 2015(17860)
- 2014(18261)
- 2013(18102)
- 2012(17059)
- 2011(15214)
- 2010(15567)
- 2009(14533)
- 2008(14892)
- 2007(13688)
- 2006(11676)
- 2005(10419)
- 学科
- 济(60532)
- 经济(60458)
- 管理(49066)
- 业(44010)
- 企(36250)
- 企业(36250)
- 财(30746)
- 方法(28490)
- 数学(24924)
- 数学方法(24684)
- 农(19010)
- 中国(16945)
- 务(16092)
- 财务(16066)
- 财务管理(16001)
- 企业财务(15155)
- 制(14893)
- 地方(13357)
- 财政(13227)
- 学(13068)
- 业经(13031)
- 农业(12253)
- 贸(11317)
- 贸易(11313)
- 易(10973)
- 政(10616)
- 理论(10607)
- 银(9983)
- 银行(9957)
- 体(9874)
- 机构
- 学院(222751)
- 大学(219811)
- 济(86163)
- 经济(84064)
- 管理(80732)
- 研究(71331)
- 理学(68274)
- 理学院(67514)
- 管理学(66323)
- 管理学院(65909)
- 中国(56218)
- 财(50556)
- 京(46189)
- 科学(44736)
- 农(38875)
- 所(37727)
- 江(36322)
- 财经(35988)
- 中心(33785)
- 研究所(33313)
- 业大(33158)
- 经(32271)
- 农业(30397)
- 北京(29398)
- 州(28600)
- 范(28488)
- 师范(28205)
- 经济学(26382)
- 财经大学(26044)
- 院(25540)
- 基金
- 项目(138326)
- 科学(105727)
- 研究(103803)
- 基金(96178)
- 家(82768)
- 国家(82012)
- 科学基金(68775)
- 社会(62666)
- 社会科(59195)
- 社会科学(59172)
- 省(55870)
- 基金项目(50878)
- 教育(48678)
- 划(46112)
- 编号(45221)
- 自然(43111)
- 自然科(41903)
- 自然科学(41887)
- 自然科学基金(41128)
- 资助(39816)
- 成果(37973)
- 课题(31127)
- 重点(31112)
- 部(30512)
- 发(29744)
- 创(28231)
- 性(27849)
- 项目编号(27207)
- 科研(26516)
- 大学(26447)
- 期刊
- 济(100715)
- 经济(100715)
- 研究(66476)
- 中国(46990)
- 财(46743)
- 农(35688)
- 学报(35624)
- 科学(30101)
- 管理(26778)
- 大学(26537)
- 教育(25652)
- 学学(24929)
- 农业(23454)
- 融(20426)
- 金融(20426)
- 技术(19980)
- 财经(18508)
- 业经(17602)
- 经济研究(15807)
- 经(15757)
- 问题(13765)
- 财会(13311)
- 业(12334)
- 会计(12069)
- 版(12064)
- 图书(11303)
- 贸(11237)
- 技术经济(11123)
- 理论(10727)
- 商业(10418)
共检索到340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中华
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问题是人格权法立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人格权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格权保护制度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框架,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人格财产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分析了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法律风险,依据风险提出了法律保护路径:通过人格权单独立法对人格财产利益的司法地位予以确认,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利用方式;从人格权的诉前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方面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法律救济途径;从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计算方式、确立全部赔偿制度方面完善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等,旨在为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践提出借鉴。
关键词:
人格权的财产利益 法律风险 路径探析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佳
环境人格权属于一种新型人格权利,其客体是个人的环境人格利益。“环境”为自然之重要指称,在现行环境保护法中,它仅仅是指作为客体的自然物质。就个人的社会生活而言,对环境客体的损害还将侵害到个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权益。其中,人身利益损害就属于人格权法的概念范畴。环境人格权证成的理由有三:一是符合道德权利的内在价值;二是蕴含法定权利的实质内容;三是具备权利证立的规范基础。故而,作为一项人格权的环境人格权,在权利内容上,表现为人格尊严下的精神性人格利益与物质性人格利益;在权利救济方式上,可采取既定的人格权保护范式,依据《民法典》的有关规范实现权利保护。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张新平
现代人格权法律保护因人格权实现形式的新发展而面临诸多挑战。人格权法律保护中出现了生命健康无价不可救济与权利损害赔偿的可救济可补偿法律责任理论的相悖与统一,权利主体生命健康自然天赋与生俱有的不可移转性与权利客体的可分性相悖与统一,人格权利益的自然天赋价值尺度与人格权利益的商品价值度量尺度的相悖与统一等问题。应对人格权法律保护面临的挑战,需从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取向、模式选择、结构内容等层面入手,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格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快推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完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伟红 杨望远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实现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一个复合性问题,而农民财产权利则是这一问题解决与发展的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外学者在财产权的问题上已多有探讨,这些探讨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新农村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立法过程、宪法保障、相关制度构建等各个方面给予保障。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 财产权利 权益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西泠
增强政府和公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关注个人信息侵权问题,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寻找有效的救济途径刻不容缓。借鉴国外成熟的法律制度与文化,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设立对内和对外的双重监督机构、重视行业自律等视角,从立法、监管、自律多层面进行路径重构,建立新时代综合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晶君 曾晓愉
虚拟财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财产之一。网络运营商拥有虚拟财产所有权,用户、玩家拥有虚拟财产使用权。网络运营商与用户玩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大小、法律保护的强弱主要根据双方合同的约定,应区分虚拟财产的类型,予以不同程度的保护。此外,此种保护模式也有利于网络运营平台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平台运行规则,有利于因经营不善退出市场时,用户对虚拟财产的处理。
关键词:
虚拟财产 数据记录 相对独立性 保护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邵培樟
著作权法视阈下的慈善项目源于创意,成于作品,终于保护。以慈善项目的生成与运行为线索,慈善项目中的著作权可划分为前生成阶段、生成阶段和生成后阶段,每个阶段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各有不同与侧重。基于慈善项目的公益属性,一方面,慈善项目的著作权更应受到尊重与保护;另一方面,应选择"分阶段、有侧重、类型化"之保护路径,并构建主动保护与被动保护相结合之保护体系,切实有效地保护慈善项目的著作权,以从知识产权制度层面上激励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宗金
在信息网络时代,大数据的收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受到了政府与企业的高度关注。然而,如何界定大数据的财产性质在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前,关于大数据的财产性质存在汇编作品说、邻接权客体说、新型财产权说的争论。大数据符合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应当把大数据定位于商业秘密。借助已有的商业秘密相关立法,可以为大数据提供全面化、立体化保护。当大数据是以个人信息为内容时,侵犯大数据的行为可能同时构成对个人信息的侵犯。基于大数据而得出的研究成果,以是否独立于大数据为标准,可以分别视为作品和汇编作品。
关键词:
大数据 信息财产权 知识产权 商业秘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邦道
随着网络和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近年虚拟财产纠纷不断发生,虚拟财产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法学界也逐渐升温。文章首先对虚拟财产的概念、特征、性质等问题做了界定,然后就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最后在分析我国目前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网络虚拟财产 必要性 法律保护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志贞 林庆管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法律角度阐述财产(权利)收益权理财业务的内涵及交易结构安排,分析该项业务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问题环节,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完善建议。基于财产(权利)收益权理财业务尚存的法律难题,本文认为,在监管法规明确之前,商业银行开展该项业务应采取审慎态度,并合理控制该项业务的规模,防止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敏 康源弘
对合法权益的侵害一般分为两种,即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的分类看似泾渭分明,但仍然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同时拥有物质性与精神性二重属性,是否承认这一类财产并对其进行保护,便是模糊两类损害界限的一个典型法律问题。综合考虑判断是否具有人格利益的相关因素,具有人格利益财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够象征特定人人格的财产,其人格利益源自于财产与特定人的紧密联系,表现为财产能够展现特定人的某一特质或者权利人与特定人的关系;另一类则是蕴含权利人情感的财产,其中的人格利益则源自于权利人对财产本身的感情。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薇 陈丽敏
关联交易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市场的自发性等弊端,一些不正当的关联交易滋生而来,对公司的股东以及公司外部债权人造成了利益上的损害。文章针对从属公司债权人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关联交易 从属公司 债权人利益保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森霖
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的探讨关系到如何更好地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通过研究确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的现实意义、伦理意义和学理基础,得出确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的重要性。确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应当对死者人格利益的范围进行限定,确定行使保护的主体以更好地保护死者人格利益,对于死者精神性人格利益的保护期限以其近亲属存在为限,而对于死者商品化利用程度较高的财产性人格利益的保护期限为死者死后的50年。
关键词:
死者 人格利益 保护期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