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0)
2023(9999)
2022(8894)
2021(8340)
2020(6882)
2019(15967)
2018(15971)
2017(30978)
2016(16869)
2015(18998)
2014(18889)
2013(18618)
2012(16848)
2011(15156)
2010(14818)
2009(13375)
2008(12803)
2007(10770)
2006(9322)
2005(7970)
作者
(47912)
(39640)
(39329)
(37450)
(25245)
(19092)
(17851)
(15640)
(15048)
(13954)
(13648)
(13203)
(12418)
(12404)
(12206)
(11984)
(11895)
(11854)
(11159)
(11116)
(9789)
(9554)
(9550)
(8968)
(8876)
(8758)
(8749)
(8652)
(7902)
(7823)
学科
(67279)
经济(67212)
管理(48275)
(45984)
(37898)
企业(37898)
方法(33273)
数学(29096)
数学方法(28787)
(17677)
中国(16366)
(15141)
业经(14935)
(14501)
地方(14293)
农业(12040)
(11700)
贸易(11696)
(11340)
理论(11229)
(11000)
环境(10955)
技术(10838)
(10143)
(9841)
财务(9782)
财务管理(9767)
(9398)
企业财务(9255)
教育(9145)
机构
大学(236166)
学院(234219)
管理(98178)
(91231)
经济(89260)
理学(86307)
理学院(85406)
管理学(83995)
管理学院(83588)
研究(75950)
中国(54723)
(49983)
科学(48447)
(39150)
(37361)
(36790)
业大(36624)
研究所(34464)
中心(34060)
财经(32461)
(31762)
北京(31353)
(30837)
师范(30579)
(29629)
农业(28916)
(27874)
经济学(26552)
(26428)
经济管理(25195)
基金
项目(169498)
科学(133341)
研究(124362)
基金(123111)
(107024)
国家(106158)
科学基金(91664)
社会(77429)
社会科(73361)
社会科学(73343)
(66140)
基金项目(66092)
自然(60396)
自然科(58983)
自然科学(58972)
自然科学基金(57897)
教育(56481)
(55712)
编号(51047)
资助(50574)
成果(40411)
重点(37376)
(37082)
(35944)
(35512)
课题(34448)
创新(33087)
科研(32329)
教育部(31802)
项目编号(31684)
期刊
(94168)
经济(94168)
研究(67161)
中国(39945)
学报(36951)
管理(34536)
科学(34360)
(33004)
大学(27907)
(27235)
学学(26196)
教育(26078)
农业(23839)
技术(20757)
(16002)
金融(16002)
业经(15756)
经济研究(14834)
财经(14686)
图书(13542)
理论(12471)
(12380)
问题(12373)
科技(12294)
(12022)
技术经济(11834)
实践(11730)
(11730)
现代(10700)
情报(10514)
共检索到324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塞风  陈淮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是大规模地提高生产率。但是,机器应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还取决于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这就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研究是我国生产率研究面临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晟明  王林辉  赵贺  
文章通过引入人机匹配度拓展任务模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人机协作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人工智能的适度应用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但过度应用会因人机不匹配而引发劳动生产率损失。(2)劳动综合能力增强可提高人机匹配度,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并且劳动者的情绪稳定、社交、信任等非认知能力的增强能显著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3)不同产业及岗位的人机协作对劳动能力存在差异化偏好,其中第一和第二产业人机协作偏好劳动者具备认知能力,而第三产业偏好非认知能力;常规和非脑力岗位偏好认知能力,非常规和脑力岗位偏好非认知能力。文章认为,需要合理规划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重视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新海  崔海莹  柯善淦  匡兵  
研究目的:识别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和驱动机制,探索未来湖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E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趋于协调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未来有充足提升空间;(2)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明显空间分化特征,主要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的态势,但差距在不断缩小;(3)经济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为正向影响,自然因素在西部以负向影响为主,中部东部以正向影响为主,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发生了以负向影响为主到以正向影响为主的转变。研究结论: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发展要时刻把握经济、自然、社会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的共同驱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广程  杨小忠  许坚  
中国在国际资本舞台具有投资国与东道国的双重身份。本文系统梳理了双向FDI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理论机制,利用耦合协调函数测度了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3—2018年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GTFP的内在机制与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将双向FDI分别来看,IFDI会显著抑制GTFP,OFDI则会促进GTFP提升。(2)将GTFP分解后发现,IFDI对绿色技术进步起到抑制作用,OFDI则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将双向FDI综合时,双向FDI协调发展能够显著提升GTFP水平。(4)IFDI通过技术溢出缓解其对GTFP的抑制作用、而通过加剧劳动错配和改善资本错配作用于GTFP;OFDI与双向FDI协调发展则通过技术溢出效应、缓解劳动和资本错配效应促进GTFP。(5)不同动因的双向FDI对GTFP存在异质性影响,其中互补性双向FDI对GTFP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家堂  刘亮  
文章以长三角为例,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分析区域协调发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城市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拟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区域协调发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对以Malmquist指数衡量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达3.56%;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协调发展虽然有助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章志华   唐礼智   孙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来提升双向FDI技术溢出效率,推动绿色经济增长。本文选取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动态SBM-GML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相对价格法分别测算商品市场分割指数与要素市场分割指数,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定量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市场分割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双向FDI显著地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通过提高绿色技术进步水平来实现;东部地区双向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双向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双向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只有当存在商品市场分割指数与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分别超过某个门槛值时,双向FDI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汇丰   邓忠奇  
将双重差分法引入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中,采用中国大陆285座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更准确地评估了成渝经济区政策对规划范围内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政策效应并进行机制检验,同时对政策效果的中心—边缘差异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1)成渝经济区政策显著提升了规划范围内城市的TFP;(2)从传导途径看,企业集聚、城市创新和行业创新是成渝经济区政策促进城市TFP提升的主要机制;(3)成渝经济区政策虽然显著促进了“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TFP,但是对“中心”城市TFP的促进作用更强;(4)成渝经济区政策通过对产业结构与企业集聚水平的影响,缩小了政策效果的中心—边缘差异,但通过对创新水平的影响,扩大了政策效果的中心—边缘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其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年际间也伴随一定的波动起伏;农业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农用物资、稻田与牲畜养殖所引发的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用物资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稻田与牲畜养殖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1993年以来,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速总体偏慢,年均仅为0.80%,基于其累计值的年际变化可划分为平稳起伏、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等3个阶段;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宵旭  韩永楠  葛鹏飞  
提高自主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但如何更好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则有助于创新驱动战略在制造业中的落实。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利用耦合协调原理,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度,并对行业及地区层面的时间演变走势与差异性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处于轻度失调至中度失调衰退型之间,即制造业自主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弱,全要素生产率也未给予自主创新足够的推动。(2)分行业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度大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分地区看,东部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度大于中部和西部。(3)差异性结果显示,行业间的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度差异在趋同,地区间的差异先缩小后扩大。本研究测度并分析的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度结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选择性产业政策,更好实现二者关系的融合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文启  赵家未  
为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程度,基于2001—2019年省域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度,并使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两者未来十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在时序上稳步增长,空间上黄河流域下游农业生态效率始终最高,上游有超越中游的趋势。耦合度从拮抗阶段提高至高水平耦合阶段,黄河流域下游率先进入磨合阶段与高水平耦合阶段,中游次之。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处于轻度失调衰退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预测未来十年黄河流域将有一半以上的省区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发展及以上,各省区之间呈现差异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文启  赵家未  
为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程度,基于2001—2019年省域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度,并使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两者未来十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在时序上稳步增长,空间上黄河流域下游农业生态效率始终最高,上游有超越中游的趋势。耦合度从拮抗阶段提高至高水平耦合阶段,黄河流域下游率先进入磨合阶段与高水平耦合阶段,中游次之。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处于轻度失调衰退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预测未来十年黄河流域将有一半以上的省区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发展及以上,各省区之间呈现差异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跃  
地方保护、竞争多于合作等诸多问题导致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如何通过政府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发现:政府合作有利于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长三角扩容后的样本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机制检验表明,政府合作可以通过增强经济联系、扩大市场潜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间接提升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其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越大;距离核心城市越近,周边城市在城市群政府合作中,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越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萌   刘妮雅   王蒙蒙  
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1年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关系与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耦合度在研究期内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而“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全要素”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基本以初级协调为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支持水平、商贸流通业资本存量和从业人数四项指标对系统耦合度起到主要作用。为进一步实现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系统高水平的耦合发展,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沈春苗  
本文通过一个包含劳动力错配的三次产业非平衡发展模型,再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部门生产率向发达国家收敛的路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中国部门生产率收敛呈现出不同于国际经验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收敛而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被动式收敛"特征。本文分析表明,中国存在严重的劳动力错配,导致过多的劳动力被滞留在工业部门,而服务业部门吸纳本地就业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这是造成中国现实与国际经验背离的主要原因,并得到了中国31个省份1997—2013年面板数据的计量支持。该结论的含义是,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超过工业部门,产业结构变化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的高级化阶段,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傅青  周水银  
在工件体积和运输车辆容量的双重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以最大化成套订单数和最小化工件总配送时间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使用多目标排序寻找"约束解"的方法结合遗传算法求解此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给出多目标规划模型及其综合算法在FLOW SHOP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此模型和算法能够满足最大化成套订单数的要求,同时节省总的工件配送时间,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