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3)
2023(13044)
2022(11297)
2021(10209)
2020(8701)
2019(19385)
2018(18913)
2017(35725)
2016(19741)
2015(21726)
2014(21140)
2013(20594)
2012(18826)
2011(17023)
2010(17036)
2009(15967)
2008(15571)
2007(14088)
2006(12064)
2005(10485)
作者
(58927)
(49553)
(49356)
(46701)
(31032)
(23978)
(22460)
(19350)
(18403)
(17321)
(16660)
(16475)
(15838)
(15527)
(15277)
(15175)
(15153)
(14638)
(14267)
(14226)
(12611)
(12001)
(11935)
(11363)
(11140)
(11046)
(10871)
(10805)
(10169)
(9968)
学科
(74656)
经济(74577)
管理(55798)
(54547)
(43769)
企业(43769)
方法(36157)
数学(31610)
数学方法(31288)
(23278)
(20489)
中国(18712)
(17928)
业经(17346)
(16531)
贸易(16528)
(16083)
农业(15885)
地方(13515)
(13300)
技术(13205)
(12710)
财务(12682)
财务管理(12650)
理论(12257)
(11942)
企业财务(11927)
环境(11531)
(11406)
(11210)
机构
学院(281134)
大学(279991)
(110108)
经济(107860)
管理(107036)
理学(93601)
研究(92752)
理学院(92553)
管理学(90799)
管理学院(90308)
中国(67663)
科学(61417)
(57797)
(57436)
(49492)
业大(49080)
(48293)
农业(46322)
研究所(44510)
中心(43023)
(41596)
财经(40143)
(36430)
(36235)
师范(35704)
北京(34844)
经济学(33304)
(32937)
(32843)
农业大学(31184)
基金
项目(195552)
科学(152512)
基金(141199)
研究(136558)
(126395)
国家(125360)
科学基金(106004)
社会(86139)
社会科(81679)
社会科学(81652)
(77939)
基金项目(75485)
自然(70672)
自然科(69102)
自然科学(69077)
自然科学基金(67873)
(65941)
教育(63197)
资助(56296)
编号(56016)
重点(44337)
成果(44324)
(42030)
(41748)
(41729)
创新(39003)
科研(38499)
计划(38168)
课题(37338)
大学(35940)
期刊
(113748)
经济(113748)
研究(73879)
学报(53231)
(51649)
中国(49171)
科学(45349)
大学(38315)
(37932)
学学(36475)
农业(34982)
管理(34859)
教育(27607)
技术(22634)
(21010)
金融(21010)
业经(20592)
经济研究(19273)
财经(19036)
(18667)
(16299)
(15481)
问题(15271)
科技(14309)
业大(14092)
图书(14034)
技术经济(13876)
商业(13582)
(12964)
理论(12784)
共检索到394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彦丽   付旭   陈建斌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在人机交互场景下,平台环境和个体认知如何互动影响平台用户的知识吸收能力。研究发现:环境因素是人机互动知识共享的基础,而与个体认知因素相匹配的交互设计是提升吸收效能的关键。促进强吸收能力形成的核心条件有强联结、高信任的环境因素和强自我效能和高结果期望的认知因素;导致吸收能力弱的核心条件则是用户之间过大的知识距离和过弱的联结强度等环境因素。研究结论为知识平台提升用户知识吸收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启示,为未来提升人机交互设计促进知识共享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宁东玲  吴远巍  
目前,吸收能力早已用于解释不同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现象,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管理和网络商务。本文首先给出吸收能力的概念,其次总结了影响吸收能力的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如何提高吸收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慧超  沈红丽  齐晓丽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目标是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有效承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首都经济圈"各个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环首都经济圈"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和产业条件。提升"环首都经济圈"技术吸收能力的优化方案应以完善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改善经济发展提供的支撑条件,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增加知识存量,实现基于产业承接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静  
自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提出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理论界对此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除了实证检验所用方法不同,许多学者认为,东道国的特征不同使得对FDI技术外溢的效果检验各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全面考虑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因素,系统地分析了技术能力、市场特征、开放度等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为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FDI的溢出效果提供了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晰巍  赵可轶  刘宇桐  罗然  
智能语音中的人机交互正成为人工智能行为分析中的前沿问题。文章在拟人化视角下对智能语音交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让智能语音开发者更好地了解智能语音用户使用的行为特征,推动智能语音技术的产业发展和场景应用。文章基于拟人化视角构建智能语音交互用户使用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方法进行模型检验,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使用行为的组态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价值效果期望、使用成本期望、社群环境影响、交互便利条件、智能语音拟人化对智能语音交互用户使用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使用成本期望起负向影响。上述5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智能语音交互用户使用意愿影响智能语音交互用户使用行为,划分两类组态进行组合分析,综合分析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因素作用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永清  潘杰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乐  
[目的/意义] 网络平台通过人工智能(AI)人机交互形成用户画像进行个性化推荐已成常态,同时暴露出不当或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等问题。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机交互带来颠覆性影响,也为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更大的冲击与挑战。基于此,对AI人机交互用户个性化推荐中隐私信息披露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意义。[方法/过程] 文章通过对15名AI人机交互平台用户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编码分析,识别AI人机交互用户个性化推荐中隐私信息披露所涉及的个人信息类型和敏感信息类型,并对用户的隐私意识和影响用户隐私信息披露意愿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隐私信息披露风险规制及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 基于编码结果,将AI人机交互用户个性化推荐中隐私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用户因素、平台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隐私权衡因素4个维度,以此建构理论分析模型,并作为强化AI人机交互用户个性化推荐中隐私信息披露风险规制及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指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施国庆  
首先论述了技术外溢产生的途径,然后从吸收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最后利用中国1988~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出口依存度、研发投入、产业聚集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樊秀峰  李婷婷  
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技术吸收能力视角,利用中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服务外包发展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测算了相关因素的门槛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发展中国服务外包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杏  
东道国的吸收能力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实现的关键;文章论述了技术外溢的产生途径;对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基础设施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对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而对外贸易和初中、小学的人力资本尚未构成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小虎  项保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可分为信息搜寻、知识吸收、创新与应用三阶段,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知识积累还取决于外在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网络通过关系要素、结构要素、社会资本等对吸收能力的搜寻、吸收和应用阶段都产生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蒋再文  江积海  
吸收能力是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知识转移以实现创新的重要能力。本文着重探讨吸收能力的组件及形成过程,研究影响提升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的内外部知识特征、企业间的关系、企业内员工的心智模式、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企业发展战略等结构性因素,结合吸收能力的形成过程详细分析了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向,从而为进一步设计促进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的不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石芝玲  和金生  张丽杰  
知识结合是联结知识吸收能力四大要素的桥梁,知识结合决定了企业知识吸收的效果。文章重点分析了各个阶段知识结合的特点,并由此提出了促进知识结合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知识结合度从而有效提高知识吸收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兵  
组织保持对外部知识的开放和不断吸收的能力对组织或企业获取内部独特的资源至关重要。知识吸收能力已逐渐成为组织战略潜在能力的标志。知识吸收能力概念的特征是其多层次性,分析层面从个体、组织内经营单位、组织、组织间到国家。由于对知识吸收能力理解的不同,已有研究呈现出知识吸收能力维度和测量的差异。组织知识吸收能力受组织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表明组织可以从组织内外部因素来提升和加强知识吸收能力,也说明了知识吸收能力研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知识吸收能力的分析层次与维度、影响因素、知识吸收能力的测量、知识吸收能力和组织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