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1)
- 2023(12297)
- 2022(9492)
- 2021(8668)
- 2020(6744)
- 2019(14699)
- 2018(14667)
- 2017(27205)
- 2016(14768)
- 2015(16355)
- 2014(15811)
- 2013(14777)
- 2012(13140)
- 2011(11743)
- 2010(11797)
- 2009(10832)
- 2008(10458)
- 2007(9424)
- 2006(8477)
- 2005(7197)
- 学科
- 济(52196)
- 经济(52127)
- 管理(38239)
- 业(35037)
- 企(27764)
- 企业(27764)
- 农(20211)
- 中国(19166)
- 方法(16108)
- 业经(15850)
- 农业(13229)
- 地方(13100)
- 财(13042)
- 学(12836)
- 数学(12693)
- 数学方法(12468)
- 制(11470)
- 理论(10075)
- 发(9752)
- 贸(9284)
- 贸易(9277)
- 银(9123)
- 银行(9101)
- 易(8960)
- 环境(8855)
- 行(8759)
- 融(8667)
- 金融(8664)
- 和(8621)
- 教育(8240)
- 机构
- 学院(198765)
- 大学(195010)
- 济(73550)
- 经济(71792)
- 管理(69833)
- 研究(69615)
- 理学(59529)
- 理学院(58766)
- 管理学(57405)
- 管理学院(57042)
- 中国(51497)
- 科学(44046)
- 京(41284)
- 财(35724)
- 农(34687)
- 所(34587)
- 中心(32078)
- 江(31992)
- 研究所(31621)
- 范(29876)
- 师范(29570)
- 业大(29138)
- 财经(28018)
- 农业(26911)
- 院(26065)
- 经(25489)
- 州(25299)
- 北京(25168)
- 师范大学(23582)
- 技术(23300)
- 基金
- 项目(136701)
- 科学(108007)
- 研究(103616)
- 基金(96877)
- 家(85357)
- 国家(84615)
- 科学基金(71802)
- 社会(65289)
- 社会科(61521)
- 社会科学(61505)
- 省(55040)
- 基金项目(50814)
- 教育(47959)
- 划(46424)
- 自然(44687)
- 编号(43694)
- 自然科(43618)
- 自然科学(43605)
- 自然科学基金(42776)
- 资助(36774)
- 成果(36110)
- 重点(32151)
- 课题(31365)
- 发(31339)
- 创(29108)
- 部(29063)
- 创新(27124)
- 国家社会(26995)
- 年(26517)
- 性(26248)
共检索到299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选国 杨君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与以往学界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等观点进行再对话,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与实践,重新厘定了新型城镇化即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的本质意涵;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的过程整合性、任务艰巨性、主体多元性,以及本质人本性的基本特征。最后,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运作机制、实施路径和制度保障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能路径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当下及未来科学有序推进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助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冠军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桂婵 胡卫东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得到了国家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学术界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经济规律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趋势的观点;其后从数据角度对传统城镇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传统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张雅文
探索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苏州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对苏州城镇化过程的分析与回顾有助于厘清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特征。苏州城镇化经历了镇、城、城镇群几个阶段,对几个阶段的分析可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具备组织保障、规划引导、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四化同步、传承文化等路径特征。
关键词:
城镇化 实践 路径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小维
人的片面发展、群体的畸形发展、代际的差异发展是当下人发展的境遇。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本取向,即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公正、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指向,重点关注失地农民、农民工、城市贫民三类人群的发展,通过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来突破人发展的内在限度。文章认为,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完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市镇体系和教育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
人本取向 人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莉
中共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基本内容之一。中共十八大又将其调整为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并进一步强调"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围绕"人"这一主题开展新城镇化建设,需坚持以马克思的人本理念为指导,即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关注人的需求为前提,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为保障,以打造生态城镇、文化城镇为重要内容,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人的幸福感指数为价值诉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明俊
基于"五普"、"六普"统计口径变更带来的影响,分析了200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率区域变动的特征。结果发现:"五普"、"六普"统计口径的变更使山东省2010年前后的城镇化率不具可比性;山东省城镇化率提升的速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提升较快,山东省城镇化率的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的态势;山东省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平衡,但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离问题尚未解决。基于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回归方程显示,由于人口跨区域流动,人口净流入区的实际城镇化率高于理论城镇化率,人口净流出区的实际城镇化率低于理论城镇化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男 董啸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等新的发展特征。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坚持“三起来”“三环节”以及“三区三线”“四级四同”等要求,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落实。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特征 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仪青
该文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并梳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制定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建立城乡互动和实现就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大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以实现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亚平 陈瞻 谢来荣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城镇化过程中低质量的"异地城镇化"现象非常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城镇化数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健康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城镇化差距,提高后发地区城镇化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针对"异地城镇化"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索新时期"异地城镇化"出路,推进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异地城镇化 本地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传开 张凡 宁越敏
基于山东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分形方法、引力模型、空间探索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2010年山东省53.5%的城镇人口集聚于县和县级市,具有明显的县域城镇化特征,同时农民身份转换滞后于其产业转移,半城镇化现象显著;2城镇体系呈位序规模分布,中小规模城市发育较好,大城市发育不足;3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明显,但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薄弱;4城镇化空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分布区及以鲁西、鲁南地区为主的冷点分布区。最后就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品冬
随着新型城镇化理念和"美丽中国"构想的相断提出,美丽乡村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产业演变和空间功能转换为主要特征,因而美丽乡村建设应摒弃过往的城乡差别化发展模式,通过完善建设规划、壮大农村经济、彰显文化特色和强化环境治理等路径,最终实现城乡的二元统一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美丽乡村 建设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芬
在全球面临气候和能源危机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一个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全球低碳环保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以低碳理念视角,从政府引领低碳入手,强化农村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农村低碳能源建设与利用到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化道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低碳经济 新农村建设低碳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宏茹 唐钰婷 张紫芸
干旱区城镇受自然地理格局影响而带有鲜明的绿洲特色,表现出规模小、团块状布局、首位度高等地域性特征,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中心城市集聚带动下的多中心、组群式发展是干旱区绿洲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干旱区绿洲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安全韧性、创新活力、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多元融合的质量提升过程,是绿洲城市绿色、活力、宜居、人文、融合建设的有机统一。推进干旱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结合边疆和多民族区域发展目标,补齐城镇发展短板,并在关键瓶颈问题上有所突破:(1)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带动作用,依托绿洲城镇组群,推动绿洲城镇网络优化;(2)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北疆产业集群和南疆民生型产业发展,激发城市创新活力;(3)强化开放型城镇功能,发挥纵深配置的边境城镇体系的组织协作;(4)加快南疆就近城镇化布局建设;(5)提高绿洲城镇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付敏杰 张平
新型城镇化是针对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首要的目的是纠错纠偏,纠正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中过度强调速度、忽视效益和福利分割问题。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和福利共享。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是新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