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1)
- 2023(15856)
- 2022(13508)
- 2021(12649)
- 2020(10888)
- 2019(25092)
- 2018(25218)
- 2017(48033)
- 2016(25647)
- 2015(29121)
- 2014(29136)
- 2013(28563)
- 2012(25936)
- 2011(23397)
- 2010(23454)
- 2009(22013)
- 2008(21656)
- 2007(19492)
- 2006(16806)
- 2005(14985)
- 学科
- 济(103342)
- 经济(103205)
- 管理(84199)
- 业(79995)
- 企(68231)
- 企业(68231)
- 方法(50647)
- 数学(44304)
- 数学方法(43565)
- 财(29506)
- 农(27455)
- 中国(26741)
- 业经(23322)
- 制(23287)
- 技术(21798)
- 学(20736)
- 地方(18837)
- 务(18763)
- 财务(18681)
- 财务管理(18636)
- 理论(18589)
- 农业(18285)
- 贸(18256)
- 贸易(18245)
- 易(17733)
- 企业财务(17654)
- 银(17209)
- 银行(17177)
- 行(16297)
- 和(16097)
- 机构
- 大学(367981)
- 学院(367203)
- 济(148683)
- 管理(147584)
- 经济(145477)
- 理学(127620)
- 理学院(126309)
- 管理学(123844)
- 管理学院(123150)
- 研究(114790)
- 中国(88455)
- 京(76533)
- 财(70512)
- 科学(70197)
- 所(56365)
- 农(55909)
- 财经(55879)
- 江(55521)
- 中心(55274)
- 业大(53401)
- 研究所(50954)
- 经(50561)
- 北京(47567)
- 范(46124)
- 师范(45565)
- 经济学(45430)
- 农业(43823)
- 州(43815)
- 院(41773)
- 财经大学(41448)
- 基金
- 项目(248356)
- 科学(197352)
- 基金(181365)
- 研究(181081)
- 家(157178)
- 国家(155893)
- 科学基金(135987)
- 社会(115009)
- 社会科(109227)
- 社会科学(109200)
- 省(98306)
- 基金项目(95905)
- 自然(89011)
- 自然科(87052)
- 自然科学(87030)
- 教育(85723)
- 自然科学基金(85500)
- 划(82280)
- 资助(74415)
- 编号(73427)
- 成果(59337)
- 重点(55677)
- 创(55510)
- 部(55019)
- 发(51903)
- 创新(51318)
- 课题(50549)
- 制(48180)
- 教育部(47819)
- 科研(47788)
- 期刊
- 济(158111)
- 经济(158111)
- 研究(101972)
- 中国(73443)
- 管理(57466)
- 财(57360)
- 学报(53793)
- 科学(51119)
- 农(49575)
- 大学(41999)
- 教育(40497)
- 学学(39409)
- 技术(37490)
- 农业(33271)
- 融(31516)
- 金融(31516)
- 财经(27653)
- 业经(25933)
- 经济研究(25100)
- 经(23691)
- 问题(20537)
- 技术经济(19612)
- 统计(19330)
- 业(18672)
- 策(18623)
- 科技(18171)
- 图书(17741)
- 理论(17279)
- 版(17256)
- 商业(16291)
共检索到535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进澳 卢新元 孙冰悦 王一洲
[目的/意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知识组织与服务变革演化,人智协同知识创新逐渐成为推动知识生成式“涌现”的重要引擎。因此,识别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机制的核心要素,挖掘其影响关系与作用规律,对进一步提高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构建了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的研究框架,并尝试根据模拟实验的知识流动规律设置相关变量参数,对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机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系统包括“人类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任务环境”三个子系统。其中,知识外部化水平和知识解释化水平是通过促进知识转化进一步驱动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人智信任可以通过调节人智协同水平提高知识创新量,此外,知识创新阈值对人智协同知识创新也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巩振兴 李淼淼
文章旨在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以往对宏观经济、事件进行模拟仿真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引入到微观领域,通过建模、仿真,探讨情感交流、信息交流在创造性绩效演变中的作用,改变相关参数,发现提高领导、同事的分享意愿、个体创新前期消极情感以及选拔外倾性、开放性高的个体到需要创新的岗位可以提高创造性绩效。
关键词:
创造性绩效 系统动力学 仿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佳钰 张贵 李涛
基于生态能量学和知识管理论将知识进行生态学解构,系统论述了知识能量的内涵和表征;提出"知识能量流动"概念,分析了知识能量流动的情境和机理,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情境下知识能量流动的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具有生态能量学特征,知识势能、知识动能和知识内能共同决定知识能量结构;技术替代是知识能量流动的必要条件;知识能量结构是影响知识能量流量和流向的关键因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朱雪春 赵欣然 贡文伟
服务供应链知识共创关系服务质量与创新,对服务供应链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服务供应链为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服务供应链知识共创的过程机制,同时利用Vensim PLE软件仿真模拟,并通过调整顾客知识需求、服务提供商和服务集成商的知识转移能力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供应链知识共创系统是由服务提供商知识子系统、服务集成商知识子系统与顾客知识子系统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顾客知识需求对服务供应链知识共创有积极影响;服务供应链知识共创随服务提供商和服务集成商的知识转移能力的增强不断提升。研究结果可丰富服务供应链和知识共创研究,能拓展系统动力学应用领域,为推动服务供应链知识共创提供思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建红 陈怀超 陈安
当前,母子公司知识转移成为学者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而从控制视角展开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鉴于此,落脚于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在将控制机制分成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并分别选择股权控制和契约控制以及信任控制和文化控制的基础上,文章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控制机制对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依据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均有利于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且二者存在互补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选择合适的控制机制,促进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提供建议。
关键词:
控制机制 知识转移 系统动力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许媛 申静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智库知识服务发展机制理论模型,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借助Vensim PLE软件识别模型中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适用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知识服务发展机制的仿真模型,这对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修正模型是由客户知识服务需求、智库知识服务能力、智库知识服务创新思想和智库知识服务生态系统等4个关键要素组成。其中,客户知识服务需求是智库知识服务发展的驱动力,推动智库知识服务创新思想的产生和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智库知识服务能力是满足客户知识服务需求和产生智库知识服务创新思想的保障条件,是通过应用各种知识服务模式培育的;智库知识服务生态系统是推动智库知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整体,且通过智库知识服务创新思想不断向客户提供专业化、全球化和品牌化的知识服务,促进客户不断产生新的知识服务需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修龙 杨伟涛 邓昱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力学建模和分析能力,基于3自由度3-转动副-转动副-转动副-转动副-转动副(3-RRRRR)空间并联指向机构实验平台,开展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首先,分析3-RRRRR空间并联指向机构实验平台的结构特征,建立并联指向机构平台的运动学模型;然后,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推导并联指向机构平台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四阶龙格库塔(Runge-Kutta)算法求解机构平台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不同驱动速度对并联指向机构平台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最后,采用ADAMS虚拟样机仿真验证动力学模型及模型求解的正确性。该研究为空间并联机构实验平台刚体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分析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机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砚秋 李桂君 张亚宁 冉爱晶
以团队发展理论和知识传递理论为基础,探究创新项目中个人绩效与团队产出的动态反馈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和仿真方法,构建了创新项目团队产出与个人绩效的反馈作用模型,结合创新项目中知识共享与传递原理,分析了项目目标完成度、人员、知识量的因果回路关系,应用Vensim PLE6.3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知识共享与转移作为团队产出与成员绩效的桥梁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创新项目的团队发展规律;信任对团队产出和个人绩效均有正向反馈作用,且信任发展模式呈U型变化时创新项目具有更高的后发优势;公平感与团队产出和个人绩效呈正向反馈关系,且对团队产出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滞后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波 段春莲 吕慧文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属于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和机制安排形成多元主体协同互动创新模式,产生非线性效用的系统叠加效果。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构建了包含主体网络、投入、产出和环境四个子系统的动力模型,描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因果关系。本文运用动态仿真工具,绘制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流图,设定关键变量方程,通过调整相关参数模拟运行,得出创新是形成产教融合新格局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更为城市价值提升积蓄动力。本文构建以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发展机制为基础的机制组合策略,保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有效运作。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 生态系统 动力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波
基于系统与控制理论,通过分析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及知识转移对各主体知识存量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因果关系和行为演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转移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灵敏度的验证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对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演化过程进行拟合,揭示组织间知识转移的特性及机理,为组织制定知识转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计算机仿真模型的构建与运行为研究组织间知识转移机制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施应玲 孙艺新 谭忠富 庞南生
本文以高耗能企业中的电解铝企业为例,运用差别电价政策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差别电价对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用电量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其最终引起企业经营决策的变化。研究表明:差别电价对电解铝企业的"用电量增加"、"生产量"具有明显的降低效果,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影响的效果越来越显现,并且差别电价对高耗能企业的生产决策影响具有延迟效应。
关键词:
差别电价 系统动力学 传导机制 延迟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韬 丁小洲 任雪娇
为深入探究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构建了制度环境、商业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模拟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制度环境和非正式制度环境能够通过商业模式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但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存在差异;当商业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改变时,随着各个影响因素参数值的增加,不同制度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市场定位、经营过程和利润模式会随之提高或降低,且变化幅度各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在不同制度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商业模式 创新绩效 系统动力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申静 于梦月
智库的知识服务是基于对知识的获取、开发利用和创新,为决策者处理复杂问题提供最佳的理论、策略、方法和思想,探究其发展机制能有效推动智库的知识服务健康发展。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通过分析智库知识服务发展的系统结构,厘清系统内部的动力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构建智库的知识服务发展机制理论模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智库知识服务发展机制模型是由客户知识服务需求、智库知识服务模式、智库知识服务创新和智库知识服务生态系统四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智库的知识服务发展。该模型不仅揭示了智库知识服务发展的系统结构和作用机理,还为智库知识服务发展的动因、模式、创新和趋势提供了理论参考,有助于推进智库的知识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湘莲 朱文青 吴昊
产学研合作联盟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创新模式,减小其内部信息粘滞将有助于发挥信息价值、提高产学研合作联盟整体效率。文章在分析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合作联盟内部信息粘滞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模型,追踪信息粘滞的运行及其动力源,并通过系统的模拟和仿真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欧伟强
鉴于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的持续性、动态性和周期性,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分析,建立主流与新流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HY公司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设定系统参数,继而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作为仿真平台,对创新收益影响因素、资源配置优先度以及创新资源投入组合方案进行模拟仿真。结果显示,降低主流资源配比有利于提升企业总利润,新流创新资源配置优先度是管理投入>市场投入>生产投入>研发投入;企业需要调整资源配置结构、重新定位主流创新,优化资源投入组合、促进新流稳步提升,拓展资源获取渠道、保障创新持续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