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24)
- 2023(11790)
- 2022(9996)
- 2021(8827)
- 2020(7135)
- 2019(15962)
- 2018(15643)
- 2017(28586)
- 2016(15513)
- 2015(17335)
- 2014(16595)
- 2013(16331)
- 2012(15328)
- 2011(14044)
- 2010(14270)
- 2009(12981)
- 2008(12798)
- 2007(11539)
- 2006(10414)
- 2005(9527)
- 学科
- 济(67103)
- 经济(67054)
- 业(47700)
- 管理(44765)
- 企(37478)
- 企业(37478)
- 中国(22847)
- 方法(21501)
- 地方(21446)
- 农(20786)
- 技术(19295)
- 业经(18177)
- 数学(17878)
- 数学方法(17704)
- 农业(14567)
- 技术管理(13215)
- 贸(12537)
- 贸易(12520)
- 易(12062)
- 发(12035)
- 银(11986)
- 银行(11949)
- 理论(11878)
- 制(11868)
- 学(11835)
- 地方经济(11786)
- 行(11719)
- 财(11686)
- 融(11602)
- 金融(11602)
- 机构
- 学院(217821)
- 大学(213043)
- 济(91009)
- 经济(89152)
- 管理(82490)
- 研究(79094)
- 理学(70176)
- 理学院(69329)
- 管理学(68285)
- 管理学院(67860)
- 中国(59058)
- 科学(47561)
- 京(46225)
- 所(39779)
- 农(39599)
- 财(39093)
- 研究所(35863)
- 江(35633)
- 中心(35316)
- 业大(32715)
- 范(30829)
- 农业(30681)
- 师范(30511)
- 财经(30025)
- 北京(29470)
- 院(28657)
- 州(28482)
- 经(27191)
- 经济学(26777)
- 技术(26199)
- 基金
- 项目(144039)
- 科学(114460)
- 研究(109046)
- 基金(100985)
- 家(88224)
- 国家(87382)
- 科学基金(75206)
- 社会(69263)
- 社会科(65774)
- 社会科学(65761)
- 省(60982)
- 基金项目(53275)
- 教育(50614)
- 划(49812)
- 自然(46288)
- 自然科(45317)
- 自然科学(45308)
- 自然科学基金(44547)
- 编号(44104)
- 资助(39368)
- 发(37833)
- 创(36312)
- 成果(35378)
- 重点(33073)
- 创新(32977)
- 课题(32822)
- 发展(30700)
- 部(30414)
- 展(30176)
- 国家社会(28550)
- 期刊
- 济(108001)
- 经济(108001)
- 研究(68515)
- 中国(56843)
- 农(37599)
- 教育(35004)
- 管理(34710)
- 学报(32293)
- 科学(31496)
- 财(28166)
- 农业(26236)
- 大学(25038)
- 学学(23208)
- 技术(22576)
- 融(21671)
- 金融(21671)
- 业经(19736)
- 经济研究(17170)
- 业(15230)
- 财经(14402)
- 科技(13661)
- 问题(13629)
- 经(12691)
- 技术经济(12440)
- 坛(11503)
- 论坛(11503)
- 商业(10805)
- 贸(10587)
- 图书(10485)
- 职业(10423)
共检索到347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详 张婧婧
本文提出人智协同创新素养将成为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对人智协同创新素养的内涵、价值和培育三大关键问题进行重点探讨,为企业顺应时代浪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参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仕斌
<正>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企业从信息化、数字化阶段加速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智化时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关键词与数智化密切相关,一个是“新质生产力”,一个是“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更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运周 孙宁 刘秋辰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但是创新对就业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实现就业优先战略,是一个复杂系统管理问题,需要发展新的方法论。巴伦和肯尼(1986)提出中介效应模型,为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可能。然而,传统线性中介模型难以解释多个变量相互依赖导致的多重并发因果和等效性等因果复杂性问题。通过将组态视角和复杂性关系引入中介模型,混合QCA与回归分析方法,本文构建了复杂中介模型,提出了复杂中介分析流程。复杂中介模型拓展了传统线性中介效应模型,为细粒度地分析复杂中介问题、悖论问题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论,也为开发其他复杂模型、分析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借鉴。本文以“什么样的营商环境促进创新活力,协同新质生产力和就业优先”为例说明如何应用这种模型分析复杂系统问题。研究发现5种营商环境生态可以促进创新活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其中,法治或政务环境较好、市场和创新环境良好的城市营商环境生态,驱动了创新,进而促进就业。但其它2种城市营商环境生态中,由于法治或政务环境不良,在促进创新的同时,挤出了就业。这说明,需要着力优化法治或政务环境,发挥市场和创新的组合作用驱动新质生产力,进而带动就业增长。研究发现对中国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在发展创新主导的新质生产力的同时,改善就业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曦
<正>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性力量,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探索如何发挥好金融支持作用、推进乡村振兴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湖南省邵阳市开展调研,了解到邵阳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顶明 黄葱
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博士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最佳结合部,对新质生产力形成和运行过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面临着培养模式和学科结构不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程度不深、无法及时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现实问题,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创新博士生培养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人才培养规模结构、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等方式持续发力,着力提升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发展新动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勇 李国营
在实施"2011计划"的进程中,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高校执行该计划的载体和平台。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大学科技园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大学科技园体系,形成了高校、产业和科研机构等多种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有效汇聚的科技合作高地,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站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江平
企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高效率使用要素资源,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第一,推动管理创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快实施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全方位、实时、精准的控制和对产品使用的智能化感知、预测、分析和管理,使生产车间成为对市场高度敏感的智慧车间;另一方面,要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要
关键词:
紧密结合 内部创业 多维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燕凌 蔡湘杰
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通过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传导。同时,该作用在地理区位、政策试点方面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并受到创新人才集聚、服务组织集聚、服务组织与工业协同集聚的显著调节。鉴于此,各地区应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步伐,注重创新要素集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工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丁晨轩 宋丽梅
<正>2024年7月13日,由《会计之友》杂志社、贵州商学院、贵州省内部审计协会联袂主办,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承办,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研究型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在贵州商学院隆重召开。来自5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30余家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型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志勇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彦妍
<正>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特征,其形成依赖于颠覆性技术群所产生新型生产要素,以及对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组合的优化。在今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扩展现实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成为颠覆性技术的重要代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杰
新质生产力是新型的生产力形态,体现为以数字技术为先导的经济增长,以数字平台为纽带的生产组织,以数据要素为引擎的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优化。新质生产力改变了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推动贸易经济创新发展;重构了生产的社会形式,促进贸易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贸易经济绿色发展;优化了国际贸易投资格局,推动贸易经济开放发展;培育了以民生为导向的生产关系,推动贸易经济共享发展。面对新发展格局,要从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助力科技自立自强;防范平台垄断行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改进数据基础制度,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培育产业优势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新质生产力潜力,发挥其在促进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勇斌 刘殿国
构建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偏低,长期以来在0.2附近上下波动,增长疲软,且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异。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扩大农业规模经营进而对农业新质生产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大小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并且对中部、西部的影响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数智化创新政策有利于企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并能够优化供应链配置、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发现:数智化创新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数智化创新政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3条路径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智化创新政策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效应存在城市和企业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外围城市、中小城市以及大型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因此,应积极实施和推广数智化创新政策,加快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有效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东明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国发展经历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之后的战略选择,也是面对全球激烈竞争、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深刻阐述。全面贯彻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