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3)
2023(6056)
2022(5167)
2021(4733)
2020(3681)
2019(7930)
2018(7941)
2017(14333)
2016(7722)
2015(8197)
2014(7576)
2013(7125)
2012(6060)
2011(5652)
2010(5758)
2009(5620)
2008(5185)
2007(4506)
2006(4043)
2005(3393)
作者
(20532)
(16932)
(16903)
(16145)
(10715)
(8109)
(7538)
(6477)
(6457)
(5835)
(5706)
(5654)
(5381)
(5341)
(5066)
(5037)
(4928)
(4903)
(4897)
(4753)
(4177)
(3956)
(3923)
(3857)
(3833)
(3693)
(3661)
(3579)
(3425)
(3388)
学科
(28068)
经济(28041)
管理(20454)
(13888)
中国(11456)
地方(10683)
(10423)
企业(10423)
环境(10406)
(8493)
方法(7865)
(7637)
城市(6356)
数学(6310)
业经(6283)
生态(6263)
数学方法(6203)
农业(5728)
(5575)
(5515)
理论(5444)
(5271)
资源(5135)
(5000)
贸易(4995)
(4767)
(4756)
城市经济(4587)
地方经济(4584)
规划(4000)
机构
学院(101059)
大学(96886)
研究(35708)
管理(35696)
(35548)
经济(34496)
理学(30562)
理学院(30070)
管理学(29389)
管理学院(29200)
中国(24723)
科学(24209)
(21182)
(17225)
(16484)
师范(16383)
中心(16099)
研究所(15864)
(15043)
(15031)
(15028)
业大(14706)
(13781)
师范大学(13170)
北京(13048)
(12778)
财经(12142)
农业(11547)
技术(11108)
科学院(11079)
基金
项目(73138)
科学(57890)
研究(53859)
基金(51728)
(45632)
国家(45295)
科学基金(38993)
社会(34609)
社会科(32725)
社会科学(32719)
(29355)
基金项目(28027)
(25078)
自然(24885)
自然科(24153)
自然科学(24146)
教育(23890)
自然科学基金(23617)
编号(22513)
资助(19150)
(17260)
重点(16939)
成果(16834)
课题(15791)
(15071)
(14362)
国家社会(14321)
创新(14088)
发展(13736)
(13708)
期刊
(43494)
经济(43494)
研究(28571)
中国(18821)
科学(14816)
学报(14389)
(13782)
教育(12570)
管理(11415)
大学(10394)
(10241)
学学(9828)
农业(9679)
业经(8917)
资源(7677)
城市(7636)
技术(7011)
问题(6918)
(6744)
经济研究(6480)
(5881)
金融(5881)
现代(5484)
(5142)
科技(4998)
财经(4905)
(4824)
商业(4761)
生态(4708)
图书(4566)
共检索到144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柳骅  
随着我国住区规划的理论研究从物质功能主导转为人居环境和社区情感,对社会、文化、心理等的"深生态"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分析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还应具有独特、丰富的人文生态,凸显人文内涵是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的必要前提。同时,文章以人文生态的内涵为出发点,探讨了人文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芳  李建华  吕红  
本文在分析企业战略发展从环境适应阶段到对抗竞争-合作联盟-共生进化阶段的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借鉴生 态学原理,提出企业生态战略是符合当今和谐社会理念的战略新思维,并分析了企业生态战略的理论意义及其实践运用性, 如合作共生、错位经营、泛化与特化战略、柔性战略、协同进化等。同时,更深入地揭示了企业与环境之间本质上的生态关 系,突破了传统的企业战略理论,为企业竞争提供了新的生态战略模式,以促进企业与环境间的协同进化与和谐共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威  
国际生态政治系统是"和谐世界"理念存在的现实基础。国际生态政治系统的良好发展必须处理好强权与民主、南北经济关系的不均衡发展和"安全困境"这三大矛盾。这三大矛盾也是当代国际生态政治系统内部运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三大时代难题。只有着眼于解决矛盾,解决难题,才能真正践行"和谐世界"理念。生态政治视阈中"和谐世界"的建构是在解决矛盾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国际规范不断制度化的过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继远  张军民  
本文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住区环境创造的客观要求 ,提出了城市住区环境创造的观念、方法与措施。文章指出 ,城市住区环境创造应以人为本 ,达到空间环境充足、生态环境优良、视觉环境优美、文化环境典雅、人文环境高尚、智能环境先进 ,使人、空间和环境有机结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岩  
和谐消费是人类对消费行为的深刻反思和理性选择,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强调人类的消费行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和谐消费的实现,不仅有赖于人们消费理念的提升,更需要政策的引导与激励。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和共生效应(Symbiotic effect)是自然界生生不息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两大主要内在机制。首先从城市如何与自然共生入手提出共生城市的理念(Symbiocity)。其次,将"共生城市"可以分成三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集,这三个协同集自身的共生性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共生性就能影响城市生态足迹的大小。最后,论述了培育"共生城市"自演化成长机制,这种机制是生态城市成功的基础之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飏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明  
在城市设计中现状问题的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深绿色理念,并以之审视城市设计,进行理念的借鉴。借用深绿色理念的分析范式,剖析了城市设计中深绿与浅绿的区别,提出深绿色理念下的生态性城市设计要义,并从城市整体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绿地公园设计和社区环境设计等不同城市设计类型和层面对生态性城市设计进行阐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何雄伟  陶虹佼  徐蒙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文旅产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通过充分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以启动内需市场已成为各地发力方向。目前,在南昌市倾力打造山水名城、生态都市背景下,八大山人梅湖、象湖景区亟需改造提升。通过调研分析,两大景区整合打造总体定位为"八大山人·豫章盛宴国际城"。特色化定位分别为:八大山人梅湖——"山水墨都"、北象湖——"豫章悠城"、南象湖——"动感都会"。未来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应通过风貌塑造、形象打造、主题建设、业态导入、空间整合等路径进行优化升级。象湖景区要聚焦于形象营建、彰显文化、内容建设、空间协调、业态构建等内容开展保护利用。最后,文章建议从深化机构改革、实施人才新政、促进资源开发、加快业态培育、推动资本整合、注重联动发展六个方面推进人文生态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清臣  袁为民  
教育是一种生态系统,这主要是指教育是由有机成分通过有机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从这个观点出发,本文认为在教育领域实现和谐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育系统和平行系统之间的和谐;二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和谐。从这个两个内涵出发,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和谐教育的理念与发展、规则、差异、冲突等观念之间的关系,认为和谐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需要合法的规则、和谐教育要尊重正当的差异和和谐教育需要有序的冲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在美国许多城市的高校分布格局中 ,一种由众多高校群集而成的高校群落现象极为普遍。高校群落所在社区通常是高校与社会间发生直接互动的微观场景。因此 ,关注这种特殊的人文生态现象 ,并对它加以全面研究不仅会丰富我们对高等教育与社会间关系的理解 ,而且对于城市高校分布格局的规划会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德利  陈通  
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构建成一个关联互促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充分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本土特征,构建了较为全面有效的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生态城市理念下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广杰  韩锐  尹博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和多技术协调的设计原则的前提下,针对遗产电厂集水区域的渗、滞、蓄、净、用、排六个水处理措施,提出系统性的电厂海绵性生态景观设施选择方法,以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在工业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莉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理论是在人们探索循环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对陕西城市建设现状与生态城市建设进行比较,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化是陕西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城市整体的最优化,应从政府管理部门、产业发展及城市经济社会整体的循环体系优化构建等三方面对陕西创建生态城市制定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康隆  
人类已有的生态维护都是从具体文化出发所做出的维护,不同文化规约下的不同民族对生态理念内涵的界定也因文化而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我们所所倡导的人类生态维护理念也需从具体民族入手,对其传统生态知识进行发掘与整理,激发当各族人民对自己拥有的传统知识的自信,不断地提升该区域生态知识技能,充分地发挥该区域各民族生态知识价值,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