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0)
2023(4921)
2022(4172)
2021(4136)
2020(3470)
2019(8177)
2018(8209)
2017(13151)
2016(8626)
2015(9752)
2014(9932)
2013(9027)
2012(8560)
2011(8069)
2010(8797)
2009(7894)
2008(7857)
2007(7479)
2006(7163)
2005(7020)
作者
(21915)
(17885)
(17846)
(17558)
(11761)
(8733)
(8379)
(7239)
(7027)
(6793)
(6169)
(6098)
(6058)
(6035)
(5792)
(5763)
(5439)
(5392)
(5346)
(5287)
(5196)
(4515)
(4467)
(4446)
(4359)
(4284)
(4113)
(3988)
(3749)
(3714)
学科
(25422)
经济(25387)
教育(20950)
管理(16762)
中国(14951)
(13814)
理论(11586)
(11505)
企业(11505)
(9399)
教学(9321)
(7485)
(7024)
(6664)
方法(6603)
地方(5614)
(5525)
业经(5481)
(5292)
学法(5262)
教学法(5262)
(4979)
银行(4970)
研究(4867)
(4815)
发展(4693)
农业(4650)
(4568)
(4544)
金融(4543)
机构
大学(117123)
学院(110897)
研究(43669)
(35167)
经济(34013)
教育(31667)
管理(30673)
(28366)
师范(28264)
中国(28113)
(27753)
理学(24017)
科学(23973)
理学院(23563)
师范大学(23149)
管理学(22876)
管理学院(22591)
(22443)
(22148)
(21154)
研究所(19514)
北京(19016)
中心(18750)
职业(17568)
(17543)
技术(17229)
财经(15185)
(15177)
(15009)
(13521)
基金
项目(58800)
研究(54199)
科学(46393)
基金(36761)
教育(35177)
(30642)
国家(30154)
社会(29882)
社会科(27798)
社会科学(27791)
成果(26362)
编号(26062)
(24638)
科学基金(24337)
(22771)
课题(22647)
(19868)
基金项目(17365)
规划(16015)
(15510)
资助(15299)
项目编号(15298)
重点(15183)
(14913)
(14385)
(14076)
研究成果(14010)
(13868)
(13806)
教育部(13766)
期刊
教育(57477)
研究(52316)
(48386)
经济(48386)
中国(39676)
(18096)
学报(16494)
技术(15657)
职业(14969)
大学(14078)
(14042)
科学(13344)
管理(13101)
(11277)
金融(11277)
学学(10675)
图书(10085)
技术教育(9870)
职业技术(9870)
职业技术教育(9870)
财经(9498)
(8590)
论坛(8590)
农业(8519)
(8344)
书馆(8204)
图书馆(8204)
高等(7134)
(6762)
经济研究(6603)
共检索到207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赋桂  张凤莲  
人文教育:一个教育史的考察——兼论专业教育叶赋桂张凤莲90年代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再一次把人文教育带入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而人文教育的展开不仅会加速正在变革的中国教育模式的更新,还将开辟中国教育科学的新领域、新思维和新局面,同时中国古典传统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喆平  王孙禺  
老清华的政治学系在很短的时期里建成一流科系,其发展史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社会科学科系在后发国家完成建制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个案。通过对该系的师资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研究进路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进行分析可见,充裕的研究经费与图书资料、与国际主流接轨的学科视野、立足本土问题研究、研究路径和教学方法的现代性是该系成功的关键所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贤超  
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魏贤超一在12世纪前,整个西方还没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但是,从事高等教育的学者与机构早在古希腊就有了,如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及其创办于公元前392年的教授雄辩术的学校,柏拉图及其阿卡的米学园(Acad...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大学理念我翻阅了20世纪初有关此问题的一些资料,有这样的印象:20世纪初,我国教育和文化的先驱者介绍西方科学、设计中国的科学教育时,他们没有偏见。在他们看来,“科学”范畴中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代表性的是,鲁迅于1907年写的《科学史教篇》,叙述西方科学史的讲义(收集在杂文集《坟》里)。鲁迅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致人性于全”、即人的全面发展。为此,人们需要自然科学,也要人文社会科学。用他的话说就是:人类需要牛顿,也要莎士比亚;要康德,也要贝多芬;要达尔文,也要嘉莱勒;物质生活和精神养料都不可缺少。将这一理念引进中国高等教育,并使之成为教育实践的,是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成科  
以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维度检视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追问,即当代中国教育界"反传统"究竟反什么;何谓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保守主义"传统;以何种思维方式为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声辩。以"元理论"思维对教育改革中"主义"之争进行辨识,可以形成的理论共识:超越"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超越"保守"与"国粹"等同论思维;超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流俗化思维。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其存在的思想史意义表现为:指认了"教育改良"是历史的常态,"教育革命"是历史的反常态;有助于形成制衡"激进主义"的力量;有利于滋养新教育学派的形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李曙光  
20世纪70年代,法国专门的教育史研究机构———"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并出版发行了专业期刊《教育史》,稳定了教育史研究的队伍,巩固了法国教育史领域的研究,标志着法国教育史学术地位的成熟。本文通过梳理"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以来开展的研究和服务活动,并分析《教育史》杂志从1978年至2004年发表的文章,揭示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教育史研究呈现出重视学科史研究、重视史料和档案建设、教育史研究队伍多元化等特点。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刚  叶继元  
中华教育改进社图书馆教育组是中国图书馆界第一个全国性专业社团组织。1922—1925年,图书馆教育组及其常设机构图书馆教育研究委员会利用中华教育改进社四届年会,提出了一系列议案,并通过社员在《新教育》上发表的一批高水平论文,宣传和普及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形成了现代图书馆学的教育学理论范式,提出了图书馆需要专家治理的主张,完成了图书馆协会和图书馆专业刊物创设的历史使命,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由此起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从教育思想史考察,近代以来,对人文教育的价值一直存在疑问。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唯科学主义者,对人文教育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人类已进入科技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科学知识才是一切知识的准绳;只有科学才能达到真理;其它的知识如人文学科是不值得去学习的。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晓  
日本学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是否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产生过影响,是迄今学术界尚未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通过考察杨贤江流亡日本期间完成的著作《新教育大纲》,发现其中有关"教育史以社会发展形态为分期"的框架,源于日本《劳农露西亚教育研究》一书,杨贤江将此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贯穿于《新教育大纲》始终。杨贤江正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思想基础,间接接受了日本学者苏俄新教育研究的影响,成为在中国系统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史观贡献最为突出、地位最为重要的教育家。这从客观上折射出日本苏俄新教育研究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宗哲  任保平  
大学教育的任务具有二重性,既要教书,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育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在现实的大学教育中,有一种现象是,由于专业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任保平  
认为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研究生创新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科学教育是成才教育,人文教育是成人教育。指出高校研究生培养中人文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科学批判精神的教育、道德意识的教育、个性教育、综合素质的教育。为了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创造教育的意识;推行研究型教学,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考试制度,培养研究生创造个性的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构建研究生开发创新潜能的知识框架和价值理念;加强社会实践,营造研究生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斌  尹艳秋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兼论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唐斌尹艳秋近年来,关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问题成为了高教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应指出的是,在目前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着一种将“科学”与“人文”对立起来的认识,似乎在教育中弘扬了科学精神,不仅不利于人文精神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论人文教育与大学德育刘献君世纪之交,高等教育面临两大内涵改革任务:一是学科结构的改造;二是德育内容和形式的改革。这两大改革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理工科大学来说,两者都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就德育而言,人文教育拓宽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依靠全体教师 ,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 ,是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解决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问题 ,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与人文性质不同 ,但两者是相通的 ,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调查表明 ,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主要有 :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提升境界 ,等。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 ,也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张斌贤  
伯纳德·贝林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新教育史社会文化转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基于以具体历史情节本身的发展来揭示历史事件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记叙史的核心史观以及(1)外显历史与内隐历史相结合、(2)历史空间关系中的中心与外围相结合、(3)人们内心世界与外部客观条件和历史事件相结合三种研究原则,在批判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围狭小、辉格史观和时代错置的同时,在教育是文化代际传递的整体过程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以家庭、社区和教会为中心的构想性教育史及其文化阐释,从而对教育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