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5)
2023(11648)
2022(9293)
2021(8184)
2020(6491)
2019(14440)
2018(14363)
2017(27237)
2016(14917)
2015(16808)
2014(17151)
2013(16564)
2012(15429)
2011(14045)
2010(14403)
2009(13587)
2008(13558)
2007(12443)
2006(11545)
2005(11170)
作者
(43733)
(36548)
(36249)
(34572)
(23370)
(17287)
(16410)
(13983)
(13929)
(13190)
(12680)
(12195)
(12017)
(11819)
(11583)
(11248)
(10855)
(10596)
(10481)
(10449)
(9498)
(9008)
(8884)
(8407)
(8369)
(8213)
(8204)
(8184)
(7369)
(7235)
学科
(67098)
经济(66996)
管理(46090)
(43834)
(34394)
企业(34394)
中国(24735)
(21449)
地方(20801)
业经(19173)
(18100)
方法(17197)
(16962)
农业(14507)
(13925)
银行(13907)
数学(13636)
数学方法(13507)
(13497)
金融(13494)
(13476)
(13365)
(12836)
(11885)
环境(11539)
地方经济(10933)
(10914)
贸易(10901)
技术(10769)
(10467)
机构
学院(217591)
大学(215133)
(91735)
经济(89675)
研究(80417)
管理(77646)
理学(64359)
理学院(63594)
管理学(62647)
中国(62495)
管理学院(62224)
(47532)
(46429)
科学(46249)
(40795)
(36498)
研究所(36115)
中心(35951)
(35687)
财经(34681)
(31181)
(30618)
北京(30563)
师范(30332)
(29100)
(29048)
业大(28696)
经济学(28349)
农业(27210)
(26215)
基金
项目(134502)
科学(106492)
研究(103623)
基金(95401)
(81937)
国家(81157)
科学基金(69519)
社会(67184)
社会科(63623)
社会科学(63610)
(54024)
基金项目(49422)
教育(46947)
(44437)
编号(42819)
自然(40903)
自然科(39900)
自然科学(39892)
自然科学基金(39161)
资助(37581)
成果(36493)
(35054)
课题(31299)
重点(30862)
(30247)
(29376)
发展(28762)
(28274)
(28111)
国家社会(28017)
期刊
(118212)
经济(118212)
研究(73690)
中国(55012)
(36382)
(36338)
管理(33043)
学报(30894)
科学(29949)
教育(29735)
(26524)
金融(26524)
大学(24496)
农业(24263)
学学(22714)
业经(20828)
技术(19665)
经济研究(18368)
财经(17898)
问题(15567)
(15441)
(12233)
(11396)
世界(10917)
现代(10811)
国际(10416)
(10355)
论坛(10355)
图书(10304)
改革(10212)
共检索到360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卫国  
人性的升华需要高尚的人文情感动力,社会也正是通过情感升华而走向道德社会的,建构“既有个性特质,又有融通力”的人文情感模式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毅  
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具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具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毅  
本文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业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华  张馨尹  
教育现代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再次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教育现代化中人文、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也更加凸显了讨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2021年9月17日至18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在北京顺利举办了第七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来自国内外近两百位专家学者围绕“教育现代化:人文·科技·可持续发展”大会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新民  朱斌  
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应当是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要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经验,以可持续性科学技术、科学思想和科学决策管理为基础,支撑农业生产、农业系统和农村科技、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李丹燕  
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源于对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对传统不可持续的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变革。文章分析和探讨了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及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分析其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并提出实现广州市生态现代化的策略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2015年联合国全球发展峰会上,193个成员国审议并签署通过"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确保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和全民的终身发展,为下一个15年(2016-2030年)的世界教育发展提供框架。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仁川召开峰会,最终发布了题为"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这个行动框架勾勒了2015年后十五年的全球教育发展蓝图,并提供宏观方向和战略布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静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物与化学、节水与旱作、生态农机与机械农机结 合的道路,在农业发展中加大科研资金、人力资本、农技推广投入等。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高兴海  曾宪林  谭章禄  
本课题研究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针,结合煤炭工业特点,应用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具体研究了大型现代化煤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大型现代化煤矿"四高"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了"四高"体系,并针对东滩煤矿矿井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化,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促进集中化生产和煤矿集约经营及大型现代化煤矿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阶  
人地关系是非线性、非对称的关系 ;人地矛盾的激化是人类利益驱动的结果 ,核心是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争夺。协调人地关系关键是协调人类内部的利益分配。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类自觉调控和法律制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博福  王延春  赵景柱  邓红兵  柯兵  
在简要介绍 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状况 ,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现代化战略目标分析的基础上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文采用能源强度法并设计三种方案对我国未来能源的消费量和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 ,2 0 2 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 2 1.16亿~ 2 4.90亿t,2 0 5 0年为 2 6.64亿~ 3 7.68亿t,今后必须大幅度降低各产业特别是第二、三产业能源强度 ,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爱花  李万明  谢芳  
基于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深入探讨农业现代化内涵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农业社会现代化、农业生态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现代化三大总目标,并深入研究了三者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农业社会现代化目标是根本、农业生态现代化目标是保障、农业经济现代化目标是关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健美  潘绍龙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道路□刘健美潘绍龙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形成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新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静  
在分析现代化港口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发展的实际规模和水平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尝试建立现代化港口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线形和法计算指标综合分值,对天津市作为港口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天津市实现现代化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