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9)
- 2023(1873)
- 2022(1588)
- 2021(1495)
- 2020(1396)
- 2019(3171)
- 2018(3082)
- 2017(6499)
- 2016(3463)
- 2015(3716)
- 2014(3696)
- 2013(3704)
- 2012(3465)
- 2011(2991)
- 2010(3099)
- 2009(3076)
- 2008(3204)
- 2007(2929)
- 2006(2675)
- 2005(2402)
- 学科
- 济(18217)
- 经济(18207)
- 业(13011)
- 管理(11887)
- 企(11028)
- 企业(11028)
- 方法(9301)
- 数学(8600)
- 数学方法(8559)
- 财(6840)
- 务(5255)
- 财务(5251)
- 财务管理(5248)
- 企业财务(5151)
- 中国(3516)
- 农(3432)
- 关系(2905)
- 地方(2897)
- 制(2790)
- 融(2699)
- 金融(2699)
- 农业(2544)
- 业经(2515)
- 技术(2243)
- 银(2240)
- 银行(2239)
- 策(2176)
- 贸(2153)
- 贸易(2151)
- 行(2130)
- 机构
- 大学(53334)
- 学院(51726)
- 济(25690)
- 经济(25341)
- 管理(21645)
- 理学(19101)
- 理学院(18939)
- 管理学(18704)
- 管理学院(18605)
- 研究(16387)
- 财(12867)
- 中国(12121)
- 财经(10470)
- 京(10294)
- 经(9531)
- 科学(8278)
- 经济学(8242)
- 财经大学(7929)
- 所(7891)
- 经济学院(7466)
- 中心(7299)
- 江(7192)
- 研究所(6991)
- 商学(6728)
- 商学院(6689)
- 农(6549)
- 业大(6354)
- 北京(6327)
- 经济管理(5792)
- 院(5734)
- 基金
- 项目(33605)
- 科学(27550)
- 基金(26638)
- 研究(23708)
- 家(22859)
- 国家(22676)
- 科学基金(20238)
- 社会(16915)
- 社会科(16234)
- 社会科学(16228)
- 基金项目(14093)
- 自然(13298)
- 自然科(13055)
- 自然科学(13054)
- 自然科学基金(12833)
- 省(11968)
- 资助(11628)
- 教育(11458)
- 划(10077)
- 编号(8841)
- 部(8530)
- 教育部(7795)
- 人文(7700)
- 国家社会(7396)
- 重点(7396)
- 成果(7093)
- 创(6750)
- 大学(6643)
- 科研(6616)
- 社科(6398)
共检索到75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和连 吴钢
文章通过建立多国竞争博弈模型分析了人文差异对FDI区位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构建了基于面板数据的FDI区位选择偏好两步估计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118个国家(地区)1992-2010年的中国FDI和人文地理数据估算了各国及地区对中国FDI的偏好程度,检验了人文及地理差距对FDI区位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国与中国的人文及地理差距对投资国的FDI选择偏好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并且人文差异的作用要远大于地理距离。拥有共同语言是提高各国对中国FDI偏好的基础,而增强价值观认同则是提高各国对中国FDI选择偏好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人文价值观 区位选择偏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妍妍 李磊
利用2004~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面板数据计算了企业的性别雇佣偏好,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比内资企业高出1. 59%,外资进入为女性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外商直接投资对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创造效应偏向技能水平较高的女性群体,并且在竞争程度较高、要素配置更为市场化的轻工业和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外资企业的水平竞争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间接影响了内资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其中更为显著的垂直溢出效应,减少了上下游行业中内资企业的性别雇佣偏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均旭 江奇
本文将地区间劳动力的差异从价格、数量、质量和异质性四个维度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特别是用数量、质量和异质性三个维度揭示地区内部的结构特征,构建了一个基于劳动力的FDI区位选择模型,并对2009年我国的分省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对FDI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减少地区内部的劳动力异质性的途径产生的,地区内劳动力的异质性与FDI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则有利于缩小劳动力的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永齐
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技术含量的提高,FDI对于投资地的选择,越来越受到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与此相适应的是人力资本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性日趋提高,并对FDI的流向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使用我国1992~2001年沿海10省市的相关数据分析认为,一个地区产业集中度的高低显著影响外商投资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决定向一个地区投资后往往选择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集中度高的行业作为投资方向,且只有当该地区的产业集聚优势与外资的比较优势相一致时,外资才会进入。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比较优势 FDI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娇辉 王伟 谭娜
针对当前中国OFDI的"制度风险偏好"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流量数据,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视角,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东道国制度风险与中国OFDI区位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所谓"制度风险偏好"并不是绝对的,当使用相对制度质量指标,并且控制东道国资本密集度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的影响后,"制度风险偏好"消失,并呈现出与主流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完全相符的风险规避特征。因此,"制度风险偏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OFDI更多地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然资源更为丰富的区域造成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娇辉 王伟 王曦
针对当前我国OFDI区位分布风险偏好是悖论还是假象的问题,本文在引入EIU国家风险指标的基础上,讨论我国OFDI区位分布与东道国国家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OFDI表现出的风险偏好特性实际是一个假象,该假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渴求导致的,具体表现如下: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控制变量之后,我国OFDI与东道国国家风险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消失。进一步的子样本回归也验证了此观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田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芳芳 王晓明
构建了包含环境管制和人力资本变量的企业区位选择模型,利用1997-2007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经分析发现除了传统的市场规模、公共设施配套和劳动力成本等影响因素之外,环境管制强度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较高的人力资本则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羊健
当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平衡性,尤其是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内地省区之间有较大差距。本文对此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地区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市场潜力及劳动力素质、邮电通讯和金融服务等基础设施水平、地区优惠政策和各种信息成本因素是决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缩小地区间直接投资差距、促进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邵宇佳 刘文革 陈红
由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在制度适应成本,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制度距离会对企业OFDI产生负向影响。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国家和地区OFDI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的OFDI具有明显的市场寻求动机和战略资源寻求动机,其中,市场寻求型OFDI表现出显著的互补效应,战略资源寻求型OFDI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会通过投资动机影响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即倾向于向制度距离较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OFDI,且制度距离会弱化市场寻求型OFDI的互补效应和战略资源寻求型OFDI的挤出效应。站在企业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在进行OFDI时并不具有"制度风险偏好",而是表现出"制度风险规避"特征:选择对其自身发展来讲制度风险较小(制度距离较小)的目标市场进行OFDI。因此,中国应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内制度质量,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并增强企业的制度适应能力,以有效减小制度距离对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约束,进而优化OFDI区位分布,提高OFDI效益和质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靳涛 褚敏
本文基于D—S垄断竞争框架下的自由资本模型,探究了转移支付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并以中国1995~2008年的省际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转移支付与外商直接投资的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U型曲线,中国大部分省份转移支付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仍然位于倒U型曲线的正相关段,而且转移支付对中国不同区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995年以来中国转移支付规模总体上较为合理,有助于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而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之后,转移支付规模增长过快,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产生抑制作用但影响并不显著,转移支付的"挤出效应"和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扭曲都可能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FC模型 转移支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聂名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实际利用FDI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的数量和质量差异,这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不利于发挥中西部的区位优势。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利用FDI规模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质量和效率差异及省际差异,发现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形成,包括集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成本因素、产业级差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和区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FDI优化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丽丽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风险偏好与规避问题,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市场,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规避特征。东道国经济和金融风险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但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的影响并不显著。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国家风险反应较为敏感,而国有企业对东道国的国家风险的反应并不明显。基于此,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应科学评估东道国国家风险和政治风险,政府应该给予对外投资企业风险提示和政策支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旭晖 刘勇
本文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易初莲花、乐购六大跨国零售企业作为分析样本,对中国市场上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区位选择受地区商业整体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受当地消费能力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根本不受当地商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文章提出,整体经济环境好、商业较为发达、消费潜力大且零售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跨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而只有对目标市场整体经济环境及商业发达程度、消费潜力及零售市场竞争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才能为成功的跨区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跨国零售企业 区位选择 直接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诚 赵奇伟
随着服务业开放程度的加深,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规模正在迅速增长。由于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区位决策也必然不同于制造企业。文章试图从服务业的特征出发,探讨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业FDI在中国的区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整理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选择行为。随后,利用1998-2004年中国大陆1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发现:(1)从全国来看,基础设施和政府干预程度是影响我国服务业FDI区位选...
关键词:
服务业FDI 区位选择 中国 客户追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