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2)
- 2023(13623)
- 2022(10740)
- 2021(9914)
- 2020(8049)
- 2019(18242)
- 2018(18199)
- 2017(34618)
- 2016(18412)
- 2015(20905)
- 2014(20980)
- 2013(20017)
- 2012(17958)
- 2011(15841)
- 2010(15767)
- 2009(13953)
- 2008(13617)
- 2007(11850)
- 2006(9957)
- 2005(8669)
- 学科
- 济(76627)
- 经济(76550)
- 管理(60213)
- 业(56969)
- 企(49077)
- 企业(49077)
- 方法(38359)
- 数学(33686)
- 数学方法(32990)
- 业经(20972)
- 农(19513)
- 财(19441)
- 中国(18612)
- 技术(17753)
- 理论(14689)
- 农业(13325)
- 务(13281)
- 财务(13213)
- 财务管理(13178)
- 学(13005)
- 贸(12815)
- 贸易(12808)
- 易(12501)
- 产业(12475)
- 企业财务(12418)
- 制(12410)
- 和(11546)
- 地方(11383)
- 信息(11218)
- 银(10942)
- 机构
- 学院(258774)
- 大学(257314)
- 管理(106724)
- 济(101353)
- 经济(99186)
- 理学(92833)
- 理学院(91922)
- 管理学(90016)
- 管理学院(89517)
- 研究(74722)
- 中国(57687)
- 京(52772)
- 财(46308)
- 科学(45574)
- 江(38896)
- 财经(37569)
- 中心(37086)
- 业大(37001)
- 农(36453)
- 所(35066)
- 经(34258)
- 范(33074)
- 师范(32725)
- 北京(32183)
- 研究所(31652)
- 经济学(30940)
- 州(30877)
- 技术(29942)
- 农业(28378)
- 财经大学(28133)
- 基金
- 项目(179988)
- 科学(143935)
- 研究(133137)
- 基金(131966)
- 家(114138)
- 国家(113219)
- 科学基金(100075)
- 社会(85165)
- 社会科(80959)
- 社会科学(80939)
- 省(70702)
- 基金项目(69309)
- 自然(64882)
- 自然科(63511)
- 自然科学(63501)
- 教育(63212)
- 自然科学基金(62343)
- 划(58757)
- 编号(55409)
- 资助(53546)
- 成果(42961)
- 重点(39855)
- 部(39480)
- 创(39073)
- 发(37424)
- 课题(36507)
- 创新(36424)
- 国家社会(35918)
- 教育部(34690)
- 项目编号(34669)
- 期刊
- 济(104898)
- 经济(104898)
- 研究(68675)
- 中国(50138)
- 管理(40468)
- 财(38286)
- 学报(36869)
- 科学(34992)
- 教育(32341)
- 农(31580)
- 技术(29909)
- 大学(29446)
- 学学(27226)
- 农业(21765)
- 融(19469)
- 金融(19469)
- 业经(18381)
- 财经(18178)
- 图书(17156)
- 经济研究(16568)
- 经(15578)
- 技术经济(15181)
- 统计(13584)
- 问题(13053)
- 科技(12907)
- 策(12856)
- 财会(12484)
- 版(12412)
- 理论(12286)
- 业(11994)
共检索到370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贾明霞 赵宇翔 宋小康
[目的 /意义]拓展并深化数字囤积的理论研究,针对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情境化探索。[方法 /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关键事件技术法和主题分析法研究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19名人文学者数字囤积的关键事件,然后对访谈语料进行开放式编码,最终析出数字囤积相关的三大模块和7项子主题。[结果 /结论 ]多维度揭示人文学者在学术信息实践中的数字囤积行为,包括对人文学者数字囤积行为的概念化解析、行为模式的动态演化及囤积者类型的识别、数字囤积的情境因素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要素和多情境方向发展的数字囤积行为形成机理模型。最后,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和设计科学的理论视角以及量化自我的实践视角出发,为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人文学者在数字化学术环境下的学术信息管理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练靖雯 王筱纶 赵宇翔
随着人文计算的兴起以及各类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人文研究的阵营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纷纷加入到数字人文研究的相关项目中。其中,来自传统人文领域的学者也在不断地接受并学习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方法,然而由于信息素养、领域知识结构等差异,不同数字人文学者的技术就绪度大相径庭。因此,了解当前我国数字人文学者的技术就绪度水平,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数字赋能策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文章首先回顾了数字人文的相关研究,总结归纳数字人文学者的特点和分类,并阐述了技术就绪度和数字赋能的概念。接着对我国数字人文学者的技术就绪度展开调研,采用并改进现有成熟的量表,结合数字人文项目特色和我国现阶段数字人文研究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平台设计、技术培训以及跨学科合作的角度提出相关数字赋能的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
访谈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学生按照指定内容对在华外籍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整理音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对跨文化交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圈点访谈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跨文化交际反思。此教学模式遵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悟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沟通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并构建普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敬伟 王迎军
基于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与企业成长是一个共生演化过程的观点,运用三个案例对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第一,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可分为启动、重构和确立三个阶段,新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不同;第二,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是一个定义业务、探索业务经营方式,直至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市场定位调整往往更为普遍,并引领商业模式其他维度的调整,创业者对不确定性的权变应对是定位调整的内在原因;第三,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不同阶段的转换并非自然而然,而是各受一组特定因素的驱动作用。这些发现为透视"新企业如何在调整中实现成长"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观点。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董舞艺 梁兴堃
数字人文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多聚焦数字人文的技术问题,而忽略了人文学者这一重要参与主体。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探索中国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现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观察法,对11位典型的人文学者进行纵贯数据收集;综合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归纳出18个影响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主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解释中国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动机是二元的,包括主动动机和被动动机;在二元动机的共同作用下,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产生了阶段性的信息需求和参与行为,进而演化出三种参与路径:阶段式假性参与、自我调节性参与和外界干预式参与;每种参与路径的产生有其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且可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各自的要素特征。通过聚焦人文学者,揭示了人文学者信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信息行为的复杂性,并提供了一种基于过程研究的全面理解人文学者复杂信息行为的方法,扩展了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理解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图4。表5。参考文献56。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辉
[目的/意义]嵌入式学科服务是研究型图书馆转型的重要方向,业界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发现,在新型科研信息环境中,学科馆员和用户之间存在能力差异。一方面,用户存在有效信息资源稀缺、资源管理能力稀缺、数据密集型科研能力稀缺等困惑和需求;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具备较强的知识组织能力、数据密集型研究能力、知识环境搭建能力等。[结果/结论]应有效构建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深度对接和精准服务,深挖需求,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和数据密集型科研能力保障,并通过不断学习保持能力差异。最后给出当代中国史学科嵌入式服务
关键词:
嵌入式学科服务 研究型图书馆 学科馆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谭春辉 邹雅婷 王仪雯 王学东
文章先结合个人信息管理(PIM)的三个环节“保存-管理-利用”,从“过度保存-无序管理-无效利用”三个负面效应推出“过度获取、整理困难、删除困难、再现困难”四个用户的UGC数字囤积行为表现;再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1份样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综合逻辑推理与一手数据的编码,提炼构建社交媒体用户UGC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模型。研究发现:用户的UGC数字囤积有平台囤积、本地囤积、第三方囤积等三种行为方式;影响因素来自UGC信息、UGC平台、UGC平台用户、社会情境等四个方面;有形成期、成熟期和改良期等三个发展阶段;潜在后果除会让用户产生多维、复杂、矛盾的情绪外,还会引发用户对平台的消极使用甚至使用中辍行为,而在积极情绪作用下,用户也会自发地进行“反数字囤积行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礼珊 李健仪 张春林
本文采用关键事件法,搜集酒店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行为关键事件,对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的概念和属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对员工面对顾客的不公平行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进行了分类,并对分类的结果进行了讨论,指出研究的理论贡献、局限性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顾客不公平 情感性劳动 关键事件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思苑 卢章平
[目的/意义]以人文学者为研究对象,划分其数字能力域类别,构建人文学者用于学术研究的数字能力框架,用以探究当前我国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过程]按文史哲、语言、法律;艺术、音乐、传媒;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4大学科分类对国内203名相关人文学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结论]为提高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从人文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前期基本信息能力、中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末期交流共享能力三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人文学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图书馆相应学科服务能力的升级、数字人文平台推动人文研究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数字能力 数字素养 人文学者 数字人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学长梶田壑一(Kajita Eiichi)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学、教育学。其代表作有《自我意识心理学》、《教育评价理论》(3卷本)等。梶田壑一教授主张,视学习者的实际展开实践乃是教育活动的原则。因此,必须真切地把握并判断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在教育工作中所谓的"评价",指的就是这种活动。本文依据其自身的研究及其他同行的成果,就课堂教学中学习评价的目的与方法的问题作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
学习评价 形成性评价 宏观周期 微观周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松
在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推动下,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系统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的供给体制,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创造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如,江阴市创建"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深圳福田区创建的"社区图书馆激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廖宏建 张倩苇
SPOC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的张力及在高校逐步深入的应用,使得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揭示SPOC混合教学能力中获得高绩效所必需的深层次、稳定的特征及其组织结构,并在界定SPOC优质教学绩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回顾、专家咨询以及对9名绩优组和6名绩平组教师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内容的编码和统计分析,构建了SPOC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含三项基准性胜任特征:专业知识、讲授能力、信息素养,13项鉴别性胜任特征:成就动机、课程设计、评价素养、团队协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路永和 罗新
通过访谈收集信息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对访谈所涉及的一些指标已经取得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者们经常将这些指标移植到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并将其作为定性研究中一种重要的信息收集方法。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分析研究性访谈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采用的指标应用于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时所存在的潜在缺点,针对这些缺点,新增了6个指标,并就上述实例对所增加的指标在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研究性访谈 定性研究 信息系统 信息收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旭 王晓宇
[目的/意义]在数字人文由单纯的学术热点演化成一门渐进完善的独立学科的同时,关于其学科归属问题并未在学术共同体之间达成共识。[方法/过程]文章从本质目的、内容议题、成果分布、主流趋势四个维度阐述数字人文归属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厘清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档案学之间的关系,指出四者的核心指向在于知识创新。[结果/结论]文章的最后分别论述了数字人文对于图情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基于“把握机遇,转型升级”和“正面挑战,迎难而上”两个方面针对数字人文与图情档的交叉融合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迂婕 李京梅
生态修复领域引入市场化工具,是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环境治理模式。在分析主要资源环境治理模式基础上,论文循着搭建市场交易平台、引入第三方修复机构、规范市场供需交易秩序,设计我国湿地修复市场化治理模式框架,并从湿地占用审批、修复产业培育、生态功能量化评估、交易定价、湿地补偿立法、监管体系完善等方面探析我国建立湿地修复市场化交易急需突破的重点问题。以期为我国湿地修复市场化治理模式构建提供理论参考,并推动湿地保护市场化治理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
湿地修复 市场化 治理模式 关键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