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2)
- 2023(14517)
- 2022(12353)
- 2021(11327)
- 2020(9614)
- 2019(22224)
- 2018(22242)
- 2017(43295)
- 2016(23937)
- 2015(27419)
- 2014(27823)
- 2013(27663)
- 2012(25642)
- 2011(23144)
- 2010(23100)
- 2009(21266)
- 2008(21021)
- 2007(18698)
- 2006(15971)
- 2005(14064)
- 学科
- 济(100417)
- 经济(100319)
- 管理(68068)
- 业(66044)
- 企(54353)
- 企业(54353)
- 方法(48880)
- 数学(42835)
- 数学方法(42389)
- 农(26658)
- 中国(24700)
- 业经(24516)
- 财(24186)
- 学(22030)
- 地方(19693)
- 贸(18336)
- 贸易(18332)
- 农业(17857)
- 易(17767)
- 理论(16232)
- 制(16150)
- 和(15843)
- 务(15652)
- 财务(15578)
- 财务管理(15544)
- 技术(15181)
- 环境(14717)
- 企业财务(14674)
- 银(14263)
- 银行(14207)
- 机构
- 大学(350117)
- 学院(347755)
- 管理(139325)
- 济(135373)
- 经济(132268)
- 理学(121353)
- 理学院(119996)
- 管理学(117914)
- 管理学院(117293)
- 研究(113915)
- 中国(82936)
- 京(74403)
- 科学(73893)
- 农(60072)
- 财(59895)
- 所(58333)
- 业大(55206)
- 研究所(53624)
- 中心(52131)
- 江(50033)
- 财经(48895)
- 农业(47586)
- 北京(46948)
- 范(46631)
- 师范(46168)
- 经(44326)
- 州(41130)
- 院(41023)
- 经济学(39896)
- 技术(37244)
- 基金
- 项目(240050)
- 科学(186709)
- 研究(174574)
- 基金(171562)
- 家(149387)
- 国家(148112)
- 科学基金(126263)
- 社会(107055)
- 社会科(101353)
- 社会科学(101323)
- 省(95155)
- 基金项目(92022)
- 自然(82868)
- 自然科(80851)
- 自然科学(80829)
- 教育(80209)
- 划(79820)
- 自然科学基金(79362)
- 编号(73017)
- 资助(70613)
- 成果(58994)
- 重点(53328)
- 部(52457)
- 发(51058)
- 创(49660)
- 课题(49610)
- 科研(46378)
- 创新(46273)
- 项目编号(44729)
- 大学(44714)
- 期刊
- 济(143209)
- 经济(143209)
- 研究(97917)
- 中国(61065)
- 学报(58140)
- 农(53625)
- 科学(51616)
- 管理(46907)
- 财(44873)
- 大学(42757)
- 学学(39776)
- 教育(39366)
- 农业(37330)
- 技术(30454)
- 融(25916)
- 金融(25916)
- 业经(24465)
- 财经(22846)
- 经济研究(22477)
- 图书(21521)
- 业(19405)
- 经(19318)
- 问题(19126)
- 技术经济(17781)
- 理论(17375)
- 科技(17137)
- 版(16586)
- 实践(16133)
- 践(16133)
- 商业(15977)
共检索到491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思苑 卢章平
[目的/意义]以人文学者为研究对象,划分其数字能力域类别,构建人文学者用于学术研究的数字能力框架,用以探究当前我国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过程]按文史哲、语言、法律;艺术、音乐、传媒;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4大学科分类对国内203名相关人文学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结论]为提高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从人文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前期基本信息能力、中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末期交流共享能力三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人文学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图书馆相应学科服务能力的升级、数字人文平台推动人文研究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数字能力 数字素养 人文学者 数字人文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段青玉 王晓光 梁梦丽
[目的/意义]探究深受数字文化熏陶的年轻人文研究者的数字人文研究行为,促进对数字人文学术过程的理解,为数字学术服务优化提供依据。[研究设计/方法]对文史领域27名研究生开展了半结构化访谈,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归纳式编码。[结论/发现]文史研究生数字人文实践存在3类情境要素、7类动机、8个学术原语和34个需求维度。不同情境可能触发类似动机,同一情境下可能存在多个动机,而情境与动机对需求感知的调节存在初级型、任务型和外部型三类。[创新/价值]解构了文史研究生数字人文学术过程的多维要素及其关系,为理解数字人文学术过程及其发展动向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并提出了数字学术服务优化的具体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段青玉 王晓光 梁梦丽
[目的/意义]探究深受数字文化熏陶的年轻人文研究者的数字人文研究行为,促进对数字人文学术过程的理解,为数字学术服务优化提供依据。[研究设计/方法]对文史领域27名研究生开展了半结构化访谈,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归纳式编码。[结论/发现]文史研究生数字人文实践存在3类情境要素、7类动机、8个学术原语和34个需求维度。不同情境可能触发类似动机,同一情境下可能存在多个动机,而情境与动机对需求感知的调节存在初级型、任务型和外部型三类。[创新/价值]解构了文史研究生数字人文学术过程的多维要素及其关系,为理解数字人文学术过程及其发展动向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并提出了数字学术服务优化的具体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雨亭 柯平
[目的/意义]考察人文领域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现实情况,把握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看法,为数字人文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学科领域期刊的发文情况反映了当前该学科领域的关注与侧重,选取文学、历史、哲学、语言、艺术5个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代表,以这些学科CSSCI核心期刊发表的106篇数字人文主题文章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计量、关键词分类统计等量化思想,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分析。[结果/结论 ]人文领域核心期刊中数字人文尚未成为关注焦点,但诸多知名人文学者已经介入数字人文研究;已有研究以质性为主,缺少实践探索;数字人文在不同学科呈现不同特点:莫莱蒂及其远读思想对文学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产生极大影响,历史领域集中以清代为主要数字人文研究朝代,数字人文翻译研究以及数字人文对外语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语言学者关注的重点,艺术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显著聚焦在电影领域;人文学者认为数字人文难以突破既有研究框架,无法平衡与中国传统阐释学之间的矛盾,对数据库质量、中文字符特殊性、研究范式等方面问题持有困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练靖雯 王筱纶 赵宇翔
随着人文计算的兴起以及各类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人文研究的阵营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纷纷加入到数字人文研究的相关项目中。其中,来自传统人文领域的学者也在不断地接受并学习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方法,然而由于信息素养、领域知识结构等差异,不同数字人文学者的技术就绪度大相径庭。因此,了解当前我国数字人文学者的技术就绪度水平,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数字赋能策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文章首先回顾了数字人文的相关研究,总结归纳数字人文学者的特点和分类,并阐述了技术就绪度和数字赋能的概念。接着对我国数字人文学者的技术就绪度展开调研,采用并改进现有成熟的量表,结合数字人文项目特色和我国现阶段数字人文研究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平台设计、技术培训以及跨学科合作的角度提出相关数字赋能的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张文敬
对学术研究和个人感想的混淆阻碍了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许多人觉得文科的研究不过是写文章,网络名人机灵的感想可以取代学者规范的研究。在教育学界,"教育叙事"一度非常流行,并且很快进入了教育研究法教材。本文的探讨发现,"教育叙事"是有意义的写作,但它属于个人感想。文章从四个方面指出它跟学术研究的区别。笔者认为,在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也发生了革命,形成了一套新的治学规范。跟革命前的作品相比,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论著的写作形式和论证方法都完全不同。到了今天,不使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就不能算作学术研究。
关键词:
学术规范 专业难度 个人感想 个案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肖鹏 姚楚晖
随着数字工具在人文研究中日益普及,人文学者的数字工具使用行为已成为数字人文的关键议题之一。文章以特定的人文学术虚拟社区为场景,探讨人文学者的工具交流行为特征,尤其是他们在数字工具获取与使用方面的困难。作为一项探索研究,论文以GX社区的XL版块为数据来源,通过爬虫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人工标注,辅以访谈素材展开分析。研究发现6个基本结论,包括:(1)人文研究者的“工具观”有一定的模糊性;(2)人文学者最常使用且存在问题最多的数字工具包括办公软件、电子书等;(3)数字工具获取是最常见的困难;(4)人文学术虚拟社区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字工具困难解难途径;(5)需要关注人文研究者的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6)以图书馆、档案馆为代表的信息服务机构在人文学术虚拟社区中的存在感较低,但仍然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的工具和信息获取途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董舞艺 梁兴堃
数字人文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多聚焦数字人文的技术问题,而忽略了人文学者这一重要参与主体。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探索中国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现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观察法,对11位典型的人文学者进行纵贯数据收集;综合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归纳出18个影响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主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解释中国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动机是二元的,包括主动动机和被动动机;在二元动机的共同作用下,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产生了阶段性的信息需求和参与行为,进而演化出三种参与路径:阶段式假性参与、自我调节性参与和外界干预式参与;每种参与路径的产生有其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且可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各自的要素特征。通过聚焦人文学者,揭示了人文学者信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信息行为的复杂性,并提供了一种基于过程研究的全面理解人文学者复杂信息行为的方法,扩展了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理解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图4。表5。参考文献56。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闻羽 汪霞
近20年来,人文学科的日渐衰微时常成为学界乃至社会聚焦的议题,但是历史底蕴深厚的人文学科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考察美国高校人文学科的专业设置、专业布点、学生就读情况等资料数据,了解美国人文学科的总体现状。基于21世纪以来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发布的三个版本(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学科专业目录,观察其演进趋势并总结其主要特征。在对哈佛大学尝试重振人文学科专业的案例进行梳理后,提出保持内核框架稳定、坚守专业价值,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创新学科交叉,对接人力资源市场、助力学生发展,科学定位主体责任、推进综合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
美国高校 人文学科 专业结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剑
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从新数字化环境下数字人文发展及其内涵的变迁出发,分析了数字人文中的人文学科研究的变革。大数据的思维模式给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使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呈现出大视野、定量化、跨学科、集成化及多维度分析等新特点,给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带来了大视野、长时间、大空间等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与研究视角,形成了大数据时代数字人文研究新的范式,而数字化资料集成与融合及计算机分析成为其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组成。
关键词:
大数据 人文学科研究 数字人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嘉珊
国际文化贸易是指国际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在国际贸易中极具特殊性,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作为交易标的。自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2011年,中国文化贸易历经了十年的实践洗礼。与国际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华
学术作为一种探究真理的思想活动,不但本身内含了特定的价值指向,而且也需要外在的规制,即为"道",具体化为"天道""地道""人道",就是至上的使命、严格的道德和真切的人性;"道"需要"路"的通达,但有时也表现出断裂的特征,出现无"道"之"路",就是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其中不道德的名利、社会的普遍市场化、学术评价机制的扭曲等因素起关键作用;要走好学术道路,除了学者自身要纯正心性之外,还需要重新调整学术评价机制,清除一切不利于学术繁荣的外在干扰,让学术回归纯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殷丙山 张柘 陈丽
近几年来,中国的远程教育实践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远程教育的学术研究也随之繁荣起来。香港公开大学的张伟远博士曾在1999年就如何提高研究质量的问题对国内外五份远程教育学术杂志进行了比较研究。时过五年,为了了解当前中国远程教育学术研究的现状,本文选取了2001年到2004年两份国内远程教育学术杂志中的论文为调研对象,总结归纳了当前研究论文的数量、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研究主题、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内容,并同张伟远博士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了中国远程教育学术研究的进展和仍然存在的不足,同时探讨了中国目前在远程教育领域中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学术研究 现状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贾明霞 赵宇翔 宋小康
[目的 /意义]拓展并深化数字囤积的理论研究,针对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情境化探索。[方法 /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关键事件技术法和主题分析法研究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19名人文学者数字囤积的关键事件,然后对访谈语料进行开放式编码,最终析出数字囤积相关的三大模块和7项子主题。[结果 /结论 ]多维度揭示人文学者在学术信息实践中的数字囤积行为,包括对人文学者数字囤积行为的概念化解析、行为模式的动态演化及囤积者类型的识别、数字囤积的情境因素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要素和多情境方向发展的数字囤积行为形成机理模型。最后,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和设计科学的理论视角以及量化自我的实践视角出发,为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人文学者在数字化学术环境下的学术信息管理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飞 汪旭晖
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对我国6年来(2000-2005)零售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对检索数据在零售学术期刊构成、论文内容和方法、学者队伍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刊载零售学术论文的期刊数量百余种,但是还没有专门的零售学术期刊;零售学术论文主题分布于零售战略、国际化、连锁经营、零售业态等15个方面,研究方法以实证定性研究为主;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的学者有41人,专业化的零售学者队伍有待形成。
关键词:
CSSCI 零售理论 学术论文 零售学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