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89)
2023(15335)
2022(13292)
2021(12676)
2020(10394)
2019(23781)
2018(23813)
2017(44454)
2016(24952)
2015(27971)
2014(27971)
2013(26683)
2012(24254)
2011(21995)
2010(22149)
2009(20435)
2008(19623)
2007(17269)
2006(15304)
2005(13546)
作者
(68016)
(56239)
(56118)
(53408)
(35744)
(26963)
(25584)
(21982)
(21562)
(20156)
(19222)
(18821)
(17701)
(17675)
(17442)
(17239)
(17052)
(16738)
(16150)
(15961)
(14058)
(13956)
(13372)
(12890)
(12636)
(12597)
(12520)
(12435)
(11223)
(11091)
学科
(89755)
经济(89628)
管理(71008)
(62642)
(53350)
企业(53350)
方法(38475)
数学(32910)
数学方法(32496)
中国(28407)
(24961)
(23698)
教育(23605)
(21430)
业经(20815)
(20229)
地方(20160)
理论(18713)
农业(15453)
(15417)
(15400)
贸易(15391)
(15322)
财务(15249)
财务管理(15218)
环境(15078)
技术(15057)
(14912)
企业财务(14364)
(13950)
机构
大学(343500)
学院(339226)
管理(129627)
(126358)
经济(123263)
研究(114051)
理学(112252)
理学院(110874)
管理学(108885)
管理学院(108224)
中国(79728)
(74051)
科学(70339)
(60747)
(56418)
(53919)
师范(53548)
研究所(51296)
(50604)
中心(50598)
(48426)
财经(48215)
业大(47479)
北京(47257)
师范大学(43764)
(43615)
(41555)
教育(40964)
(40836)
技术(38324)
基金
项目(231158)
科学(183213)
研究(176774)
基金(164733)
(141891)
国家(140609)
科学基金(120833)
社会(109585)
社会科(103456)
社会科学(103433)
(91516)
基金项目(87063)
教育(86624)
(78197)
自然(76542)
编号(74916)
自然科(74689)
自然科学(74674)
自然科学基金(73287)
资助(66564)
成果(63189)
课题(53564)
重点(52793)
(51946)
(50017)
(48329)
项目编号(46269)
教育部(45312)
(45205)
创新(44861)
期刊
(140653)
经济(140653)
研究(108218)
中国(71556)
教育(66583)
学报(50631)
管理(47084)
科学(46770)
(46425)
(44157)
大学(39434)
学学(35544)
技术(31963)
农业(30776)
(25932)
金融(25932)
业经(23474)
财经(23232)
经济研究(22015)
(19789)
图书(18661)
问题(17511)
职业(16947)
理论(16009)
科技(15885)
(15052)
(15024)
(14934)
论坛(14934)
实践(14725)
共检索到501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目标,人们的关注焦点也逐渐转移到高等教育公平层面。与此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实现教育公平。基于此,各级政府理应坚持人文主义,在高等教育之起点、过程、结果公平方面按照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积极的差别待遇,力图构建一个有效的高等教育公平分享机制,实现教育公平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龚乐  陈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无边界理论指引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构。无边界教育理论是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是基于不同教育主体在信息、资源、人才及管理等方面的共享并促进教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的思想理论。本文在分析无边界教育理论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构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创新探索,以期促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互补及价值增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本文通过考察20世纪美国人文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历史,归纳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帮助人们加深对世界高等教育思想的认识,并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薇  
实现农民公平分享社会改革成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城乡差距日益明显的当下更为重要。法律是保证农民公平分享社会改革成果的重要保证。本文即以经济法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权利配置、市场分配、政府分配、第三次分配方面探讨经济法介入下如何构建农民公平分享社会改革成果的制度。并从宏观机制、微观机制、具体措施方面寻求实现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孔陆泉  张正云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规定了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着人民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基本权利。但实践中在按劳分配领域,忽视了生产条件分配的先天不等对其公平原则的侵蚀;在按要素分配领域,忽视了政府对要素占有起点公平的强力调节和对劳动者利益的特别保护;在社会总产品分配领域,忽视了如何直接、间接地为全社会成员谋利益;在商品交换领域,忽视了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和大力维护市场秩序,从而产生了较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公,加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主体地位,完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分配机制;坚持社会总产品分配和商品交换领域的合...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展立新  
本文试图通过对 2 0世纪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历史的反思 ,来探索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实现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本文的基本思路是 :(1)尽管当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存在着对立和冲突 ,但是它们又拥有某些共同的发展因素 ,因此存在着相互统一的现实可能性 ;(2 )在高等教育理论领域 ,独断式的科学主义或人文主义思想交替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在实践层面上 ,只有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统一思想的指导下 ,高等教育事业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新世纪人类思想发展而言 ,具有积极的宣示意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施晓光  
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发轫于18世纪中叶,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殖民地政府在这个时期通过建立高等教育制度,完成了印度高等教育现代化。本文采取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复现其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过程,并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阐释影响印度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外在动力和内在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戴海东  易招娣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厚丰  邢云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应"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纲要的这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小勇  
在技术与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训练主义盛行,教育性不足的问题。基于教育性与训练性的这种内在矛盾,作为一种专业教育的技术教育,在人文主义的视野下应当立足于学生专业成长与和谐发展的双重价值角度,主张专业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技术教育的训练不仅是一个技能的习得训练,更是一个充满精神体验和道德生成的训练。应当使技术教育作为学生"自我本质力量的表现",逐步成为学生个体情感、意志和活动中的个性化主观表现,最终统一到作为整体的学生职业行动上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技术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曌旻   熊华军  
优绩主义奉行优绩至上,其竞争、效率、掌控、交换等逻辑滋生了诸多隐忧,造成赢家和输家对立,加强了工作世界与高等教育的工具性联结。工作世界的工作伦理与美学又加剧了优绩主义的弥漫,进而引发高等教育的优绩主义迷失危机。在优绩主义的裹挟下,高等教育在工作世界被工具化,成为一种竞争资本,产生了“为工作而学习”“专业代表工作”等悖论,打破了让学生通过优绩获取体面满意的工作的神话,出现大学作为机会仲裁者和分类机器的异化角色与功能,凸显了大学文凭作为功能性“标识”的意义。走出迷失,首先要挣脱“工具”束缚,从原点澄明高等教育的使命;其次要辨识“优绩”桎梏,在超越优绩主义中重思高等教育和工作的意义价值;最后要摆脱“异化”窘境,促进工作世界与高等教育间的共鸣,回归追求美好生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小玺  权琨  
三螺旋理论认为政府、高校、企业的关联系统性是教育发展创新的核心,三方主体共同作用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的动力。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不仅涉及学校内部,而且与政府和企业也有密切关系。运用三螺旋理论模型,可更加明晰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系统地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及路径。因此,本文在理清三螺旋模型特质的基础上,将该理论模型切入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机理的视角,以期为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建构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娥  李伟群  
教育资源作为准公共产品,对其利用形式上的公平极有可能掩盖了实质性的不公平。我国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分享表现出了严重的城乡差异,至于公共领域的教育产权有一部分被有着特殊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人所攫取。本文沿着我国制度变迁的轨迹,从教育资源分配中的非均衡视角,试图对我国教育资源分享中的公平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对其中国弟子影响至深,颇为适合他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重建中国文化、启蒙国民性的需要。面对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以吴宓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坚持走人文主义启蒙之路,将新人文主义思想运用于高等教育实践,对东南学风、清华国学研究院与外文系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启晋  
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优秀传统、顺应国际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从转变观念、确立核心价值、设计课程体系、加强师德建设、注重知行统一等方面构建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创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