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8)
2023(5140)
2022(4381)
2021(4129)
2020(3239)
2019(7409)
2018(7218)
2017(12667)
2016(7120)
2015(7965)
2014(8208)
2013(7867)
2012(7302)
2011(6558)
2010(6864)
2009(6220)
2008(6161)
2007(5599)
2006(5020)
2005(4404)
作者
(20687)
(17149)
(17079)
(16519)
(11081)
(8257)
(7860)
(6692)
(6602)
(6229)
(6011)
(5959)
(5633)
(5531)
(5305)
(5290)
(5229)
(5003)
(4942)
(4888)
(4287)
(4281)
(4128)
(4113)
(3884)
(3874)
(3828)
(3817)
(3584)
(3366)
学科
(27470)
经济(27441)
管理(17600)
中国(12207)
(11920)
(9012)
企业(9012)
地方(8961)
方法(8041)
(7184)
(6673)
(6608)
城市(6559)
数学(6508)
数学方法(6401)
理论(6200)
业经(5290)
教育(5095)
环境(5052)
(4908)
城市经济(4696)
(4590)
农业(4417)
(4275)
工作(4017)
教学(3948)
地方经济(3643)
(3403)
银行(3392)
(3375)
机构
学院(100556)
大学(100106)
研究(35210)
(34852)
经济(33581)
管理(32937)
理学(27431)
理学院(26873)
管理学(26199)
管理学院(25973)
中国(25417)
科学(23443)
(22506)
(17833)
(17766)
(17274)
师范(17145)
(17005)
中心(16002)
研究所(15784)
(14686)
(14149)
北京(14118)
师范大学(14014)
业大(13640)
财经(13517)
(13264)
(12123)
(11573)
农业(11341)
基金
项目(64564)
科学(50098)
研究(47137)
基金(45149)
(39591)
国家(39239)
科学基金(33446)
社会(29766)
社会科(27955)
社会科学(27947)
(25613)
基金项目(24450)
教育(21950)
(21738)
自然(21307)
自然科(20817)
自然科学(20813)
自然科学基金(20382)
编号(20109)
资助(17105)
成果(17024)
重点(14735)
课题(14634)
(13930)
(12901)
(12640)
国家社会(12196)
(12125)
大学(12058)
创新(11822)
期刊
(44973)
经济(44973)
研究(33111)
中国(22173)
学报(15763)
教育(15714)
(14609)
科学(14206)
(13339)
大学(11654)
管理(11461)
学学(10594)
图书(9057)
农业(8583)
技术(8355)
城市(7866)
问题(7327)
书馆(7285)
图书馆(7285)
(6963)
(6906)
金融(6906)
业经(6654)
财经(6446)
经济研究(6293)
(5647)
现代(5559)
资源(5324)
(5207)
(5130)
共检索到158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旭  万艳华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认知城市、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可以满足人物质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需要。根据公共空间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关注人、仅关注物质性、同时关注物质性和社会性三种类型。本文将古希腊至今的城市公共空间根据其服务对象划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公民的空间、贵族的空间、神权的空间、君权的空间、前市民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市民的空间,并分析各时期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和相应的背景,认为权利分散、社会公正是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人文主义回归的关键,同时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性需要良好的物质性作为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进行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了学校与生活的联系;学校教育重点转向提高教学效率。这场改革使得苏联教育学研究的方向也转向关注儿童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回归教育学研究,人文主义重现苏联教育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芳  
文学是通过书面或口头流传下来,通过虚构和想象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是构建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多数高校都设置了中国语言与文学课程。探析国内外高校教育中的文学研究和人文关系,有利于学科间取长补短,获得进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立新  周春山  
"公共空间"概念既反映了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变迁,也映射了城市空间功能的历史巨变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转变。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问题贯穿了西方社会空间哲学和社会发展史观的一系列核心价值领域。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政治哲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于公共空间价值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并结合对当代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变迁的分析,提出了公共空间的价值危机问题和在"社区"组织框架内重建公共空间的地方文化价值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慧慧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提出了"重申人文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同样是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伦理原则。我国职业教育重申人文主义是服务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的包容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摒弃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人文主义价值诉求的回归,一要优化课程体系,明确职业教育核心价值;二是拓展学习空间,改变教育格局;三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四要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包容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在教育学中的影响进行批判和进行以"加强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为宗旨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学发展转向人文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洛夫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检讨他的"没有儿童的教育学",他的这一转变标志着一个"特殊时代"的教育理论——凯洛夫教育学的终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默  范衍  苑大勇  
当前世界的复杂性和发展模式带来许多冲突与矛盾,人类社会需要不断进行重新反思教育的目的与学习的组织方式。作为全球教育治理思想实验室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最新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公共利益"的理念转变?》,强调教育的人文主义原则,提出教育和知识应被界定为需要社会集体努力的"共同利益",超越"公益事业"的产品性和个人收益的观念,全球教育治理走向全球共同利益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成立之初便倡导推动的人文主义理念,呼吁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以教育实现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人文主义理念发展全球治理的重要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一名  
在西方,公共空间出现以来便经历着不断的变化。早期西方公共空间主要作为特权阶级开展“政治性”活动的场所。到了工业时代初期,传统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开始形成。而1970年代末以来,由于新自由主义和资本全球化的兴起,政府在公共空间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弱化。这些趋势造成了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特征的变化。文章讨论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特征的发展和转变,在此基础上透过大卫·哈维构建的“空间修复”理论视角,分析资本在城市空间中的扩张和固定过程对当代西方城市公共空间所产生的影响,并归纳出当代西方公共空间公共性所表现出的模糊性、复杂性和相对性特征,为我国转型期的公共空间治理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云  
在高等教育质量备受诟病的今天,大学教师发展作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备受关注。剖析当前我国高校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实践状况,在操作层面直接影响大学教师发展的实践主要是:技能取向的培训与标准化量度的评核。无论是培训还是评核体制都是指向外在标准的符应,简单抽象的证书和表现指标替代了从内容到价值丰富多样的大学教师专业实践,其后果是教师专业实践内在意义的丧失和学术社群的破坏,大学教师也在对外部利益的追逐游戏中很可能变成没有灵魂的专家。对此,研究借用韦伯、麦金泰尔等人的智慧尝试从理论上探讨了可能的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技术或硬件配置不是神话,它们的本相只是工具。几年之间就快速繁殖到“乱花迷人眼”地步的远程教育理论,终于破除了飞扬跋扈的技术崇拜,重新担负起自己对“人”的责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旳  朱喜钢  李唯  
从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视角对近60年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行回顾,尝试理清其发展的整个脉络和阶段特征,以期为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基于因子生态方法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①20世纪50-60年代城市"社会区"概念提出,研究范式发展完善阶段;②60-70年代末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案例积累阶段;③80年代初-90年代末,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研究比较总结阶段;④1990年代末至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多元化发展阶段。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借鉴意义有:①基于因子生态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有助于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归纳;②今后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应重视空间过程的演化分析;③将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定量结果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从定性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比较归纳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特征及与西方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琴  
网络零售发展趋于饱和,大量零售电商开始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回归实体零售。本文从"互联网+消费"视角出发,对零售企业回归实体的战略选择进行探讨,通过建立均衡分析模型,对消费者选择零售企业依据和零售企业如何开展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结果证明:在"互联网+消费"视角下,零售企业提供服务组合相对效率决定了消费者选择。基于此,本文从注重商品服务质量、扩大商品经营多元化和深度融合网络优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对零售企业回归实体提供探索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现强  王超  
公共性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属性,城市公共空间积极社会意义的发挥实际就是公共空间公共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受到总量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发展思路异化、公共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阻碍,致使体现公共性的空间作用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缺失。因此有必要从树立正确的空间发展理念、促进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构建有效的作用机制、扩大公众的公共交往活动、推进科学的规划建设等方面系统地重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完善的公共空间功能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山河  陈烈  蔡克光  
通过对西方城市营销理论的文献综述,梳理了西方城市营销思想的演变脉络,总结出西方城市营销思想演变的三阶段,即城市促销阶段、城市推销阶段和城市营销阶段,并对今后我国城市营销研究提出了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尚意  许伟麟  李建平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种认识论,其特点是我向性、诉诸情感和感悟性。以往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分析案例多关注地方感的主体性,而对认识与被认识的循环过程中的人文主义特点关注不够。本文以《北京文脉》一书的三幅插图为例,对比插图者自述和读者(本文作者)的读后感,分析北京城市空间认识过程中的人性提升。主要结论有二,一是在三幅插图的作者和读者的空间认识过程中,感悟性更重要;二是插图作者和读者均经历了“文本—基于文本的感悟—超越文本的提升”的认识循环,这个过程是人性提升的必然途径。因此,在每次修改城市规划时,人们一定要回答人性有何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