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4)
2023(4047)
2022(3192)
2021(3481)
2020(2723)
2019(6248)
2018(6482)
2017(9791)
2016(6785)
2015(7786)
2014(8090)
2013(7006)
2012(6879)
2011(6355)
2010(6817)
2009(6124)
2008(6334)
2007(6055)
2006(5608)
2005(5169)
作者
(17135)
(14185)
(14077)
(13806)
(9176)
(6958)
(6667)
(5681)
(5595)
(5385)
(5008)
(4720)
(4587)
(4570)
(4496)
(4471)
(4470)
(4304)
(4199)
(4121)
(3947)
(3577)
(3502)
(3386)
(3288)
(3277)
(3263)
(3122)
(2975)
(2916)
学科
教育(19937)
(16482)
经济(16458)
管理(12801)
中国(12020)
(9143)
理论(8785)
教学(8588)
(8144)
(7977)
企业(7977)
方法(6113)
数学(4665)
数学方法(4429)
(4349)
(4241)
(4115)
研究(4035)
发展(3974)
思想(3886)
政治(3879)
(3850)
(3806)
(3764)
学法(3703)
教学法(3703)
计算(3700)
技术(3572)
算机(3566)
计算机(3566)
机构
大学(92828)
学院(85669)
研究(34914)
教育(30021)
(24840)
师范(24723)
(23767)
经济(22796)
(22642)
管理(22011)
科学(20923)
师范大学(20629)
中国(20123)
理学(18134)
(17798)
理学院(17706)
管理学(16959)
管理学院(16765)
研究所(15974)
北京(15578)
(15508)
中心(14800)
技术(14539)
职业(13394)
(12711)
(12329)
(12155)
教育学(11578)
(11240)
业大(10229)
基金
项目(48433)
研究(43064)
科学(38940)
基金(30635)
教育(29912)
(25874)
国家(25455)
社会(23358)
社会科(21500)
社会科学(21494)
成果(21167)
编号(20750)
科学基金(20429)
(19662)
(19457)
课题(18445)
(16088)
基金项目(14552)
规划(13120)
资助(13080)
重点(12754)
(12662)
项目编号(12532)
(12099)
自然(11660)
(11646)
教育部(11632)
自然科(11425)
自然科学(11423)
研究成果(11292)
期刊
教育(51955)
研究(39218)
中国(31360)
(30983)
经济(30983)
学报(13778)
职业(11873)
技术(11855)
大学(11803)
科学(11420)
(10490)
(10252)
学学(9172)
管理(9097)
技术教育(7701)
职业技术(7701)
职业技术教育(7701)
农业(6943)
(6421)
论坛(6421)
(6009)
金融(6009)
高等(5859)
成人(5793)
成人教育(5793)
(5617)
图书(5545)
财经(5538)
高等教育(5167)
(4923)
共检索到151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华  王小素  
《反思教育》中重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在教育功能、教育组织原则、教育内容和数育方法等方面对教育与学习"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终身学习的应然状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超越功利主义,追求理性、人道的终身学习价值;打破"霸权"主义,促进知识体系碰撞的终身学习内容;屏弃保守主义,倡导整体、一体化的终身学习方法。该理论对建立与完善我国终身学习体系也具有启发意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终身学习的均衡性;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增进终身学习的包容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终身学习的稳定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魏兆锋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人提出旨在超越重科学轻人文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提出此一教育模式的内在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和人文并非从来就是分裂与对抗的,两者都应以人作为最终的目的,以理性作为自己的手段,两者的融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与现代化的需要,是科学与人文发展的相互需要。故此,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文;它把科学作为工具和手段,以人文保证目的和方向。它的最高宗旨,是要在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当中促进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作为个体的人的解放、自由和幸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文章通过考察西方“人文主义”一词的演变,揭示出“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哲学价值观与教育的密切关系,并从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事实出发,探讨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益服务。教育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就不能不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人性高于神性、人权高于神权的教育观,是走向进步的教育观,是合目的的、走向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华庆  
杜威秉承皮尔斯的实效主义哲学,强调理性认知对于理性目标的实现作用。实效主义教育观将理性目标、有效手段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概括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工具主义教育观和实验主义教育观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缺陷。在实效主义教育观看来,教育仅仅是一种工具,它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服务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教育目标,学校和教材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白玲  张桂春  
人文主义教育是职业教育之魂,技术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之体。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重申了人文主义教育。基于此,反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因人文主义教育丢失导致的"单向度的人"、技术异化将人"遮蔽"等现象,发现职业教育急需借助人文主义教育达到"返魅"、发展"生命技术"、创造"整全的自我"。鉴于此,通过将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为"生涯导向"、目标确定为"能""人"并重、教学转为"双向集合模式"、注重课程多样化、使职教教师用"人文素养"圆融"双师素质"等途径重拾人文主义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麻彦坤  
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代表了建构主义的两种不同范式,两种建构主义倡导的教育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识又有分歧。为了能够联合起来,实现两种理论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两者需要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个方面相互参照,积极反省,主动借鉴,互动互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朱琦  
16世纪思想家让·博丹(Jeam Bodin)非常重视人文主义公共教育和人文主义精英教育。他的第一个面对公众的演讲题为《关于教育国家青年人的演说》(oratio de instituenda in repuBlica Juventute,下文简称《演说》),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著作《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method for the easy comprehension of history,下文简称《方法》)~①是一本事关统治者和立法者培养的教育大书。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博丹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彻底改变国家的教育体制,以公共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锦明  胡平凡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方法论启示与局限并存:现象直观论肯定和强调组织中个体主观价值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但它和教育管理理论化学派一样局限于从管理学视角来探讨教育管理问题;人文科学方法论主张批判和克服自然科学范式主导下的教育管理理论的泛滥,但其借鉴具有明显的不彻底性;格林菲尔德提及的操作层面的教育管理研究手段和方法有数种,但未作出进一步的交待或示范。应加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并重视其推广应用,当务之急应倡导实证方法的运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冉亚辉  易连云  
完美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使学生个体具备完美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完美主义教育观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同时把实现这个目标的全部责任和义务武断地压在教育和教师的头上,最终导致了教师的不堪重负。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实践理想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教育完美主义论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丹  
J.S.密尔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教育思想家,其功利主义教育观赋予个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凝聚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主题,开启了主体有意识地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同时,与边沁截然有别,密尔从"质化"层面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眼,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长久进步出发,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增添了更具高尚性和感召力的理论内容,为我们反思当前教育提供诸多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观朱国仁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雅斯贝尔斯,人们并不感到陌生,但建立在其存在主义哲学之基础上的教育思想,却鲜为人知。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深刻,可说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论述,探讨它,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认...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技术或硬件配置不是神话,它们的本相只是工具。几年之间就快速繁殖到“乱花迷人眼”地步的远程教育理论,终于破除了飞扬跋扈的技术崇拜,重新担负起自己对“人”的责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仁彧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以古典人文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的经院主义"读名著"教育运动在一定时期有效推动了人的思维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进步主义哲学思想推崇的经典主义教育思想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知途径。二者在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各异,但是又共同推进着人的思维方式的不断发展。可以说,二者在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努力各有取舍,也为当前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理念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