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5)
- 2023(10737)
- 2022(8780)
- 2021(8547)
- 2020(7058)
- 2019(16029)
- 2018(16022)
- 2017(27957)
- 2016(16063)
- 2015(18024)
- 2014(18067)
- 2013(16988)
- 2012(15901)
- 2011(14458)
- 2010(14930)
- 2009(13725)
- 2008(13729)
- 2007(12778)
- 2006(11537)
- 2005(10656)
- 学科
- 济(54933)
- 经济(54861)
- 管理(43333)
- 业(38873)
- 企(33119)
- 企业(33119)
- 中国(22481)
- 教育(22236)
- 方法(19748)
- 学(19518)
- 理论(16314)
- 技术(15889)
- 数学(15345)
- 农(15137)
- 数学方法(14988)
- 财(14881)
- 制(13185)
- 业经(12210)
- 教学(10546)
- 体(10527)
- 贸(9867)
- 贸易(9858)
- 农业(9743)
- 银(9738)
- 银行(9703)
- 融(9622)
- 金融(9614)
- 地方(9485)
- 易(9458)
- 行(9335)
- 机构
- 大学(229569)
- 学院(221297)
- 研究(82812)
- 济(80439)
- 经济(78369)
- 管理(73214)
- 理学(61231)
- 理学院(60363)
- 管理学(58927)
- 管理学院(58440)
- 中国(57053)
- 京(51594)
- 科学(50172)
- 所(42426)
- 范(40560)
- 师范(40197)
- 财(40139)
- 研究所(38221)
- 江(37241)
- 教育(36478)
- 中心(36285)
- 农(35942)
- 北京(33406)
- 师范大学(32762)
- 业大(30886)
- 财经(30734)
- 技术(29832)
- 院(29552)
- 州(29214)
- 农业(28099)
- 基金
- 项目(138258)
- 研究(109008)
- 科学(108843)
- 基金(95605)
- 家(83579)
- 国家(82730)
- 科学基金(68785)
- 社会(65935)
- 社会科(61948)
- 社会科学(61930)
- 教育(57577)
- 省(55020)
- 基金项目(48228)
- 划(48221)
- 编号(46508)
- 成果(42689)
- 自然(41393)
- 自然科(40487)
- 自然科学(40474)
- 自然科学基金(39738)
- 资助(38135)
- 课题(35745)
- 重点(33018)
- 部(31932)
- 发(30665)
- 年(29922)
- 创(29377)
- 项目编号(28789)
- 性(28158)
- 教育部(27856)
共检索到365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美凤 李艺
当前多元视角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技术视角的缺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对话难的局面。从人文主义的技术视角来看,教育与技术具有内在一致的品性,且二者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实现"一体两面"的辩证统一。这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分工与对话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技术视角 教育 一体两面 对话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务农
人性假设是教育学构建的根本性问题。有何种人性论假设,就有何种儿童观,进而影响教育学理论论证的起点。由于后人类主义打破了“人”的概念,承认人与技术的平等地位,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有可能从“人-技术”共生演变为“技术主导”,因此其隐含的人性论假设乃是“技术人假设”。文艺复兴以来种种人性论假设均从不同视角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因而基于这些人性假设构建的教育学大致可以纳入“人文主义的教育学”,而技术人假设解构了“人”,超越了人文主义之于“人”的概念,使教育学面临没有人文主义的挑战。技术人假设有助于教育学阐明现代技术尤其是智能化教学技术工具的应用对教学主体、教学认识过程、教学价值的影响,并生发出新的教育学研究问题。但教育学的回应不应囿于后人类主义,而应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实践论的指引下重塑教学主体论、教学认识论和教学价值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进行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了学校与生活的联系;学校教育重点转向提高教学效率。这场改革使得苏联教育学研究的方向也转向关注儿童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回归教育学研究,人文主义重现苏联教育学。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学从儿童出发 人文主义回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小勇
在技术与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训练主义盛行,教育性不足的问题。基于教育性与训练性的这种内在矛盾,作为一种专业教育的技术教育,在人文主义的视野下应当立足于学生专业成长与和谐发展的双重价值角度,主张专业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技术教育的训练不仅是一个技能的习得训练,更是一个充满精神体验和道德生成的训练。应当使技术教育作为学生"自我本质力量的表现",逐步成为学生个体情感、意志和活动中的个性化主观表现,最终统一到作为整体的学生职业行动上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技术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华 顾小清
教育技术学承担着从技术的视角揭示教育的特殊属性与规律的角色。从由何、为何、如何、是何、向何五个问题对教育技术学理论的追问、探索与解答,审视与省察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学理论构建中的贡献,对教育学科间对话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技术学植根实践,实践是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的原动力与创新源;问题是教育技术学理论创新的起始点,对教育系统的结构、要素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全新的阐释;教育技术学从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及专门研究法等多层次的方法视角,揭示教育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教育技术学围绕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努力地做着一些理论创新的工作。在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重建背景下,教育技术学要继续发挥学科的优势,以教育与技术的交叉视域,从形而上的本体论、形自体的认识论、形而下的方法论,深度探究新时代教育的本质与规律,为重建符合信息化时代特征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信息技术 理论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美凤
教育技术是“教育”和“技术”的结合体。对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应当综合这两个视角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技术以及技术哲学的视角来透视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发展,希望能抛砖引玉, 扩展教育技术领域和学科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
技术 技术哲学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学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上,可以获得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契合点。现象学解决这一问题的独特方式,提供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启示。在这里,现象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面向,却遵循着同一个明见性的要求——直接的直观。打开"括号"里的知识,使它们引起学生直接、原初觉察的意识状态的获得,让人类文明向学生意识敞开,是现象学教育学可以探讨的选择。现象学教育学由此展开教育发生的维度,使学校、课堂、教与学的一切回到教育本身,还原其引起教育发生的真实形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在教育学中的影响进行批判和进行以"加强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为宗旨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学发展转向人文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洛夫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检讨他的"没有儿童的教育学",他的这一转变标志着一个"特殊时代"的教育理论——凯洛夫教育学的终结。
关键词:
凯洛夫教育学 凯洛夫检讨 人文主义教育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马启龙
确定独特的研究对象、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发展专门的研究方法是学科独立、成熟的三大标志。为论证教育技术学的独立性和成熟性,在研究了教育技术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和专门研究方法两个标志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分别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多层次解析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然后,根据确定研究对象的抽象概括原则,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抽象概括为:教育的技术化和系统化。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研究对象 历史方法 逻辑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文章通过考察西方“人文主义”一词的演变,揭示出“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哲学价值观与教育的密切关系,并从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事实出发,探讨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教育 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权德
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俱来的实践性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学科的应用性质。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主体建设目标应体现其学科的性质特征。学科研究队伍建设应加强应用性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快实现"双师型"目标,人才培养应实现层次多样化、类型多样化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办学主体应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多元办学互补。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科性质 建设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川
职业技术教育学自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以来,学术地位和声誉一直滞后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政府重视的高度。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一支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专业队伍,二是学术规范建设滞后,三是学者队伍良莠不齐、专家学术品格不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在分析“比较”学科大量涌现这一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着重对比研究了比较教育学与比较文学两个“比较”学科共同面临的“四个困境”:比较困境、母学科困境、学科性困境和国界困境,进而提出“比较学科”的可能性,并展望了从比较学科的视角观照比较教育学的前景。
关键词:
比较 比较学科 比较教育学 比较文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满忠坤
学科归属问题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关乎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合理性,规约着学科构建的有效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划分学科类型的根本依据,确证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厘清教育学学科归属的前提和依据。教育学不仅不应归为社会科学,而且归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提法也不妥当。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是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它规约了教育学是基于理解和认同的人文科学属性。确证教育学的人文科学归属,旨在强调教育研究的价值涉入和"主体赋予性",有助于警醒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