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55)
- 2023(2946)
- 2022(2302)
- 2021(2573)
- 2020(1955)
- 2019(4613)
- 2018(4673)
- 2017(6385)
- 2016(4627)
- 2015(5289)
- 2014(5536)
- 2013(4578)
- 2012(4294)
- 2011(4084)
- 2010(4335)
- 2009(3821)
- 2008(3660)
- 2007(3386)
- 2006(3187)
- 2005(2937)
- 学科
- 教育(18835)
- 中国(9851)
- 济(8641)
- 经济(8635)
- 学(8445)
- 理论(6900)
- 教学(5958)
- 管理(4466)
- 思想(3902)
- 政治(3711)
- 研究(3631)
- 发(3624)
- 革(3555)
- 发展(3504)
- 展(3382)
- 改革(3178)
- 高等(3095)
- 思想政治(3089)
- 政治教育(3089)
- 治教(3089)
- 德育(3066)
- 经济学(2982)
- 业(2854)
- 学法(2836)
- 教学法(2836)
- 教育改革(2782)
- 学校(2633)
- 方法(2610)
- 学理(2489)
- 学理论(2489)
- 机构
- 大学(61037)
- 学院(54258)
- 教育(26307)
- 研究(24102)
- 范(19718)
- 师范(19648)
- 师范大学(16555)
- 京(14826)
- 科学(13772)
- 济(13472)
- 经济(12910)
- 所(11905)
- 管理(11754)
- 中国(10902)
- 研究所(10838)
- 职业(10808)
- 北京(10539)
- 技术(10293)
- 教育学(10221)
- 江(9837)
- 理学(9676)
- 理学院(9404)
- 中心(9142)
- 管理学(8940)
- 管理学院(8790)
- 院(8458)
- 教育学院(7522)
- 州(7449)
- 职业技术(7403)
- 研究院(6876)
共检索到97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进行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了学校与生活的联系;学校教育重点转向提高教学效率。这场改革使得苏联教育学研究的方向也转向关注儿童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回归教育学研究,人文主义重现苏联教育学。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学从儿童出发 人文主义回归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在教育学中的影响进行批判和进行以"加强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为宗旨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学发展转向人文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洛夫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检讨他的"没有儿童的教育学",他的这一转变标志着一个"特殊时代"的教育理论——凯洛夫教育学的终结。
关键词:
凯洛夫教育学 凯洛夫检讨 人文主义教育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旭 万艳华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认知城市、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可以满足人物质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需要。根据公共空间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关注人、仅关注物质性、同时关注物质性和社会性三种类型。本文将古希腊至今的城市公共空间根据其服务对象划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公民的空间、贵族的空间、神权的空间、君权的空间、前市民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市民的空间,并分析各时期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和相应的背景,认为权利分散、社会公正是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人文主义回归的关键,同时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性需要良好的物质性作为基础。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人文主义 公平 社会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慧慧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提出了"重申人文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同样是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伦理原则。我国职业教育重申人文主义是服务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的包容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摒弃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人文主义价值诉求的回归,一要优化课程体系,明确职业教育核心价值;二是拓展学习空间,改变教育格局;三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四要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包容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文主义 《反思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默 范衍 苑大勇
当前世界的复杂性和发展模式带来许多冲突与矛盾,人类社会需要不断进行重新反思教育的目的与学习的组织方式。作为全球教育治理思想实验室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最新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公共利益"的理念转变?》,强调教育的人文主义原则,提出教育和知识应被界定为需要社会集体努力的"共同利益",超越"公益事业"的产品性和个人收益的观念,全球教育治理走向全球共同利益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成立之初便倡导推动的人文主义理念,呼吁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以教育实现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人文主义理念发展全球治理的重要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永久
现代教育学的危机,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它还不够科学的问题,而在于其把自身确立为教育学的唯一形式。学校教育就长期被这种教育学所控制,并因此而排斥其他形式的教育学。而这一切,又都根植于现代教育教学与个人魅力、共享知识和共同体情境的剥离之中。但现代教育学依然不能阻挡其他形式的教育学发声,现代社会也不单纯只有这一种教育学。对现代教育而言,迫切需要的是重新认识这几种并存的教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将教育情境更加教育学化,而不是使教育学更多地成为个人的知识压力,完全可以为生活世界中的民间教育学提供一片广阔的制度空间。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命运都将因此而重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务农
人性假设是教育学构建的根本性问题。有何种人性论假设,就有何种儿童观,进而影响教育学理论论证的起点。由于后人类主义打破了“人”的概念,承认人与技术的平等地位,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有可能从“人-技术”共生演变为“技术主导”,因此其隐含的人性论假设乃是“技术人假设”。文艺复兴以来种种人性论假设均从不同视角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因而基于这些人性假设构建的教育学大致可以纳入“人文主义的教育学”,而技术人假设解构了“人”,超越了人文主义之于“人”的概念,使教育学面临没有人文主义的挑战。技术人假设有助于教育学阐明现代技术尤其是智能化教学技术工具的应用对教学主体、教学认识过程、教学价值的影响,并生发出新的教育学研究问题。但教育学的回应不应囿于后人类主义,而应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实践论的指引下重塑教学主体论、教学认识论和教学价值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美凤 李艺
当前多元视角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技术视角的缺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对话难的局面。从人文主义的技术视角来看,教育与技术具有内在一致的品性,且二者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实现"一体两面"的辩证统一。这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分工与对话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技术视角 教育 一体两面 对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张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许建美
对宏大理论、宏大叙事的反省和拒斥,构成了20世纪后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图景之一。自杜威以降,教育学宏大理论建构走向整体性式微。这一发展趋势,主要并非由教育学科内部自发启动,而是受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态势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实证研究的发展,在推进教育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也压制了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发展;系谱学研究向教育领域的渗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研究的样态,也动摇了教育学科中宏大理论的存在根基;教育学的内裂与外解,在促成教育学由“普通教育学”到复数“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消解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内在力量。缺乏宏大理论的支撑,仅靠碎片化的知识和数据,难以形成关于人—教育—社会的整体性认知。在一个倡导学科深度交融、知识跨界创新的时代,呼唤宏大理论的回归,应该成为教育学尤其是中国教育学实现转型的前提。教育学研究需要聚焦原生性、本己性的大问题,回归整体性思维,建构“全社会教育”的思考框架,重建教育学与“大哲学”的关系。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回归,并非简单地回到教育学的起点重新开始,而是在对理论传统和学科源流的温习与回溯中实现回归突破与转型重生。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技术或硬件配置不是神话,它们的本相只是工具。几年之间就快速繁殖到“乱花迷人眼”地步的远程教育理论,终于破除了飞扬跋扈的技术崇拜,重新担负起自己对“人”的责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旭东
我国高职教育普遍缺乏人文素养培育的内容,这不仅不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期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文教育的缺失表明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差,本文旨在揭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文教育 理性回归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常艳春
教育是一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愉快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教师应该是最为从容和淡定、最为悠然和安静、最为纯正和优雅、最为阳光和高尚、最善读书和思考,并且引领学生思考和读书的一群智者。那么,如何把"慢"融入教学,让"慢"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呢?一、慢,才能建构知识的意义现代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
对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断章取义"直接导致当下我国教育对待"人"时"过犹不及",以致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在教育中不但没有得以实现,反而异化为控制人与教育发展的外在力量,衍生出诸如偏离常识、引发混乱、制造无序、暴力不断等反社会性问题。因此在教育中,对人的尊重与张扬须回归理性,真正的人本主义教育应是基于自由的限度,使人自由地过着理性宁恬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
教育哲学 人本主义 自由 理性 反思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斌贤
在讨论近二十年教育学本科专业面临的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本研究着重分析三种关于教育学本科建设的主流见解,认为“以就业而论专业”“以本科而论专业”“以师范而论专业”的建设思路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学本科专业长远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强调立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研究生教育高速发展的时代条件,摆脱原有认识局限,超越师范、回归教育,从构建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角度重新确立教育学本科专业作为基础性专业的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