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6)
2023(3641)
2022(3006)
2021(3272)
2020(2401)
2019(5644)
2018(5649)
2017(8724)
2016(5977)
2015(6928)
2014(7212)
2013(6092)
2012(5700)
2011(5437)
2010(5780)
2009(4825)
2008(4583)
2007(4428)
2006(4147)
2005(3728)
作者
(12876)
(10571)
(10420)
(10276)
(6698)
(5122)
(4999)
(4389)
(4113)
(3986)
(3614)
(3492)
(3480)
(3381)
(3358)
(3301)
(3195)
(3170)
(3129)
(3087)
(3000)
(2656)
(2646)
(2624)
(2551)
(2447)
(2425)
(2335)
(2230)
(2184)
学科
教育(20853)
中国(12119)
(11679)
经济(11543)
理论(10636)
教学(7925)
管理(7453)
(6086)
(5680)
(5594)
企业(5594)
(4935)
思想(4863)
方法(4838)
政治(4820)
(4483)
研究(4201)
思想政治(4171)
政治教育(4171)
治教(4171)
德育(4124)
(4114)
业经(4098)
学法(4046)
教学法(4046)
社会(4040)
(3992)
发展(3799)
(3677)
学理(3527)
机构
大学(77235)
学院(71279)
教育(30569)
研究(28553)
(24460)
师范(24413)
师范大学(20512)
(18427)
(18105)
管理(18080)
经济(17344)
科学(15700)
理学(15344)
理学院(14947)
管理学(14478)
管理学院(14261)
职业(14182)
(13714)
(12791)
技术(12766)
中国(12748)
北京(12746)
研究所(12387)
教育学(11911)
中心(11198)
(10060)
(9768)
职业技术(9765)
(9708)
教育学院(8781)
基金
研究(41476)
项目(41444)
科学(34024)
教育(29834)
基金(25042)
社会(24510)
成果(21613)
社会科(21476)
社会科学(21466)
编号(21130)
(19915)
国家(19483)
课题(18549)
(17405)
(17060)
(16564)
科学基金(15977)
规划(13390)
项目编号(12574)
(12066)
基金项目(12037)
(11914)
(11614)
研究成果(11589)
教育部(11180)
重点(11096)
(10902)
(10839)
阶段(10815)
(10717)
期刊
教育(54843)
研究(35439)
中国(27630)
(22875)
经济(22875)
职业(13731)
技术(11323)
技术教育(9179)
职业技术(9179)
职业技术教育(9179)
学报(9146)
大学(8835)
(8241)
科学(8055)
高等(6424)
(6220)
论坛(6220)
(6131)
学学(6082)
管理(5987)
高等教育(5613)
(5526)
成人(5411)
成人教育(5411)
图书(4908)
发展(4765)
(4765)
财经(4763)
比较(4485)
职教(4480)
共检索到123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如果说古典教育家的课程思考主题可以概括为如何通过求知来培养完美的人性,那么以涂尔干、赫尔巴特等近代教育家则是从建构统一的民族国家、道德观念及普通大众的生活需要出发,来探讨世俗化的学校教育体系与内容。这一主题转换虽然成功地使教育家的思想起点从人性转向了民族国家与世俗社会,但也给现代人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课程难题",即真正的人文教育何以可能在面向世俗社会的学校体系中实现?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雄胜  
《财务与会计》约我汇报这几年研究了些什么,使我好生为难!已为大家熟知的研究,汇报纯属多余;不为同行关注的研究,汇报更属多余。但是,对《财务与会计》杂志的尊敬之情使我不能失约。现想谈谈我对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近期忧思。马克斯·韦伯有个著名的观点,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首先出现并成熟于西方,完全赖于西方新教文化被人们普遍接受,这种新教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鼓励人类积累和节俭,即"理性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智学  高天明  徐继存  
教育的变迁与改革─—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张智学,高天明,徐继存编译长期以来,一些教育家一直将实际经验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看作是医治学校教育弊病的一剂万应良药,运用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抑制学生辍学等方面。这种观点的倡导者们认为,如果把理论和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说起知识,我们都不陌生,而谈到成人教育知识,似乎就多了几分神秘。在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后,知识更新换代日渐加速,如何应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如何成为知识的主人,都成为我们当务之急。本文从西方思想史的演进视角着手,探究了成人教育知识的演进历程及其所在时代的思想支撑:古典时期的获得性知识就像一个独白式故事,给予人类神秘的哲理;近现代的参与性知识宛如一场对话式感悟,带给人们实用的科技;后现代的创造性知识表明一种交互式走向,启发我们生命的创造。知识无涯,生命有限,在学习中生成知识,在创造中充盈生命,才是我们成人教育知识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沈文钦  
自古希腊以来,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一直是西方一种支配性的教育观念,其影响在英美两国影响尤为深远。对博雅教育的研究可以从教育哲学、教育思想史、学术史三个角度进行切入。本文对1890-2005年间教育史(特别是教育思想史)视角的博雅教育研究进行了评述,文章总结了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其局限性所在。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博雅教育思想史研究的可为空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本文通过考察20世纪美国人文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历史,归纳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帮助人们加深对世界高等教育思想的认识,并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依照洛克的说法,"不安"是现代人的生命状态。而这种"不安",却来自于笛卡儿所谓"我思"(cogito)的生命构造。现代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生命,才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所谓教育思想史,就是后人根据人类教育认识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历史上出现过的、系统性的、带有普遍性的教育主张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本真和本原。思想史上的教育问题,全部或至少是大部分并没有真正解决,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在教育思想史上大家讨论的问题中前行。研究教育思想史,对于教育学科发展和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具有重要作用,也为教育史学科走出危机提供了契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技术或硬件配置不是神话,它们的本相只是工具。几年之间就快速繁殖到“乱花迷人眼”地步的远程教育理论,终于破除了飞扬跋扈的技术崇拜,重新担负起自己对“人”的责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锦明  胡平凡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方法论启示与局限并存:现象直观论肯定和强调组织中个体主观价值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但它和教育管理理论化学派一样局限于从管理学视角来探讨教育管理问题;人文科学方法论主张批判和克服自然科学范式主导下的教育管理理论的泛滥,但其借鉴具有明显的不彻底性;格林菲尔德提及的操作层面的教育管理研究手段和方法有数种,但未作出进一步的交待或示范。应加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并重视其推广应用,当务之急应倡导实证方法的运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小波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理性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在理性主义经济哲学的影响下,现代西方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当作是合乎理性和人性的、永恒的、和谐的制度,并把理性主义的抽象演绎法看作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它既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水平,从而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又为庸俗经济学家粉饰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意识形态支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叶菊艳  
本文以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文主义"内涵的认识为理论基础,建构出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师教育的三种取向。它们分别是"博雅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社会重建取向"。文章分别介绍了这三种取向教师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历史渊源、其背后所持的教师观及具体教师教育主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正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在历史变迁中凸显出六大基本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等职业教育从"大多数"人的"理想选择"逐渐成为弱势群体的"无奈选择",而这种转变是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兴衰相对应的。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实现规模性复苏,但与其真正的复兴还有相当的距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水红  
本文通过考察乡村学校教育的变迁过程,意在揭示学校如何通过各种制度设计完成对现代时空意识——"钟表时间意识"与"抽象化空间意识"的植入,从而排除了乡土时空意识——"生物时间意识"与"情境化空间意识"在现代乡村教育体系里存在的可能,并分析由此引发的乡村学生在时空意识层面潜在的冲突和紧张,以此反思乡村教育在自上而下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局限,指出乡土文化在教育现代性建构中可能的价值和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