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4)
2023(10147)
2022(9036)
2021(8483)
2020(7177)
2019(16626)
2018(16732)
2017(32620)
2016(17800)
2015(20115)
2014(20143)
2013(20004)
2012(18186)
2011(16298)
2010(16139)
2009(14485)
2008(13971)
2007(12001)
2006(10361)
2005(8756)
作者
(50677)
(41928)
(41661)
(39719)
(26628)
(19997)
(18987)
(16710)
(15959)
(15020)
(14411)
(13841)
(13193)
(13184)
(12817)
(12654)
(12614)
(12528)
(11863)
(11730)
(10440)
(10233)
(10176)
(9522)
(9375)
(9285)
(9224)
(9183)
(8399)
(8331)
学科
(73459)
经济(73383)
管理(50321)
(48661)
(40981)
企业(40981)
方法(34794)
数学(29987)
数学方法(29685)
(18441)
中国(17719)
业经(17056)
地方(16430)
(15603)
(15538)
理论(13565)
技术(12605)
农业(12321)
(12100)
贸易(12095)
(11805)
产业(11768)
(11640)
(11133)
环境(11091)
(10045)
财务(9987)
财务管理(9971)
(9813)
教育(9601)
机构
大学(250308)
学院(249668)
管理(103733)
(97160)
经济(95010)
理学(91108)
理学院(90111)
管理学(88593)
管理学院(88161)
研究(80416)
中国(56442)
(53247)
科学(51252)
(41449)
(39607)
业大(38088)
(37695)
研究所(36469)
中心(35627)
(34679)
财经(34363)
北京(33412)
(33166)
师范(32896)
(31195)
农业(29583)
(29458)
(28805)
经济学(28124)
商学(26744)
基金
项目(177937)
科学(139942)
研究(131328)
基金(127941)
(110632)
国家(109720)
科学基金(94878)
社会(81310)
社会科(77032)
社会科学(77013)
(70666)
基金项目(69315)
自然(62232)
自然科(60765)
自然科学(60753)
教育(59969)
自然科学基金(59654)
(58736)
编号(54033)
资助(52422)
成果(42948)
重点(39342)
(38635)
(38276)
(37693)
课题(37037)
创新(34953)
科研(33631)
项目编号(33527)
教育部(33214)
期刊
(103226)
经济(103226)
研究(71043)
中国(43909)
学报(38343)
管理(37272)
科学(36210)
(33799)
教育(29579)
(29085)
大学(28989)
学学(27194)
农业(24276)
技术(22445)
业经(18140)
经济研究(16180)
(16085)
金融(16085)
财经(15855)
图书(13802)
问题(13574)
(13522)
科技(13301)
理论(12670)
技术经济(12512)
(12215)
实践(11810)
(11810)
现代(11726)
商业(11543)
共检索到347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健  尤雯  
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本文不仅从定性上阐述了两者的共生效应和乘数效应,而且还以软件产业为例,从实证上进一步证明了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之间高度相关的关系。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提高我国各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程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樨樨  
产业的良性集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过工资等信号引发人才集聚和人才结构调整。文章指出,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产业集聚引致人才集聚,人才集聚加速产业集聚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薇  
我国在资源与环境强约束下,构建具有生态化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迫在眉睫。新型产业体系是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每一层次的产业生态系统都构成循环经济的功能载体和物质载体。产业集聚系统则更具载体优势。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资源节约等技术的开发和共享,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性吸引"分解者"进入,一个产业的废料完全可以变成另一个产业的"食粮"。产业集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针对产业集聚系统不可持续的症结,循环经济"3R"原则的实施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负熵流输入,循环经济触发产业集聚系统的自主技术创新"涨落"因素,推动系统跃升使之进化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循环经济是产业集聚的持续发展动力。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呈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杨哲  饶宝红  
本文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国内FD I的分布集中情况以及产业集群的现状做了比较分析,计算了1983年-2004年FD I的锡尔熵指数,计算了制造业的20个大类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指标、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并对FD I区位集聚与产业集群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从实证层面,对制造业的20个大类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N指数与分行业的FD I进行了Granger检验,找出了其因果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接玉芹  
本文系统分析了江苏沿海经济带FDI和产业集聚现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沿海经济带FDI与产业集聚关系进行经验分析,验证了FDI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相互影响较为显著。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FDI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滞后1期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FDI是产业集聚的GranGer原因。本文基于此,对新形势下江苏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和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阳  鄢晓凤  罗超平  龙贝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文章从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双重视角出发,以2000-2017年我国"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包括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内的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长三角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互动:人口集聚主要通过发挥人力资本效应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产业结构高级化初期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口集聚,后期则会因为扩大人力资本需求而抑制人口集聚。研究结论对当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西奎  胡蓓  
人才作为产业集群必备的竞争要素,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基本条件。只有集聚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产业集群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效应,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的原因,应从人才、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制定强化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的具体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庆军  章莉莉  
本文对产业集聚于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全国29个具有产业集群现象的省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1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值,运用EVIEWS软件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有正向作用的结论,并针对该结论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丹萍  
本文以浙江省纺织产业为例,利用1988-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出口贸易对产业聚集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促进作用,产业聚集程度的加深同样对出口贸易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和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谭佳欣  
系统审视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对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位熵和模糊物元模型分别测度2010—2021年各城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旅游生态安全,并运用PVAR模型探讨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旅游生态安全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区域差异随时间变化不断提升,而旅游生态安全的区域差异则不断下降。空间分布上,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中高水平区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格局;旅游生态安全呈现出以武汉市、南昌市与长沙市为主的“三足鼎立”的分布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安全存在显著的互促关系,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安全受自身影响最大,且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远大于旅游生态安全对旅游产业集聚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臧新  李菡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逐步深入到工序层面。垂直专业化的"产业片段"转移模式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因承接制造转移或国际外包而呈现的产业集聚现象。垂直专业化和产业集聚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呢?理论分析表明,比较优势、价值链可分、规模经济、国际产业转移可能成为推动两者互动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在垂直专业化指数和Hoover系数衡量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ECM)等方法从行业层面以制造业总体和分类两个角度考察了两者长期和短期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和产业集聚存在互动关系,长期表现为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因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者的长期互动须在越过自身"门槛值"达到相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谭佳欣  
系统审视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对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位熵和模糊物元模型分别测度2010—2021年各城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旅游生态安全,并运用PVAR模型探讨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旅游生态安全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区域差异随时间变化不断提升,而旅游生态安全的区域差异则不断下降。空间分布上,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中高水平区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格局;旅游生态安全呈现出以武汉市、南昌市与长沙市为主的“三足鼎立”的分布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安全存在显著的互促关系,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安全受自身影响最大,且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远大于旅游生态安全对旅游产业集聚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童磊  荣亚飞  
为廓清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协同集聚外部性存在差异,专业化外部性较多样化外部性更能促进产业升级,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机制;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作用,短期内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会逐渐显现;协同集聚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具有区域异质性,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仅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关系,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在东西部地区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中部地区协同集聚与产业升级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晖  吕康银  
在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作用日益突出的今天,集群内的人才集聚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基于成本收益理论以及人口迁移中的"推-拉理论"等,对产业集群作用下的人才集聚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耦合效应以及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阶段人才集聚的演化过程,得出由于在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等自身诸多特征的作用下人才集聚得以实现,并且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人才集聚对经济的贡献是有所差异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将会给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人才开发政策时提供不同的视角,以便有针对性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健  
物流业集聚虽然能够使得企业享受集群带来的红利,但也可能加剧竞争效应,导致企业发展陷入不利局面。因此,在判断是否融入物流业集群时,物流企业需要考察集群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强度或自身吸收能力,以衡量加入集群后所能享受的红利。若吸收能力较高,或集群内隐性知识共享强度较高,则意味着物流企业将享受更多资源,因而可能促成集聚行为。为验证上述分析,本文将以物流业为例分析产业集聚与隐性知识共享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隐性知识共享显著促进物流业集聚,其中隐性知识共享的3个维度——员工交流、组织间自由互动、组织间正式交流均能显著促进物流业集聚;隐性知识共享显著促进吸收能力,其中隐性知识共享的3个维度——员工交流、组织间自由互动、组织间正式交流均能显著促进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显著促进物流业集聚;吸收能力在隐性知识共享与物流业集聚间的关系中起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