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1)
- 2023(7892)
- 2022(6549)
- 2021(5774)
- 2020(4774)
- 2019(10400)
- 2018(10207)
- 2017(18972)
- 2016(9582)
- 2015(10572)
- 2014(10073)
- 2013(9871)
- 2012(9355)
- 2011(8523)
- 2010(8873)
- 2009(8352)
- 2008(7734)
- 2007(7141)
- 2006(6542)
- 2005(5952)
- 学科
- 济(62866)
- 经济(62836)
- 管理(32973)
- 业(31216)
- 企(26462)
- 企业(26462)
- 地方(17508)
- 方法(17479)
- 技术(15060)
- 数学(15053)
- 数学方法(14972)
- 中国(14353)
- 地方经济(12820)
- 业经(12321)
- 技术管理(11546)
- 农(10607)
- 学(9751)
- 财(8967)
- 理论(8308)
- 制(8002)
- 农业(7976)
- 产业(7883)
- 融(7709)
- 金融(7709)
- 环境(7576)
- 经济学(7250)
- 银(7245)
- 银行(7234)
- 行(7020)
- 发(6739)
- 机构
- 学院(141136)
- 大学(138449)
- 济(72795)
- 经济(71642)
- 管理(54709)
- 研究(50256)
- 理学(46735)
- 理学院(46237)
- 管理学(45682)
- 管理学院(45381)
- 中国(37587)
- 财(30408)
- 京(27717)
- 科学(26654)
- 所(23904)
- 经济学(23822)
- 财经(23814)
- 江(22179)
- 中心(21864)
- 经(21508)
- 研究所(21320)
- 经济学院(21045)
- 院(18009)
- 北京(17410)
- 财经大学(17362)
- 州(17148)
- 范(16990)
- 师范(16872)
- 农(16296)
- 商学(15994)
- 基金
- 项目(89880)
- 科学(73129)
- 研究(69086)
- 基金(65400)
- 家(55769)
- 国家(55321)
- 科学基金(49042)
- 社会(47724)
- 社会科(45472)
- 社会科学(45463)
- 省(37009)
- 基金项目(34460)
- 教育(31198)
- 划(29263)
- 自然(28568)
- 自然科(28012)
- 自然科学(28008)
- 自然科学基金(27551)
- 编号(25821)
- 创(25388)
- 资助(24990)
- 创新(22663)
- 发(21725)
- 重点(20529)
- 国家社会(20521)
- 成果(20482)
- 部(19442)
- 课题(19300)
- 发展(18510)
- 展(18241)
共检索到226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彬 吴茜
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经济学理论,探讨地区人才集聚、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两步差分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结果发现:人才集聚、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现阶段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促进效应不显著;人才集聚所带来的创新效应具有流动性且存在外溢的可能;地方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显著。
关键词:
人才集聚 创新驱动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标 宋长旭 吴贾
本研究使用199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传统索罗增长模型为基础,借助全要素生产率,将金融集聚和创新投入因素内生化,对创新驱动下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加以实证。结果发现:(1)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但东部地区资本驱动增长的作用不显著;(2)创新是促进经济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且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3)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驱动作用;(4)金融集聚对R&D活动的支持具有显著“延迟效应”,表现为其对当期经济增长有细微抑制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R&D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锦春 王剑 文正再
文章在共轭理论下分析创新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不仅创新人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分别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二者的共轭效应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作用,只有当它们相互促进,即二者趋于共轭状态的时候,才能发挥其对经济增长促进的最大效用。研究还通过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上述结论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趋于共轭状态,东部地区的共轭状态好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背离共轭状态,西部地区应加强区域创新能力,这可以促进创新人才的集聚,进而发挥共轭效应来推动经济更快的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璇 张向前
当前科技人才对创新和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科技人才通过创新创造和扩散创新以及增加整个社会知识存量的途径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阶段测算了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我国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科技人才在经济中的贡献显著偏低,科技人才存量不足、创新投入偏少、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以及核心科技人才流失是其主要原因。提出增加创新投入、为理工类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就会、加强职业教育和控制人才流失等建议提高科技人才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科技人才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燕 高静 刘邦凡
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改进的区位熵测度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然后采用熵值法对各省域科技创新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实证发现: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分布情况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3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全局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得出,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起中间传导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梦昱 沈坤荣
本文系统考察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共轭驱动效应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符合威廉姆森假说。就全国而言,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背离共轭状态;分区域样本中,中部地区人才和产业集聚处于协同发展的共轭驱动状态,东、西部地区尚未对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协同发展的正向互动关系。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影响,产业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内均对邻近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而人才集聚则表现出非线性溢出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茜 姚乐野
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察创新驱动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生产服务、商业模式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均对创新驱动产生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商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创新驱动在数字经济商业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武 熊俊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宜航 张朝阳 刘雅南 刘霞辉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跨学科的视角思考我国时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关注社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均证明了包括创业在内的创新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而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创新群体形成的职业阶层与其他职业阶层间可能存在差异。这种阶层差异将对创新进而对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创新的增长模型基础上,导入职业阶层因素,利用理论模型解析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当创新阶层的阶层地位低于与其存在人力资源竞争关系的其他职业阶层时,阶层差异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且这种负面效应将随创新效率的提升而加剧。而影响职业分层的人才选考制度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正反两面的不同效应。本文还尝试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职业分层 经济增长 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杰 汪浩
现阶段从我国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投资贡献、资源环境状况和防范"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有深刻的现实根源。创新驱动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技术创新。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推动创新驱动型增长,应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保护知识产权及重视教育和人才制度等。
关键词:
新常态 增长方式 创新驱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泽 朱小婉 金秀芳 韩玺
根据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资本分为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和宏观调控人力资本。基于2007—2016年省级区域面板数据,测度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即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各省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2%。3种人力资本中,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在各地区均有全要素生产率正弹性,企业家人力资本和政府人力资本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弹性,在东北地区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样本期内各类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率贡献小于对技术效率贡献。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是实现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基础条件,同时还必须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和政府人力资本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人力资本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胡志国
根据宏观公共财政理论的经典结论,资本所得税的扭曲性大于劳动所得税,政府应通过征收劳动所得税为财政支出融资,最优资本所得税率为零。现实经济中,资本所得税率不仅远大于零,甚至高于劳动所得税率。本文在一个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对比了资本所得税和劳动所得税的扭曲性。研究表明,劳动所得税的扭曲性可能高于资本所得税。这是因为在创新驱动框架下,R&D部门劳动投入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决定因素。相对于资本所得税而言,劳动所得税对R&D部门劳动力选择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更直接。本文为现实经济中高资本所得税率、低劳动所得税率的特征事实提供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
资本所得税 劳动所得税 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培森
本文在Romer(1990)的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引入金融发展变量,从企业研发投入的视角分析金融发展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金融发展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提供了一个从微观机制分析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新视角。此外,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回归结果显示:金融深化、贷款市场发展与中小银行贷存比上升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经济增长;银行业集中度、银行贷存比与国有商业银行贷存比上升会降低企业研发投入,不利于经济增长;金融深化与中小银行贷存比上升对中小企业的正向影响显著高于国有企业,银行业集中度、银行贷存比与国有商业银行贷存比上升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雄就 陈宪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中经济增长的联系,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方法进行分析,与国内多数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了Ray和Desli的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实证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并逐渐从引进式创新转变为自主式创新,但数据也表明,中国1998年-2015年期间经济增长仍主要是投资和要素驱动,要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仍有一定距离。中国要实现2035年前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加快采取各项措施,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创新 增长 DEA-Malmquist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亮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逐年增大,在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和出口驱动等传统驱动不能强有力地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我国经济增长发掘新型的创新驱动力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从自贸区驱动视角出发,在构建"3×3×2"数理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GTAP模拟。通过对代表性自贸区谈判达成与否和不同合作水准进行各类情景设定后的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可通过对外贸易增长、经济总量扩大和社会福利提高三方面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传统驱动力,其具有显著的定位外向性和作用复合性特征;根据对自贸区驱动力的广度比较和深度比较可知,自贸区数量和市场总规模与其效能大小之间具备耦合效应特征,而新建设自贸区开放水平和提高已达成自贸区合作水平与其效能大小存在着交叉联动性;通过自贸区驱动力的大小对比发现,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并非一定大于同一情景下的其他成员,引致一定的不确定性,故需重视自贸区带来的贸易转移和冲击弱势产业等消极作用。因此,政府应"谋子"与"谋势"相结合,做好自贸区驱动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其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