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7)
- 2023(10859)
- 2022(8734)
- 2021(8264)
- 2020(6758)
- 2019(15161)
- 2018(15161)
- 2017(28089)
- 2016(14852)
- 2015(17086)
- 2014(16352)
- 2013(15583)
- 2012(13993)
- 2011(12621)
- 2010(12600)
- 2009(11598)
- 2008(11420)
- 2007(10087)
- 2006(8995)
- 2005(8327)
- 学科
- 济(60147)
- 经济(60087)
- 业(44098)
- 管理(43492)
- 企(35931)
- 企业(35931)
- 中国(23757)
- 方法(21907)
- 数学(18560)
- 数学方法(18421)
- 农(17997)
- 技术(17201)
- 业经(15702)
- 贸(13521)
- 贸易(13507)
- 易(13216)
- 制(12494)
- 财(12359)
- 技术管理(12247)
- 农业(11840)
- 地方(11361)
- 银(11099)
- 银行(11087)
- 理论(11047)
- 行(10758)
- 融(10188)
- 金融(10187)
- 发(9974)
- 学(9741)
- 产业(9293)
- 机构
- 学院(203601)
- 大学(202915)
- 济(92215)
- 经济(90690)
- 管理(77408)
- 研究(72435)
- 理学(66107)
- 理学院(65407)
- 管理学(64504)
- 管理学院(64107)
- 中国(56506)
- 京(43386)
- 科学(40077)
- 财(39826)
- 所(34803)
- 中心(31864)
- 财经(31698)
- 研究所(31585)
- 经济学(29865)
- 江(29711)
- 经(29093)
- 农(27936)
- 北京(27922)
- 经济学院(26817)
- 范(26789)
- 师范(26565)
- 院(26129)
- 业大(25145)
- 州(23722)
- 财经大学(23545)
- 基金
- 项目(134521)
- 科学(108329)
- 研究(104052)
- 基金(97967)
- 家(84923)
- 国家(84241)
- 科学基金(72904)
- 社会(68816)
- 社会科(65357)
- 社会科学(65342)
- 省(51901)
- 基金项目(51180)
- 教育(48314)
- 划(43590)
- 自然(43273)
- 自然科(42437)
- 自然科学(42430)
- 自然科学基金(41732)
- 编号(41052)
- 资助(38379)
- 创(34279)
- 成果(33504)
- 创新(31138)
- 重点(31018)
- 发(30776)
- 部(30593)
- 课题(29910)
- 国家社会(29814)
- 教育部(26977)
- 中国(26919)
共检索到314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春浩 胡立君 丁言乔
人才集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保障,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人才集聚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人才集聚对中国式现代化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速度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人才集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存在市场化和人力资本的单一门槛效应;人才集聚对创新速度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的单一门槛效应;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在主效应、中介效应以及门槛效应检验中均存在异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元竹
城市在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必须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把包括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包括底层技术)、应用技术在内的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以科学技术助力民族复兴伟业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必须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推动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迎接正在到来的智能社会,为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生态,关注并把握好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城市化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任伍 史晓雯
“中国式现代化”,历经“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嬗变。发轫于西方的“现代化”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将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又转变为更加具体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四个现代化”逐渐被“中国式现代化”所代替,并在党的二十大上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中国具体实际、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其有效驾驭资本服务社会主义和人的发展,使中国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夏锦文
<正>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既要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也要回答“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现代化之问。放在以百年计、千年计的“长时段”中审视,自大航海时代拉开全球化序幕以来,现代化率先在西欧突破,随后向全球扩展,形成了不可抗拒的世界性潮流,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和各国命运的关键变量。西方国家率先打开现代化大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章玉贵 赵文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这一关键命题进行长期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结晶,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特点和前瞻性战略设计。本文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逻辑演进和范式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相关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进阶优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致力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范式参照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各国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坦
“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二十大以来的热门关键词,各种媒体刊载、学术会议研讨、课题立项考察、论作著书面世等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考察中国式现代化,只驻足于其本身是不够的,还要特别注重两个维度——传承与发展。从“历史连续性”视域出发探究其萌芽、发端、发展的史实溯源,及其源远流长的演进走向,关注其实践内涵与理论表述的积淀与变迁。与此同时,注重其实践和理论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不断丰富、升华和发展、创新。在当今新型工业化浪潮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其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但其基本特征没有改变,而是融入了新的时代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析其发展进程中的“变”与“不变”,这些中国式现代化考察的新视域,有利于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玉坤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因各国国情不同,现代化道路没有普适模式。文章从指导理论、基本目标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演进路径。从指导理论看,“守正”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基本目标看,“守正”是始终重视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是目标更全面、更多元,追求“五个文明”协调发展,超越了西方国家追求的单一物质目标。从实践路径看,“守正”是始终遵循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创新”是探索出了“从温饱到全面小康,从工业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渐进式演进路径。中国式现代化以“守正创新”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守正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俞立平 龙汉
创新集聚必然影响创新速度,进而影响创新成果,创新速度与创新质量又是一对矛盾。本文将创新集聚、创新速度与创新成果置于同一框架下,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创新集聚对创新速度的负向机制大于正向机制,综合弹性为负。第二,创新集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弹性为正。第三,创新集聚具有创新质量提升机制,在降低创新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创新质量。第四,创新集聚降低了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弹性,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正从创新速度提升向创新质量提升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优化调整创新集聚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提高创新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梓轩 朱梓诚
生态产品价值创新与实践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维持其功能的关键手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明晰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创新与实践的内涵,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生态产品创新与实践的方法,提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创新与实践的政策法规,建立生态产品健康发展的金融系统,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创新与实践,将生态产品价值整合嵌入全国经济核算体系等方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产品价值 创新 实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振峰 程刘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性贡献。其中,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鲜明特色、战略目标、推进方式、本质要求、实现路径,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理念。新时代新征程上梳理这些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对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清
坚持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契合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现代化逻辑,有助于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升国家政治发展水平、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兴盛、支撑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科技创新实践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历经“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向科学进军”“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四个阶段。面向未来,科技创新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宗旨、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基本导向、以服务国家建设为发展定位、以建设科技强国为奋斗目标,这也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有效举措和重要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清
坚持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契合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现代化逻辑,有助于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升国家政治发展水平、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兴盛、支撑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科技创新实践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历经“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向科学进军”“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四个阶段。面向未来,科技创新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宗旨、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基本导向、以服务国家建设为发展定位、以建设科技强国为奋斗目标,这也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有效举措和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健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刊编辑部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组织了系列专题笔谈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本期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角度展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敏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途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我们党在充分汲取国内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我国的自然国情、发展的历史阶段相结合的创新抉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生态化的原则、要求和目标渗透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之中,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生态创新型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开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敏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途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我们党在充分汲取国内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我国的自然国情、发展的历史阶段相结合的创新抉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生态化的原则、要求和目标渗透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之中,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生态创新型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开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