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8)
2023(12623)
2022(10550)
2021(9611)
2020(7752)
2019(16916)
2018(16584)
2017(30924)
2016(16997)
2015(19488)
2014(19117)
2013(18101)
2012(16342)
2011(14565)
2010(14691)
2009(13437)
2008(12819)
2007(11795)
2006(10341)
2005(9110)
作者
(44786)
(37366)
(37124)
(35538)
(23416)
(17609)
(16962)
(14212)
(14050)
(13509)
(12504)
(12448)
(11783)
(11624)
(11615)
(11535)
(11199)
(11059)
(10825)
(10607)
(9401)
(9198)
(9046)
(8492)
(8462)
(8350)
(8332)
(8312)
(7533)
(7328)
学科
(66489)
经济(66409)
管理(52500)
(45003)
(37874)
企业(37874)
方法(20486)
中国(20238)
(19702)
地方(19659)
业经(18362)
数学(16976)
数学方法(16769)
(16702)
(16161)
理论(13061)
(12574)
农业(12508)
产业(12351)
技术(12121)
环境(11607)
地方经济(11059)
(10638)
银行(10628)
(10563)
(10491)
金融(10487)
(10379)
贸易(10372)
教学(10294)
机构
学院(232769)
大学(219875)
(91021)
经济(88927)
管理(84667)
研究(74308)
理学(71816)
理学院(71021)
管理学(69857)
管理学院(69405)
中国(55059)
(45825)
(43639)
科学(43341)
(37484)
(35369)
中心(34402)
财经(33437)
(31686)
研究所(31537)
(31493)
师范(31409)
技术(31380)
(30132)
(30004)
业大(29630)
职业(29186)
北京(28285)
(27968)
经济学(27712)
基金
项目(153910)
研究(123089)
科学(122405)
基金(106323)
(90245)
国家(89426)
科学基金(77956)
社会(76865)
社会科(72828)
社会科学(72819)
(66039)
教育(59375)
基金项目(55745)
编号(53466)
(53090)
自然(46218)
自然科(45095)
自然科学(45085)
自然科学基金(44218)
成果(42854)
资助(41237)
课题(39535)
(36433)
重点(36032)
(34605)
(34059)
(33782)
(33026)
创新(31681)
项目编号(31674)
期刊
(109299)
经济(109299)
研究(68468)
中国(54778)
教育(40560)
(34235)
管理(33485)
(30998)
学报(28309)
科学(27929)
技术(26693)
大学(22764)
农业(21105)
学学(20961)
业经(20943)
(20029)
金融(20029)
职业(17353)
经济研究(17105)
财经(16385)
(14402)
问题(13755)
(12770)
论坛(12770)
技术教育(11119)
职业技术(11119)
职业技术教育(11119)
商业(10978)
科技(10834)
图书(10534)
共检索到353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琪  谢志远  
加强人才链匹配产业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向。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以促进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为导向,注重突出产业群的特色、共享与创新,保持适度超前,以产教融合为圭臬,实现与区域产业群的有效对接。为了确保专业群建设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要加快构建服务区域重点特色产业的专业群建设机制、搭建专业群与产业群发展同步调整机制、打造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协调合作机制。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要着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专业群建设模式,不断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效能、水平和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孟传慧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要求高等教育培育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输出方的高职教育,依托校企协同共育,探索高职人才链与产业链适配,从而适应产业对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明晰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的必然性,分析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现状,有助于我们思考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助推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霞  
围绕产业链建设专业群对于高职院校具有多重意义。高职院校的专业群组建应在相关组群原则指导下,围绕产业链逐步展开。在此基础上,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从组织建设、师资、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库、管理等多方面开展长期的协同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硕硕   江春华   宋子齐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适应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学习平台和组织模式。共生理论为研究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的依据、视角和范式。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个视角建构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体系的要素,并从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困扰、共生模式失调、共生界面阻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发展的现实困境。未来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的共生路径为:提高共生单元的合作效能;营造相互促进的共生环境;深化互惠共生的共生模式;创新开放协同的共生界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莹莹  甘黎黎  黄雅婷  
以知识密集、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产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供给存在严重的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匹配与着眼于"规格"的人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匹配与着眼于"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匹配与着眼于"课程"的人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有四种逻辑样态,即"分析预测""需求引领""主动跟进"与"深度融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江瑞  
产业扶贫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是前提、核心,社会属性是保障、目的,对其关系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业扶贫脱贫成效。本研究在对三省19个县近百个产业项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及追踪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产业项目的剖析,提出产业扶贫持续稳定脱贫的路径在于围绕产业链治理思路,从协同治理、网络治理和空间治理着手,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保障农户稳定增收。主要的结论有:(1)推动多主体协同治理,组建产业扶贫联合体能有效处理好产业扶贫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关系。(2)推动扶贫产业链网络治理,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经济属性的可行路径。(3)优化扶贫产业链空间治理,延长价值链条,是实现产业扶贫社会属性的有力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燕  吴玉剑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专业动态机制建设作为其中一个核心要义,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责权分配错位、有效供给失位、文化熏陶缺位三大困境。本文结合教育供给侧的主旨内涵、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时代发展要求以及高职院校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明确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的思路,保证专业动态机制建设方向精准化;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侧,促进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的生态发展;塑造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精神3个方面对这一机制的建设进行了探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桂贞  
文章指出了高职学生就业匹配性的现存问题,进而通过数据采集、建立学生信息数据仓库,模型设计、分析影响就业因素指标,搭建平台、直观显示数据分析结果,分析画像、准确定位学生现状四方面进行了就业匹配性研究,最后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职匹配理论构建了综合就业服务体系,以期为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学习全过程、职业选择和发展全过程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建石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面临如何与产业链融合等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产学合作的动力分析和产学合作模式,进而探索了政府主导下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晓霞  
创新价值链理论重视价值创造和增值,符合成果转化的需求,可以为成果转化活动提供指导。从创新价值链视域出发,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简单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发现,各个环节之间联系松散,上游科技成果价值内涵不足、中游中试环节缺失、下游服务配套机构发展不成熟,各创新要素流动受阻,整体创新效益难以发挥。因此,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可通过科教融汇、建立专利池、政府主导、机构助力、引育结合,优化科技成果适应性、提升科技成果承接能力、加强中试基地建设、赋能下游产业化、打造高职科技人才队伍,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凤兰  陈爱贞  
本文利用2000—2017年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在测算分析2000年以来RCEP区域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产业链关联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构筑RCEP区域产业链及其提升全球治理战略地位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RCEP不是简单的贸易联盟,其内部已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关联;区域内最大"链主"已由日本转向了中国,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成为产业链关联效应最强的主导产业,RCEP区域产业链发展的驱动力较强;同时,RCEP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趋升,尤其是与欧美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产业双向关联度高且趋升,RCEP与欧美发达国家产业链竞合空间较大。此外,中国在RCEP区域产业链以及RCEP在全球产业链中均处于相对下游位置,因而,中国和RCEP要立足区域内外的产业链关联,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内外联动的区域产业链,并加强与欧美主导的GVC竞合,以提升全球治理地位,该过程也能为中国产业链升级提供机会与驱动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路应金  邓玉琴  陈震  
构建科学合理的互评机制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供应链资源匹配效率,是目前分级诊疗体系运营的难点问题。由于涉及到医患关系、在线评论和医疗服务期望等敏感问题,影响医疗服务供应链资源匹配的关键因素筛选尤为重要,而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在梳理有关医疗服务供应链资源匹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Vague集对互评机制下医疗服务供应链资源匹配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筛选的关键因素对构建医疗服务供应链资源供需双方互评机制具有指导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吉东  
教师发展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软实力,专业群建设需要教师设计、实施和创新,高职院校专业群要多维立体地拓展教师培育路径,与境内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效研修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兴办校内经济实体,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轮动实习,优化专业群内师资队伍结构,搭建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本专业群教师科技水平、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和指导实训实习能力,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特色发展和优势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勇  康欢  林旭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既是"双高计划"的题中之意,更是助力"双高计划"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关系耦合交错,从"整体关系"层面进行解析,彰显出"闭环逻辑"和"多主体契合逻辑"两大逻辑关系。在厘清高职院校与专业群建设融合联系的基础上,以核心功能为轴心,以教学群体、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为支点,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功能价值体系。倡导以本原路径、信息路径、联动路径和保障路径等多维路径作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突破点,从而实现"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理性转型的高效衔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张陈璇  
产业链现代化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主题,数字产业链作为新型产业链形态助推中国的产业链现代化进程。数字产业链打破传统产业链的时空布局限制,通过数据这一生产要素形成有关经济部门的关联网络,是以数字产业为核心的数据供应链、数字企业、拓展的空间链以及数字价值链的有机组合。数字产业链作用于产业链现代化的效应为产业结构效应,同时从安全保障机制、协调机制、对接机制三个方面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依靠技术更迭、大数据与价值链融合、促进绿色全产业链的构建、控制产业链节点风险、均衡收入分配等路径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