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5)
- 2023(4405)
- 2022(3690)
- 2021(3254)
- 2020(2577)
- 2019(5902)
- 2018(5617)
- 2017(10528)
- 2016(5735)
- 2015(6225)
- 2014(6017)
- 2013(5731)
- 2012(5241)
- 2011(4891)
- 2010(4777)
- 2009(4272)
- 2008(4076)
- 2007(3604)
- 2006(3192)
- 2005(2799)
- 学科
- 济(26400)
- 经济(26380)
- 管理(18139)
- 业(14637)
- 方法(10867)
- 企(10855)
- 企业(10855)
- 环境(10122)
- 数学(9930)
- 数学方法(9737)
- 地方(9260)
- 农(7053)
- 中国(6694)
- 划(6042)
- 财(5764)
- 地方经济(5611)
- 业经(5140)
- 农业(4955)
- 学(4847)
- 规划(4812)
- 环境规划(4614)
- 理论(4530)
- 贸(4334)
- 贸易(4332)
- 易(4148)
- 发(3727)
- 技术(3724)
- 资源(3723)
- 教学(3634)
- 融(3490)
- 机构
- 学院(82996)
- 大学(80873)
- 济(35349)
- 经济(34723)
- 管理(31201)
- 理学(27685)
- 理学院(27354)
- 研究(26934)
- 管理学(26834)
- 管理学院(26684)
- 中国(18768)
- 科学(17205)
- 京(16144)
- 财(15242)
- 所(13203)
- 农(12805)
- 财经(12752)
- 中心(12457)
- 研究所(12203)
- 业大(11979)
- 经济学(11709)
- 江(11580)
- 经(11557)
- 范(10971)
- 师范(10869)
- 经济学院(10823)
- 农业(9996)
- 院(9894)
- 州(9721)
- 北京(9634)
- 基金
- 项目(61530)
- 科学(48899)
- 基金(45215)
- 研究(43999)
- 家(40096)
- 国家(39815)
- 科学基金(34486)
- 社会(29603)
- 社会科(28209)
- 社会科学(28198)
- 省(24468)
- 基金项目(24263)
- 自然(21950)
- 自然科(21446)
- 自然科学(21442)
- 自然科学基金(21020)
- 教育(20330)
- 划(20295)
- 资助(18135)
- 编号(16807)
- 发(14210)
- 重点(14135)
- 部(13384)
- 国家社会(13218)
- 创(12953)
- 成果(12567)
- 创新(12109)
- 课题(11838)
- 科研(11723)
- 教育部(11585)
共检索到114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桢
人才聚集环境效应表现导向效应、互动与条件制约效应、整体效应等特征。人才聚集环境是人才聚集的原始推动力,人才聚集效应突出反映了人才聚集对人才环境产生的反馈作用。二者存在相互催生和驱动的经济关系。基于人才聚集环境效应,中西部地区亟需优化人才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连秀云 毕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牛冲槐 杨彦超 杨玲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环境的相关措施,旨在以良好的科技环境促进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洪潮 牛冲槐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结果,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形成人才聚集系统。人才聚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互换,其结果既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消极效应。文章指出,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聚集环境,遵守人才聚集效应系统质量互换规律,不断优化系统结构。
关键词:
人才聚集 聚集效应 系统工程 质量互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王高兴
利用2009-2019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将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生产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区位熵指数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量,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区域创新效率,构建两阶段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并未呈现传统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并且知识生产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高于成果转化阶段。同时,面板随机前沿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不利于区域创新,而来自政府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会在知识生产阶段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给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牛冲槐 接民 张敏 段治平 李刚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本文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和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总排序,依次为:创新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激励效应、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集体学习效应。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提供了重点管理的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丽芳 牛冲槐
全国31个省市区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呈东高、中中、西低格局;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与地理位置优越的沿海地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显著。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强弱与地区经济实力呈现马太效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能吸引高素质人才,进而产生较高的人才聚集效应,并反作用于该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玮玮
文章基于空间滞后的OLS、面板FE和系统GMM模型,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聚集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中西部的商贸流通集聚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表明商贸流通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提升流通产业集聚水平;第二,引导投资向农村倾斜,深化城乡流通对外开放;第三,加大对农产品现代流通的财政投入支出,发挥财政资金对民生经济的促进作用;第四,重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第五,提升中西部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性,令两项建设发挥相辅相成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
商贸流通集聚 新型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宇 凌泽华 张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人才聚集是推动创新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选择。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科技人才聚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对比分析法解析川南经济区科技人才聚集环境现状与不足,提出提升科技人才聚集环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人才 聚集环境 层次分析法 优化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夏为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强劲。本文采用2007-2016年中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中部地区的上升速度快于西部地区,可能将造成中西部地区的流通市场一体化动力不足。因此本文提出四条政策建议:第一,加快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第三,重视城镇化建设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来激活产业发展对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第四,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开放性,从一体化眼光推动产业发展,但也需适度降低区域一体化壁垒,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城镇化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丰
在简要归纳有关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和聚集效应的理论进展和实证研究结果后,本文着重讨论聚集效应与FDI的关系,建立了一种结构化的聚集效应分析框架来透视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因素,并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吸引FDI的新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聚集效应 中国西部地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鲁兴启
高层次人才作为战略性的稀缺资源,供不应求,始终处于竞争的焦点,高层次人才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人才资本。浙江作为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省份,高层次人才聚集所要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培养、吸引和使用,并进行适应高层次人才聚集创新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
浙江省 高层次人才 聚集 创新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朝永 陈万明 牛冲槐
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已引起学术界的探讨,但是,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实证研究并未引起重视。文章以科研团队为分析对象,采用回归分析与调节效应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分析社会资本对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任务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当进一步考虑社会资本的维度特征时,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也将随着不同的维度特征呈现出内在的差异性。其中,结构资本水平越高,关系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的消极关系越强,而任务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的积极关系越强的结论未通过统计检验。此外,高水平的认知资本削弱了任务冲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牛冲槐
本文认为,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科技型人才流动的产物,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发生质变时就会产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效应的一种特殊形式,除了具备人才聚集效应的诸多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文章提出,科技型人才流动的动因有引致性动因和驱致性动因两种,要形成人才聚集现象进而实现人才聚集效应必须同时提升这两个方面的水平。而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边界的存在则需要地区或企业严格控制好科技型人才聚集度,使之处于最优点以保障经济水平快速有效的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潮 牛冲槐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现象在达到特定条件时的外部表现。人才聚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特例,不仅具备子系统、结构、层次等系统基本特性,并表现出整体性、综合性、有序性、动态性和最优化五个方面的个性特征。从系统科学新三论角度看,人才聚集系统存在着人才聚集耗散结构、子系统不断协同而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序动态的的自组织结构、状态会跳跃式地变化到某一新的状态(稳态或非稳态)的突变现象。
关键词:
人才聚集 一般系统论 新三论 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