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1)
2023(3651)
2022(2973)
2021(2632)
2020(2202)
2019(4917)
2018(4716)
2017(8640)
2016(4890)
2015(5537)
2014(5313)
2013(5102)
2012(4813)
2011(4517)
2010(4602)
2009(4055)
2008(4193)
2007(3729)
2006(3290)
2005(2877)
作者
(14952)
(12792)
(12791)
(12142)
(8234)
(5980)
(5520)
(4912)
(4777)
(4655)
(4517)
(4335)
(4240)
(4122)
(4077)
(3863)
(3775)
(3772)
(3752)
(3736)
(3269)
(3175)
(3109)
(3060)
(2933)
(2841)
(2828)
(2610)
(2610)
(2578)
学科
(20397)
经济(20368)
管理(12314)
(11560)
方法(9789)
(8811)
企业(8811)
数学(8603)
数学方法(8439)
中国(5694)
(5559)
理论(5130)
(4937)
(4449)
业经(4289)
(3976)
贸易(3975)
(3820)
地方(3761)
环境(3525)
农业(3463)
教学(3445)
(3370)
金融(3369)
技术(3201)
(2970)
银行(2955)
(2940)
(2861)
(2855)
机构
大学(75584)
学院(74704)
(30164)
经济(29615)
研究(26630)
管理(26266)
理学(23364)
理学院(23022)
管理学(22446)
管理学院(22299)
中国(18016)
科学(17470)
(15546)
(13890)
(13806)
(13659)
研究所(12921)
业大(11783)
财经(11512)
(11364)
中心(11312)
农业(11118)
(10845)
师范(10714)
(10536)
经济学(10268)
(9623)
经济学院(9516)
北京(9239)
师范大学(8840)
基金
项目(54007)
科学(43062)
基金(40184)
研究(37624)
(36209)
国家(35948)
科学基金(30443)
社会(24516)
社会科(23342)
社会科学(23335)
基金项目(21298)
(21174)
自然(20097)
自然科(19711)
自然科学(19703)
自然科学基金(19359)
教育(18270)
(18240)
资助(16221)
编号(13901)
重点(12857)
(12149)
(11571)
(11550)
成果(11329)
国家社会(10846)
创新(10842)
教育部(10443)
课题(10421)
科研(10356)
期刊
(29709)
经济(29709)
研究(21281)
学报(14542)
中国(14250)
科学(12990)
(12149)
大学(10769)
学学(10205)
教育(9906)
(9430)
管理(9260)
农业(8476)
技术(6283)
财经(5791)
经济研究(5339)
(5170)
金融(5170)
(5060)
(4722)
业经(4327)
(4237)
问题(4135)
业大(3928)
资源(3802)
统计(3755)
(3709)
科技(3645)
技术经济(3507)
(3386)
共检索到104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牛冲槐  接民  张敏  段治平  李刚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本文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和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总排序,依次为:创新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激励效应、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集体学习效应。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提供了重点管理的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洪潮  牛冲槐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结果,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形成人才聚集系统。人才聚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互换,其结果既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消极效应。文章指出,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聚集环境,遵守人才聚集效应系统质量互换规律,不断优化系统结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丽芳  牛冲槐  
全国31个省市区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呈东高、中中、西低格局;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与地理位置优越的沿海地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显著。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强弱与地区经济实力呈现马太效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能吸引高素质人才,进而产生较高的人才聚集效应,并反作用于该地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桢  
人才聚集环境效应表现导向效应、互动与条件制约效应、整体效应等特征。人才聚集环境是人才聚集的原始推动力,人才聚集效应突出反映了人才聚集对人才环境产生的反馈作用。二者存在相互催生和驱动的经济关系。基于人才聚集环境效应,中西部地区亟需优化人才环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牛冲槐  
本文认为,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科技型人才流动的产物,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发生质变时就会产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效应的一种特殊形式,除了具备人才聚集效应的诸多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文章提出,科技型人才流动的动因有引致性动因和驱致性动因两种,要形成人才聚集现象进而实现人才聚集效应必须同时提升这两个方面的水平。而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边界的存在则需要地区或企业严格控制好科技型人才聚集度,使之处于最优点以保障经济水平快速有效的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朝永  陈万明  牛冲槐  
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已引起学术界的探讨,但是,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实证研究并未引起重视。文章以科研团队为分析对象,采用回归分析与调节效应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分析社会资本对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任务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当进一步考虑社会资本的维度特征时,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也将随着不同的维度特征呈现出内在的差异性。其中,结构资本水平越高,关系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的消极关系越强,而任务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的积极关系越强的结论未通过统计检验。此外,高水平的认知资本削弱了任务冲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潮  牛冲槐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现象在达到特定条件时的外部表现。人才聚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特例,不仅具备子系统、结构、层次等系统基本特性,并表现出整体性、综合性、有序性、动态性和最优化五个方面的个性特征。从系统科学新三论角度看,人才聚集系统存在着人才聚集耗散结构、子系统不断协同而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序动态的的自组织结构、状态会跳跃式地变化到某一新的状态(稳态或非稳态)的突变现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丽芳  牛冲槐  
科技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群体之一,在流动过程中可能形成人才聚集现象,并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或产生1+1>2的正效应(经济性效应),或产生1+1<2的负效应(非经济性效应)。区域文化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是巨大的。三晋文化是我国区域文化中一颗十分耀眼的明珠,具有鲜明的特点,其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忠信仁义的价值观念、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及黜华尚实的三晋民风等特征对山西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有正负两方面影响。山西省应针对三晋文化的特点,去伪存真,一方面要抑制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要传承三晋文化的优点,努力创建有益于人才聚集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牛冲槐  王燕  刘涛  
科技型人才聚集是科技型人才流动的产物,它既可能出现1+1>2的积极作用(经济性效应),也可能出现组织冲突,增加内耗,产生1+1<2的消极作用(不经济性效应)。系统创新是实现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产生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从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的内外部创新因素(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以促使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林  刘兵  于树江  
本文通过对2006-2010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524篇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首先提取出与区域人才聚集效应相关的367个分析单元;其次,结合已有研究,将区域人才聚集效应划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共识别归纳出5类16种效应,编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升级效应和带动效应分别是时空两个维度中最显著的聚集效应,反映出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共赢关系;最后,根据内容分析结果,得出了关于促进区域人才聚集正向效应、预防负向效应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冲槐  张蔷薇  
本文分析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复合DEA分析法对青岛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进行评价,找出目前青岛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敏琴  晁熳璐  张迪  
本文在消费理论相对收入假定的基础上构建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的莫兰指数,对中国31个省市1995年~2013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棘轮效应的存在性,即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受到过去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2)棘轮效应的区域差异性,各个省份的消费习惯表现出地区间的差异性;(3)棘轮效应的空间聚集性,各省消费习惯的彼此影响导致一定程度的空间聚集效应,从而形成一些消费的区域热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冲槐  李乾坤  樊艳萍  
文章在阐述人才聚集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激励系统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机理,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相应的多层次激励数学模型,力图揭示多激励系统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及同一层次下的不同类别的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度,以便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聚集效应的转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牛冲槐  杨玲  芮雪琴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有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可以内化为科技型人才本身的因子,影响着科技型人才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当他们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科技型人才聚集区域内,有利于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可为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从科技型人才聚集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的正负影响,以便消减其负面影响,提升其正面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牛冲槐  杨彦超  杨玲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环境的相关措施,旨在以良好的科技环境促进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