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0)
2023(11207)
2022(9880)
2021(9259)
2020(7937)
2019(18607)
2018(18456)
2017(36337)
2016(19574)
2015(21784)
2014(21612)
2013(21615)
2012(19716)
2011(17701)
2010(17692)
2009(15904)
2008(15376)
2007(13358)
2006(11605)
2005(10117)
作者
(55114)
(45688)
(45213)
(43424)
(29076)
(21825)
(20655)
(17957)
(17344)
(16294)
(15674)
(15237)
(14475)
(14427)
(14142)
(13878)
(13704)
(13537)
(13011)
(12922)
(11282)
(11251)
(11087)
(10420)
(10204)
(10143)
(10076)
(10037)
(9142)
(8867)
学科
(81245)
经济(81174)
管理(54342)
(51821)
(43900)
企业(43900)
方法(36364)
数学(31169)
数学方法(30806)
(20344)
中国(19936)
业经(18541)
(18023)
(17509)
地方(17489)
理论(14791)
(13692)
农业(13379)
(13313)
贸易(13306)
技术(13087)
(12868)
(12530)
产业(12198)
(11466)
财务(11400)
财务管理(11382)
环境(11309)
企业财务(10771)
(10619)
机构
大学(272922)
学院(271362)
管理(110195)
(106812)
经济(104520)
理学(96169)
理学院(95132)
管理学(93482)
管理学院(93003)
研究(89494)
中国(64375)
(58559)
科学(56096)
(46750)
(44288)
(41160)
业大(40541)
研究所(40454)
中心(39649)
(38538)
财经(38169)
北京(37073)
(36033)
师范(35702)
(34671)
(33057)
农业(32124)
(31667)
经济学(31203)
师范大学(28910)
基金
项目(190060)
科学(149216)
研究(140635)
基金(136756)
(118473)
国家(117511)
科学基金(101194)
社会(86974)
社会科(82473)
社会科学(82451)
(74851)
基金项目(73349)
自然(65928)
自然科(64368)
自然科学(64354)
教育(64241)
自然科学基金(63195)
(62471)
编号(57558)
资助(56372)
成果(46645)
重点(42427)
(41465)
(40937)
(39830)
课题(39821)
创新(37020)
科研(36074)
项目编号(35720)
教育部(35664)
期刊
(115604)
经济(115604)
研究(79960)
中国(50237)
学报(42341)
管理(40699)
科学(39519)
(37122)
(33792)
教育(32946)
大学(32259)
学学(30079)
农业(26282)
技术(24523)
(19772)
金融(19772)
业经(19713)
经济研究(18626)
财经(18175)
(15518)
图书(15209)
问题(15137)
科技(14072)
理论(13714)
技术经济(13510)
(13491)
实践(12696)
(12696)
现代(12463)
商业(12120)
共检索到388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光辉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是人才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题调整人才结构,找到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规律十分必要。从人才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看,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符合人才资源流动的"推力-拉力"规律,即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两种力量不断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杰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表明,技术密集化和信息化将是产业发展的方向,而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核心动力,政府科学合理的宏观引导是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日、韩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指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结合国情,突出资源整合和集约开发,紧密围绕主导产业,形成协调配套的关联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捷  林新孟  
本文在全面均衡的框架下,融合了H-O模型和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想,建立了分析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理论模型。模型将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的诱因分解为三个因素:消费因素、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探讨了这三个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机制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向后工业化过渡的内外影响因素;最后,初步检验了基于制造—服务的国际分工模式对我国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升级转型的不利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建  
一、信息产业结构概念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这一量的扩大,还包括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诸方面的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有用效果。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部门,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其他产业结构的调整。当然,信息产业作为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相对应的四大产业之一,本身也就存在着产业内部各分支行业之间以及产业外部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和比例关系。确定信息产业结构的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跃进  
本文的投资结构仅涉及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和更新改造投资比重,同样,产业也是一个无严格定义、含义多层的概念。本文的产业指区别于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这种大分类所构成的产业,因而它多少有些类似于我国传统划分中的工业行业,但不完全雷同。对于投资结构运动的研究,在我国几乎完全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所占的比重会趋于下降,更新改造投资所占的比重趋于上升。我们认为,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只存在于某一产业结构的生命周期内这一短时期中,只要将我们的眼界稍加拓展,就会发现,在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海燕  王凯风  
为厘清房价与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关系,判断三者关系中所蕴含的矛盾、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通过该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房价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但也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后者又会对房价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面作用;在东部地区,房价和产业结构层次之间呈相互的正向促进关系,房价上涨也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过东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中部地区,房价上涨会降低产业结构层次并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又会对房价带来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房价上涨有利于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但其幅度相对不足,进一步地,西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却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又会直接抑制产业结构层次的提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海燕  王凯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盈曦  郭其友  
基于一般均衡模型,引入两个差异性出口退税率,重新构建差异性出口退税机制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1994~2011年间的差异性出口退税率和产业结构变动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出口退税率的差异性出口退税机制对产业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通过降低出口退税率收缩中低技术行业的效应较大;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效应较小。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的政策机制,以促进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爱军  李菲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分工的日益加深,对外贸易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更加突出。不同贸易模式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存在差异,一般贸易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加工贸易则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理论部分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两种贸易模式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影响。实证部分采用协整的分析方法证明了结论。最后针对上述研究做出总结性评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薛敬孝  张天宝  
20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经历了第二、三、四次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 ,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趋向高级化。近二十几年来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第四次技术革命的环境中 ,技术进步加快 ,产业结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 ,即产业信息化加快、产业间融合趋显以及中间产业凸显、产业软化加快、产业高级化加快。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歆  钱薏红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主要是由需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决定的。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不可能完全脱离发达国家的生产模式。在国际利益分配格局中,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得不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从主观能力到客观条件,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得不由那些高污染产业起步。要求超越自己的实力和发展阶段而达到轻污染高收益的产业结构,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摆脱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给全球环境带来难以挽回的破坏的发展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昌黎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就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近几年来,进行治理整顿,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为什么我国经济结构中总是存在着失衡而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呢?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掌握产业变革规律,缺乏战略眼光,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又引起另一个问题,以致于要不停地进行调整.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首先要认清产业结构变革的规律. 一、产业变革规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慧  
本文利用UNIDO提出的结构相似系数和OECD整理的1995、2002、2006、2009年版本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数据库对若干与我国可比性较强的发达和追赶型经济体以及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以美国当前的居民消费结构作为对比的基准,我们发现,居民消费结构在趋向于这一基准的过程中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人均GDP13000G-K国际元以前,是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过程;在这个发展水平之后,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对照中国的情形,我们发现,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过程大体上与所发现的定量规律相吻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光辉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一条主线:人才结构调整。研究人才结构调整对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才结构调整必须要在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展开,当前国家经济建设中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自然就成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迟凤玲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提升依赖于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实践者,人成为核心要素。我国拥有庞大的研究团队,这些人承担着我国现在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2011年全国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共计有R&D研究人员近402万人,软科学研究者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2010年度,我国拥有软科学研究机构2408家,科技活动人员数8万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数近7万人,这些科技政策研究者在我国的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