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15)
- 2023(19775)
- 2022(17045)
- 2021(15917)
- 2020(13431)
- 2019(30996)
- 2018(30813)
- 2017(58980)
- 2016(32403)
- 2015(37061)
- 2014(37267)
- 2013(36617)
- 2012(33821)
- 2011(30486)
- 2010(30694)
- 2009(28360)
- 2008(27969)
- 2007(25241)
- 2006(21802)
- 2005(19185)
- 学科
- 济(131134)
- 经济(130978)
- 管理(94137)
- 业(87867)
- 企(72439)
- 企业(72439)
- 方法(62949)
- 数学(54779)
- 数学方法(53900)
- 农(35758)
- 中国(35219)
- 财(32902)
- 学(31507)
- 业经(28309)
- 地方(27100)
- 农业(24093)
- 理论(23656)
- 环境(23562)
- 贸(22977)
- 贸易(22967)
- 制(22464)
- 易(22259)
- 和(21097)
- 务(20889)
- 财务(20796)
- 财务管理(20743)
- 技术(20680)
- 企业财务(19614)
- 划(19269)
- 银(18763)
- 机构
- 大学(469375)
- 学院(469084)
- 管理(180542)
- 济(179628)
- 经济(175375)
- 研究(157194)
- 理学(156633)
- 理学院(154805)
- 管理学(151486)
- 管理学院(150669)
- 中国(115268)
- 科学(103282)
- 京(101136)
- 农(83273)
- 财(81544)
- 所(80911)
- 业大(75518)
- 研究所(74132)
- 中心(71743)
- 江(69800)
- 农业(65795)
- 财经(65591)
- 北京(63722)
- 范(62367)
- 师范(61639)
- 经(59414)
- 院(57724)
- 州(56477)
- 经济学(53553)
- 技术(52814)
- 基金
- 项目(322570)
- 科学(251119)
- 基金(230954)
- 研究(229351)
- 家(203740)
- 国家(202093)
- 科学基金(171876)
- 社会(140897)
- 社会科(133343)
- 社会科学(133304)
- 省(128098)
- 基金项目(121892)
- 自然(115062)
- 自然科(112335)
- 自然科学(112299)
- 自然科学基金(110206)
- 划(108108)
- 教育(106854)
- 资助(97130)
- 编号(93854)
- 成果(75744)
- 重点(73135)
- 部(69665)
- 发(68720)
- 创(66459)
- 课题(65693)
- 科研(62449)
- 创新(62072)
- 计划(60463)
- 大学(59257)
- 期刊
- 济(193399)
- 经济(193399)
- 研究(130807)
- 中国(89829)
- 学报(81450)
- 农(74456)
- 科学(72500)
- 管理(64525)
- 财(62735)
- 大学(60637)
- 学学(57232)
- 教育(53831)
- 农业(51314)
- 技术(42933)
- 融(35201)
- 金融(35201)
- 业经(32493)
- 财经(31062)
- 经济研究(30738)
- 业(26993)
- 经(26530)
- 问题(26408)
- 图书(24544)
- 统计(24013)
- 科技(23774)
- 版(23747)
- 技术经济(23249)
- 资源(21677)
- 策(21674)
- 理论(21112)
共检索到676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作学 张蒙
针对如何基于城市发展差异协同人才生态环境内部各要素关系、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更好地促进城市科技人才集聚的问题,鉴于现有相关研究侧重分析单个要素与科技人才集聚现象之间的净效应及忽略人才生态环境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及要素组合的复杂影响,基于人才生态环境理论,以中国36个城市为案例,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人才生态环境中各要素协同驱动城市科技人才集聚的实现路径,从整体上揭示人才生态环境与科技人才集聚现象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为城市制定科技人才引用育留政策提供实践参考。结果发现:(1)单一人才生态环境要素并不是实现城市科技人才高集聚的必要条件,但是构建优质科技创新环境在其中发挥比较普适的作用;(2)城市科技人才高集聚是由人才生态环境中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等效结果,可由4种人才生态环境驱动实现,分别为经济科创文教均衡驱动型、科创服务双重驱动型、经济科创双重驱动型、宜居服务双重驱动型;(3)有3种城市人才生态环境会抑制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分别为经济服务抑制型、经济科创服务抑制型、科创宜居抑制型;(4)中国城市科技人才集聚主要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经济圈的东部城市群为中心,以中西部城市群为外围的空间集聚格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作学 张蒙
科技人才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优化科技人才宏观生态环境进而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探究宏观生态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机制,基于人才生态系统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样本,分析多重因素构成的宏观生态环境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结果表明:文化教育是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存在4条提升科技人才集聚的有效路径,即科技创新主导型、科技创新主导下的宜居文教驱动型、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主导下的经济科创驱动型、公共服务主导下的文教驱动型;存在6条阻碍科技人才集聚的路径,且与提升科技人才集聚路径之间属于非对称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铭 田慧敏 曾娜
企业家资本是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企业家资本不同形式及其协同作用与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115家新创企业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与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企业家资本不同形式及其组态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企业家资本条件具有"多重并发""殊途同归"的特点,单一形式的企业家资本不能构成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存在两种引致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企业家资本组态,分别是企业家经济资本协同型组态、企业家心理资本协同型组态,且企业家经济资本与企业家心理资本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存在两种引致非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企业家资本组态,一种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均缺乏的组态,另一种是企业家经济资本水平高,但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匮乏的组态;企业家资本组态与新创企业绩效具有因果非对称性,引致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条件组态的反面并非引致非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的充分条件组态。为实现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企业家应根据自身资本状况,有针对性地积累不同形式的资本,而非仅重视某一种形式资本的积累;充分重视企业家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等内在资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多学习借鉴创业企业成功经验,探寻高水平新创企业绩效之源,而非仅重视对失败经验的总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二进
生态修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自然资源部公布的18个中国典型生态修复案例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出发,探究在生态修复中影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重因素间的动态联动效应。研究发现:在生态修复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受到生物多样性、人为干扰、公众满意、服务提升、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等多种因素的联动影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呈现多样化路径,表现为生态稳定驱动型、经济发展驱动型、社会健康驱动型。同时,多种驱动类型互动耦合共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最终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产品价值 fsQCA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濛 李嫣资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京津冀城市圈面板数据,从创新价值链视角运用SBM-ML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并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环境、资金、人才条件对京津冀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提升的组态效应及路径选择。结果表明:(1)2017—2020年京津冀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整体处于增长状态,但2019年除北京外其他城市均出现下跌趋势。(2)京津冀城市圈高科技金融效率背后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研发人员投入力度是促进科技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3)优化京津冀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水平路径包括“资金—环境”优化型、“人才”优化型、“人才—资金—环境”协作优化型。建议北京、天津等地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重点从资金运用及科研氛围两个维度提升科技金融效率;保定、沧州等多数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市,要重点强化人力资本建设,并辅助经费支持与科研氛围的营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苏晓艳 胡屹
以往对就业质量的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与农民工群体,较少针对平台零工劳动者。本研究以237名平台零工劳动者三阶段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理论与工作特征模型,从平台零工劳动者、平台企业、顾客及零工工作灵活性共四个维度七个因素,构建平台零工劳动者就业质量前因模型,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平台零工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前因组态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工作灵活性是影响平台零工劳动者高就业质量的必要条件;第二,促进平台零工劳动者高就业质量的路径有4条,分别是零工-平台交互型、零工-顾客交互型、平台-顾客交互型及零工-平台-顾客三方交互型;第三,导致平台零工劳动者低就业质量的路径有3条,分别是资本兴趣缺失型、工作环境制约型、平台管控过度型。本文弥补了以往文献仅仅考虑单一变量影响的局限,系统提出平台零工劳动者高(或低)就业质量的多条前因组态因果路径,从而为提升平台零工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蓉 冯凯丽 袁世一 沈晓雪
针对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因素,从政府、市场和产业三个层面构建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前因要素组态,包括政府支持度、市场活跃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内部经济状况、创新重视程度。以中国27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创新环境组态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得到导致区域高技术产业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创新环境前因条件组合,以及不同创新环境要素变量间的互补性、替代性。结果发现,三条高绩效路径中,市场开放程度和创新重视程度为核心条件,并且市场活跃程度和政府支持度、政府支持度和内部经济状况之间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三条低绩效路径中,主要是缺失核心条件市场开放程度或创新重视程度以及边缘条件市场活跃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帆 杜云晗 徐彬
基于中国西部地区中1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西部地区创新发展、人才集聚关联程度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投资、人力资本积累仍然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对西部地区实现经济高增长而言,较高的创新发展与人才集聚关联程度主要作为重要补充性条件存在,无论经济发展初期或后期,区域创新发展和人才集聚良性互动都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对较慢的地区,若创新发展和人才集聚关联程度低,则仍须重视通过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倪宁 杨玉红
基于常规流程和方法胜任力建模会产生一些局限,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使用基于模糊集理的定性比较方法作为改进策略。通过采用该方法考察文化企业经营人才的胜任力与企业能力间的匹配关系,结果发现,无论组织属于何种能力类型,执行能力都是文化类企业经营人才必需的,而创新能力却不是。此外,基于模糊集理的定性比较方法的特点也得到了讨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倩 刘晓文
文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探索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研发资本投入、数据资源、创新能力、数字基础设施的相互作用对各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复杂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发资本投入是导致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有4条,主要可分为3种发展模式,资本+资源+创新驱动模式、资本+创新双驱动模式和资本+数据双驱动模式,且数据资源与创新能力存在替代作用;非高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有2条,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制约型以及资本+数据资源制约型,且与高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存在非对称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影响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龚梅琳 刘静岩
针对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丰富而转化绩效存在疲态的问题,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统计中国31个地区高校的数据驱动方式,构建包含校企合作、人才规模、科技项目、科研经费、区域经济环境等5个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关键要素的理论框架,据此探讨组态效应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升的有效路径,同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不同的资源禀赋、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多重影响和殊途同归的特点。在充分考虑校企合作、人才规模及经费投入等因素下,全面推进型路径、资源投入型路径及产教合作型路径是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3种有效路径;当有效路径中核心因素物质资源(人才规模、科技项目、科研经费)充沛时,校企合作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作用且可以交互替代。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地区发展现状选择合适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松 聂菁菁
不同区域聚集的产业集群显示出创新效率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不同集群应对应不同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数据为基础,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计算集群创新效率,分为全面型、技术进步型、技术薄弱型、规模经济型4类集群,再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出不同情形下影响集群创新效率的7条路径,并分为全面型、环境型、聚集型,得到不同类型集群的创新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北京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唯一属于全面型,福建、贵州、重庆、湖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进步型,内蒙古、吉林、云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薄弱型,江苏、浙江、四川、天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规模经济型;(2)全面型路径适用全面型和技术进步型集群,技术薄弱型集群适合环境型路径,聚集型路径适用于技术进步型和规模经济型集群,但同一类型产业集群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路径达到提高创新效率的效果;(3)集群数量、产业联盟数和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是影响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主要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虹 林志明 池仁勇
以67个海归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考察领导风格、创业导向、组织结构、团队异质性四类变量交互形成的不同组态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存在专业研发路径、研发职能路径、职能合作路径、保守职能路径等4条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关键路径;(2)高职能多样性是实现海归创业高绩效的必要条件;(3)教育多样性对海归创业绩效不具有影响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内部机制,为海归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创业绩效 提升路径 QCA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伟 高建 李纪珍
将创业政策分为顶层设计、进入壁垒、舆论宣传、金融体系、资金支持、教育培训、服务咨询、税收激励和基础设施九个维度,通过文本分析将创业政策量化,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创业政策对城市创业的影响路径。依据创业政策的四个核心维度(顶层设计、舆论宣传、金融体系和基础设施),将创业政策促进城市创业的路径分为实干型、宣传型、资源节省型和全面型四种,并说明了各类路径适用城市的特点,为不同城市的创业政策设计和投入提供了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耘 张瑞秋 陈浩泽
在以技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逆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实现跨越式升级,成长为所在行业的创新引领者,通过控制全球价值链核心活动完成从被治理者到治理者的角色转变。本文以240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连接—杠杆—学习”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创新优势、企业核心能力三个方面的七个前因条件对控制全球价值链核心活动的组态效应。研究表明,控制全球价值链核心活动的前因组态可归纳为四种模式,即“双元创新驱动型”可引致控制全球价值链准入,“研发优势驱动型”可引致控制核心技术,“研发效率协同型”可引致控制市场活动,“全球资源拉动型”可引致控制全球生产决策。本文从组态视角系统解释了中国企业控制全球价值链核心活动的多重并发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先前研究的冲突结论,推动企业升级的因果逻辑性研究向多维交互的整体视角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组态视角下县域创新水平提升路径研究——河北省136个县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身居高位者为何知而不言?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企业平台双元性的实现构型研究:一项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中国企业“凭什么”完全并购境外高新技术企业——基于94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金融科技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科技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影响研究——基于31个省域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什么样的协同路径能够提高产教融合工程人才培养成效——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疫情防控中身体距离作用下旅游者幸福感影响路径——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区域创新的驱动因素组态与路径识别——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