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3)
2023(11695)
2022(9837)
2021(8898)
2020(7236)
2019(16384)
2018(16559)
2017(30186)
2016(16623)
2015(18806)
2014(18719)
2013(18063)
2012(17177)
2011(16002)
2010(16433)
2009(15306)
2008(15090)
2007(13769)
2006(13008)
2005(12064)
作者
(48510)
(40311)
(40308)
(38711)
(26053)
(19377)
(18416)
(15668)
(15536)
(14844)
(14100)
(13552)
(13534)
(13096)
(13070)
(12496)
(11991)
(11804)
(11798)
(11663)
(10587)
(10181)
(9947)
(9699)
(9278)
(9184)
(9102)
(9035)
(8377)
(8041)
学科
(86195)
经济(86036)
管理(40241)
(34300)
(27358)
企业(27358)
中国(26842)
地方(25728)
方法(24286)
(20382)
业经(20130)
数学(19078)
数学方法(18917)
(16451)
(16328)
地方经济(15897)
理论(14659)
(14232)
金融(14231)
(13909)
农业(13720)
(13616)
银行(13586)
(13357)
(13010)
(12748)
(12103)
教育(11257)
(11253)
贸易(11242)
机构
大学(237282)
学院(235633)
(103506)
经济(101262)
研究(94157)
管理(79638)
中国(70749)
理学(65641)
理学院(64760)
管理学(63572)
管理学院(63117)
科学(55027)
(52610)
(49001)
(48688)
研究所(43761)
中心(40520)
(40422)
(39449)
财经(36072)
(35648)
师范(35262)
北京(34649)
(33670)
经济学(32526)
(32496)
业大(32010)
(31219)
农业(31056)
(29364)
基金
项目(144096)
科学(111975)
研究(110225)
基金(99553)
(86469)
国家(85631)
科学基金(71692)
社会(70429)
社会科(65584)
社会科学(65561)
(58486)
教育(52140)
基金项目(51060)
(48685)
编号(44987)
自然(42631)
自然科(41597)
自然科学(41585)
资助(41202)
自然科学基金(40842)
成果(39870)
(37642)
课题(34775)
重点(33679)
(31337)
发展(30674)
(30153)
(30055)
(28309)
国家社会(28226)
期刊
(134466)
经济(134466)
研究(85145)
中国(64649)
教育(40671)
(38878)
(36312)
学报(36303)
管理(34289)
科学(33461)
大学(28411)
(26740)
金融(26740)
农业(26241)
学学(25559)
经济研究(22358)
技术(22312)
业经(20140)
财经(19373)
(17003)
问题(16759)
(13722)
图书(13609)
世界(13046)
(12842)
技术经济(12292)
国际(12204)
(11557)
论坛(11557)
改革(10959)
共检索到403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振声  
本文试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人才流动、高校改革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及其联系。文章第一部分,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入手,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经验及实例,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讨论了高校现有的体制问题及改革方向;文章第二部分,着重讨论了我国人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人才流动问题,分析了妨碍人才流动的典型问题,并探讨建立确保人才有效合理流动的配套机制;文章第三部分,进一步讨论了制度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出人才流动、高校改革这些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密切联系的领域的改革都有赖于制度的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财税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初步构建了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2012年将从完善财政体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叶立梅  
讨论了城市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协调状况,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军  
在“零碳革命”深化改革阶段,破解资源诅咒问题对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采用201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FGLS模型、交互项回归模型和非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我国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及要素流动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区域比较显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2)要素流动效率对资源诅咒现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总效应上看,这一抑制效应表现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3)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的要素流动效率区间,且随着要素流动效率门限值的提升,要素流动效率提高对资源诅咒现象的抑制作用增强,更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英  甘俊美  许新三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需要对“渐进改革”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渐进改革模式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理性选择,但是,渐进改革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持续推进的能量在收缩,难度在增大。本文的主要观点认为,必须对渐进改革的思维基点进行位移和创新,突破传统的渐进改革思维基点的束缚,从而使渐进改革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进入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并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稳固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学艺  黄平  
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陆学艺,黄平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廖长发 ,汤笃平 ,谷太  
县一级既是城乡的结合部,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在经济建设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层次。为了促进县级经济的发展,1983年以来,湖南省科委会同其它有关部门,组织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当地科技人员相结合,分期分批帮助二十多个县、两个地区、一个省辖市运用系统工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继良  田志刚  
从理论上讲,分税制具有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效应,但目前这一效应并未得以充分发挥。这既与分税制的目标有关,又同当前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充分挖掘分税制的这一体制效应,不仅要完善体制本身,还需制定科学的财政政策以纠正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经济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课题组   陈晓华  张红宇  欧阳海洪  夏英  杨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即“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城乡关系发展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活力的重大创新。由于“两个统筹”战略思想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本报告将从不同层面描述城乡差距 ,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 ,认识城乡统筹的必然性 ;并通过揭示城乡分化问题的成因、寻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 ,提出实施“两个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对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玉珑  黄磊  徐富平  
电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分析了两者的评价指标,通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计算出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并对协调度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电网建设评价提供一种协调的方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本文认为,我国的金融改革前景是乐观的,当前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一,要正确理解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注意金融对经济影响和依存的双重作用,进一步促进其协调发展。第二,要积极推动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包括利率改革、汇率改革、扩大市场主体的参与、发展更多的金融产品等。第三,要进一步改善监管。首先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其次,要从信息披露入手,注意保障监管的效率,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监管;再次,要积极慎重地推动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和监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泊溪  岳颂东  
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协调与失调建国4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城乡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提高,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总体和总的趋势上说,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相对于某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比较好的。但是,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也存在着某些不协调。1.国民经济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建国40年来,由投资周期所决定的大幅度的经济波动在我国曾出现过8次,几乎每一次波动,都伴随着经济扩张、农轻重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的恶化,从而引起整个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失衡,随后不得不进行紧缩与调整,加强农业和基础产业,农轻重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威莎  
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人口与经济两者不相协调的程度加深。因此,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不是人口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但是,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