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91)
- 2023(19065)
- 2022(15642)
- 2021(14498)
- 2020(11721)
- 2019(26967)
- 2018(26640)
- 2017(50531)
- 2016(27554)
- 2015(31068)
- 2014(31505)
- 2013(30848)
- 2012(28688)
- 2011(25967)
- 2010(26263)
- 2009(24249)
- 2008(24132)
- 2007(21924)
- 2006(19410)
- 2005(17600)
- 学科
- 济(120451)
- 经济(120331)
- 业(75495)
- 管理(74385)
- 企(58145)
- 企业(58145)
- 方法(47984)
- 农(41664)
- 数学(41205)
- 数学方法(40663)
- 中国(36317)
- 地方(30073)
- 业经(29646)
- 财(29543)
- 农业(27697)
- 学(24458)
- 制(23895)
- 理论(20551)
- 贸(20441)
- 贸易(20426)
- 银(19898)
- 银行(19854)
- 易(19723)
- 融(19073)
- 金融(19069)
- 行(19024)
- 发(18019)
- 和(17546)
- 务(17467)
- 财务(17400)
- 机构
- 学院(397487)
- 大学(393249)
- 济(161386)
- 经济(157746)
- 管理(147210)
- 研究(135301)
- 理学(125414)
- 理学院(123947)
- 管理学(121552)
- 管理学院(120802)
- 中国(103761)
- 京(84006)
- 科学(82720)
- 财(75382)
- 农(70052)
- 所(68504)
- 中心(63486)
- 江(63283)
- 研究所(61679)
- 财经(58794)
- 业大(58483)
- 范(54909)
- 师范(54316)
- 农业(53759)
- 经(53179)
- 北京(53116)
- 州(50470)
- 经济学(49748)
- 院(48858)
- 经济学院(44765)
- 基金
- 项目(257292)
- 科学(201653)
- 研究(191581)
- 基金(182843)
- 家(158639)
- 国家(157206)
- 科学基金(134439)
- 社会(120199)
- 社会科(113637)
- 社会科学(113611)
- 省(103613)
- 基金项目(96007)
- 教育(89374)
- 划(85975)
- 自然(84683)
- 自然科(82681)
- 自然科学(82662)
- 自然科学基金(81149)
- 编号(80040)
- 资助(74547)
- 成果(65737)
- 发(60011)
- 重点(58834)
- 课题(56590)
- 部(56096)
- 创(53627)
- 创新(50030)
- 国家社会(49224)
- 科研(48909)
- 性(48094)
- 期刊
- 济(188962)
- 经济(188962)
- 研究(117879)
- 中国(86105)
- 农(68130)
- 学报(61281)
- 财(59751)
- 科学(56693)
- 管理(54786)
- 教育(50856)
- 大学(47315)
- 农业(45337)
- 学学(44301)
- 融(39755)
- 金融(39755)
- 技术(38209)
- 业经(33806)
- 财经(29086)
- 经济研究(28865)
- 问题(25277)
- 经(25117)
- 业(22717)
- 版(20219)
- 图书(19994)
- 技术经济(19721)
- 贸(18484)
- 统计(18464)
- 商业(18229)
- 科技(18067)
- 理论(17782)
共检索到608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蕊
近年来,人才引领对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作用和价值愈发凸显,但同时面临农民主体缺位、外部人才力量无法与基层有效对接等现实困境。对于乡村人才的研究多聚焦在单类型人才培育研究视角,缺少对人才引领内源、外源动力的整体性分析以及人才引领的剖面实践展示。文章借助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分析框架,对农民主体内部人才引领和多元主体协同外部人才引领进行结构化分析,并结合M县的案例探索提出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人才引领 乡村振兴 结构化分析 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玉霞
<正>乡村振兴通过加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减轻城市人口压力;通过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增强留乡意愿。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过程。通过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弘扬乡土特色,增强农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一书通过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乡村振兴发展策略问题。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琦 杨铭宇
乡村空间治理一直是农村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转型的契机,尝试构建一个"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三维一体的乡村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对Q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结论如下:(1)空间重塑、主体实践和文化势能的空间生产机制为乡村空间治理的资源重组、关系重构、价值重塑奠定了理论基础。(2)物质空间治理须坚持"人口-土地-产业"治理模式,治理的核心要点是通过资源重组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社会空间治理核心要点是关系重构,应注重培养民众内生动力,积极探索自上而下的建设逻辑与自下而上的需求实践相互融合的治理模式。(4)文化空间治理的核心要点是价值重塑,文化应当从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中剥离出来,作为乡村治理的对象,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去谋划文化空间治理,维护民众文化权益,布局文化产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治理 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琦 杨铭宇
乡村空间治理一直是农村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转型的契机,尝试构建一个"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三维一体的乡村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对Q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结论如下:(1)空间重塑、主体实践和文化势能的空间生产机制为乡村空间治理的资源重组、关系重构、价值重塑奠定了理论基础。(2)物质空间治理须坚持"人口-土地-产业"治理模式,治理的核心要点是通过资源重组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社会空间治理核心要点是关系重构,应注重培养民众内生动力,积极探索自上而下的建设逻辑与自下而上的需求实践相互融合的治理模式。(4)文化空间治理的核心要点是价值重塑,文化应当从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中剥离出来,作为乡村治理的对象,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去谋划文化空间治理,维护民众文化权益,布局文化产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治理 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诗源 郭雅媛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新常态背景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对“三农”领域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创新性地提出了在新发展阶段将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去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方面探究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对于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发展 路径 多元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庞渤 耿稚雨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银行业必须立足“三农”,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加大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信贷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文章通过对数字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及面临的问题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银行业实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积极探索和实践具备农村特色的金融创新。
关键词:
银行业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实践探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金辉 李露
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我国先后实行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城乡协调和乡村可持续发展,也是破解"三农"困境,加快乡村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探讨乡村振兴的内涵,以浙江省典型地区的乡村建设模式为例,总结提炼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应立足实际,根据各区域的特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各乡村地区特色,逐步形成乡村地区特色品牌产业链,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案例分析 浙江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苗俊玲 李子琪
大数据技术嵌入乡村治理过程,可以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产业结构多元化、生态环境健康化和乡村文明高质化,进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但是在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治理思维束缚、内驱动力不足和外部支撑乏力问题,因此,乡村数字治理现代化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点在于培养数据思维、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和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治理 数据思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步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状况良好,大数据、区块链、电商平台等数字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也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提出全新要求。当前农村地区的供应链发展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将就现阶段农村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简要分析,并就适合的发展路径做简要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正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加强农村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村要素市场建设,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农村产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之一,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从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具体研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寒
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构建,为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文章在简要概述乡村振兴背景的基础上,说明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根据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优化建议及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广山 江柯
农户生计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经过一系列治理,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恶化趋势仍然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严峻的生态环境约束下,迫于生计压力农户破坏生态环境的驱动因素仍未消除。促进农户生计方式转型、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是助推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是化解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从促进农户生计方式转型的角度出发,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
农户 生计 生态修复 西南喀斯特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龙飞 曹招锋 杨晨
[目的]科学客观地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探寻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以期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方法]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研究区域差异,并根据Markov链分析动态演进趋势。[结果]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各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非均衡性,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特征;在区域内差距上,东部区域内差异最大且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地区间差距上,东部—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大但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中国整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处于由低阶段、中低阶段向中高阶段、高阶段快速发展提升的时期。[结论]充分考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结合资源禀赋协调区域差异,切实实现各地区乡村发展能力的提升和优化,保障乡村振兴的有序平稳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