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12)
2023(20114)
2022(17042)
2021(15940)
2020(13416)
2019(30832)
2018(30294)
2017(57857)
2016(31251)
2015(35376)
2014(34869)
2013(34486)
2012(31449)
2011(28242)
2010(28117)
2009(26217)
2008(25948)
2007(22700)
2006(19951)
2005(18003)
作者
(87678)
(73166)
(72457)
(69252)
(46679)
(34786)
(33017)
(28579)
(27783)
(26070)
(24816)
(24811)
(23228)
(23100)
(22513)
(22322)
(21784)
(21331)
(20914)
(20872)
(18078)
(17752)
(17554)
(16781)
(16318)
(16251)
(16169)
(16052)
(14537)
(14358)
学科
(130155)
经济(129977)
(109567)
管理(105066)
(97159)
企业(97159)
方法(59170)
数学(48900)
数学方法(48318)
(40736)
(38248)
业经(36324)
中国(35447)
(28444)
(27247)
财务(27167)
财务管理(27117)
(26176)
贸易(26164)
农业(25849)
企业财务(25706)
(25548)
理论(23465)
(23278)
技术(23004)
(22397)
地方(22091)
(20763)
(20640)
(19947)
机构
学院(445326)
大学(444285)
(186167)
经济(182495)
管理(179612)
理学(154928)
理学院(153339)
管理学(150923)
管理学院(150089)
研究(145200)
中国(113039)
(94216)
(88185)
科学(85798)
(70993)
财经(69987)
(68763)
中心(65781)
(65233)
研究所(64091)
(63799)
业大(62821)
北京(59432)
经济学(56533)
(55477)
师范(54994)
农业(53620)
(53027)
财经大学(51967)
(51957)
基金
项目(298032)
科学(236933)
研究(221380)
基金(219023)
(189131)
国家(187526)
科学基金(163324)
社会(141988)
社会科(134653)
社会科学(134620)
基金项目(115206)
(114362)
自然(104888)
自然科(102512)
自然科学(102487)
教育(101823)
自然科学基金(100686)
(95715)
资助(90214)
编号(89630)
成果(72260)
(66921)
重点(66047)
(63389)
(62749)
课题(61190)
国家社会(59058)
创新(58722)
教育部(58193)
(57672)
期刊
(205461)
经济(205461)
研究(133640)
中国(86363)
(71538)
管理(70568)
学报(63961)
(63358)
科学(61506)
大学(50481)
教育(47791)
学学(47490)
农业(43835)
技术(41304)
(39197)
金融(39197)
财经(35161)
业经(34079)
经济研究(32826)
(30213)
问题(26728)
(25252)
技术经济(23093)
(22619)
现代(20729)
理论(20396)
世界(20271)
科技(20117)
(20051)
财会(19921)
共检索到662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新庭  谢建国  
文章以地方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构造准自然实验,探讨其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中间品配置渠道,地方人才引进政策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异质性分析表明:(1)在东部地区和营商环境优化的地区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效果更明显;(2)人才引进政策无法提升国有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3)人才引进政策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效果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人才引进政策将产生“虹吸效应”,加速人才向政策实施地流入,对周边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产生抑制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吕越  包雅楠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制造业行业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国内价值链长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行为与创新强度提高;按照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专利类型的分类研究表明,国内价值链长度增加对发明创造类创新、民营企业创新强度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另外,本文以中国加入WTO的外生冲击构建因果识别机制并利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WTO冲击后国内价值链长度仍对企业创新有显著正影响。进一步,本文发现国内价值链长度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市场集中度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金洪飞  陈秋羽  
文章将表征科技创新转化体系的产学研合作与衡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中国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加工贸易占比下降与国内中间品的附加值效率上升是其中重要的作用机制。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来破解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困境。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受到产学研合作的显著影响,而在中部与西部地区企业中,这一影响并不显著。所有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但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表明,产学研合作显著提高了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不显著。专利类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而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斌  王厚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文章首先采用增加值出口率和GVC地位指数衡量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状况,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境。其次从形成原因角度,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四种表现形式,引出智能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分析了智能制造对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跃升的作用机理。最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程文先  樊秀峰  
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研究是贸易附加值研究的基础,通过对C-D生产函数研究及实证分析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上游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在海关关税降低及FDI增加条件下,生产出的国内中间投入品种类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升。第二,忽略企业异质性来直接推算行业及国家总体层面国内附加值率是不科学的,本文证明企业异质性存在的确会影响到行业以及总体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测算的准确性。第三,本文证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或者在CES函数的垄断竞争模型下,企业异质性不会对国内附加值率的估算造成影响,从而克服了企业异质性干扰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程文先  樊秀峰  
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研究是贸易附加值研究的基础,通过对C-D生产函数研究及实证分析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上游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在海关关税降低及FDI增加条件下,生产出的国内中间投入品种类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升。第二,忽略企业异质性来直接推算行业及国家总体层面国内附加值率是不科学的,本文证明企业异质性存在的确会影响到行业以及总体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测算的准确性。第三,本文证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或者在CES函数的垄断竞争模型下,企业异质性不会对国内附加值率的估算造成影响,从而克服了企业异质性干扰因素。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散长剑  
江西制造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虽然部分环节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技术、品牌、渠道等领域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并不必然导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分工体系存在俘获效应、替代效应和内卷效应,会抑制江西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能力。江西制造业可以在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链条整合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政府应该围绕制造业核心能力突破的要求,提升产业政策供给质量,加强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培育产业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秋红  李文文  
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使用2000年~2014年中国18个制造业的样本数据,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GVC参与度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参与GVC程度的加深会带动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增长,进口中间品会降低出口国内附加值,但GVC参与度提高所引起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增长幅度大于进口中间品所引起的下降幅度,出口国内附加值与GVC地位存在U型关系,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加入WTO都显著提高了出口国内附加值,改变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度方法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将制造业分为高、中级技术类别,高技术制造业有更强的附加值获取能力,中级技术制造业更多依赖高密集度的劳动投入分享附加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美娟  
由于中国企业自身的因素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严密封锁等原因,使得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环节。该文从改变企业心智模式、构建市场势力和培育国内需求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选择,并以万向集团为例,讨论了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和方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在上游垄断与下游企业出口DVAR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打破制造业上游垄断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秀峰  程文先  
制造业出口国内外附加值测算是科学评估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利益的关键难题。传统的HIY方法因高估了出口国内附加值而与实际不符,Koopman测算方法对此虽有改进,但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由于无法利用传统的I/O矩阵以及直接投入系数矩阵而使其应用有所局限。本文通过构建GAMS模型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出口国内外附加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IY方法忽略了加工贸易出口,因而高估了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由于加工贸易出口中使用了更多的进口中间投入品,本文的测算结果纠正了HIY方法在国外附加值率以及趋势方面的预测偏误。进一步研究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浩  王聪  
本文利用附加值统计方法,剔除我国出口贸易中包含的进口附加值,克服已有方法的不足,以准确地揭示我国出口贸易的真实情况。研究表明:在1995~2011年,我国制造业整体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基本态势,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中的1/4是进口商品;纺织及服装、毛皮制品及鞋类的比较优势下降幅度比较大,但是,仍然是我国出口比较优势最大的两类商品;机械制品、电气电子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等3种商品比较优势的上升幅度明显,目前,电气电子器材是我国第三大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商品,机械制品、交通运输设备都仍然不具有比较优势;电气电子器材、纺织及服装制造业两类商品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2,机械制品、交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赵乔  
利用OECD-Ti VA数据库和KPWW附加值贸易核算框架,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地位指数和国内附加值,衡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贸易现状,并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分工地位偏低,国内附加值提升缓慢。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内附加值最高,知识密集型行业最低。中国陷入了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窘境。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与国内附加值正相关,且影响最大,通过加深参与程度提高国内附加值的前提是提高贸易地位。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和鼓励科研创新有利于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吕越  余骁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理论框架,解释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通过进口替代实现“中国奇迹”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DVAR的即期效应为负、但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创新能力提升动态调节DVAR的理论命题。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对上述发现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核心的理论假说,进一步的工具变量估计、准自然实验等较好地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因果识别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也发现,动态调节效应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上以及一般贸易企业上。在扩展分析中将投入产出关联与技术距离纳入实证分析框架后发现,越依赖服务投入的制造业行业以及离技术前沿越近的制造业行业中的企业,其服务业开放的创新动态效应越明显,对低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相对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