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0)
2023(6405)
2022(5045)
2021(5101)
2020(4240)
2019(10373)
2018(10830)
2017(19312)
2016(11102)
2015(12691)
2014(12852)
2013(11800)
2012(10473)
2011(9610)
2010(10174)
2009(9037)
2008(9146)
2007(8221)
2006(7575)
2005(6568)
作者
(28630)
(23789)
(23653)
(22951)
(15252)
(11203)
(10827)
(9193)
(9101)
(8737)
(8213)
(8044)
(7887)
(7670)
(7387)
(7347)
(7006)
(6987)
(6942)
(6829)
(6145)
(5943)
(5887)
(5526)
(5488)
(5411)
(5392)
(5300)
(4931)
(4680)
学科
(38291)
经济(38253)
管理(26413)
(21401)
(18913)
企业(18913)
方法(17712)
数学(15710)
数学方法(15176)
中国(14642)
理论(11834)
(11020)
教育(10989)
(10005)
教学(9979)
业经(9413)
地方(7852)
(7778)
(7277)
(6676)
农业(6553)
学法(6472)
教学法(6472)
(6300)
银行(6291)
(6226)
(6084)
技术(6003)
体制(5993)
(5963)
机构
学院(140032)
大学(139767)
管理(50494)
(49372)
研究(48723)
经济(47977)
理学(42432)
理学院(41909)
管理学(40669)
管理学院(40380)
中国(34919)
(31571)
科学(28904)
(24785)
(23973)
(23788)
(23346)
师范(23163)
中心(21734)
研究所(21467)
教育(21183)
北京(20810)
(20762)
技术(20413)
业大(19389)
(18906)
师范大学(18419)
职业(18226)
(18099)
财经(17967)
基金
项目(88558)
研究(71045)
科学(68978)
基金(58514)
(50013)
国家(49506)
科学基金(42326)
社会(40546)
教育(38656)
社会科(38105)
社会科学(38094)
(37676)
编号(31999)
(31718)
基金项目(29560)
成果(27782)
自然(26376)
自然科(25774)
自然科学(25769)
自然科学基金(25250)
课题(25163)
资助(25125)
(21090)
重点(21063)
(19544)
(19163)
项目编号(18969)
(18860)
规划(18672)
大学(17515)
期刊
(59742)
经济(59742)
研究(48525)
中国(41853)
教育(41506)
管理(21185)
(19403)
(19178)
技术(19144)
学报(18905)
科学(17402)
大学(15954)
学学(13494)
农业(13156)
职业(12926)
(12326)
金融(12326)
业经(10208)
图书(9330)
经济研究(9214)
财经(8826)
技术教育(8570)
职业技术(8570)
职业技术教育(8570)
统计(8103)
(7939)
论坛(7939)
(7691)
(7487)
(7322)
共检索到229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质量问题凸显;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任务繁重,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高等学校要增强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加强研究,系统规划,扎实推进,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献君  吴洪富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但时至今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依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困惑及其改革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玉秀  牛巨龙  迟维意  
高等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在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做好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模式,使之尽快地适应和满足当前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沈阳农业大学在创新党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中,明确树立了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营造高等学校党建与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环境,构建高等学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高等学校党建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创建高等学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新体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春花  黄方  
工商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文在探讨工商管理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的教育方法,提出构建创新管理学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柯文进  
自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对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型高等院校——地方高等学校而言,这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对其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过去几年间这类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切实提高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型院校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出特色和优势,除了要转变理念,突出特色办学,还要创新学校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以学校管理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瑶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单纯地追求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则要求各类高校必须具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感,以满足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和目的,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采取全面规划、系统研究、逐步推进的方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进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冷志明  
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应从单纯专业型向复合素质型人才、从被动的知识传授向知识创新、从封闭型育人观念向开放型育人观念的模式转变。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创新培养理念;突出实践价值,体现应用取向;明确发展定位,服务地方经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凝聚办学特色,彰显个性风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小星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处于第二次社会转型时期的高职教育,必须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等八个方面的对接,从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志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规格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范式。其具有系统性、稳定性、示范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为此,高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遵循培养目标原则、质量保障原则、办学特色原则和专业差异原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买琳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对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的热切需求,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培养相关人才成了高职教育的一个热点理论问题。文章在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概念进行分解的基础上,以其内涵分析为依托,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1+1"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殷翔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晁洁   龚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为全面落实落细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进行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也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大军中。虽然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显著成绩,但高校同样面临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缺乏,产学研合作不深入等问题。文章从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大赛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建敏  赵立影  孙国良  袁新苗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当从培养目标注重"职业性"与"高等性"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制度注重教师与学生利益的统筹兼顾,评价体系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寻求完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云霞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向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为促进这种结构形成而采取的培养过程及运行机制。为此,应把"产学结合,双证融通"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文选  聂建武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整合校内办学资源,将校办工厂改造、建设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闯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条新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