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5)
- 2023(2499)
- 2022(2197)
- 2021(2116)
- 2020(1794)
- 2019(4006)
- 2018(4197)
- 2017(8115)
- 2016(3950)
- 2015(4675)
- 2014(4590)
- 2013(4353)
- 2012(4005)
- 2011(3594)
- 2010(3434)
- 2009(3333)
- 2008(3328)
- 2007(3203)
- 2006(3033)
- 2005(2605)
- 学科
- 济(16242)
- 经济(16100)
- 管理(15298)
- 企(13616)
- 企业(13616)
- 业(13394)
- 方法(8340)
- 业经(6805)
- 理论(6409)
- 财(5608)
- 和(5540)
- 数学(4875)
- 数学方法(4804)
- 中国(4590)
- 信息(4487)
- 务(4306)
- 财务(4287)
- 财务管理(4284)
- 企业财务(4165)
- 农(4087)
- 学(3858)
- 社会(3720)
- 经济理论(3450)
- 企业经济(3432)
- 工作(3416)
- 制(2908)
- 技术(2869)
- 产业(2738)
- 总论(2653)
- 信息产业(2497)
- 机构
- 大学(62290)
- 学院(59615)
- 管理(27440)
- 理学(23505)
- 理学院(23282)
- 管理学(22953)
- 管理学院(22814)
- 济(21943)
- 经济(21463)
- 研究(16989)
- 京(12913)
- 中国(12521)
- 财(11781)
- 科学(9701)
- 财经(9554)
- 中心(9034)
- 江(8754)
- 范(8746)
- 师范(8705)
- 经(8607)
- 北京(8095)
- 信息(7586)
- 所(7488)
- 州(7187)
- 财经大学(7178)
- 师范大学(7071)
- 业大(6710)
- 商学(6636)
- 研究所(6635)
- 商学院(6566)
- 基金
- 项目(39852)
- 科学(32900)
- 基金(30750)
- 研究(30543)
- 家(25933)
- 国家(25722)
- 科学基金(23544)
- 社会(22180)
- 社会科(19707)
- 社会科学(19697)
- 基金项目(16268)
- 自然(14717)
- 自然科(14469)
- 自然科学(14468)
- 自然科学基金(14276)
- 省(14251)
- 教育(14085)
- 编号(13643)
- 成果(12404)
- 资助(12027)
- 划(12010)
- 项目编号(9810)
- 部(9094)
- 国家社会(8909)
- 教育部(8374)
- 人文(8306)
- 重点(8179)
- 大学(8067)
- 创(8006)
- 一(7947)
共检索到89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程 杨继东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2008)全面分析了个人不同层面的社会网络("关系")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我们把求职渠道划分为市场化的正式渠道和熟人推荐的非正式渠道,发现社会网络对工资的影响在不同制度渠道中具有显著差异,在正式渠道中偏信息性,而在非正式渠道中偏人情性。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对非正式求职者工资有负面影响,且强连接与弱连接的作用效果区别不大,只有获得地位较高管理者的帮助才可以提升工资。而对于正式渠道求职者,弱连接的作用要优于强连接。日常网络的维系对两类人都同样重要,非正式渠道求职人群工资更大程度上可以被社会网络因素所解释,正式渠道人群的工资表现更多的由人力资本因素决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求职渠道 工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张福顺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性转移进程中,农村发展呈现两个明显变化:以利益交换为特征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和以人情关系为纽带的乡土社会人情信任日益缺失。如何理解这两个变化及其内在关联?本文试图从考察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及人情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来回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人情关系具有显著降低农村劳动力市场工资的短期影响,但这一作用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生命历程中呈现逐渐弱化的动态变迁。此外,人情关系对男性工资的抑制作用较女性大且显著,而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关注市场工资的高低,并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显著排斥人情的在场;人均耕地越多,人情关系的作用越显著,而人均耕地较少时,人情关系的作用相对较弱且不显著。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市场 工资决定 人情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张福顺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性转移进程中,农村发展呈现两个明显变化:以利益交换为特征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和以人情关系为纽带的乡土社会人情信任日益缺失。如何理解这两个变化及其内在关联?本文试图从考察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及人情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来回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人情关系具有显著降低农村劳动力市场工资的短期影响,但这一作用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生命历程中呈现逐渐弱化的动态变迁。此外,人情关系对男性工资的抑制作用较女性大且显著,而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关注市场工资的高低,并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显著排斥人情的在场;人均耕地越多,人情关系的作用越显著,而人均耕地较少时,人情关系的作用相对较弱且不显著。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市场 工资决定 人情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小虎 孙俊华
目前,社会网络的影响和机制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述。本文在分析以往社会网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社会网络具有资源机制、规范机制和社会认同三种基本机制。社会网络资源机制不仅可以为行动者提供嵌入于网络中的资源,更提供了获取社会网络资源的能力。社会网络规范机制是网络集体行理性基础,为行动者提供社会理性力量。网络认同机制则是通过网络成员的社会认同过程为行动者提供社会心理力量。本文进一步提出运用每种机制的条件,并由此提出构建三种社会网络机制协同整体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
社会网络 资源机制 规范机制 认同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晶 陈园园
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对部分2011年及其后初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和多元有序逻辑回归法对大学毕业生初次入职工资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地点对毕业生的初次入职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就业地点与毕业生是否动用社会网络寻职存在显著的关系;社会网络对就业地点与工资水平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就业地点 工资水平 大学毕业生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亚
社会网络是农民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对农民的信息交流和获取有深刻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660位农民的社会网络及其对不同涉农信息的传播发现,基于讨论关系的农民社会网络表现出强连带、高趋同性、低异质性的特点;这种网络特征使农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受到局限;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别经由社会网络转化成信息交流的差别与分化。由此看来,农民的社会网络虽然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其改变农民所处的信息格局的能力十分微弱,而且有可能加剧农民与其他人群以及不同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农民之间的信息分化。
关键词:
农民 社会网络 信息交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丽佳 卢国祥
社会网络从微观层面刻画了交易者的信息交流,对资产价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交易者交流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金融市场中交易者的社会网络构建随机信息交流网络,并探究随机信息交流对资产价格及波动的影响。应用带噪音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本文推导出资产价格是信息共享度的函数。理论分析发现随机信息交流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信息交流 价格波动 理性预期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春青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信息网络在图书资料业、社会经济生活、国家主权、传统文化、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正负面社会效应,提出要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信息网络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网络 技术 社会效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倩 王艳子
文章在对网络原生数字信息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以联系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探讨网络原生数字信息的社会价值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次到宏观层次,探讨了网络原生数字信息在不同层次上的流转过程及其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最后,提出加快网络原生数字信息的流转与促进其社会价值的发挥的3条策略建议。
关键词:
网络原生数字信息 信息流转 社会价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丽佳 卢国祥
社会网络从微观层面刻画了交易者的信息交流,对资产价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交易者交流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金融市场中交易者的社会网络构建随机信息交流网络,并探究随机信息交流对资产价格及波动的影响。应用带噪音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本文推导出资产价格是信息共享度的函数。理论分析发现随机信息交流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信息交流 价格波动 理性预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映雪 甄峰 王波 邹伟
认知信息空间中城市网络的组织与结构特征,对预测在网络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区域城市体系动态演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尝试探究基于微博信息空间的城市网络中不同节点的中心性与对等性,网络整体的一致性以及区域城市组团模式。以51个城市组成的中国主干城市网络为例,研究表明信息空间的城市网络与实体空间中经济网络、交通网络的高密度聚集区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信息空间城市网络的整合一致性高、分支少等结构特征,又体现出信息空间的虚实复合性特征。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供了信息空间城市网络结构的重要甄别途径。与其他分析手段有机结合,以获得更加系统和动态的测度结果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蓓
文章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点中心度等指标把某些主题的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量化的形式予以揭示,定量地描述某一研究主题在虚拟关键词网络中的地位,并把某些主题的关键词网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概貌性了解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横向和纵向分析领域学科的发展,对科技查新工作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组织的热点发现,针对具体的查新主题,拓展信息检索领域,实现高效的、前瞻性的查新知识服务作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研究主题 科技查新 关键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元 陆铭
本文基于中国22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利用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及是否来自革命老区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社会网络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估计偏误。本文发现:只有非常微弱的证据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网络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它在具有较高竞争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作用是配给工作,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它只能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类型而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农民工工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章元 李锐 王后 陈亮
本文基于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民工样本实证分析了利用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对于民工就业的地点、工作类型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利用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外出就业,基本上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的工资;其次,利用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但是却可以增强他们的流动性,使得他们能够跨越更远的距离,到达离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更近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在那里找到更多的机会从事非农就业,以及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岗位。这表明家庭层面社会网络对民工工资水平只具有间接效应,而不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这一结果加深了我们...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民工 工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