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7)
2023(7455)
2022(6288)
2021(5525)
2020(4665)
2019(10849)
2018(10751)
2017(20715)
2016(11588)
2015(13220)
2014(13809)
2013(13910)
2012(13046)
2011(12122)
2010(12145)
2009(11062)
2008(11013)
2007(10226)
2006(8717)
2005(7810)
作者
(37738)
(31719)
(31636)
(30291)
(19910)
(15315)
(14346)
(12497)
(11733)
(11110)
(10733)
(10696)
(10123)
(10122)
(10072)
(9926)
(9880)
(9465)
(9178)
(9163)
(8060)
(7818)
(7712)
(7268)
(7129)
(7047)
(7041)
(6978)
(6479)
(6379)
学科
(51793)
经济(51754)
管理(36424)
(29834)
方法(25250)
(23394)
企业(23394)
数学(22416)
数学方法(22215)
环境(17143)
(15267)
(14777)
中国(11985)
(11843)
地方(10560)
业经(10539)
(10034)
(9758)
农业(9743)
(9394)
贸易(9391)
(9107)
生态(8578)
资源(8523)
(8069)
(7612)
银行(7574)
(7387)
财务(7365)
财务管理(7343)
机构
大学(178732)
学院(178336)
(71381)
经济(69787)
管理(67295)
研究(62330)
理学(57907)
理学院(57244)
管理学(56167)
管理学院(55862)
中国(46267)
科学(42131)
(38078)
(35859)
(33246)
业大(31085)
(30919)
研究所(30769)
中心(29275)
农业(28601)
(27498)
财经(25107)
北京(24074)
(23089)
师范(22759)
(22717)
(22589)
经济学(21947)
(21619)
经济学院(20072)
基金
项目(122420)
科学(94674)
基金(87716)
研究(85588)
(78371)
国家(77802)
科学基金(64879)
社会(52692)
社会科(49968)
社会科学(49949)
(48943)
基金项目(47033)
自然(43239)
自然科(42043)
自然科学(42030)
(41797)
自然科学基金(41240)
教育(38342)
资助(35777)
编号(34102)
重点(28619)
(27442)
成果(26666)
(26500)
(24877)
计划(24671)
科研(24402)
课题(23490)
创新(23383)
科技(22000)
期刊
(76130)
经济(76130)
研究(45360)
学报(33029)
中国(31622)
(30658)
科学(28916)
(24168)
大学(23707)
学学(22545)
管理(21264)
农业(20797)
技术(15544)
教育(14383)
(13592)
金融(13592)
业经(12973)
财经(11877)
(11606)
经济研究(11437)
问题(10439)
资源(10424)
(10171)
(9672)
技术经济(9434)
科技(8822)
统计(8686)
理论(8497)
图书(8155)
商业(8121)
共检索到253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娇  关长涛  公丕海  崔勇  黄滨  
人工鱼礁海区作为典型的浅海人工修复增殖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环境均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人为调控,因此,该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固碳能力很大程度上被人类生产活动所影响。本研究根据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探讨礁区主要生物固碳因子及其固碳机理,初步提出礁区生物固碳量的计量方法,并讨论通过人工鱼礁建设扩增海洋生物固碳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桂君  Brian Ohsowoski  John Klironomos  李玉  
生态环境退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受损生态系统的合理、有效修复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受干扰后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靠其自然演替过程进行恢复,进程会极其缓慢。侧重于土壤改良以及土壤生态平衡的重新构建角度,分析采用不同土壤改良剂生物炭、有机肥以及AM真菌菌剂对退化生态系统改良的潜在可能性,并进一步讨论不同改良剂混合施加可能产生的联合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试图为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以及土壤碳吸收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荣荣  公丕海  张艳  袁伟  关长涛  史佰佰  谢振辉  李娇  
本研究从理化环境、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3个层面,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基于2013~2015年山东长岛挡浪岛人工鱼礁区5个航次调查结果,对挡浪岛人工鱼礁区、辐射区和对照区的生态系统开展健康评价。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及辐射区的生态系统为健康状态,对照区为亚健康状态。三者的生态健康指数为鱼礁区(0.783)>辐射区(0.646)>对照区(0.594)。与未投礁时相比,鱼礁区和辐射区的生态系统均脱离了亚健康状态且逐步提升,但对照区仍处于亚健康状态且发展不稳定。健康评价研究表明,挡浪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比对照区更稳定,并带动辐射区提高了系统健康水平,表明挡浪岛人工鱼礁建设在生态环境修复和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夏阳  孙昕  董建宇  詹启鹏  张宗航  张镇  申丰源  张沛东  张秀梅  
基于2019年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 (EwE)软件构建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系统分析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和结构特征,估算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态容量。Ecopath模型由16个功能组组成,基本涵盖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结果发现,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000~3.978,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处于最高营养级;生态系统总转换效率为10.6%,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转换效率为10.8%,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10.1%;生态系统总流量为2596.108 t/(km~(2)·a),其中44%来自碎屑;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1.454,连接指数为0.402,系统杂食指数为0.211,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8.86%和2.98。结果表明,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低,食物网结构较简单。根据模型计算得出,仿刺参的生态容量为131 t/km~(2),是现存量的6.55倍,具有较大的增殖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静  冯永忠  杨改河  陈兵  
【目的】分析山西省农业碳循环过程,为该省的农作物布局,以及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山西省11个地区2000-2006年作物产量、种植面积、农业投入等统计数据,对山西省各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进行了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从2000年以来呈现波动增加趋势,碳吸收总量从2000年的2 010万t增加到2003年的2 330万t,上升近11%,但从20世纪初期以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2 330万t下降到2006年的2 230万t;2006年运城和临汾主要以小麦碳吸收为主,其余各市都以玉米碳吸收为主,其中玉米的碳吸收量和单位面积碳吸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林飞  武祎  闫功双  
为评估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及其经济价值,应用H.T.Odum创立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定量分析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特征,结果表明:石佛寺人工湿地可再生能源(包括阳光、风及雨水)以及生态服务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的比重较大,太阳能值分别为1.28×1020 sej、2.27×1019sej,货币价值分别为5.2×108美元、9.32×107美元。能值分析结果表明,应把生态服务效应的保护与利用放在首位,为保护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同时也应保护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使之更好地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娇  张艳  袁伟  公丕海  关长涛  
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生态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并利用综合健康指数模型对北戴河人工鱼礁区和对照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根据2013年7月本底调查和2014年6月与2015年5月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生态系统都处于健康状态,对照区在2013年7月和2014年6月的调查中健康指数均高于鱼礁区,2015年5月调查时,对照区生态健康指数出现下滑,但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呈现逐步提升的状态,综合健康指数为0.838,属很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北戴河人工鱼礁建设取得良好生态效果,生态系统处于逐步稳定健康发展的状态。本研究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科学评价人工鱼礁生态效应,对人工鱼礁工程建设、环境资源保护、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宇昂   李亚桐   杜忠毓   祁新华   侯红   陈光才  
[目的 ]矿业开采导致的受损生态系统因分布范围广、环境污染重、生态功能受损,严重威胁环境质量、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矿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现阶段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针对2010—2022年间发表的914篇矿区生态修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矿区受损生态系统评价、生态修复技术、碳源/汇潜力及监测技术四个方面对矿区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结果 ]矿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由“工程修复为主”向“系统生态修复”,由“条块化、分裂式”向“区域综合受损生态系统”转变;矿区碳源/汇与区域环境的碳循环机制研究逐渐深入;遥感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矿区修复监测评价体系的发展革新;法律法规和系统管控理念的完善、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三生空间”的权衡博弈共同影响着退化矿区的修复效益。[结论 ]本研究明晰了当前矿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与碳汇潜力研究和应用的困境与挑战,展望后续研究的方向与可能,为未来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及监测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陈步峰  彭清珍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碳汇功能是一项基础工作,对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平衡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对江西大岗山16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进行研究,估算其碳汇/源功能。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56.256 t·hm-2,乔木层占94.9%,林下层生物量为3.197 t·hm-2,年凋落物归还量为4.75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为77.246 t·hm-2,其平均年净生产力为6.837 t·hm-2,其碳汇能力为1.595(±1.179)t·hm-2a-1,可见杉木人工林林生态系统显著地固定了大气中的CO2,有着明显的碳汇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梁  赵杰  陈守越  
依据2002—2013年山东省17地市农业投入、播种面积以及作物产量等统计数据,对全省各地市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碳源、碳汇估算,从中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造成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系统具备较强的碳汇能力,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碳排放量,两者的总量之比为4.32∶1;碳吸收量和碳汇量呈增加趋势,碳排放量和碳足迹呈降低趋势;农田生态系统表现出较大的碳生态盈余,碳足迹占同期耕地面积的比值呈现降低趋势,2002年为27.71%,2013年为20.96%;17地市之间单位面积碳汇量和单位面积碳足迹存在明显差异,2013年单位面积碳汇量最高的为德州市(6.20t/hm~2)、最低为威海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念鹏  王秋凤  刘颖慧  任伟  于贵瑞  
如何实现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carbon sequestration)、如何科学地评估/认证其碳汇效应,目前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科学问题。本文探讨了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途径,并对现阶段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人为管理措施的碳汇效应进行了定性评价。从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看,许多人为管理措施均具有较明显的碳汇效应;但在确定技术或经济投入规模时,应充分考虑特定人为管理措施下生态系统碳增汇的特征曲线,合理地控制投入,实现人为管理措施碳增汇效应最优化。此外,基于定性评价结果,本文分别针对森林、草地、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碳汇管理措施。建议相关科学家围绕这些已较大面积推广的管理措施,深入研究其碳收支过程及其机理,尽快提出科学的、可验证的碳增汇认证方法,为科学地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健  苏彦平  刘洪波  戈贤平  
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可控的有效增汇产业,碳汇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的"碳汇产业"。为了更好地把握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汇机制的特征,目前的重点研究应包括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包括自然水域和池塘)中碳循环的规律,碳赋存形态的归转,各类水产品生物对碳汇的贡献途径和份额以及相应的计量体系和评价模型等;同时,希望合理地估算及测定内陆渔业水体、水–气界面间CO2通量,把握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动态,进而构建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环境碳/生物碳/碳通量时空变化的信息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学锋  金晓斌  张晓霞  周寅康  
为在项目尺度构建土地整治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以江苏省宜兴市土地整治项目作为案例,根据设定的土地整治工程使用年限,从项目建设-使用过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2个时间维度,对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项目建设-使用过程维度,1)项目建设期大量物料投入和电力等资源输入,导致能值投入加大,能值产出下降;2)受土地整治影响,项目建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自给能力减弱,对外界经济投入依赖度增加,净能值产出率下降,环境负载率增大,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从生命全周期来看,3)由于土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绍晴  陈彬  宋丹  
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综合利用系统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能值流图和指标体系,构建了沼气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框架,并以国家沼气农业示范区广西恭城县为案例,分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典型沼气农业复合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量及其结构,利用能值系统结构功能指标对该系统进行经济生态多元分析,评估其投资率、产出率、环境压力以及可持续性等系统综合表现,并与国内外其他农业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系统投入结果表明,恭城县沼气农业复合系统总投入中人类经济反馈在系统中所占比例最大,可更新环境资源次之,其中又以肥料、农药和劳工与管理的投入最大;系统产出表明,目前仍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水产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小洪  蒋文举  伍钧  张天洪  
脱水污泥的污染问题影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生存和发展,处理水回用与否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也不一样,将污水处理、脱水污泥和处理水处置结合起来构建污水处理生态系统有利于研究污水处理的综合效益、探索促进污水处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能值分析方法可作为分析这一复合系统的工具,但传统能值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废物输入、废物处理处置和排放的影响以及子系统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因此提出了针对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改进的能值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某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作为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能值分析方法较传统能值分析方法更适合于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构建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后系统的可持续性较原有的系统有了较大的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