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7)
- 2023(7726)
- 2022(6759)
- 2021(5810)
- 2020(5138)
- 2019(11863)
- 2018(11673)
- 2017(22501)
- 2016(12831)
- 2015(14558)
- 2014(14867)
- 2013(15104)
- 2012(14315)
- 2011(13114)
- 2010(13074)
- 2009(11698)
- 2008(11937)
- 2007(10948)
- 2006(9268)
- 2005(8279)
- 学科
- 济(54392)
- 经济(54344)
- 管理(35091)
- 业(31261)
- 方法(27907)
- 数学(25212)
- 数学方法(24945)
- 企(24307)
- 企业(24307)
- 学(15208)
- 农(14575)
- 财(13176)
- 环境(12666)
- 中国(12511)
- 贸(10569)
- 贸易(10569)
- 易(10262)
- 业经(10162)
- 地方(10032)
- 和(9713)
- 农业(9560)
- 制(8396)
- 务(8320)
- 财务(8307)
- 财务管理(8282)
- 划(8113)
- 企业财务(7753)
- 银(7689)
- 银行(7634)
- 理论(7474)
- 机构
- 大学(193692)
- 学院(191018)
- 济(75811)
- 经济(74178)
- 管理(69407)
- 研究(67752)
- 理学(59942)
- 理学院(59210)
- 管理学(57974)
- 管理学院(57621)
- 中国(49504)
- 科学(46339)
- 农(42700)
- 京(40887)
- 所(36918)
- 业大(35510)
- 农业(34274)
- 研究所(34086)
- 财(33249)
- 中心(31129)
- 江(29561)
- 财经(26837)
- 北京(25390)
- 范(24705)
- 院(24555)
- 师范(24297)
- 经(24235)
- 经济学(23523)
- 州(22857)
- 农业大学(22692)
- 基金
- 项目(131036)
- 科学(99583)
- 基金(93124)
- 研究(89364)
- 家(84416)
- 国家(83762)
- 科学基金(68603)
- 社会(54402)
- 省(52446)
- 社会科(51614)
- 社会科学(51593)
- 基金项目(49813)
- 自然(46177)
- 自然科(45044)
- 自然科学(45023)
- 划(44820)
- 自然科学基金(44234)
- 教育(40965)
- 资助(38584)
- 编号(35424)
- 重点(30499)
- 成果(28891)
- 发(28712)
- 部(28499)
- 计划(27318)
- 创(26774)
- 科研(26620)
- 创新(25233)
- 科技(24834)
- 课题(24656)
共检索到274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波昌 董双林 田相利 王芳 高勤峰 林光辉 管建洪
为了解不同养殖密度下刺参对人工饲料的吸收利用情况,实验采用碳稳定同位素法研究人工饲料对刺参幼参生长的食物贡献率。实验采用室内水族箱与刺参养殖池塘内围隔相结合的方法,刺参幼参的初始体质量为(4.78±0.58)g,水族箱(100 cm×60 cm×60 cm)内10头幼参用人工饲料按5%刺参初始体质量(湿重)连续喂养60 d;参池围隔(长8.0 m×宽8.0 m×高1.9 m)内,投喂的实验组幼参在5、10、15、25和35 ind/m2的养殖密度下经人工饲料驯化后按5%刺参初始体质量(湿重)连续喂养6 d,同时设不投饲的对照组,各4个重复。结果显示,水族箱内的刺参幼参的体质量经人工饲料饲喂6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学梅 朱永久 王旭歌 许德高 杨德国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养殖方式(A组:施肥;B组:施肥+1/2投饲;C组:施肥+投饲;D组:投饲)围隔中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碳氮稳定同位素变化情况,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的贡献率。结果表明,A组鳙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23.8±0.1)‰和(10.8±0.4)‰,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的值(P<0.05),后三者之间值没有显著差异。围隔中的食物源有浮游动物、颗粒有机物和饲料,它们的δ13C和δ15N值均低于消费者鳙的同位素值。3种食物在不同养殖方式下的贡献
关键词:
鳙 碳氮稳定同位素 施肥 投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健 黄沈发 肖绍赜 吴建强 唐浩 沙晨燕 王敏
通过测定4种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滨岸草本植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与白茅)所在样地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库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丰度来探索该区域土壤碳库及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滨岸草地生态系统对土壤碳库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壤中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在4种植物样带的表层土壤中,平均含量分别为22.11、11.44、53.95 mg·kg~(-1);而深层土壤中则仅为15.57、7.07、19.47 mg·kg~(-1),远低于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且土壤总碳、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2)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C_3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增大、C_4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小两种特征。两类植物的平均土壤有机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分别由表层土壤中的-25.24‰、-22.33‰变化为深层土壤中的-24.35‰、-23.27‰;(3)借助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后发现:不同植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及有机碳累积速率完全不同。其中百慕大贡献率为12.19%、累积速率为62.79 g·m~(-2)·a~(-1);白花三叶草贡献率14.34%、累积速率为75.34 g·m~(-2)·a~(-1);高羊茅贡献率为35.95%、累积速率为181.84 g·m~(-2)·a~(-1);白茅贡献率为18.51%、累积速率为97.70 g·m-2·a-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少琴 许柳雄 王学昉 唐浩 周成 朱国平 朱江峰
为了解中西太平洋人工集鱼装置下鲣鱼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根据2013年2月至3月金枪鱼围网采集的鲣鱼样本,对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及碳氮比(C∶N)随叉长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鲣鱼叉长范围为31.0~65.0 cm,平均值为(44.30±7.85)cm,优势叉长组为40.1~50.0 cm,占总体样本的45.12%。δ13C的平均值为(-15.94±0.59)‰,叉长对δ13C有显著性影响(F=10.92,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娜 董双林 刘慧
研究了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采用鱼粉、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Kuntze、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海泥5种主要原料配制的饲料投喂体长为4.18±0.23cm、体重为5.99±0.26g的刺参幼参,进行了为期80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鼠尾藻饲料、浒苔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95.36%/d、92.29%/d和84.87%/d。这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生长效果要好于投喂海带饲料和海泥饲料的...
关键词:
刺参 饲料 浒苔 生长 体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春英 李玉中 梅旭荣 钟秀丽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s pectrometry,GC-C-IRMS)测定小麦籽粒氨基酸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方法】以小麦临汾50744为材料,水解得到其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将氨基酸标准样品以及小麦籽粒氨基酸衍生化为N-新戊酰基,O-异丙醇(N-pivaloyl-isopropyl,NPP)氨基酸酯,利用GC-C-IRMS测定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氨基酸标准样品的碳氮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NPP氨基酸酯的平均重现性δ13C为0.47‰,δ15N为0.28‰,并没有产生大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静远 刘必林 桓梦瑶 刘娜 欧利国
头足类角质颚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其稳定同位素分析已成为头足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分别对4种近海头足类(曼氏无针乌贼、杜氏枪乌贼、短蛸和剑尖枪乌贼)角质颚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角质颚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13)C/~(12)C,δ~(13)C;~(15)N/~(14)N,δ~(15)N)、摄食生态和栖息环境在物种间的差异,分析可能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及δ~(13)C、δ~(15)N值与头足类胴长间的相关性,旨在解读不同头足类所生活栖息的渔场,了解它们所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渔业开发与管理提供材料,同时也为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物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4种头足类的平均胴长关系为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短蛸(122.72 mm>67.93 mm>67.93 mm>35.3 mm),平均体质量关系为杜氏枪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短蛸>剑尖枪乌贼(70.39 g>50.67 g>47.35 g>19.93 g),其中:曼氏无针乌贼的δ~(15)N值最大(10.81‰±0.38‰),δ~(13)C值最小(-14.98‰±0.55‰),C/N比值最小(3.08±0.03);剑尖枪乌贼的δ~(15)N值最小(8.21‰±0.30‰),δ~(13)C值最大(-13.00‰±0.54‰),C/N比值最大(3.57±0.06)。曼氏无针乌贼可能具有较高营养水平,剑尖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相较于短蛸、曼氏无针乌贼生活在较浅水域的栖息环境。杜氏枪乌贼与短蛸的δ~(13)C、δ~(15)N值无显著差异(ANOVA,P>0.05),它们的生态位圆存在重叠,处于相近的营养级,其他物种间角质颚的δ~(13)C、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ANOVA,P0.05),说明其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无显著相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淑君 翟东东 罗进勇 熊飞 刘红艳 陈元元
为了解武汉地区三角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鱼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组成、营养级和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角湖鱼类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6.16‰±1.33‰、13.19‰±1.97‰,平均营养级为3.05±0.64。鱼类δ~(13)C值无显著季节差异,秋季鱼类δ~(15)N值(11.33‰±2.02‰)与夏季(13.67‰±1.24‰)、冬季(14.46‰±1.36‰)差异显著。不同食性鱼类营养级存在差异,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三角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秋季鱼类基础食物来源(CR)、鱼类群落营养长度(NR)、生态位总空间(TA)、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均为最大,说明秋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高,春季NR、TA、SEAc值均为最小,说明春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低,鱼类之间竞争相对较大。三角湖杂食性鱼类较多,建议通过投放一些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三角湖 鱼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孙占祥 张燕卿 刘恩科 李凤鸣 李纯乾 李菲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N同位素特征及其元素组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辽西丘陵沟壑区侵蚀沉积物土壤有机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为耕地,其次是沟渠、草地和林地。耕地贡献平均为58.75%,沟渠25.49%,草地6.49%,林地9.2%。【结论】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纹"工具可以成功应用于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土壤碳来源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受水力侵蚀的小流域的土壤保护和养分流失控制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硕 董双林 王芳
利用稳定同位素碳比率δ13 C(13 C/ 12 C)作为天然示踪物 ,对池塘养殖生态系 (室内和围隔 )中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提供的能源物质对养殖中国对虾生长的贡献比例进行研究。室内分别以δ13 C值不同的配合饲料和日本刺沙蚕喂养中国对虾 (0 .961± 0 .0 12 ) g的实验结果表明 ,虾体的δ13 C值受到食物δ13C值的影响 ;在等量 (干重 )混合喂食的情况下 ,中国对虾生长能量的 61.67%来源于投喂的沙蚕 ,而配合饲料只贡献了 38.33%。池塘围隔养殖的中国对虾虾体、有机肥 (鸡粪 )和投喂配合饲料的δ13 C值测定表明 ,以有机肥为碳源的天然饵料对中国对虾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宁加佳 杜飞雁 王雪辉 谷阳光 王亮根 李亚芳
为了探讨口虾蛄的食物组成,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5年5月在汕尾红海湾海域采集的口虾蛄及其饵料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值)进行分析,定量研究不同饵料生物在口虾蛄食物中的贡献比率。结果表明,口虾蛄的δ~(13)C值为–18.1‰~–16.3‰,δ~(15)N值为10.9‰~13.5‰,平均值分别为–17.1‰±0.5‰和12.7‰±0.7‰。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范围均较大,表明口虾蛄的食物来源较多。口虾蛄的食物主要由鱼类、虾类、贝类、蟹类和桡足类组成。其中,贝类为口虾蛄的主要食物,平均贡献率为38.6%;其次为蟹类和桡足类,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
关键词:
口虾蛄 食性 营养级 碳氮稳定同位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聂梦晨 黄翠玲 隋琪 邹立 朱琳 孙雪梅 赵信国 夏斌 陈碧鹃 曲克明
本研究分析了桑沟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贝藻生物沉积对近海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显示,桑沟湾沉积物成分组成以粉砂为主,且粒径分布与海水养殖和水动力学条件密切相关;TOC和T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均呈相似性,数值上总体表现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季节差异不大,在贝藻、鱼贝和贝类养殖区域出现较高值;而δ~(13)C和δ~(15)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有较大差异。从相关性分析得出TOC和TN呈显著正相关(r=0.955, 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雨蒙 章守宇 周曦杰 赵旭 徐胜南 向晨
大型海藻凋落物分解为海藻有机、无机碎屑参与海藻场C、N等养分循环,对维持海藻场较高的净初级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采用"原位埋袋法",尝试对枸杞岛大型海藻优势种孔石莼(U.pertUsa)、细枝软骨藻(C.teNUissima)、舌状蜈蚣藻(G.livida)、瓦氏马尾藻(s.vaChelliaNUm)、羊栖菜(h.fUsifarme)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测定分解过程中凋落物有机C含量、有机N含量、C/N和C、N稳定同位素值。结果发现,海藻凋落物δ~(13)C、δ~(15)N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变化较复杂,根据凋落物碎屑化过程中不同的分解主导因素,将枸杞岛夏季大型海藻凋落物大致分为淋溶分解期...
关键词:
大型海藻 稳定同位素 原位埋袋 枸杞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世岩 韩东燕 麻秋云 薛莹 纪毓鹏
根据2011年5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胶州湾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的食物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方氏云鳚的δ15N值范围是10.14‰~15.50‰,跨度为5.36‰,平均值为(12.83±1.10)‰;δ13C值范围是–21.52‰~–18.14‰,跨度为3.38‰,平均值为(–20.42±0.73)‰。方氏云鳚的饵料生物主要包括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海蜇虾(Latreutes anoplonyx)、疣背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莫宝霖 秦传新 陈丕茂 黎小国 冯雪 佟飞 袁华荣
为掌握大亚湾紫海胆(Heliocidaris crassispina)的食性特征,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5年8月所采集紫海胆样本的稳定同位素特征、营养级和食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紫海胆平均δ(13)C值为-(13.35±1.21)‰,平均δ(15)N值为(9.14±0.38)‰,平均营养级为2.11±0.14。不同壳径紫海胆之间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亚湾海域紫海胆生活环境周围生物δ(13)C值分布范围为-20.76‰-9.93‰,δ(15)N值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