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5)
2023(6545)
2022(5475)
2021(4902)
2020(4046)
2019(9053)
2018(8553)
2017(15835)
2016(8986)
2015(9884)
2014(9545)
2013(9102)
2012(8266)
2011(7440)
2010(7105)
2009(6447)
2008(6476)
2007(5673)
2006(4921)
2005(4307)
作者
(29144)
(24255)
(24151)
(22763)
(15197)
(11996)
(10853)
(9421)
(9390)
(8525)
(8428)
(7999)
(7875)
(7839)
(7689)
(7588)
(7466)
(7265)
(7135)
(6987)
(6232)
(6119)
(5957)
(5629)
(5445)
(5400)
(5392)
(5381)
(5069)
(4914)
学科
(27902)
经济(27868)
(21286)
管理(21225)
(16441)
企业(16441)
(15977)
银行(15830)
方法(14623)
(14583)
数学(13453)
数学方法(13330)
(12906)
业务(8962)
(8895)
制度(8883)
(8777)
金融(8777)
中国(7979)
(7944)
(7925)
(7892)
银行制(7762)
(7353)
贸易(7348)
(7187)
业经(6479)
理论(5893)
农业(5596)
技术(5340)
机构
大学(123484)
学院(122555)
(46541)
经济(45616)
研究(43595)
管理(43331)
中国(38014)
理学(37967)
理学院(37515)
管理学(36680)
管理学院(36498)
(34530)
科学(30623)
农业(28027)
业大(26269)
(25607)
(23644)
研究所(22303)
(20757)
中心(20375)
(18673)
(18063)
农业大学(17859)
财经(17289)
银行(17275)
(16027)
(16001)
(15922)
北京(15502)
(15372)
基金
项目(90471)
科学(68898)
基金(65390)
(61408)
国家(60913)
研究(57300)
科学基金(50247)
(36349)
自然(35836)
社会(35591)
基金项目(35097)
自然科(35069)
自然科学(35053)
自然科学基金(34461)
社会科(33865)
社会科学(33855)
(31329)
教育(27291)
资助(26580)
重点(21283)
编号(20865)
计划(20131)
(19659)
(19022)
(18636)
科研(18626)
创新(18429)
科技(18340)
(17443)
大学(16284)
期刊
(42406)
经济(42406)
研究(33827)
学报(31087)
(29406)
(24838)
金融(24838)
科学(24639)
中国(23764)
大学(22059)
学学(21509)
农业(18008)
(15245)
管理(13437)
教育(12204)
(9922)
业大(9456)
财经(8774)
技术(8252)
农业大学(7974)
经济研究(7724)
(7652)
(7367)
业经(7104)
科技(7078)
林业(6773)
问题(5962)
理论(5762)
国际(5676)
商业(5488)
共检索到178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家兴  张晨捷  高权新  彭士明  施兆鸿  
以银鲳(Pampus argent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组不同频率额外投喂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的实验,依次为无额外投喂海蜇组(对照组)、1次/d、1次/3 d、1次/6 d和1次/12 d(依次标记为O组、A组、B组、C组和D组),通过分析实验中期(36 d)和实验结束时(60 d)银鲳的生长情况及其不同组织中主要蛋白与脂类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揭示银鲳在额外投喂海蜇过程中,其生长、机体蛋白和脂类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36 d和60 d时,高频率额外投喂海蜇组(A组和B组)银鲳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A组血清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各组间肝脏与肌肉中LP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60 d时,高频率组(A组和B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低投喂频率组(C组和D组)(P<0.05),肌肉组织中,额外投喂海蜇试验组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高频率投喂海蜇可提高银鲳组织代谢酶的活性,特别是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鲳的生长率,在银鲳人工养殖过程中,基于机体代谢指标的分析,每3天额外投喂一次海蜇较为适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林少珍  施兆鸿  高权新  王建钢  孙鹏  尹飞  
研究了饲养密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5.33±0.07 g)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饲养密度,分别为5、10、15、25 ind.m-3,依次编为D1、D2、D3、D4组,实验周期为60 d。研究结果显示,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的增重率具有显著性影响,4组密度组中以D3组银鲳的增重率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它3组密度组(P0.05),但两组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D1组(P<0.05)。4组密度组间银鲳胃蛋白酶活性并无显著性差异,但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在不同密度组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胰蛋白酶...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施兆鸿  马凌波  高露姣  于宏  柳敏海  陈波  傅荣兵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50d银鲳仔稚幼鱼的摄食行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0~24.0℃时,初孵仔鱼~12d为仔鱼期,13~40d为稚鱼期,41d起转为幼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89%、3.228%和5.371%。45d银鲳幼鱼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生长虽有差异,但不会造成相互间的残杀。鱼苗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4.6233-0.0352x-0.0088x2+0.0003x3,R2=0.996;全长与肛前长的关系式为y=1.6929+0.0927x+0.0018x2,R2=0.978;体高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8424+0.0168x+0.0053x2,R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士明  尹飞  孙鹏  施兆鸿  王建钢  
利用营养学与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饲料对银鲳幼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肝脏脂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4组不同饲料,依次为饲料1(新鲜鱼肉糜)、饲料2(新鲜鱼肉糜+饲料)、饲料3(新鲜鱼肉糜+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4(新鲜鱼肉糜+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试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g,每组饲料设3重复,试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可显著影响银鲳的增重率,各饲料组中以饲料1组的增重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4组的增重率最高,并显著高于饲料2、3组的增重率(P<0.05)。饲料系数以饲料1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3组饲料组;饲料2、3、4组饲料系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凤军  廖梅杰  王印庚  李彬  秦蕾  王治平  范瑞用  刘毅  
为探究发酵饲料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中的效果,本研究测定了投喂发酵饲料对刺参苗种能量收支、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一个倒池周期内投喂发酵和未发酵饲料养殖单元池水的重要水质指标差异。结果表明,50 d的养殖实验周期内,投喂发酵饲料组刺参苗种的存活率(SR)为(91.51±0.74)%,显著高于未发酵饲料组(82.35±2.22)% (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赵恒亮  姜晓东  葛永春  王幼鹏  成永旭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静  李清杰  西超群  唐洪玉  李芹  
采用酶学分析法,检测饲养条件下三种不同食性鱼类前、中、后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BBM)上蔗糖酶、麦芽糖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在三种鱼BBM上的分布表现出一致性,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前肠>中肠>后肠,湘云鲫(Carassius auratus)为中肠>前肠>后肠,草鱼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比活力显著性高于湘云鲫和加州鲈(P<0.05);(2)加州鲈和草鱼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分布在前肠和中肠,而湘云鲫主要分布在中肠和后肠,碱性磷酸酶在三种鱼的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超  胡成硕  章龙珍  赵峰  刘鉴毅  
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人工饲料和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饲喂点篮子幼鱼,实验周期90 d,对比两种饲料对点篮子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影响。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长率及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比内脏重和比肝重均显著高于浒苔组(p<0.05),而粗灰分、比肠重、比肠长显著低于浒苔组(p<0.05);人工饲料组幼鱼胃中胃蛋白酶活性,前肠和中肠的胰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肠和肝脏的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浒苔组,而幽门盲囊和肠的淀粉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浒苔组(p<0.05)。饲喂浒苔的点篮子鱼幼鱼虽然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治学  任建设  潘广林  唐仕兴  赵鹏鹏  张军风  
 选用人工饲养的6对成年健康朱 为试验亲鸟,于2000~2002年在陕西洋县和周至进行了人工饲养条件下朱 自然繁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朱 的营巢、交尾、产卵、孵化及哺育等繁殖行为正常,繁殖成绩较高;2002年平均每对亲鸟产卵3枚,受精率88.9%,受精卵孵化率100%,雏鸟成活率87.5%,每对亲鸟年均繁殖雏鸟2.3只。表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朱 可以自然繁殖,并已获得成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鲁双庆  刘臻  
在 6m× 4m× 2 5m、 2m× 2m× 2 5m的两组 6口网箱中按 195尾 /m2 、 15 0尾 /m2 、 115 /尾m2 三种密度投放湘云鲫 ,大、小网箱分别投喂含粗蛋白质为 35 2 %和 30 0 %的两种饲养。两个月的养殖试验表明 :大网箱的高、中、低密度养殖的平均增重倍数分别是 0 5 8、 0 81、 0 6 3,饲料平均转化效率分别是 4 4 %、 4 7%、4 3% ;小网箱的高、中、低密度养殖组的平均增重倍数分别是 0 2 5、 0 4 1、 0 34,饲料平均转化效率分别是4 3%、 4 4 %、 4 2 %。对比试验表明用粗蛋白质含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吉祥  潘庭双  蒋阳阳  吴明林  陈静  武松  崔凯  
为研究饲料糖蛋白质比(C/P)和投喂率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3组C/P水平为C24/P42、C32/P36、C40/P30的等能等脂饲料,每组饲料设2%、3%、4%各3个投喂水平,实验共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4尾初始体质量为(2.40±0.10)g的异育银鲫,每天投喂两次,实验期50 d。结果表明:(1)C24/P42组终末体重(FBW)、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效率(FCE)显著高于而蛋白质效率比(PER)显著低于C40/P30组(P<0.05)。(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晨捷  彭士明  高权新  施兆鸿  王建钢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本研究针对养殖银鲳幼鱼进行人工配合饲料研发,降低饲料成本、增强鱼体体质、提高存活率等。通过配制以100%鱼油(FO)、70%鱼油和30%大豆油(FSO)、30%鱼油和70%大豆油(SFO)、100%大豆油(SO)为脂肪源的4组饲料,检测银鲳幼鱼血清溶菌酶(LZM)和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变化情况,以探究饲料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幼鱼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SFO组血清LZM水平最高,SO组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SO和SFO组的肌肉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艺超  梁萌青  郑珂珂  
试验研究了饥饿、次饱食、饱食和过饱食4个不同投喂水平(即2%、3%、4%和5%体重)对刺参[初始体重为(5.80±0.02)g]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性能以及刺参体壁与体腔液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的影响。试验在室内静水养殖系统中进行,试验水温为19–21℃,为期60 D。结果显示,在次饱食水平下,刺参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饥饿水平和过饱食水平(P0.05);刺参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均随着投喂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在过饱食水平下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饥饿水平和次饱食水平(P<0.05),但与饱食水平差异不显著(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红霞  杨长举  余纯  胡建芳  
在不同条件下饲养黄粉虫幼虫 30d后 ,调查其重量增长速度 ,结果表明 :复合饲料A饲养的黄粉虫 ,其幼虫增重速度是单纯麦麸饲养黄粉虫的 2 .4倍 ;饲料含水量为 18%时幼虫增重速度是含水量为 12 %的 1.5倍 ;幼虫密度在每cm3 饲料中虫数为 0 .5 4头时的幼虫增重速度是密度为 0 .2 7头的 1.5倍 ;光 暗比为 12∶12的幼虫增重速度是光 暗比为 0∶2 4的 1.6倍。黄粉虫幼虫喜欢在浅层饲料中活动 ,饲料厚度应保持在 3.0~ 4.5cm。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权  张东鸣  周景祥  吴莉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