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7)
- 2023(4455)
- 2022(3061)
- 2021(2623)
- 2020(2035)
- 2019(4374)
- 2018(4547)
- 2017(7940)
- 2016(4869)
- 2015(5703)
- 2014(5911)
- 2013(5167)
- 2012(4341)
- 2011(3834)
- 2010(3901)
- 2009(3403)
- 2008(3357)
- 2007(3048)
- 2006(2793)
- 2005(2710)
- 学科
- 济(16493)
- 经济(16474)
- 业(10331)
- 管理(10056)
- 中国(8116)
- 农(7168)
- 企(7105)
- 企业(7105)
- 业经(5925)
- 教学(5662)
- 理论(5409)
- 农业(4782)
- 教育(4631)
- 发(4431)
- 地方(4230)
- 发展(4015)
- 展(4003)
- 产业(3936)
- 方法(3715)
- 学(3697)
- 学法(3678)
- 教学法(3678)
- 信息(3528)
- 总论(3352)
- 学理(3337)
- 学理论(3337)
- 信息产业(3318)
- 制(3316)
- 研究(3061)
- 体(2973)
- 机构
- 学院(64800)
- 大学(63012)
- 研究(23951)
- 济(22288)
- 经济(21677)
- 管理(19550)
- 中国(16564)
- 理学(16374)
- 理学院(16161)
- 管理学(15681)
- 管理学院(15580)
- 科学(15306)
- 京(14008)
- 农(12890)
- 所(12435)
- 研究所(11403)
- 江(11334)
- 范(10644)
- 师范(10495)
- 技术(10391)
- 中心(10383)
- 业大(10352)
- 农业(10003)
- 财(9957)
- 院(9202)
- 州(8972)
- 北京(8877)
- 职业(8544)
- 教育(8190)
- 师范大学(8180)
- 基金
- 项目(43133)
- 研究(33822)
- 科学(32872)
- 基金(28032)
- 家(25006)
- 国家(24762)
- 科学基金(20384)
- 社会(19478)
- 省(18628)
- 社会科(18317)
- 社会科学(18312)
- 教育(17357)
- 划(15348)
- 编号(15197)
- 基金项目(14396)
- 成果(12601)
- 自然(12127)
- 自然科(11862)
- 自然科学(11859)
- 课题(11847)
- 自然科学基金(11619)
- 资助(10821)
- 重点(10681)
- 发(10122)
- 年(9994)
- 创(9110)
- 部(8753)
- 化(8587)
- 项目编号(8572)
- 规划(8532)
共检索到102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冬平 丁海华 张国钢 路宝忠 楚国忠 王超 刘义 任文明
2004-2005年,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首次对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进行了研究。在释放地建造一个封闭的大网笼作为野化场所,其中包含野生朱鹮生活的各种栖息环境。2年中各有12只朱鹮在网笼中进行野化训练。研究个体在释放到网笼之初有不同程度的惊吓飞撞反应,当天不能上树夜宿,亦不能进入水田觅食。野化过程中,朱鹮能较快适应网笼内的各种夜宿、觅食环境,并具有良好的飞行、警戒能力。野化前后期相比,朱鹮对水田和沼泽的选择比例以及日间行为节律有显著变化。亲鸟饲养幼鸟、模拟亲鸟饲养幼鸟和人工饲养成鸟对不同觅食地的选择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成鸟更容易接受深水环境,而幼鸟能更早上树夜宿。恰当的佩戴无线电发射器和减少人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治学 任建设 潘广林 唐仕兴 赵鹏鹏 张军风
选用人工饲养的6对成年健康朱 为试验亲鸟,于2000~2002年在陕西洋县和周至进行了人工饲养条件下朱 自然繁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朱 的营巢、交尾、产卵、孵化及哺育等繁殖行为正常,繁殖成绩较高;2002年平均每对亲鸟产卵3枚,受精率88.9%,受精卵孵化率100%,雏鸟成活率87.5%,每对亲鸟年均繁殖雏鸟2.3只。表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朱 可以自然繁殖,并已获得成功。
关键词:
朱 人工饲养 自然繁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方长琰 罗静波 赵新安 余进风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卢晓月 龙墨 陈缤
介绍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和助听效果。根据对 2 0多名聋儿进行康复训练的经验 ,强调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对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听力训练 聋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萍 黄竞芳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为系统饲养该天牛配制了三种较为理想的饲料配方,同时测定了幼虫的龄数。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可成功地饲养光肩星天牛,幼虫成活率达80%以上。光肩星天牛幼虫为5龄,其头宽和龄数可由两式推算。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人工饲养 虫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建平
鳗鲡人工饲养技术郑建平(广东省肇庆市粮食局科技中心)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为名贵鱼类。1993年我们在广东肇庆市进行了日本鳗鲡(以下简称鳗鲡)的养殖试验。以后又在广东新兴县推广鳗鲡的养殖,效益良好。现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小仓信夫 矶野昌弘
该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人工饲料的合理营养成分及其配置比例.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各个虫态的人工饲养,总结出了较理想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光肩星天牛发育历期缩短,成虫羽化率可达到50 % 以上.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人工饲料 饲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小仓信夫 矶野昌弘
用人工饲料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进行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饲养,其发育历期由2 a 缩短为40 ~230 d .羽化期整齐,羽化率达50 % 以上.雌成虫每头最高产卵量达179 粒,卵的最高孵化率达62 .0 % ,幼虫最高存活率达85 .7 % .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人工饲料 饲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惠琴
本文结合新员工自身的特点,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心态和客观认识企业为基础,从个人成长和团队协作的视角构建了一套新员工的职业化训练体系。
关键词:
新员工 组织社会化 职业化训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熊金林 贺锡勤
养殖单位一般采用活饵料饲养长吻鮠,由于活饵料的资源及培育数量有限,长吻鮠的养殖规模也受到了限制,因此,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长吻鮠,是发展长吻鮠商业性养殖的关键.本文根据三年来长吻鮠营养与饲料研究结果和人工养殖实践,探讨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长吻鮠的养殖技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乐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了全员必修的"写作研讨课"(Writing Seminars),并为该课程构建了囊括"观念"(Philosophy)、"能力"(Skill)、"知识"(Knowledge)的"三元三层"学习成果体系,旨在塑造"可迁移的"(transferable)综合性研究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装配一套研究与写作的"工具箱"(toolkit)。从理念创设、制度安排与成果输出的探析中可以窥见,该课程表征出浓厚的研究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本科生的"前学术训练",其对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祖幸 陈艳 董丽萍
介绍了四川大学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针对目前工程训练教学和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和新工科建设要求出发,提出以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线,以系统化、集约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为技术手段,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的"内涵式增长"模式,以及"先进性、专业性、课程性、创意性"四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建设了先进制造技术集约化训练系统。所建成的三个集成系统,为开展多层次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和向双创型实验教学中心转型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新工科 先进制造技术 集约化训练系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伟明
鳜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名贵的淡水经济养殖鱼类之一。我们多年来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途径解决鳜鱼饵料的生产工艺,使鳜鱼养殖获得迅速发展,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现将我们几种人工饲养鳜鱼的模式及经济效益报告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