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4)
2023(4135)
2022(3412)
2021(3010)
2020(2636)
2019(5848)
2018(5881)
2017(10295)
2016(5542)
2015(6339)
2014(6297)
2013(5771)
2012(5368)
2011(4867)
2010(4931)
2009(4578)
2008(4473)
2007(4231)
2006(3682)
2005(3302)
作者
(18240)
(15108)
(14944)
(14340)
(9514)
(7202)
(6826)
(6026)
(5824)
(5313)
(5171)
(5140)
(5004)
(4949)
(4861)
(4706)
(4555)
(4550)
(4446)
(4256)
(3945)
(3806)
(3754)
(3489)
(3417)
(3375)
(3318)
(3245)
(3206)
(3099)
学科
(20448)
经济(20416)
管理(14168)
(10673)
(8920)
企业(8920)
(7223)
方法(7140)
数学(5790)
(5590)
数学方法(5563)
中国(5476)
(5220)
(5033)
(4796)
理论(4778)
地方(4353)
业经(4036)
关系(4019)
(3931)
银行(3909)
(3802)
金融(3795)
(3767)
教育(3600)
(3201)
(3012)
贸易(3010)
农业(2981)
体制(2939)
机构
学院(78474)
大学(78316)
研究(30662)
(26564)
管理(26159)
经济(25735)
中国(22986)
理学(21962)
理学院(21619)
科学(21073)
管理学(20871)
管理学院(20725)
(18187)
(17070)
(16527)
研究所(15197)
业大(14169)
中心(13686)
农业(13594)
(13273)
(13103)
(12143)
北京(11573)
技术(11566)
(10836)
(10746)
师范(10642)
财经(10096)
(10048)
研究院(9685)
基金
项目(54437)
科学(41305)
研究(37916)
基金(37658)
(34796)
国家(34563)
科学基金(28133)
(21785)
社会(21776)
社会科(20570)
社会科学(20564)
基金项目(18886)
自然(18861)
(18814)
自然科(18436)
自然科学(18428)
自然科学基金(18039)
教育(17309)
资助(15978)
编号(15442)
成果(13147)
重点(12838)
课题(11861)
(11640)
计划(11315)
(10909)
(10720)
科研(10713)
(10483)
科技(10366)
期刊
(30881)
经济(30881)
研究(22229)
中国(19327)
学报(17514)
(15220)
科学(13981)
大学(12783)
学学(12171)
教育(11784)
管理(10403)
(10318)
农业(10146)
技术(7921)
(6208)
金融(6208)
统计(5704)
业经(5199)
业大(5182)
经济研究(5111)
(5033)
(4949)
(4778)
财经(4580)
决策(4424)
图书(4392)
科技(4332)
林业(4299)
农业大学(4213)
职业(4026)
共检索到123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秀玲   郑晔   赖卫国   朱俊俊   华子恺  
人工韧带是韧带重建术中的重要植入物,临床上常见因摩擦磨损而导致人工韧带断裂失效等不良事件,因此磨损被认为是影响人工韧带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目前人工韧带体外摩擦磨损测量方法不明确,以及缺少摩擦磨损情况量化研究方法等问题,该文对人工韧带进行了2.0×10~6次体外磨损试验,测量人工韧带磨损量并获取其磨损表面形貌,对磨损产生的磨屑进行提取与表征。结果显示:经2.0×10~6次磨损后,人工韧带磨损率为(6.94±2.30) mg/10~6次;人工韧带磨损后表面部分组织起毛且编织状结构受损,丝线排序松散并出现断裂;从润滑介质中提取的磨屑大部分呈类球状,少部分呈纤维条状,且小尺寸磨屑较多,大尺寸磨屑较少。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人工韧带的体外磨损测试标准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艳  黄盼盼  马然  
利用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以高速铁路受电弓碳滑板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弓网相对滑动速度对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碳滑板的磨损率、接触副的电弧放电能量均随着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碳滑板/接触线配副的载流效率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碳滑板磨损表面的烧蚀程度、裂纹的深度及宽度均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碳滑板/接触线高速相对滑动过程中,接触线Cu元素转移到了碳滑板表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奇  蒋康  夏余平  彭博  刘克非  吴庆定  
以杨木粉末为基材、纳米刚玉粉为增强因子,采用温压成形技术制备纳米颗粒增强木质滑动轴承,研究了纳米刚玉粉含量对木质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磨耗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并对试件摩擦磨损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刚玉粉对木质滑动轴承的摩擦磨损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当纳米刚玉粉含量为6%时效果最佳;含6%纳米刚玉粉的木质滑动轴承的磨合期短(~7 min)、摩擦系数小(~0.11)、极限PV值高(161.7 MPa·m·min~(-1)),可望在一定工况下替代烧结青铜用于轻纺机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泽国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逐渐发生磨损,这种磨损可分为两种形式,即有形磨损与无形磨损。设备在使用中在力的作用下,各部分发生摩擦、振动,疲劳等现象、致使设备的实体产生磨损,这种磨损叫第Ⅰ种有形磨损。设备在闲置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生锈,由于管理不善而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也都会使设备遭到有形磨损,这种磨损叫第Ⅱ种有形磨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除遭受有形磨损之外,还有无形磨损,无形磨损亦分两种形式。由于相同结构设备再生产价值的降低,而产生的原有设备的贬值叫第1种无形磨损;由于不断出现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的设备而使原有设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雅琦  汪生莹  耿金光  刘炀  张健  罗斌  
【目的】砂带磨削是木材加工行业的一项重要工艺。分析砂带磨削过程中的砂带磨损机理及其对材料去除率、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完善木材切削理论,推动新型砂带研发制造。【方法】本研究以水曲柳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磨削过程中的试件质量变化和表面形貌,就砂带磨损对试件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试件材料去除率、磨削过程中砂带的质量变化和表面形貌探究砂带的磨损机理,并采用灰色模型预测磨削长度与材料去除率、磨削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横纹磨削时,材料去除率整体大于顺纹磨削的材料去除率。整体而言,材料去除率与砂带质量随磨削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试件表面粗糙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磨削过程中,砂带磨粒出现磨损、破碎以及脱落的现象,造成砂带质量不断减小,磨粒等高性逐渐增加。顺纹方向磨削对砂带磨粒的磨损大于横纹方向磨削。磨粒磨损程度越大,材料去除率越小。当材料去除率降低至3%时,可认为已基本达到砂带使用寿命。【结论】磨削过程中,等高性越差,材料去除率越高。随磨削次数增加,砂带材料去除能力不断下降,试件表面粗糙度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值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平均模拟相对误差都在20%以内,适用于水曲柳砂带磨削过程中磨削长度与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之间的预测。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业萍   孔德宇   庄溶润   王松   曹广忠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骨关节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关节假体的长期磨损损耗及磨屑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会造成人工关节无菌松动甚至早期失效。研究人工关节滑动与固定组合界面的磨损行为是探索磨屑形成机制的基础,也是探明人工关节松动失效机理、提升关节耐磨性的重要依据。该文利用Web of Science和中国国家知识网络数据库的资源,对人工关节磨损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人工关节在滑动界面和固定界面产生的磨损行为及主导磨损机理;分析假体结构、材料成分、润滑介质和磨屑等对人工关节磨损行为的影响机制,总结人工关节优化改进方案;详细阐述人工关节体外磨损试验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概述人工关节组合界面磨损表征参量的提取方法以及磨损智能检测的发展现状;总结人工关节磨损行为的研究热点,指出多信息融合和智能化监测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人工关节磨损行为的基础与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瑶  田彪  张健  刘红光  罗斌  
【目的】砂带磨削作为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直接影响着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目前有关木质材料磨削方面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多借鉴金属磨削且多以实木为研究对象,针对人造板砂带磨削的研究极少。在实际生产中,砂带的选择和更换大多依靠工人的经验判断。本研究可以为实际生产中的砂带选择和更换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促进木材加工技术和砂带制造技术向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方法】本研究以中密度纤维板为试验材料,测试砂带磨削时的磨削效率和表面粗糙度,结合三维形貌图和电镜图,分析砂带磨损对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对砂带寿命做出合理预测。【结果】MDF磨削初期磨粒尖锐,材料去除率较高,但随磨粒破碎和脱落,材料去除率下降速度较快;磨削中期材料去除率趋于动态稳定,磨削后期随着磨粒进一步钝化、局部片状脱落,材料去除率再次降低。随着磨削次数增加,磨粒在持续磨损过程中逐渐钝化、顶端直径增大,在试件表面留下渐宽的磨削痕迹,试件表面粗糙度参数S_a和S_(dr)数值呈下降趋势,磨削前后期粗糙度参数值较分散,中期的粗糙度参数值相对集中、收敛性好。而砂带表面粗糙度参数S_a和S_(ku)数值在磨削前后期相对集中,磨削中期比较分散。在试验所用120目砂带的情况下,以材料去除率为评价指标时,累计磨削长度23 096 m为砂带的使用寿命终点;以磨削表面粗糙度参数S_a为评价指标时,累计磨削长度18 375 m为砂带的使用寿命终点。【结论】砂带磨损至失效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磨削效率与参与磨削的磨粒尖锐度和有效磨粒数量成正比。砂带磨损对磨削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磨削加工目的不同,依据不同的考察指标,砂带寿命评判结果有差异,可以通过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趋势对砂带寿命进行合理预测。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菁洲   田凌   韩天霖  
滑动轴承是现代机械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润滑不充分的情况下,轴承接触面易出现磨损退化,为设备运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为实现对滑动轴承磨损智能诊断与寿命预测,该文设计并建立了滑动轴承磨损试验台,开展了滑动轴承磨损退化试验和振动测量试验,得到不同磨损深度下的轴承振动信号,并构建了时域、频域、非线性结合的多域特征,可有效表征轴承磨损退化信息;提出了基于稀疏相关向量迭代指数退化的预测方法,对新输入的振动信号进行定量的磨损深度诊断,并基于历史数据的稀疏相关向量加权拟合退化模型,进行磨损趋势预测。试验证实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支持滑动轴承磨损状态的智能诊断与寿命预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邱宇  邵帅  杨德超  王晓娜  
设计了一套基于摩擦发电测量系统,实现了对摩擦发电器件的电压、电流等电学信息实时检测和处理分析。该测量系统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电机驱动模块,测量被测摩擦发电机的输出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至计算机,实现采集数据的实时显示、自动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摩擦发电测量系统具有综合性强、检测信号稳定、操作简单、软件扩展性好等优点,满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创新设计的平台的基本需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苗强  王信东  
现有许多文献虽然都涉及到设备无形磨损的计量问题,但大部分没有将两种无形磨损详细的加以区分。本文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考虑设备的价值,讨论了设备的无形磨损,并对两种无形磨损加以区别与计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富彬  
设备的有形磨损及度量指标探讨□李富彬机械设备在使用(或闲置)中会发生磨损,设备的磨损有两种形式——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故障。了解磨损产生的原因、正确地确定磨损程度,这是设备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仅对设备的有形磨损及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烨楠  龚瑞  刘向荣  曾湘祥  毛勇  
对虾形态参数测量传统上使用游标卡尺,但误差较大。为提高对虾形态测量的智能化水平,实验录用图像测量技术测量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刀额新对虾3个品种的体长、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所得结果与游标卡尺测量值比较。实验共测量对虾421尾,获得数据15 156个。基于Bland-Altman作图法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开展2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和重复性评价。结果发现,(1)图像测量技术与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的差值95%以上落在LoA范围内,且LOA CI在专业意义上可接受,说明二者一致性好;(2)图像测量技术对每尾对虾同一角度的识别结果一致;识别3个角度的ICC分别为0.996、 0.973、 0.957,与1名测量者用游标卡尺3次测量的ICC(ICC=0.997、0.980、0.965)无显著差异,但高于3名测量者(ICC=0.991、0.952、0.947),说明图像测量技术同一角度的重复性最佳;(3)图像测量技术识别同一角度的结果最接近假定真值,变异程度最小,相对误差分别为1.52%、2.37%、3.74%。研究表明,图像测量技术与游标卡尺一致性好,且重复性优于后者,具有非接触、测量快、适用广泛等特点,可代替游标卡尺应用于对虾形态参数测量之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坦  傅水根  吴平东  
为了准确测量人体的纵跳高度 ,对人体纵跳时的运动状态进行力学分析 ,提出了应用光电传感器对人体纵跳高度进行间接测量的新方法 ,设计并制造了间接式纵跳测试仪。实际测试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间接式纵跳测试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测试结果较机械式直接测试方法准确 ,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硕   顾君   高世科   王诺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人工鱼礁模型在不同因素(底质粒径、含水率、加载质量、开口比、开口形状和位置)下的最大静摩擦系数,及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最大静摩擦系数和礁体所能承受的坡度范围。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实验对10种不同结构的人工鱼礁模型最大静摩擦系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最大静摩擦系数与底质粒径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5708),底质为粉砂黏土时,最大静摩擦系数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②随礁体加载质量的增加,最大静摩擦系数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③礁体最大静摩擦系数与礁体自身的开口比显著相关,与压强(加载质量/底面积)、开口位置不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6);④相同条件下,加载质量为礁体自身重量的2~3倍时,可以承受最大的坡度。研究表明,礁体自身特征(开口比、开口形状)对最大静摩擦因素的影响超过外部因素(粒径、含水率、加载质量)。因此,在进行人工鱼礁区选址时,应综合考虑礁体开口,底质条件等相关因素,同时尽可能科学合理的设计人工鱼礁。本研究从力学角度为科学合理地设计人工鱼礁及安全有效地开展人工鱼礁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杰  戚大伟  
为提高林木生长状态测量的准确性,克服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从视差处理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时间点采集到的树木图像信息,通过采取特征点提取方法,判断出一段时间内树木生长状态的变化情况。试验过程中,将待采集图像的树木上标出红色的矩形信息点,并利用双摄像机针对标出的特征点进行采集,然后将2幅树木图像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计算出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树木上信息点空间信息,从而确定该段时间内信息点的位置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标定的信息点,传统测量方法在高度和粗度上数值相近,与林木生长实际不符;而基于视觉技术的测量,其测量结果与林木的实际增长过程是一致的,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树木的无损测量研究,判断出树木的生长状态变化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