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1)
2023(9246)
2022(8336)
2021(7897)
2020(6623)
2019(15456)
2018(15483)
2017(29718)
2016(16297)
2015(18329)
2014(18287)
2013(18209)
2012(16495)
2011(14789)
2010(14454)
2009(13000)
2008(12393)
2007(10443)
2006(8931)
2005(7496)
作者
(47945)
(39607)
(39368)
(37436)
(25161)
(19090)
(17803)
(15742)
(15131)
(14015)
(13775)
(13302)
(12429)
(12360)
(12249)
(12109)
(12048)
(11796)
(11231)
(11164)
(9949)
(9594)
(9551)
(8898)
(8853)
(8793)
(8745)
(8661)
(7888)
(7861)
学科
(61554)
经济(61488)
管理(45367)
(43021)
(36244)
企业(36244)
方法(31439)
数学(27287)
数学方法(26976)
(16687)
(15926)
中国(14706)
(14469)
业经(13811)
地方(12629)
(11098)
理论(10837)
(10784)
贸易(10780)
农业(10737)
(10445)
技术(10234)
环境(10227)
(9599)
财务(9541)
财务管理(9527)
(9351)
企业财务(9026)
(8848)
教育(8725)
机构
大学(228638)
学院(226564)
管理(93619)
(83591)
理学(82207)
经济(81653)
理学院(81303)
管理学(79861)
管理学院(79474)
研究(74547)
中国(52639)
科学(50402)
(48979)
(38702)
业大(37997)
(37740)
(36120)
研究所(35086)
中心(33208)
(31026)
北京(30920)
农业(30435)
财经(30036)
(29895)
师范(29577)
(27686)
(27403)
(25797)
技术(24682)
师范大学(24089)
基金
项目(166427)
科学(129331)
基金(119795)
研究(118623)
(105604)
国家(104761)
科学基金(89337)
社会(71868)
社会科(67984)
社会科学(67965)
(65200)
基金项目(64927)
自然(60862)
自然科(59362)
自然科学(59349)
自然科学基金(58236)
(55436)
教育(53775)
资助(49638)
编号(48366)
成果(38113)
重点(37178)
(35726)
(34893)
(34490)
课题(32849)
科研(32534)
创新(32125)
计划(31318)
大学(30588)
期刊
(85789)
经济(85789)
研究(62469)
学报(40586)
中国(37079)
科学(36503)
(34106)
管理(32441)
大学(30033)
学学(28386)
(25276)
农业(24432)
教育(24296)
技术(19142)
(14691)
金融(14691)
业经(14548)
财经(13450)
图书(13401)
经济研究(13205)
科技(12748)
(12558)
理论(11852)
林业(11734)
(11242)
实践(11224)
(11224)
问题(11196)
业大(10869)
资源(10745)
共检索到310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文林  唐晓燕  胡孟春  王国祥  
水生植物群落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作用显著,但目前人工重建的水生植物群落抗外界干扰能力弱,群落稳定性差,这就需要我们对人工重建的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的生态学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受损群落的修复途径。于2003年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采用物理生态工程进行了水生植物群落的重建研究,对群落演替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持续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水生植物之间发生生态位重叠时,其结果往往是以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随着生态位重叠程度下降,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趋于稳定;而当物种空间位置错开时,生长期相近的物种共存则变为可能,因此在群落的构建过程中应当避免同时引入生态位重叠较高的物种,应注意植物间时间序列及空间结构的分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为国  李萍萍  卞新民  吴沿友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于镇江内江湿地选择4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的4个不同时间段,从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生活型等方面研究湿地植被的演替规律,从而探索受损群落的修复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和生活型变化明显。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演替呈上升趋势,且演替中后期最高,均匀度随演替递增,而优势度递减;在生活型上,多年生草本的重要值随演替先降后升,其物种数逐渐上升并在后期维持相对稳定,并在各演替阶段处于主导地位。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和物种数均为先升后降;在科属总数上,科属数随演替逐渐增加,其中,禾本科植物始终处于优势种地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亚强  王海军  刘学勤  
选择云南中部5个高原湖泊在雨季和旱季对其水生植被开展了两次系统调查。共采集到水生植物80种,隶属于33科64属。其中湿生植物39种,挺水植物19种,沉水植物12种,漂浮植物7种,浮叶根生植物3种。区系分析表明5个湖泊水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世界分布类型为主,热带和温带性质的属分别有22属(占总属数的34.4%)和20属(占总属数的31.3%),表明该植物区系具有比较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对各湖泊沉水植物优势种类和沉水植物群落类型的分析表明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在滇池、星云湖、杞麓湖这3个富营养化湖泊中均占优势。而这些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类型也较为单一,主要为篦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等单优群丛。环境分析表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林飞  樊海川  代玉旭  
为探究淤积物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制定适当的水生植物管理政策,通过在石佛寺水库人工湿地采集对比4种不同水生植物(荷花、蒲草、芦苇、混合植物)以及主河道区域的淤积物,分析各区域内淤积物密度及TOC(有机碳)含量,研究这4种水生植物对淤积物总重量及淤积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湿地内淤积较为严重,平均淤积深度为0.824m各区域淤积物平均密度为1.106t·m-3,水生植物的种植会使附近区域内淤积物密度明显降低。湿地淤积总量约为14699978t,其中生物有机质含量占1.31%,即淤积总量中有98.69%为非生物淤积,湿地内淤积物的主要是由外源的无机物质所形成的非生物淤积构成。但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会使淤积物变得疏松,从而增加淤积物的深度。因水生植物的种植,湿地内淤积物深度增加0.261m,占湿地内平均淤积深度的31.7%。其中荷花区域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高,促淤效应最为明显,使淤积深度增加约0.101m;芦苇与蒲草对淤积深度的影响较为接近,分别会使淤积深度增加0.067和0.063m;混合植物区域(包括沉水植物、根生浮叶植物和自由漂浮植物)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少,促淤效应最差,但仍可以使湿地平均淤积深度增加0.030m。水生植物对于淤积深度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死亡腐解后对淤积产生的疏松效应,应及时对植株残体收获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伟  李国卿  赵联芳  
镇江北固山湿地属于长江近河口段淡水潮汐湿地,植物群落基本保持原生演替的前期状况。根据对该湿地的实地观测研究,描述了河滨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结合湿地的水文特征刻画了湿地高等水生植物在时间、空间和景观上的生态过程;综合河滨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及湿地的水文特征探讨了镇江淡水潮汐湿地的演变趋势。对湿地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为长江淡水潮汐湿地的生态修复和增加生物多样性及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玲  李广贺  张旭  张荣社  唐翀鹏  
用植物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滇池小河口的天然湿地以及表流和潜流两种人工湿地的植被群落学特征。研究区内调查发现有12种植物群落,包含有植物17种。结果表明:表流人工湿地的群落多样性大于潜流人工湿地,甚至也大于天然湿地;在两种人工湿地中,植物群落中的层次数比较接近;从植被群落结构来看,在物种多样性和shannon-wiener指数方面表现为潜流人工湿地大于表流人工湿地,天然湿地居中。从天然湿地到表流湿地,再到潜流湿地,随着湿地环境水文条件的变化,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状况也在变化,表现出从湿地植物向陆生植物演替的趋势。研究表明两种人工湿地中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长势不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唐维春   刘小娥   苏世平   王昊   马彦东   唐庆童  
为明确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循环对温度响应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草地、灌丛林、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青杄-白桦林(Picea wilsonii-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青杄林(Picea wilsonii forest))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研究不同温度(15℃、25℃、35℃)条件下土壤氨化、硝化特征。研究表明:1)土层深度分别对氨化速率、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累积硝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与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与累积硝化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0~20 cm土层的最大;2)演替群落分别对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除草地群落的0~20 cm土层外,其余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其中草地的氨化速率最大;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硝化速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青杄-白桦林的硝化速率最大;3)温度对氨化速率、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累积硝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除灌丛林、青杄-白桦林群落的0~20 cm土层、青杄林、白桦林、青杄-白桦林群落的20~40 cm土层、草地群落的40~60 cm土层外,其余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累积氨化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15~35℃)而增大,其中35℃下最大(154.03 mg·kg-1),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硝化速率和累积硝化量均随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25℃下最大(529.10 mg·kg-1);4)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理化性质(TN、田间持水量、NH4+-N、土壤容重)在15℃、25℃下对土壤氮素氨化、硝化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为土壤供氮能力的动态变化和该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志国  赵秀海  周效明  侯丽英  李玉杰  陈万明  
对北京西部黄羊滩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随演替的进展呈增加的趋势,每一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优势种群。藜科植物是流动沙地的先锋植物,在植被演替早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各阶段种类数量比较稳定;菊科植物属于演替的过渡类群,只是在半固定沙地阶段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固定沙地生态功能的主要维持者。随演替的进展,初期占绝对优势的1年生植物逐渐被多年生植物替代,沙地植被向杂草类草原方向发展,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各阶段群落间的生态距离较远,在人工植被建设时应根据沙地环境条件选择最佳植物种和配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晓雷  杨富强  田青  周旭姣  赵安  何万鹏  赵艳丽  姜礼红  
[目的 ]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火烧迹地植物群落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在迭山北坡,选取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即火后演替5年(5 a)、火后演替15年(15 a)、火后演替23年(23 a)和森林顶级群落(Climax)作为一个演替序列,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等指标,以揭示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数量特征。[结果 ]1)随着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下降,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其中5 a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个体数最多(4 008±298株·(400 m~2)~(-1)),Climax的物种丰富度最小,个体数量也最少(1 759±90株·(400 m~2)~(-1));草本层5a群落、灌木层和乔木层Climax群落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2)依据重要值,5 a、15 a、23 a和Climax 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可命名为扁刺蔷薇+箭竹+密生薹草、唐古特忍冬+黑水柳+密生薹草、青海云杉-红桦+扁刺蔷薇+密生薹草群落和云杉-巴山冷杉+唐古特忍冬+密生薹草群落。3)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异质性指数5 a (0.0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詹金星  支崇远  夏品华  马建荣  李海珍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提高水污染处理能力,保护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对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展望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迟橙  龙岳林  
阐述了目前城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了城市污水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污水技术的应用现状、修复机理和效果,提出了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海洋  陈宇  郑玉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加杰  阮宏华  
水域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最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简要概述了水生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中的相关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指出现阶段水生态系统恢复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提出了今后相关的研究方向:筛选培育优良品种、建设推广示范工程、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等,为我国水生生态恢复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与技术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玮  侯宁宁  杨钙仁  李茵茵  凤姜薇  邓羽松  彭晚霞  
[目的]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为选用适宜生态条件的水生植物治理污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9种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室内静水条件下pH、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溶解氧(DO)的测定,探讨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的特点及其根系泌氧特征,同时分析营养物质吸收对水溶液pH值的影响和泌氧速率与有机物去除量的相互关系。[结果]9种水生植物均对水体N、P的吸收较强。其中美人蕉和凤眼莲对N、P的吸收能力较强,苦草对各形态N吸收能力均较强,风车草对TP的吸收能力较强,吸收率均达70%以上;NH_4~+-N、TP与pH的关系密切,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44(P<0.01)。不同植物的泌氧能力存在差异,花叶芦竹、再力花和风车草对水体的供氧能力显著大于其他植物。[结论]苦草、美人蕉、凤眼莲和风车草对N、P的净化效果较好,可用于氮磷含量较高的污水中。花叶芦竹、再力花和风车草的泌氧能力及对耗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较高,适宜种植在高耗氧有机物的污水中。风车草不仅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净化效果较好,而且泌氧能力及耗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也较高,可以将其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栽培植物进行推广应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德昊  李涛  
钤阳湖是江西省新余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目前面临着水华爆发风险.该文基于2022年1月、5月和7月对钤阳湖浮游植物和水环境的调查,研究钤阳湖不同水文时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8种,其中绿藻门23种,占总种数的39.66%,是钤阳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隐藻门中的隐藻(Cryptomonas sp.)是枯水期和平水期的优势属(种),蓝藻门中的鱼腥藻(Anabaena sp.)是丰水期的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表现出丰水期高、枯水期次之、平水期最低的规律.冗余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水温、pH值、氨氮等是影响钤阳湖浮游植物动态的主要环境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