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
- 2023(192)
- 2022(167)
- 2021(171)
- 2020(138)
- 2019(305)
- 2018(279)
- 2017(372)
- 2016(289)
- 2015(412)
- 2014(376)
- 2013(304)
- 2012(264)
- 2011(262)
- 2010(286)
- 2009(207)
- 2008(182)
- 2007(186)
- 2006(131)
- 2005(127)
- 学科
- 教学(1035)
- 理论(808)
- 学法(782)
- 教学法(782)
- 学理(734)
- 学理论(734)
- 教育(611)
- 研究(438)
- 生(284)
- 研究生(276)
- 学(258)
- 济(232)
- 经济(231)
- 管理(213)
- 中国(200)
- 业(169)
- 学校(165)
- 高等(162)
- 殖(150)
- 思想(148)
- 技术(148)
- 政治(147)
- 德育(145)
- 思想政治(145)
- 改革(145)
- 政治教育(145)
- 水产(145)
- 治教(145)
- 革(145)
- 业经(129)
- 机构
- 学院(3635)
- 大学(3151)
- 研究(1422)
- 技术(1169)
- 科学(1102)
- 职业(1075)
- 农(882)
- 所(831)
- 技术学院(823)
- 研究所(794)
- 江(790)
- 职业技术(777)
- 中国(747)
- 京(738)
- 教育(724)
- 范(706)
- 师范(689)
- 农业(684)
- 业大(671)
- 州(608)
- 院(598)
- 省(586)
- 管理(563)
- 室(528)
- 中心(514)
- 师范大学(490)
- 济(489)
- 工程(474)
- 科技(462)
- 研究院(461)
共检索到5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汉平 黄木桂 陈大庆 钟鸣远 邱顺林 张邦杰 麦家柏 黄林波
通过模似鲥鱼性腺发育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埋植 LHRH-A 和 Testosterone 缓释放颗粒激素,诱导池养3~+龄鲥鱼性腺发育季至第1期,成熟系数达0.9%。试验摸索出麻醉操作鲥鱼不死的有效方法。对今后鲥鱼全人工繁殖的前景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池养鲥鱼 长效颗粒激素 诱导 性腺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汉平 魏开金 姚红 麦家柏 林加敬
根据对圈养鲥鱼人工繁殖机理研究结果,采用外源内分泌药物和生理、生态学方法,对池塘驯化养成的亲鱼进行8种不同药物,5种不同剂型和操作方法的诱导成熟实验,筛选出“鲥Ⅰ号”和“鲥Ⅱ号”两种剂型。在性腺发有启动前和启动初期,采用理植“鲥Ⅰ号”的慢性处理方式和生态调控措施,调节机体的胰岛素和性类固醇水平,进而刺激机体脂肪积累和脑垂体GtH的积累。在性腺发育启动后采用“鲥Ⅱ号”的急慢性处理方式,促进GtH的维持和释放,诱导池养鲥鱼性腺发育成熟。4、5、6龄亲鱼催熟率分别为83.3%、87.5%和100%。研究表明,脂肪积累和外源性类固醇激素是鲥鱼性腺发育的启动因子;4月份肠系膜脂肪系数低于1.5%的亲鱼性...
关键词:
池养鲥鱼 人工诱导 性腺发育 有效积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洁明 柳凌 郭峰 张涛
从人工诱导日本鳗鲡(Anguill japonica)性腺成熟的角度,采用对亲鳗群体外形和解剖观察,以及性腺组织切片的方法,对日本鳗鲡从下海鳗到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日本鳗鲡精巢发育仍可分为5个时相,即精原细胞前增殖期(Ⅰ);精原细胞后增殖期(Ⅱ),精母细胞生长期(Ⅲ),精子出现期(Ⅳ)和精子成熟期(Ⅴ)。除日本鳗鲡下海鳗的精巢有73.3%的个体处在第Ⅰ时相外,其整个精巢的发育过程和细胞学特征与以前的研究无太大差异。在下海鳗群体中未观察到第Ⅰ时相的卵巢。因此,人工诱导日本鳗鲡的卵巢发育只有卵母细胞单层滤泡期(Ⅱ);脂肪泡出现期(Ⅲ);卵黄充满期(Ⅳ)...
关键词:
日本鳗鲡 人工诱导 性腺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青 李琪 于瑞海 李吉清
利用紫外线诱导进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雌核发育单倍体的研究,用强度为2 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展开实验。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型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型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的精子受精后所产生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慢于正常受精所产生的二倍体胚胎,各照射组均出现非整倍体。40 s照射组中卵裂率达到51.2%,D型幼虫发生率为0,单倍体率最高,达到36.8%,出现“Hertwig效应”。由于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有效诱导既需要精子遗传物质失活、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骏 余德光 王广军 刘晓春 朱宏友 林浩然
降海鳗鲡一直是作为研究鳗鲡人工繁殖的材料,由于降海鳗鲡的资源衰退,选用池塘养殖鳗鲡作为亲本的研究成为热点。尽管人工诱导野生降海鳗鲡获得的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已报道,但人工诱导池塘养殖鳗鲡的胚胎及仔鱼早期发育未见报道。本文应用池塘养殖日本鳗鲡取代野生降海日本鳗鲡进行人工繁殖,2002年的孵化批次共80次,其中大部分为人工授精卵(60次),一部分(20次)为自然产卵。受精率为(44.03±21.99)%,孵化率为(65.76±19.48)%,共计获得苗种349.9万尾。连续记录了鳗鲡的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育过程。在水温为20.5℃时,胚胎发育需要时间为49h,所需积温1005℃.h;在水温为22.5℃...
关键词:
养殖鳗鲡 人工诱导 产卵 胚胎 仔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琪 吴建绍
Triploid was induced by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Pseudosciaena crocea. Pressure shock of 500kg?cm~(-2) was administered to eggs for 2 min at 3 min after fertilization. The triploid rate was 92.1%. The nucleus diameters (major axes) and volumes of erythrocytes in triploid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1....
关键词:
大黄鱼 三倍体 生长 性腺发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长安
鱼类在初次产卵后,以后每次产卵通常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及季节节律,这是鱼类长期进化的结果。随着鱼类成为人工养殖对象,人们越来越希望养殖鱼类能在人为控制下成熟产卵,从而打破自然环境下的繁殖周期。迄今,真鲷、牙鲆等人工诱导提前产卵已获成功并应用到生产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磊 陈松林 谢明树 邓寒 李文龙 高峰涛
对牙鲆三倍体鱼苗的诱导、生长及性腺发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在14.8~15.5℃的海水温度条件下授精,授精后3 min将受精卵放入3℃的海水中冷休克处理45 min,可以得到牙鲆三倍体;120日龄、348日龄、630日龄时对三倍体和二倍体的全长和体质量进行测量,发现在120日龄时二倍体与三倍体体质量差异不显著,348日龄时三倍体体质量明显大于二倍体体质量(P<0.05),630日龄时三倍体的全长和体质量均高于二倍体,且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比较630日龄时的性腺指数,发现二倍体牙鲆雌性和雄性的性腺指数分别是三倍体的3.3倍和3.1倍,三倍体牙鲆性腺明显小于二倍体,二倍体和三倍体卵巢...
关键词:
牙鲆 三倍体 生长 性腺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利红 张为民 林浩然
采用间隔 15d多次埋植雄激素雄烯二酮 (4 androstene 3 ,17 dine ,ADSD)或甲基睾酮 (17α methyl testosterone ,MT)诱导雌性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性腺发育成熟 ;并着重研究埋植雄激素后 ,雌鳗血清中促性腺激素 (GtH)及脑和垂体中哺乳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mGnRH)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次或多次埋植ADSD后 ,1~ 5d的血清GtH含量上升 ,然后下降 ;并且 ,血清GtH含量上升的幅度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对于MT处理组 ,只在埋植 7次后第 15天测得血清G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仍显著低于ADS...
关键词:
日本鳗鲡 性腺发育 雄性激素 反馈调节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董迎辉 杨爱国 刘志鸿 任建峰 周丽青 宫学红
2004年5~6月,用紫外线照射法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结合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处理受精卵抑制第2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中心波长254nm、光照强度800μw/cm2·s的紫外线照射栉孔扇贝精子50s,然后立即与正常卵子授精,在20℃水温下,受精后35~40min光镜下观察到20%~30%卵子排出第1极体时,分别以40、50、60、70、80mg/L的6-DMAP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20min,染色体计数法检测各处理组二倍体率,从而筛选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两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6-DMAP的浓度和...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人工诱导 雌核发育二倍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远东 袁志栋 谭树华 范军豪 周工健
湘云金鳙的卵子经适宜UV剂量灭活处理的异源四倍体鲫鲤精子激活后,在4~6℃下冷休克11~13 min,抑制第二极体排出和第一次卵裂使染色体加倍,成功获得了极体雌核发育(mei G)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mit G)湘云金鳙二倍体个体。结果发现,用异源四倍体鲫鲤精子诱导获得mei G、mit G成活率可达到19.4%±2.3%和7.3%±1.9%。运用形态学测量、染色体计数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mei G、mit G)进行了分析,其染色体数目为48;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二倍体基因组完全来自于母本,没有受到父本染色体的污染,证实其为雌核发育二倍体。对雌核发育湘云金鳙性腺发育进行连...
关键词:
湘云金鳙 雌核发育 遗传育种 体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英 谢卫著 夏朝林
利用紫外线诱导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单倍体,来用强度为1820μW/(cm2s)的紫外线(254nm)分别照射卵子0s、10s、20s、30s、40s、50s、60s、70s、80s和90s后,使之与正常精子进行授精实验。结果发现,照射50s的卵子能够保持较高的受精率(63.5%),该处理组的D形幼虫发生率为0,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此时单倍体率最高(50.4%),并出现"Hertwig"效应。由于有效地诱导雄核发育需要卵子遗传物质失活和保证较高的受精率,因此在强度为1820μW/(cm2s)的紫外线下照射50s是获得近江牡蛎雄核发育单倍体的最佳条件。研究还表明,受...
关键词:
近江牡蛎 紫外线照射 雄核发育 遗传失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媛 李琪 于瑞海
研究了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0μg/mL;6-DMAP)抑制第1卵裂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雄核发育二倍体的条件。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 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 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6-DMAP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减数分裂,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有丝分裂;抑制第1卵裂的适宜起始时间为受精后80 min,诱导率为21.0%~22.6%。细胞学观察显示,6-DMAP抑制第1卵裂产生的雄核发育二倍体主要来源于第1卵裂中期的受精卵,由于阻止了染色体分离和原核移动,导致一个融合的二倍性雌性原核的形成;经紫外线照射的...
关键词:
栉孔扇贝 雄核发育二倍体 6-DMA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舒新亚 龚珞军 陶忠虎 潘耕 杜健鹰 李金忠 普家勇 张从义 石义元 魏德晏
2005年在水泥池采用“控制光照、控制水温、控制水位、改善水质、加强投喂”的方法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同步批量产卵。经诱导的虾在36 d的时间里共有1006尾雌虾产卵,平均抱卵率达81.0%,而未采用人工诱导的雌虾平均抱卵率只有30.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若鹏 张慧茹 窦忠英
目的分离培养胎猪胰腺干细胞对其进行功能检测。方法用先悬浮后贴壁的方法从胎猪胰岛获得胰腺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该细胞,以MTT法测定其不同代次的生长活性,诱导该细胞成为胰腺内分泌细胞并检测其功能。结果分离得到的细胞不表达nestin,而表达导管上皮细胞标志ck-19、平滑肌标志α-actin,其在体外的生长行为有类似胚胎干细胞样生长形态,细胞体外增殖活力很强,现已传至18代,细胞经诱导后分化为分泌胰岛素的胰腺内分泌细胞,并且伴随着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通过本方法可以分离到胎猪胰腺干/祖细胞,经诱导分化可形成有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团并释放胰岛素。
关键词:
胎猪 胰岛 胰腺干细胞 培养 诱导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