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82)
- 2023(3000)
- 2022(2570)
- 2021(2502)
- 2020(2243)
- 2019(4847)
- 2018(4781)
- 2017(8122)
- 2016(5078)
- 2015(5862)
- 2014(5932)
- 2013(5648)
- 2012(5639)
- 2011(4921)
- 2010(5042)
- 2009(4877)
- 2008(5394)
- 2007(5179)
- 2006(4567)
- 2005(4075)
- 学科
- 管理(15851)
- 济(14968)
- 经济(14946)
- 业(13960)
- 企(12980)
- 企业(12980)
- 学(8102)
- 财(7352)
- 方法(6004)
- 务(6003)
- 财务(5992)
- 财务管理(5976)
- 企业财务(5679)
- 数学(4641)
- 制(4506)
- 数学方法(4447)
- 中国(4047)
- 农(4029)
- 体(3840)
- 业经(3542)
- 理论(3527)
- 银(3078)
- 银行(3053)
- 教育(3052)
- 森(3004)
- 森林(3004)
- 林(2984)
- 策(2804)
- 行(2780)
- 及其(2719)
- 机构
- 大学(74803)
- 学院(73524)
- 研究(29902)
- 科学(23139)
- 中国(22935)
- 管理(21700)
- 农(20977)
- 济(20926)
- 经济(20226)
- 京(18428)
- 所(18210)
- 理学(17650)
- 业大(17410)
- 理学院(17390)
- 管理学(16728)
- 研究所(16682)
- 管理学院(16620)
- 农业(16350)
- 省(13402)
- 中心(13209)
- 江(13174)
- 北京(12264)
- 院(11925)
- 财(11854)
- 室(10820)
- 农业大学(10678)
- 技术(10531)
- 州(10482)
- 范(9809)
- 实验(9782)
- 基金
- 项目(48123)
- 科学(34120)
- 基金(32028)
- 家(31705)
- 国家(31426)
- 研究(29108)
- 科学基金(23875)
- 省(19691)
- 自然(18364)
- 自然科(17887)
- 自然科学(17881)
- 自然科学基金(17535)
- 划(16998)
- 基金项目(16460)
- 社会(14658)
- 资助(14561)
- 社会科(13638)
- 社会科学(13631)
- 教育(13387)
- 科技(12022)
- 重点(11918)
- 计划(11755)
- 编号(10970)
- 科研(10354)
- 成果(9844)
- 发(9600)
- 专项(9203)
- 部(9128)
- 课题(8830)
- 创(8754)
共检索到121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锦波 殷鸣放 王大琦 王雷
以人工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林为研究对象,进行5种省力化育林方式(单层遮阳网覆盖、双层遮阳网覆盖、黑色地膜覆盖、白色地膜覆盖、喷洒化学试剂)的试验并与无处理对照区进行比较,研究省力化育林措施对幼林生长和抑制杂草的效果。结果表明:省力化育林措施在促进幼林生长和抑制杂草生长上具有明显效果,当年幼苗苗高分别提升15%、39%、28%、7%和24%,地径分别提升9%、31%、19%、6%和16%,保存率分别提升5%、17%、12%、3%和11%,总生物量分别提升15%、39%、26%、7%和18%
关键词:
省力化 红松 育林 控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明普 梁任重 马履一 尹伟伦 刘忠义 孙玉祥 王金宇
从多种化学药剂中筛选出以草甘膦75g/亩+尿素120g/亩为大兴安岭西林吉地区樟子松幼林化学抚育的最佳配比.除草效果好,且可增加叶绿素含量.在4年抚育期内每亩可节约开支7.34元.所用各种药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引起明显药害.建议在该地区进一步试验,并大力推广此项技术.
关键词:
樟子松 幼林 化学抚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延惠 丁访军 崔迎春 谢涛 马亨发 赵文君
林地抚育(松土、割灌、锄草)是提高人工林林分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但对其固碳功能的影响研究仍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抚育(松土、割灌、锄草)对黔中地区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组分(植被层、枯落物层、作为主根系层的060 cm土壤层的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抚育使得杉木人工林林木的保存率、林分郁闭度、林木胸径、树高等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林木单株生长的固碳能力大幅提高,其碳储量是对照林分的4.93倍。抚育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106.37 t/hm2)
关键词:
幼林抚育 杉木人工林 碳储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先仪 盛伟彤 邓宗付 李旭明 张小文
在江西分宜县上村林场地位指数≥16,没有或极少五节芒、茅草和水竹的地段,对杉木幼林采用以下抚育方法:①全面刀抚;②全面刀抚加局部松土除草;③全面松土除草。连续3a试验观测,结果表明:①和②法比③法植被覆盖度分别大5%~25%,侵蚀量少40%以上;3种抚育方法对林水生长均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的抚育用工量,①法仅为②、③法的1/3左右。所以综合看来,以①法效果为佳。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幼林抚育,效果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何智英 黄宝龙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智慧 牟长城 王亚辉 李轩男 刘珽
【目的】揭示透光抚育对不同林型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源/汇影响规律,为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及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3种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白桦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冠下栽植红松25~35年及透光抚育25~30年)在不同透光抚育强度(对照、轻度透光抚育、强度透光抚育)下的土壤异养呼吸净碳排放量(CO_2和CH_4)、植被年净固碳量及相关环境因子(温度、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等),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确定林型和透光抚育强度对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源/汇的影响规律及其机制。【结果】(1)3种林型土壤CO_2年均通量(159.94~207.43 mg/(m~2·h))既受透光抚育强度影响(强度透光抚育使蒙古栎红松林显著提高18.9%),也受林型影响(对照林分白桦红松林显著大于蒙古栎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轻、强度透光抚育下3种林型相近);各透光抚育强度对3者的土壤CH_4年均通量(-0.047~-0.028 mg/(m~2·h))无显著影响,但白桦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2)轻、强度透光抚育对3种林型的植被年净固碳量(1.66~3.99 t/(hm~2·a))无显著影响,但在各透光抚育强度下白桦红松林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105.4%~124.1%和31.0%~32.6%),山杨红松林又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55.7%~71.1%);(3)轻度透光抚育对蒙古栎红松林(-1.93~-1.12 t/(hm~2·a))、白桦红松林(-0.13~0.46 t/(hm~2·a))和山杨红松林(-1.03~-0.65 t/(hm~2·a))碳汇已无显著影响,而强度透光抚育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与林型密切相关(蒙古栎红松林源强显著提高72.3%,白桦红松林由碳汇转化为弱源,山杨红松林源强变大但差异性不显著)。【结论】因此,从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维持森林碳汇方面考虑,对恢复较快的白桦红松林和山杨红松林可以采取强度透光抚育,而对恢复较慢的蒙古栎红松林则适宜采取轻度透光抚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黄宝龙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 ,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 ,结果表明 :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 ;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地径结构 ;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 ,不抚育最小 ,块状抚育居中 ;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 ,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 ,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 ,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焕章 吴振和 王恒
到1990年止,大兴安岭林区共完成抚育作业面积66.74万ha。据统计,抚育间伐剩余物每公顷可达25t左右,影响了林内卫生,提高了火险等级。为此,先后在松岭、呼中、十八站、库伦斯林业局和呼玛县林业局的国营林场进行了抚育间伐剩余物火烧处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方法 (一)试验条件的选择初步试验在松岭和呼中林业局的部分林场进行。选择天然中幼龄林的兴安落叶松纯林,落叶松与白桦混交林,林龄Ⅱ、Ⅲ龄级,平均树高8-12m,平均胸径6-12cm,郁闭度≥0.7。标准地面积采用正方形33×33m,剩余物按2m×1m×1.5m、2m×1m×1m、2m×1m×0.5m堆放。剩余物按抚育后的3、6...
关键词:
抚育间伐 剩余物 火烧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明安刚 张治军 谌红辉 张显强 陶怡 苏勇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7%,11.78%和14.49%,林下植被层分别低于对照20.82%,19.80%和0.20%,凋落物层分别低于对照15.81%,2.87%和27.31%;间伐对土壤层碳贮量和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土壤碳贮量和增加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的趋势,土壤碳贮量分别低于对照4.15%,1.83%和5.53%,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分别高出对照2.62%,4.19%和3.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商添雄 韩海荣 程小琴 蔡锰柯 李斌 张雯雯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林分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方法]在山西省沁源县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轻度(间伐强度15%)、中度(间伐强度35%)、重度(间伐强度50%)抚育间伐并设置对照样地,以树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为林木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特征,结合土壤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林木生长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中度、重度间伐2年与4年后,各树木生长指标与对照样地相比均显著增加;间伐在减少林分内乔木层生物量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生产力,各时间段及间伐强度下乔木层生产力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对照;间伐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全磷(TP)含量,减缓土壤养分的流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生长量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冠幅生长量与土壤含水率(MC)、SOC、TN、TP显著正相关。[结论]间伐可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胸径和冠幅生长,增大林木单株冠径比与生产力,在本研究的3个间伐强度中,50%的重度间伐是最适间伐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全磷含量较少,土壤pH为弱酸性,SOC、TN、TP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哲 魏浩亮 周庆营 王海东 丁万林 李艳茹 贾晓静 徐满 王超 陈瑜 谷建才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影响,探究适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最佳抚育间伐强度,以期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6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及22%、38%抚育间伐强度样地,分别于伐后1 a、伐后3 a、伐后5 a、伐后7 a进行林分结构指标的定期调查,分析各处理样地的林分生长和径级结构。【结果】抚育间伐促进了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22%间伐、38%间伐的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5.6%、52.0%;22%间伐、33%间伐的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9.0%、88.7%。各处理样地的树高年均生长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林分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以及生物量和碳储量年均增长量都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样地增长率逐渐降低,抚育间伐样地增长率逐渐增加。对照、22%间伐、38%间伐样地直径分布范围分别为6~22、10~22、12~22 cm,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向更大径阶方向偏移。KS检验结果表明,对照样地均符合正态分布,22%间伐样地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佳,其次为伽玛分布;38%间伐样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Weibull分布。【结论】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分的生长,改善林分结构,使林分结构向更高径阶方向发展,综合考虑采用38%间伐强度为宜。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抚育间伐 生长结构 径级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亮 牟长城 张小单 韩阳瑞 庄宸 曹万亮 程家友 郑曈
运用采伐试验方法,研究上层透光抚育(对照为栽针未采伐、轻度透光抚育(25%)、中度透光抚育(50%)、强度透光抚育(75%)、全透光(100%),透光抚育强度是指蓄积比例)对长白山中期(33年生)"栽针保阔"红松林土壤碳储量及凋落物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抚育对长白山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的土壤密度((0.83±0.02)~(1.15±0.03)g/cm3)与土壤碳含量((43.36±1.60)~(70.26±1.94)g/kg)具有影响。中度透光抚育显著降低了其土壤密度(8.4%,P<0.05),但显著提高了其土壤碳含量(14.9%,P<0.05);强度透光抚育与全透光显著提高了土壤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辉 牟长城 杨智慧 刘珽 李轩男
【目的】揭示透光抚育对"栽针保阔"红松林中长期碳汇的影响规律,为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测定法,同步测定小兴安岭不同透光抚育强度(对照(未采伐未栽针)、轻度透光抚育(伐除上层蓄积1/7)、中度透光抚育(伐除上层蓄积1/5)、强度透光抚育(伐除上层蓄积1/4))下的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杨桦次生林冠下栽植红松35年,透光抚育30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透光抚育强度对"栽针保阔"红松林中长期碳汇作用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1)透光抚育30年后,各透光抚育强度使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的植被碳储量((81.15±3.63)~(100.24±1.10) t/hm~2)显著降低了14.7%~19.0%(P 0.05),但轻度、中度和强度透光抚育却改变了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水平分布上土壤表层碳储量随透光抚育强度增大而递减;垂直分布上轻度和中度透光抚育使其由对照的上>中≈下转化为上>中>下或上≈中>下)。(3)轻度透光抚育使其生态系统碳储量((189.47±5.16)~(218.44±10.65) t/hm~2)已得到恢复(-5.3%,P> 0.05),但中度和强度透光抚育仍使其较对照显著降低9.3%和13.3%(P 0.05),而中度和强度透光抚育却使其仍显著低于对照15.4%~15.7%和14.0%~15.8%(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虎 王秀琴 陈祥伟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幼龄林(17年生)为对象,设置5种长期、多次、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2次高强度间伐(L1,35.6%~43.4%)、2次中强度间伐(L2,23.1%~24.3%)、3次中强度间伐(L3,15.3%~23.8%)、4次低强度间伐(L4,5.8%~17.1%)和对照(CK,历次间伐时仅移出枯立木)。通过5种处理后幼龄林生长至成熟林时(56年生)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储量调查,结合1974—2013年历次间伐木和枯死木碳储量,从枯死木、间伐木和成熟林活立木生物量碳、土壤碳、生态系统碳分配和林分累计固碳量方面,评价长期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间伐不仅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晓东 莫晓勇 邓海燕 江瑶 刘丽婷
为提升人工林林分结构的稳定性,本研究提出一种实际操作性强的抚育方法,以期为林分结构优化提供新思路.采用乘除法结合角尺度、开敞度、竞争指数、大小比数和材积等5个结构参数提出评价指数.以评价指数最优为目标,对林地进行栅格化处理,建立林分栅格间伐模型.使用C语言编制间伐模型计算机程序,并以桉树人工林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评价指数可量化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并可作为指标比较间伐方案的优劣;3年生林分适合(15%,20%]的间伐强度,4和5年生林分适合(20%,25%]的间伐强度;3~5年生林分使用林分随机间伐模型的效果与林分栅格间伐模型相差不大,后者的操作更为简便;采用林分栅格间伐模型输出的间伐方案可减少林木竞争压力,增加林木生存空间,林分评价指数提高46.85%~67.57%,显著提高林分结构的稳定性.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间伐模型 桉树人工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