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46)
- 2023(2733)
- 2022(2331)
- 2021(2349)
- 2020(2001)
- 2019(4432)
- 2018(4440)
- 2017(7835)
- 2016(4475)
- 2015(5158)
- 2014(5222)
- 2013(4775)
- 2012(4729)
- 2011(4208)
- 2010(4366)
- 2009(4130)
- 2008(4439)
- 2007(4275)
- 2006(3767)
- 2005(3510)
- 学科
- 济(15068)
- 经济(15045)
- 管理(13026)
- 业(11050)
- 企(10308)
- 企业(10308)
- 方法(6980)
- 学(5962)
- 数学(5365)
- 数学方法(5134)
- 理论(4708)
- 业经(4062)
- 中国(4001)
- 教学(3998)
- 贸(3571)
- 贸易(3568)
- 制(3551)
- 易(3489)
- 财(3460)
- 农(3322)
- 和(3000)
- 技术(2803)
- 教育(2697)
- 银(2578)
- 银行(2562)
- 策(2525)
- 务(2394)
- 行(2394)
- 财务(2378)
- 信息(2371)
- 机构
- 大学(68334)
- 学院(66799)
- 研究(23642)
- 管理(23292)
- 济(20198)
- 理学(19638)
- 经济(19506)
- 理学院(19349)
- 管理学(18646)
- 管理学院(18520)
- 中国(17615)
- 科学(17384)
- 京(15820)
- 农(13579)
- 所(13214)
- 研究所(12065)
- 中心(11399)
- 业大(11374)
- 江(11148)
- 农业(10831)
- 北京(10134)
- 财(10034)
- 范(9816)
- 师范(9652)
- 技术(9480)
- 州(9120)
- 院(8630)
- 省(8584)
- 财经(7779)
- 师范大学(7669)
- 基金
- 项目(42854)
- 科学(32486)
- 基金(30069)
- 研究(28515)
- 家(27703)
- 国家(27490)
- 科学基金(22836)
- 省(16882)
- 自然(16424)
- 自然科(16128)
- 自然科学(16120)
- 社会(16115)
- 自然科学基金(15811)
- 基金项目(15346)
- 社会科(15081)
- 社会科学(15077)
- 划(14624)
- 教育(13681)
- 资助(13256)
- 编号(11602)
- 成果(10494)
- 重点(9850)
- 计划(9064)
- 创(8675)
- 部(8628)
- 科研(8449)
- 发(8272)
- 科技(8237)
- 课题(8180)
- 创新(8120)
共检索到105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武 马学艳 孙光兴 徐东坡 王林 闻海波 吕国华 徐跑 华丹 顾若波
为了降低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规模化繁育过程中亲本性别鉴定的工作量,通过对壳长(SL)、壳高(SH)、壳宽(SW)、体质量(BW)4个性状221行数据采集并归一化处理,从原始数据中随机抽取90%的数据(199个样本)用于数据测试,并以此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橄榄蛏蚌进行性别预测。结果显示,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模拟橄榄蛏蚌两种性别的数据,准确度为0.68,SH、SW、BW3个性状与性别的关系较弱,仅SL和性别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影响关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巧情 刘俊 冯抗抗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橄榄蛏蚌(Solenaiaoleivora)的滤水率。结果表明,在15℃、20℃、25℃、30℃4个温度梯度下,橄榄蛏蚌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滤水率最大值出现在20℃,最小值出现在30℃;对于大规格和小规格橄榄蛏蚌,最大值分别为0 2388L/(ind·h)和0 1353L/(ind·h),最小值分别为0 0607L/(ind·h)和0 0358L/(ind·h)。方差分析(ANOVA)表明,温度和个体大小对橄榄蛏蚌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F>F0 01),并且不同规格的橄榄蛏蚌,小规格组滤水率大于大规格组滤水率。此结论与多数双壳贝类的生理现象一致,即在一定温度范...
关键词:
橄榄蛏蚌 温度 滤水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国华 梁建超 徐东坡 马学艳 顾若波 王林 丁图强 徐跑 华丹 闻海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能量代谢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橄榄蛏蚌的生理能量学资料,并指导我国橄榄蛏蚌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利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5个温度(15、20、25、30和35℃)对橄榄蛏蚌稚蚌、幼蚌及成蚌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同化率等的影响,并建立不同温度下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温度对橄榄蛏蚌耗氧率、摄食率、排氨率和同化率影响显著。稚蚌、幼蚌和成蚌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同化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耗氧率和摄食率在30℃达到最大值,而排氨率和同化率在25℃时达到最大值;规格对橄榄蛏蚌耗氧率、摄食率、排氨率和同化率影响显著。橄榄蛏蚌稚蚌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均显著高于幼蚌和成蚌。橄榄蛏蚌能量分配策略中呼吸能占比最大(22.01%~94.90%),其次是排粪能(9.47%~59.69%)和生长能(-25.39%~56.33%),排泄能最小(0.37%~20.08%)。橄榄蛏蚌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0℃或25℃时达到峰值,在15℃时最低,稚蚌、幼蚌和成蚌生长能占比分别在25~35℃,20~30℃和15~30℃时较高,其适温范围随生长增大而增大。[结论]温度和规格对橄榄蛏蚌代谢生理和摄食生理均存在显著影响。20~25℃时橄榄蛏蚌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较高,更适宜其生长,橄榄蛏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也随规格增大而逐渐增大,稚蚌和幼蚌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低,成蚌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低。
关键词:
橄榄蛏蚌 温度 规格 耗氧率 能量收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闻海波 孙光兴 丁图强 吕国华 徐跑 马学艳 徐东坡 王林 张呈祥 霍礼辉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鉴于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 Heude)自然资源的衰退状况及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本文对淮河橄榄蛏蚌繁殖类型和性腺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蛏蚌为短期孵育型,繁殖期从3月至6月初,3-5月为繁殖高峰期,发现的最小怀幼雌蚌为2~(+)龄;雌蚌内外2对鳃丝均可作为育儿囊,属于外鳃类的四生型,一次怀幼数量在134.9万~402.1万只。以雌蚌怀幼为第一判断标准,并结合卵巢组织切片,确认中国橄榄蛏蚌为一个繁殖周期内多次排卵繁殖类型。雌雄生长未见显著差异。橄榄蛏蚌性腺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及休止期5个时期,卵巢和精巢发育基本同步。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均显示:卵母细胞通过直径约5 μm的卵柄与滤泡壁相连;早期卵母细胞(直径小于17 μm)表面无细胞膜,而后期卵母细胞(约40 μm)表面出现明显的卵黄膜。橄榄蛏蚌精子为鞭毛型,头颈部呈子弹头形,最宽约2 μm;受精卵表面存在明显的卵膜孔,直径约1 μm,表明精子不能通过卵膜孔全部进入卵母细胞而受精。本研究成果旨为突破橄榄蛏蚌的人工繁育及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并为其他珍稀濒危蚌类的繁育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巧情 刘俊 贺利容
分析橄榄蛏蚌含肉率及常规营养成分 (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 )的含量 ,同时对蛋白质中的 17种氨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橄榄蛏蚌含肉率为 16 6 4 % ,肌肉中粗蛋白质占 11 38% ,粗脂肪占1 2 0 % ,17种氨基酸总量为 4 2 3 6mg/ g (干重 ) ,其中必需氨基酸占 39 3% ,鲜味氨基酸占 37%。
关键词:
橄榄蛏蚌 营养成分 蛋白质 氨基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任晓亮 吕国华 姜海洲 王林 梁建超 马学艳 金武 徐东坡 占明飞 闻海波 顾若波
为提高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稚蚌成活率,在稚蚌生长3个阶段设置不同的饵料和底质组合,探究饵料和底质对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稚蚌投喂破壁微拟球藻组的成活率、壳长和壳高生长均显著高于投喂未破壁微拟球藻组;3.4×10~5个/mL和6.8×10~5个/mL饵料浓度对前期稚蚌成活率、壳长和壳高生长无显著性差异。中期稚蚌成活率5组间差异不显著;投喂混合饵料组(50%卵囊藻+50%未破壁微拟球藻)的壳长、壳高与投喂破壁微拟球藻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投喂卵囊藻组与未破壁微拟球藻组;相同饵料条件下,添加硬黄泥底质组成活率与添加黄泥底质组差异不显著,但壳长和壳高硬黄泥组显著低于黄泥组。后期稚蚌硬黄泥组、铁锈泥组、黄泥组和花园泥组间成活率和壳长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前期稚蚌消化吸收能力差,投喂机械破壁微拟球藻有利于稚蚌存活和生长,3.4×10~5个/mL的饵料浓度即可满足稚蚌生长所需;中期稚蚌投喂混合饵料或破壁微拟球藻更有利于稚蚌的存活和生长,黄泥为其适宜底质;后期稚蚌对底质要求降低,硬黄泥、花园泥、铁锈泥和黄泥均是其适宜底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绍升 肖荣凤 林乃铨 艾洪木
记述了福建橄榄 (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 1 3种真菌性病害及其病原真菌 :叶斑病 (Phyllosticta crataegicola、P.oleae) ,叶枯病 (Coniella castaneicola) ,叶枯斑病 (H arknessia sp.) ,叶褐斑病 (Sphaeropsis cruenta) ,叶污斑病 (Cladosporiummacrocarpum) ,叶黑斑病 (Alternaria tenuis) ,煤烟病 (Capnodium sp.) ,灰斑病 (Monochaetia karstenii、Pestalotiopsis eriob...
关键词:
橄榄 真菌 病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师彪 李郁侠 于新花 闫旺 李鹏
为了提高水库和河流中长期径流预测精度,提出了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算法(RAAFSA)。应用RAAFSA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实现BP神经网络参数优化,形成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BP神经网络混合算法(RAAFSA-BP),对石泉水库进行中长期径流预测。仿真计算表明,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收敛速度快于BP神经网络算法、人工鱼群-BP神经网络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算法。该混合算法克服了BP神经网络和人工鱼群算法易陷于局部极值、搜索质量差和精度不高的缺点,改善了BP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输出稳定性好,预报精度显著提高,每次预测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小于6%,合格率达到100%。该算法成功地解决了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凤明 唐淑文
人工神经网络在资信评估中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其中的BP网络,但BP网络用于函数逼近时,权值调节采用的是负梯度下降法,这种调节权值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即存在收敛速度慢和局部极小等缺点。而径向基函数网络无论在逼近能力、分类能力和学习速度等方面均优于BP网络。文章将RBF网络与5C评估法结合,提出一种新的企业资信评估模型。实验表明,RBF人工神经网络对企业资信评估有着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
RBF人工神经网络 5C评估法 资信评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薇 刘文凯 李军会
本研究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人血清荧光光谱法诊断癌症。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 ,建立识别人血清荧光光谱的网络模型。参数经过训练 ,平均识别率高达 94 %。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佳斌 王伟
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企业风险评估中 ,讨论了网络结构的设计、学习算法等问题 ;计算实例表明 ,应用神经网络评估企业风险具有方便、真实、可靠的特点。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企业风险评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淑萍 余新晓 王小平 秦永胜 陈俊崎
鉴于防护林体系植被类型受众多因素影响,并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点,以近自然林业为理念,采用LM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防护林体系植被类型优化模型,并用典型流域的现实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验证。结果表明,用Matlab构建的模型方便、快捷,同时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的特点,为防护林体系植被优化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植被类型 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 LM算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全亮
人工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在经济景气分析、经济时间序列预测、组合证券优化、股票预测等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共轭梯度和自适应变步长的改进BP算法,并利用改进的BP算法建立了税收预测模型,通过与传统回归分析预测方法结果的比较,证明了该算法收敛速度快,学习精度高,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常规BP算法的局部极小值问题。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税收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悦
一、人工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多层次多目标评价活动。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存在诸多困难,因此,本文讨论的基于人工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